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2月4日(立春)大清早,驚擾我美夢的電話鈴響了,接上電話,那頭的李加副局長急促的說:“趕緊來局裡,我倆去唐乃亥大橋卡子。”我多了句嘴:“去督察嗎?”電話那頭:“督察啥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們的民警們乾的那麼認真那麼敬業,我們過去問問冷暖……”

一路上,李局叨唸著卡子上的發電機老出故障,飲用水得從30幾公里處運,帳篷裡生火爐子煤煙中毒隱患較大……不知不覺已行車50餘公里到達卡子上。一下車頓感絲絲寒意,高原黃河邊立春的寒風依然那麼的刺人,從有暖風的車裡下來,我立馬打了幾個寒顫。撩起帳篷門簾,咱們西卡負責人陳曉生主任正拿著火鉗倒騰爐子,爐盤上熬好的茯茶芳香四溢。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陳卡長早啊!”李局一句風趣的話,陳主任笑眯眯的答道:“爐子不旺著實冷的待不住啊!這幾天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咋樣?這幾天太忙,沒顧上看新聞。”順手取了倆紙杯給我倆邊倒茶邊詢問著疫情防控最新進展。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新增確診病例,形勢比較嚴峻,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李局答道。

“尕娃們呢?”李局問道。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四個凌晨4點換崗上的卡,四個下卡後睡覺呢,兩個在帳篷背後檢修發電機,兩個拉水去了,我奔50的人了睡不著,操心操心火爐子,燒個水打個雜,再說,尕娃們心疼我的風溼腿,硬是不讓我上卡,將心比心我也得心疼心疼他們哩!”陳主任答道。

“出門在外,小兒當差,有些雜務叫尕娃們做唄!”李局說道。

“尕娃們太累了,24小時3班輪崗,還得統數據,報材料,去30公里處拉水,興海縣買菜買煤。李局,給咱們配備的發電機一晚上停車四五次,尕娃們起來檢修好了,剛躺下又停車,又得起來檢修,一晚上反反覆覆倒騰好幾次,睡不好覺不說,兩個人凍感冒了,帳篷裡缺醫少藥的,苦了尕娃們了。”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回去我跟華縣反映,這個問題務必要解決,要不然晚上電熱毯都沒辦法用,我跟財務說銜接,儘快把感冒藥帶下來。”李局一邊回答,一邊在本子上記著。

“陳主任,發電機電瓶發熱,油路也好像出問題了。”我應聲出了帳篷,見羅桑兩隻黑油手拿著個扳手朝帳篷走來。我們彼此打了個招呼。

這眼前的一幕幕,著實讓我感動。卡子上十三個人,差不多一半是獨生子,說實話,家裡油鹽醬醋,碟大碗小的事兒何嘗讓他們操過心,可到了卡子上完全沒有獨生子的嬌氣。我幫他倒了點熱水讓他洗手。“陳主任,麻煩幫我泡個桶面。”他一邊搓洗著手一邊笑著說。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啥味的?火腿腸雞蛋泡不泡?”

“麻辣的,火腿腸雞蛋都泡上。”他答道。

他問我要不要來一桶,並指著帳篷裡整整齊齊碼起來的一摞桶面、飲料和酸奶盒子介紹著,都是前幾天縣委縣政府、工會、各企業慰問時送來的生活物資,挺好的,要我想吃啥味自己挑。

閒聊中,一壺水開了。陳主任喊了一聲:“尕娃們,水開了,洗臉刷牙吃早飯嘍——”我順手看了一下手機,剛9點過10分。

“買來的煤塊火頭旺可煤煙也大,晚上我得操心好幾次,既怕熟睡的尕娃們煤煙中毒,又不能熄火讓尕娃們著涼。”我俏皮的順了一句“陳主任,你太難了。”

一根菸的功夫,大家都聚集到帳篷裡,桶面泡饃饃的、熬茶榨菜就饅頭的,簡單而又粗暴的早餐稀里嘩啦吃完,轉身又出去忙活了。卡子的生活單調而不失節奏,枯燥卻不乏韻味。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聊起第一天紮營的事,陳主任深情的說到:“尕娃們歲數小,沒幹過扎帳篷的活,東邊立起來西邊倒下去了,折騰來折騰去,就是扎不起來,剛好路過的藏族群眾看見了,一個電話,呼啦啦騎著摩托車來了七八個人,三下五除二就把四五頂帳篷紮起來了,扎完帳篷又是安頓床鋪又是安頓爐具鍋灶的,群眾的幫助很大呀!尕娃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都說或許辦公室裡你無所不通,出門在外可能就一無是處,一堂很生動的野外實踐課啊。”的確,我縣的大部分群眾都很理解也很支持我們的防疫設卡工作,並自發的組織群眾在村口自行設卡,封堵出入的車輛,不得不說是對我們乃至全縣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補充。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看似紮起的幾頂帳篷,卻也是一個因疫情防控需要臨時撐起的家。陳主任他就是這個“家裡”的當家人,吃喝拉撒少不了他操心,油鹽醬醋少不了他安頓。俗話說:當家的在行,捋的家裡家外井井有條;當家的外行,搞得上上下下雞飛狗跳。看卡子上井然有序的樣子,咱們的陳主任確實是當家的把式。聊天中,我隨手翻起了陳主任床鋪上一本記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從設卡伊始至今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情況。陳主任誇耀著他的尕娃們:只要喊一聲沒水了、油鹽醬醋斷頓了,該誰出去置辦自己心裡清楚,立馬就去置辦,開支花銷賬目做的有條不紊,生活垃圾積攢多了有人自覺焚燒處理,不需要再三安排,尕娃們都優秀的很。卡子上也一樣,臨近換崗前半小時,前班通知後班,該交接的交接清楚,交不清不接班,這就是在卡子上定的規矩,形成的制度,誰都沒有例外一說,都很自覺。

我應著最近網上熱語“等疫情過了你最想見誰”這句話,問了問小豆豆:“等疫情過了你最想幹啥?”他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回到家裡,毫無打擾的,美美的睡上一覺!”我非但不感到意外,只是心裡面越發心疼尕娃們。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兩縣交界處註定車流人流量多,也少不了和過往群眾發生點不愉快,記得正月初五那天,鄰縣有戶人家娶親,十幾輛喜車浩浩蕩蕩來到了卡子上,被我執勤民警和防疫部門工作人員攔住後,說明了不讓通過的理由,群眾就是聽不進去,非說今天是藏曆中的良辰吉日,錯過了對雙方家裡人都不吉利等等類類的話。說實在的群眾也很無辜,中國人的傳統娶親就要選個良辰吉時,擱著誰都心裡不舒服。可疫情防控形勢如此嚴峻,上面又下了死命令,誰敢開這個口子,誰敢保證他們所有迎親人員都是安全的。既不能和群眾起衝突,工作還得幹,怎麼辦?只有不厭其煩的做工作,其實群眾也不是凍石頭一塊,只要方式方法得當,凍石頭也能被捂熱乎。苦口婆心的勸,比前比後的說,於理於法的講,群眾終於被我執勤民警說服併成功勸返。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晚上的集體下面,大師傅一人要和二十幾人的面,滾好湯鍋後,陳主任一聲令下“下面嘍”,尕娃們匆忙洗把手,匆匆圍在了鍋臺周圍,挽起袖子,那大鍋面片下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哦!

吃過麵片,回來的路上我再三思索著陳主任那句“尕娃們想入黨,要他做入黨介紹人。”雖說尕娃們中大多數不是黨員,可是在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重要使命面前迎難而上、毫無退縮。災難本身是把雙刃劍,縱然給人民帶來了千般痛苦,卻也讓尕娃們在危難關頭得到歷練。百鍊成鋼,千淬成劍。我想通過此次戰“疫”,讓他們茁壯成長起來,勢必成為將來黨重點培育、群眾寄託希望的好苗子。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因“疫情”撮合成的“家”——同德縣公安局唐乃亥特大橋防疫檢查點採風紀實

疫情無情人有情,總會有人帶著家人的擔憂,冒著風險負重前行,默默守護。夜色中警燈閃爍耀眼,寒風裡黨旗依舊飄揚,一個個標準的指揮姿勢就是一幕幕定格在蒼茫夜空裡最美的弧線,猶如一把斬敵無數的利刃寶劍,與瘋狂的疫魔做著殊死搏鬥,他們終將戰勝疫魔凱旋而歸。

筆者感言:一個70後與一群90後因“疫情”撐起的了不起的“家”,這個家裡,當家人疼愛尕娃們,尕娃們尊重當家人,工作上彼此協助,生活上相互關照。這個家在不久的將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後將解散,但我更願意看到這個“家”的“家訓”和“精神”永存。


(作者:同德縣公安局指揮中心主任 何得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