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養好蜜蜂,產更多的蜂蜜?

小林子的日常生活


廣東梅州梅縣石扇鎮中蜂養殖戶和金柚種植戶為您解答:怎樣讓蜜蜂產更多的蜂蜜?

蜂蜜的前身是花蜜,要想獲得更多的蜂蜜則必須要有豐富的分泌花蜜的蜜源植物和和蜜源採集花蜜進巢釀造的蜂蜜以及允許蜜蜂採集的氣候條件,三者缺一不可,才能產出更多的蜂蜜。每個地方都有其蜜源植物,但要想產更多的蜂蜜則要看蜜源的豐富度,蜜源稀少,就不可能產出更多的蜂蜜,氣候條件如果不好,蜜蜂無法採集,同樣產不出蜂蜜,這兩者是養蜂人無法改變的,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採集蜜源的蜜蜂,因此,想要產出更多的蜂蜜,主要從培養蜜蜂入手。

一、提前繁育強群和培育好適齡採集蜂

所謂的採蜜強群是指超過壯群的高限以後(華南、海南中蜂為4-5脾,其他地區中蜂為6-8脾)不發生分蜂熱的群勢。在距離流蜜還有一段時間時,可通過換王和獎勵飼餵,促進蜂群繁殖,在流蜜期繁育出強群來採蜜。而適齡採集蜂,通常是指一般情況下18日齡以後和大流蜜開始前出房達到13日齡以後的青壯年工蜂。強群和適齡採集蜂多讓蜜蜂產更多蜂蜜的首要條件,一個強壯的採蜜群,擁有大量的適齡採集蜂,出勤早,採蜜效率高,釀造迅速,蜂蜜的成熟期短,自身耗蜜少,取蜜多。

二、拉寬蜂路

當外界進入大流蜜後,將繁殖期所使用的8-10毫米蜂路,根據群勢逐步拉寬至12-15毫米,讓蜂群加高中上部巢房,以次來增加儲蜜。拉寬蜂路的另一好處就是能推遲蜜房封蓋,有利於水分排出,提高蜂蜜濃度,還不會造成減產。

三、加空脾儲蜜

在大流蜜期間,加入空脾,會刺激蜜蜂的採集能力,往往能整張蜂脾都儲滿蜜,單脾產量可達三斤以上,將空脾放入蜂巢中部可以緩解蜜壓子脾,蜂王無處產卵的窘境。但是想要加空脾儲蜜就必須要在流蜜前通過獎飼刺激蜂群多造脾,造出好脾,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有些蜂農也採用意蜂脾來儲蜜,也取到不錯的效果,意蜂脾巢房眼大,中蜂蜂王不喜歡在意蜂脾上產卵,在採蜜群中的兩側邊脾位置,各放一張消毒過後的意蜂空脾,可以顯著增加採蜜量。

四、組織採蜜群採蜜

1、拼集子脾

當蜜源花期即將到來,而全場蜂群還不強盛時,認為調整蜂群。在蜜源開花前半個月,從多個蜂群中抽出老熟封蓋蛹脾,放入到一個蜂群中,當子脾出完便可以成為一個較強蜂群投入到採蜜生產當中,被抽出子脾的蜂群以繁殖為主,新組成的蜂群則以採蜜為主,最大限度的增加蜂蜜產量

2、組織處女王群採蜜

如果蜜源花期短,而流蜜較大時,可在流蜜開始前10天,選取子脾質量較好的一脾將蜂王和工蜂連蜂帶脾一起抽出放入另外一個蜂箱組成一群,原群則誘入成熟王臺,在流蜜期到來,新蜂王開始產卵或即將產卵,蜂群的積極性將會大大提高,而此時蜂群幼蟲較少,工蜂沒有過重的撫育負擔,絕大多數蜂都能參與到採集花蜜的大軍當中,蜂蜜的產量自然就高了。

3、控王產卵採蜜

在流蜜期來臨前10天,用立式隔王板將蜂群隔開兩個區,一區有王,另一區無王,有王區只放1-2脾較多子脾的蜂脾,其餘放入無王區,兩區工蜂自由通行,這個方法的原理就是限制蜂王產卵,降低工蜂撫育負擔,從而提高採蜜量。

以上是我對問題“怎樣讓蜜蜂產更多的蜂蜜?”根據自己多年養蜂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所做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喜歡的朋友,還請給個關注,您的關注是我分享自己經驗的動力,幫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非常感謝您的閱讀!


梅州石扇金柚


每個蜂農朋友都有一個這樣的願望:“蜜蜂能產生更多的蜂蜜”那怎麼樣才能讓蜜蜂多產蜂蜜呢?儒生分享一些個人的見解。

追趕花期

儒生一直比較笨,以前在上海工作的地方有很多油菜,每年在油菜花開的時候。田野邊就圍著百多箱蜜蜂,蜂箱上擺放著蜂蜜。當時就在想:“這些人又來用假蜂蜜來騙人了。”直到去年我叔叔從老家將所有蜂箱裝車,運去常德採油菜花蜜,我才知道這叫養蜂人追趕花期。

追趕花期所採集的蜂蜜比固定放在一個地方一年所產蜂蜜,要多收成三分之一。在油菜花的三四月份,如果自己地方種植的人少。蜜蜂固定在老家只能採集維護蜜蜂自己吃的食物。不管蜂群如何強,沒有蜜源就不用去談如何產更多的蜂蜜,蜜源才是能多產蜂蜜的基礎。

在追趕花期裝載蜜蜂時我們要注意裝車時間,必須在夜晚裝車,才能確保所有蜜蜂被全部裝走。

培育強群

在預計蜜源充足的時候快來時,我們需要將蜜蜂儘量培育成強群。只有蜂群中採蜜的青壯年工蜂多,採集的花蜜才會多,蜜蜂釀造蜂蜜的速度才能快。

在花期到來前的強群培育,以獎勵性飼餵蜂蜜為主。讓工蜂有充足的口糧,工蜂就會將蜂王喂好,促使蜂王多產卵。此批出生的工蜂將成為採蜜期間的主力軍,工蜂培育的越多,蜂蜜才會釀造的越多。

在儒生接觸蜜蜂的這六年中,得到的經驗告訴我要想蜜蜂產的蜂蜜多,在有強群的時候還必須有相應的花期。在有相應花期信息的時候去追趕花期,是一種讓蜜蜂多產蜂蜜的最好辦法。

如果您有好的觀點,我們可以在評論區交流。以上見解對您有一定的價值的話,還請您幫忙點贊、轉發、評論與關注。

農村業儒


養好蜜蜂的秘訣

關於怎樣養好蜜蜂,我們的養蜂前輩們把養好蜜蜂的秘訣總結為:“王優、蜜足、群強、無病敵害”,但是我們很多朋友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有問題的,比如王優可能很多朋友的判斷是蜂王產卵多就是王優,我們可以把這四個問題叫做技術問題,屬於經驗問題,具體應該怎麼理解呢?蜂部落的理解是這樣的。

第一:王優

這裡的王優指蜂王產卵多,蜂部落認為只是王優的一個方面,應該還包含了蜂王的帶群能力強,不容易分蜂、卵孵化率高,在蜂王即將衰敗的時候更換蜂王,而不是在看到分王產卵已經下降的時候更換,這樣才能保證蜂群中新蜂的不斷產生,且優質。

第二:蜜足

關於蜜足很多朋友容易理解為蜂蜜充足,其實這裡的蜜足只是說蜂群中的蜜蜂夠蜜蜂吃,不至於引發蜜蜂飢餓。比如在越夏的時候,有一個月的缺蜜期,那麼我們蜂群中的蜂蜜至少要夠蜜蜂吃一個月,這就滿足了蜜足,而有的朋友為了保證蜜足,常年不取蜜,導致蜂群中大量巢房被蜂蜜佔用,蜂王沒有地方產卵,導致新蜂數量大量減少,這自然也是不行的。我們都知道,蜂蜜多了,容易造成蜂群中悶熱,引發分蜂,所以這裡的蜜足是不至於讓蜜蜂飢餓,而不是將大量的蜂蜜存儲在蜂群中。

第三:群強

這點很多朋友都能理解,也就是要養殖強群,相對來說一個強群相當於一個經常在鍛鍊的運動員,相對來說抵抗力是要強很多的,搏鬥能力也相對較強,在這種情況下,蜂群自然不容易生病。

第四:沒有病敵害

沒有病敵害這裡的意思其實是預防的問題,比如中蜂喜歡新脾,那麼每年更換新脾可以預防巢蟲的發生,意蜂每年需要殺蟎,我們不能等到蜂蟎已經氾濫了再殺蟎,所以這裡提到的無病敵害其實是預防問題,只要做好預防,蜜蜂生病的可能就會減少。

對於以上4條我們可以理解為天然的問題,也就是我們技術可以改變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直接關係到我們是不是可以高產的,那就是蜜源問題。

蜜源

蜜源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蜜蜂是不是可以獲得高產,同時利用好蜜源特點又是我們養殖中的一個技術問題,比如每年間斷的大蜜源,我們可以利用有計劃的培育採集蜂,組織採集群來奪取大蜜源,其它時間讓蜂群進行修生養息,在下一個大蜜源來臨的時候再次有計劃的培育適齡採集蜂,組織採集群,奪取大蜜源。

這裡的蜜源就直接關係到我們產蜜的多少,如果我們當地的蜜源連續且多,在蜂蜜封蓋後取蜜,每年取蜜的多少就與蜜源有關係了,我們說飼餵只是輔助手段,並不是蜜蜂產蜜的主要方式,所以飼餵只是輔助提升蜂蜜產量,並不能從實際上解決蜂蜜產量問題,所以最終影響蜂蜜產量的,還是蜜源問題。

總結:在我們有養蜂基礎的前提下,能夠做好上面幾個方面,對於我們想要獲得較多的蜂蜜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畢竟蜜蜂釀蜜也是需要時間的,只要保證了蜂群沒有問題,蜜源越多,我們自然就越是容易獲得更多的蜂蜜。


蜂部落


我在寶雞鳳縣,秦嶺深處,嘉陵江源頭腹地,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屋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我們轄區內全是中華蜂,產量極小。關於這點如何提高,我見解有如下三點:

首先:根據中華蜂習性,我們在野外,只是提供一個住所給中華蜂,人工不會干預中華蜂的花粉及甘露採集,不會為了提高產量而去餵食一些東西;

其次:不破壞當地環境及植被,蜜源地、水源地得到最有效的保護,看護過程不添加,保護中華蜂蜜的原汁原味原始就是在提高產量;

第三:中華蜂蜂農絕大多是是當地的60年代的老農民,沒有太多的中華蜂管理經驗,只有看天靠運氣。我認為,應該加強蜂農的知識及技術培訓管理,虛心請教大專家。中華蜂規模小,技術問題難又難?建議推心置腹邀請土專家交流經驗,自我總結,形成推廣經驗,組織交流研討,現場參觀學習,防控疾病就是提高產量。臥薪嚐膽為中華蜂只崛起而努力!

最後,需要市場的保障!蜂蜜市場雜七雜八,基本全都在銷售土蜂蜜,但有幾個是真正在銷售純正的土蜂蜜,好多都是在:借中華蜂的名售意蜂的蜜,我們是有苦難言。不瞞大家說:去年吵得很火的《楊霞土蜂蜜》的主人公冒充的就是我們鳳縣人,用我們當地的圖片,銷售不知道是哪裡的土蜂蜜或者意蜂蜜...

自己從事中華蜂10餘年,曾經的一名大學生村官,只是為了幫助當地的村民轉發代售土蜂蜜,沒曾想,一直堅持到現在。感謝十餘年來廣大蜜友的衷心支持,我也會一如既往的為大家提供高品質原始好蜜,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人,靠心,不靠嘴,誠信贏天下!

總之,好品質,高標準,是提高產量的前提。


偷吃蜂蜜的小虎子


說下個人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如何養好蜂

蜂種,一個好的蜂種不一定適合每個地方,還是找適合當地的蜂種。比如意蜂(意大利蜜蜂)是一個好的品種,但在我國每當到度夏、過冬時期,因外界蜜源稀少無法供應蜂群,所以得飼餵或者將蜂箱搬到蜜源充足的地方才能度夏、過冬。而中蜂(中華蜜蜂)就能利用零星蜜源安全度夏、過冬。因為意蜂的食量比中蜂大,中蜂是在中華大地上土生土長的蜂中,經長時間的自然篩選已經習慣了我國的天氣氣候、蜜源植被等,但中蜂也有它自己的缺點,易急造、容易出逃等。所以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氣候、蜜源等選擇適合當地的品種。


蜂王,蜂王是蜂群中主要繁殖者,其通過分泌蜂王特有的信息素來抑制工蜂卵巢發育並吸引工蜂形成飼餵圈。一個好蜂王跟維持一個強大的群式有很大的關係,好蜂王分泌的信息素強大,可以減少工蜂鬧分蜂。新蜂王的信息素強大,所以養蜂人一般都會一年一換或兩換新蜂蜂,這樣可以壯大蜂群,也可以降低工蜂鬧分蜂的情緒。

減少人工干預,我說的是減少、儘量減少人工干預,不是說不干預。比如說經常開箱看,強行人工分蜂等這些還是減少比較好;如果是病蟲害等一些問題還是得人工干預。許多養蜂的朋友習慣經常開箱看蜜蜂,這樣真的不好。第一這樣經常驚擾蜜蜂。可以試想下,如果你家經常有一個莫名其妙的來騷擾你,你會不會覺得煩,蜂也一樣。第二經常開箱看不利於蜂群控溫、保溼,不利於蜂子的健康成長。大家都知道蜂群孵化蜂子時是在一定的溫度、溼度下才可以的,蜂群都會自己控制,一開蜂箱蜂蜜蜂好不容易控制好的溫度、溼度就沒了。所以新手朋友們最好學會通過看巢門的蜂來辨別蜂群是否正常。

預防病蟲害,蜜蜂的病蟲害還是挺多的,如爛子、白頭蛹、巢蟲等。新手朋友剛開始養蜂做好著幾點便可以了:第一飼養強群。第二蜂多餘脾,利於蜂群的保溫、保溼、散熱、輔喂幼蟲蜂等,早春蜂群應注意保溫,夏季應重視降溫。除了蜂巢外部人為保溫、降溫措施外,應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適當密度,並根據外界溫度高低,調整蜂路。第三淘汰老脾造新脾,巢脾是蜜蜂繁育場所,也是儲蜜場所,同時是病源載體,及時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減少病源傳播。第四定期清掃蜂箱,中蜂習慣咬巢,巢屑是巢蟲最愛,所以定期清掃。

如何產蜜量高

強群,還是強群。做事的蜂多了,自然採蜜的蜂也多,巢裡的蜜自然也多啦!蜂群越強大,蜂蜜越多。多養些強群,才是王道。


蜜源,蜂箱附近必須有大量的蜜源植被,如果說蜂箱附近沒大蜜源,只夠蜜蜂自己維持,就別說取蜜啦。在蜜源充足時可以考慮獎勵飼餵,促使蜜蜂出勤採蜜,增大采蜜量。

天氣,好的天氣蜜蜂採集花蜜積極,能使蜂蜜產量大增;反之,天氣不好,蜜蜂沒法出去採花蜜,還要吸食巢裡的存蜜。


小石養中蜂


蜜蜂都是會追花采蜜的,而想養好蜜蜂,讓蜜蜂產蜜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蜂農方方面面都做到位。

中蜂放養產的蜜就是好蜂蜜嗎?

很多人都覺得野生的蜂蜜就是最好的,現在也有不少養蜂人養殖中蜂,不過度干預,按照中蜂的習性進行原生態養殖,覺得這樣產的蜂蜜質量就是最好的。


老農並不認為這樣就能夠產出好蜂蜜來,畢竟不管理的中蜂可能只是去採蜜外面的小野花,裡面並沒有什麼好蜜源,產的蜂蜜質量也好不到哪裡去的。

而且一些蜂農還是使用木桶養殖,蜂蜜跟子脾都在一起,這就造成採蜜的時候非常不方便的,不僅會破壞蜂子,還會將蜂子也混入蜂蜜裡面,這樣雜質就會更加多了,這樣不能夠說是好蜂蜜了。


想養好蜜蜂產更多的蜂蜜,關鍵還是有好的蜜源

什麼樣的才叫好蜂蜜,很多人都認為野生的就是好蜂蜜。好蜂蜜需要好蜜源,只有蜜源好了,蜜蜂才會活得好,蜂蜜也會產得多。

養蜂人都知道好蜜源的重要性,要是當地有一個又大蜜源又充足的地方,蜂蜜的產量才能夠越多。

好的蜜源確保了蜂蜜的質量,而蜜源的充足保護蜂蜜的產量。像在春季蜂群分蜂過後,龍眼以及荔枝都是不錯的蜜源,在廣西一些地方,當地的蜂農在花期的時候,取蜜一次就是幾百斤的,產量是非常高的。


有一些蜂農為了產量而放棄蜂蜜的質量,直接就是生產水蜜,在巢脾還沒有封蓋就取蜜,這樣的蜂蜜不利於保存,營養價格也是非常低的。只有封蓋的蜂蜜才能夠叫好蜂蜜。

流蜜期能夠快速擴大蜂群的質量,能夠培育大量的強勢蜂群,而蜂群強勢又能夠帶動蜂蜜的產量。說來說去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有著好的蜜源,有好蜜源是躺著都能夠賺錢,養蜂人每天只需要想著怎麼賣蜂蜜就好了。

總之,想養好蜜蜂,多產蜂蜜,就需要有一個好的蜜源,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了。


深山老農民


自己也養有幾箱蜜蜂,深有感觸!

那到底怎麼才能養好蜂呢?

1、蜜源多,這個蜜源我認為排第一位。蜜源決定了蜜蜂的食物是否充足,有食物資源才能發展下一代。再好蜂種,繁殖能力再強,沒有自然資源的話,也只能人工餵養。人工餵養強群有什麼用?出來的蜜好嗎?所以蜜源不好的,比如城市養蜂,要養好很難,如果餵養的話營養微量元素遠遠跟不上自然花蜜花粉。

2、蜂王質量,蜜源不錯的話,那就要注重蜂王的質量了,質量好的蜂王產卵多,出來蜜蜂懶惰性小。多采蜜,多采花粉,蜜蜂只要營養跟上就能分泌高質量的蜂皇漿,蜂王營養跟上沒有什麼理由不產多卵。卵多,蜂多,蜜多,卵就多,蜜蜂就愛這樣無限循環,蜜蜂的生活看起來很單調。

3、防止天災人禍和病害,蜜蜂弱群的話容易有巢蟲,可以用巢蟲片殺蟲,強群一般很少有巢蟲。除了防止巢蟲外還要防各種蜜蜂的天敵,天災就要注意防大風雨淋對蜂箱的各種影響,比如被風吹倒,或者下雨,雨水跑進蜂箱。還有不能老是無聊了就打開箱子看蜜蜂,蜜蜂也是有隱私權的,老是無聊就愛打開看嚴重時候會逃跑一箱蜂。

4、缺蜜期,要配合人工餵養。

以上個人經驗觀點,不正確的話大家留言指正評論


農村正三


怎樣才能養好蜜蜂,產更多的蜂蜜,關於這個問題要結合多方面條件例如;1,蜂王質量,2,蜜源條件,3,蜂群強弱,4,天氣情況,才能多取蜂蜜增加收入,下面把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告訴你,希望能幫到你。



1,蜂王質量

蜂王的質量關係著蜂群的成敗,育優質的蜂王是養蜂的第一步,首先在春季的時候我們要用強群來育王,如果是自然王臺也要選擇品相好的讓蜂群育王,再新蜂王出臺後適當採取激勵餵養,促使蜂群快速產卵儘早發展蜂群。



2,蜜源條件

蜜源是先天條件,沒有蜜源再強的蜂群也無用武之地,所以我們要選擇蜜源好的地方作為養蜂場,蜜源好是蜂場附近一年要有幾種大流蜜的植物,在缺蜜源的時候就需要人工餵養。



3,蜂群強弱

蜂群強弱關係到工蜂出勤採蜜的比例,如果是弱群即使大流蜜也取不到多少蜜,所以要保持強群才能在流蜜期多采蜜,因為強群偵探工蜂多,覆蓋半徑要廣,養兵千日 用兵一時。



4,天氣情況

上面3個條件都滿足了,但要有好的天氣才行,養蜂就是靠天氣吃飯,沒有好的天氣植物開花後都會被雨淋掉,根本不會流蜜。



個人總結;養蜂要先把能人為處理好的條件都要做足,至於有沒有好的天氣,植物能不能流蜜,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歡迎大家留言交流,請關注我“蜂天下”!


蜂天下


怎麼樣讓蜜蜂產更多的蜂蜜,提高蜂群的採集能力,不只是要培育更多的採集工蜂,再加上養蜂人的管理措施,才能讓蜂群在整個蜜源豐富的時期內,蜂群提高採集能力獲取更多的蜂蜜。

蜂群採蜜期到來前,培育新蜂的重要性

蜂群在採蜜期的時候,如果,蜂群內沒有適齡採集蜂補充,那麼,蜂群內的採集較少,工蜂的工作量較重,所以,要在流蜜期到來的時候,蜂群內剛剛培育一批新蜂,這樣蜂群才能提高採集能力。

蜜源與天氣對採集工作的影響

外界天氣晴朗,蜜源豐富,這是蜂群進行採集工作的基本條件,養蜂人需要注意的是,蜂群在流蜜期的時候,蜂群內工蜂數量較多,蜂巢脾上還有較多的幼蟲需要工蜂哺育,新蜂需要消耗大量花粉,如果,外界天氣變化,出現陰雨天氣,養蜂人要對蜂群飼餵管理,避免蜂群出現缺蜜、缺粉,造成蜂群出現“爛子病”的情況。

飼餵管理蜂群的好處,給蜂群補充營養,讓蜂群保持採集積極性,蜂王正常產卵繁殖,這樣蜂群才能正常的採集和繁殖發展。

蜂蜜成熟就要搖蜜

蜜源豐富的時候,外界天氣穩定,當蜂群內儲蜜充足,養蜂人將蜂箱內的成熟蜂蜜搖出,給蜂群更大的儲蜜空間,這也是提高蜂群內工蜂的採集積極性。例如,在4月之後,這時蜂群內“蜜粉滿倉”,蜂群群勢較強,有利於生產蜂王漿的工作,還能避免蜂群出現分蜂熱的情況。


蜂友會


怎樣才能養好蜂產更多蜜呢!技術是一方面,場地也是一方面,還有就是天氣決定最終產量。

技術就是一定要養大群,在流蜜前期一定要繁殖好採集適齡蜂,只有強壯的蜜蜂才有強大的採蜜能力,老弱小群蜂是達不到高產的。

場地一定要選擇高山大山,因為山高它的溫差就大,流蜜期也就相應的要延長,大山蜜源面積就大,當然產量就高。

天氣就不是人工能決定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