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感大王的廟裡,豬八戒認得出三清神像,而孫悟空認不出,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醉墨客


預知乾坤造化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靈感大王沒有廟,靈感大王是觀音菩薩養的金魚,只是喜歡吃童男童女,沒有建廟喲!不過西遊記中確實有一段寫了三清神像,那就是車遲國虎、鹿、羊三力大仙那一段。

裝傻充愣、報怨三清

其實這一段沒有什麼說明不說明什麼的。孫悟空在天庭做齊天大聖的時候,今兒個見三清道聲老,明兒個見四御道聲陛下,後天與五老稱兄道弟,六元七司是後輩。所以孫悟空不可能不認識三清。卻要故意問豬八戒這三幅塑像是哪路菩薩。分明就是在裝傻充愣,報怨三清。

趕盡殺絕、不滿三清

相信看過這一段的朋友都知道,虎力、鹿力、羊力三仙在車遲國宣揚道教,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對車遲國的和尚趕盡殺絕,屠滅生靈,而三力有對應三清。所以孫悟空其實在表示對三清道做法不滿,宣揚道教可以但是不能這樣殺生啊.。所以還讓八戒把三清雕塑扔茅坑了

不知無罪、法不責眾

不管三力這三個妖怪從何而來,有一段很確定。不滅三妖過不了車遲國這一關。孫悟空不滿三清包庇之法。但是三清地位至高無上,要是直接坑三清不對。所以故意裝瘋賣傻,裝著不認得。反正是又不知道你們是三清,我以上是那一路菩薩呢?不知者無罪,您們三老不會怪罪我吧?在這個基礎上,孫悟空冒菜三清還叫來了八戒、悟淨,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不是我一個人乾的,就算真的要怪罪,三個一起唄。



歪叔隨筆


八戒認出三清神像,孫悟空認不出的說法,並不是在靈感大王的廟中,而是在車遲國的三清道觀裡。

靈感大王出現在《西遊記》第四十七回至四十九回,是在陳家莊,收服靈感大王鯉魚精。三清觀則是出現在第四十五回至第四十七回,降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妖。

我覺得孫悟空不認識三清應該是假的,他應該是在考驗豬八戒

當時鹿、虎、羊三妖禍亂車遲國,尊奉三清,排斥佛道。

眾僧滴淚道:“我們這一國君王,偏心無道,只喜得是老爺等輩,惱的是我們佛子。”行者道:“為何來?”眾僧道:“只因呼風喚雨,三個仙長來此處,滅了我等,哄信君王,把我們寺拆了,度牒追了,不放歸鄉,亦不許補役當差,賜與那仙長家使用,苦楚難當。但有個遊方道者至此,即請拜王領賞;若是和尚來,不分遠近,就拿來與仙長家傭工。

後來,孫悟空半夜睡不著,看到正南方向燈火輝煌,三清觀道士祈福,想下去胡鬧一把。

低下雲頭仔細再看,卻是三清觀道士禳星哩。但見那靈區高殿,福地真堂。靈區高殿,巍巍壯似蓬壺景;福地真堂,隱隱清如化樂宮。兩邊道士奏笙簧,正面高公擎玉簡。宣理《消災懺》,開講《道德經》。揚塵幾度盡傳符,表白一番皆俯伏。咒水發檄,燭焰飄搖衝上界;查罡布鬥,香菸馥郁透清霄。案頭有供獻新鮮,桌上有齋筵豐盛。殿門前掛一聯黃綾織錦的對句,繡著二十二個大字,雲:“雨順風調,願祝天尊無量法;河清海晏,祈求萬歲有餘年。”行者見三個老道士,披了法衣,想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下面有七八百個散眾,司鼓司鍾,侍香表白,盡都侍立兩邊。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與他混一混,奈何單絲不線,孤掌難鳴,且回去照顧八戒沙僧,一同來耍耍。”

悟空是知道三清觀的,而三清神像有元始天尊、靈寶道君和太上老君,其他兩位孫悟空可能不認識,但他不可能不認識太上老君啊,那可是把他扔進丹爐裡練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老相識了。

行者道:“那三清?”八戒道:“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

悟空假裝不認識的原因,可能是鹿、虎、羊三妖在車遲國作威作福,排斥佛家的緣故,從而悟空在三清神像面前表達對三清的蔑視。這是因為後來孫悟空叫八戒把三清神像搬開,八戒說不知道搬哪裡去,而孫悟空說搬到茅坑裡去,就可見孫悟空的這種想法了。

孫悟空可能真的不認識三清是哪三清

孫悟空認識太上老君,可能不認識另外兩位。

畢竟孫悟空得道晚,他唯一增長見識的一次機會是在去拜師菩提祖師的途中,按他的說法是遍訪天下名山。

拜師學藝有成後就回了花果山,和牛魔王等妖精廝混,再後來就是大鬧天宮,被佛祖鎮壓了五百年。

性子又野,人生際遇少,畢竟是不如豬八戒這種有官身的人物的,做官的本身就是八面玲瓏,多少都要知道點,而八戒又比他得到早,正所謂“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

因此,孫悟空不知道三清還是有可能的。

至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哪怕孫悟空神通廣大,還有不知道的東西,還是要多學習啊。

結合八戒和孫悟空的成長環境,也可以說是環境造就人吧。


青魚小賢


這是兩個性格原因。

一,孫行者對仙佛道三教漠視,甚至鄙視。孫悟空肯定認識三清,但又不屑,所以假裝不認識。

孫悟空是有資本的,他藝高膽大,天地不怕,行事大大咧咧,日空一切。即便在天宮做個小小公務員,也滿不在乎,對神權漠視 ,對佛道兩教也漠視,勇敢好鬥,愛開玩笑,活潑樂觀,重視承諾。 敢於戰鬥,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 敢於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界,妖界的一切權威挑戰。

二,豬八戒曾在體制內工作,雖被流放,心中不滿,但不至於為敵,因為他也沒有這個資本。 所以做輯請他們離位。豬八戒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見了吃喝不要命,反正天庭拋棄了他,管他三清五帝,一股腦拋在一旁。吃飽了後再說事。




文行遠方


車遲國並沒有殺和尚,只是讓和尚做苦力而已。 倒是猴子來了之後對那對自己禮貌有加的小道士打開殺戒,讓人不解。 孫悟空在車遲國到底是在宣揚佛教還是有意無意的貶低佛教,這個就很難說清楚了。


藥師玄成


三清是道尊,只要是道教體系內的,都是尊三清的,五莊觀時,唐僧說你們為什麼不拜三清四御?說明三清四御是道教體系下的帶頭大哥。悟空如果假裝不認得,而是強迫八戒站隊到佛教,那麼悟空最低那個時候是佛教的最忠實的人。而如果悟空真不認得三清,很奇怪齊天大聖時見三清道個老字,難道是胡扯的?

所以,來自於那裡不好說,但是悟空最低是認得老君的,而悟空在道教被尊為齊天大聖,那可是個極品的官銜,比佛門的佛地位還是要高的,在佛教裡悟空見到佛還要行禮,以弟子禮,在道教裡,見天尊老君只是唱個喏,區別很大。所以悟空向佛,必不是為了地位或者官位。

如此很多人明示或者暗示悟空是從佛而來,向佛而去,因為悟空如果從到道而來,與邏輯不合。

政治從來是團伙的意志而不是個人的意志,很多人奇怪為毛三清開天而玉皇卻做了尊位?其實道教不是帝制,開天的就是有三個人,沒有一個明確的誰是帶頭大哥,三個人都是,同樣玉帝只是四御之一,本來是四御,只不過減政變成了四御,而玉帝是四御之帶頭第一位,所以三清就像是皇權象徵,而玉帝等四御是治理者,這個集團代表是整個天庭的利益,是天庭所有人的利益,而且在西遊的世界裡面已經是壟斷經營了,只不過出現了一個小的競爭者,佛教而已。

佛教因為小,所以是帝制,佛祖說了算,整個佛教代表的是佛祖的利益加上所有佛子的利益,只不過佛教相對其他教派實力已經達到第二了,其實佛教和鎮元子,菩提老祖都是一樣,不過佛教整合了開天之前的大佬資源,比如孔雀大明王菩薩、燃燈古佛、東來佛宗等,兼容的較多,看似實力雄厚繁榮而已,其他的如鎮元子和菩提老祖走的是純化路線,只教徒不整合。

因為體質的不同,帝制帝王利益的巨大化,導致內部爭鬥十分的劇烈,明顯表現出來的如東來佛祖、燃燈古佛、大鵬的收編等。而天庭的制度,導致三清高高在上一直開發新技術,四御各司其職,各有利益分配,沒有巨大利益者,鬥爭內耗就相對較弱,所以天庭就顯得和睦融融。

雖然天庭相互鉗制相互監督導致內耗較少和睦融融,但是也會車大掉頭難,相對腐朽沒有活力,面對佛教的新生創業勢力,已經佔據四大部洲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一 的市場,而且天庭內部也有滲透入托塔天王等,怎麼佛道共處或者滅佛揚道呢?道排一直都不是毀滅政策,而是在不影響天庭利益的情況下共生,甚至是扶持以求繁榮。

道教的核心利益是什麼呢?長生(蟠桃、丹藥、兵器、法寶、仙人、信徒),現在佛教就僅僅信徒一樣,才佔據四大部洲之一,唐僧取經並不能把南瞻部洲僅僅信佛,既然只是一個小動作,又不影響核心利益,玩一下,警示一下也就完了,對付佛教這種兼併兼容式的帝國建築,最好的辦法是讓它內部腐朽內部爭鬥,等到它再也無法控制局面,各方勢力都均衡的時候,就是它崩潰的時候,現在已經有了三派,燃燈過去佛,如來現在佛,彌勒未來佛,如果再來一個有勢力的鬥戰勝佛,平衡的局面將會被打破,如果彌勒和鬥戰勝佛聯手,那結果可想而知,佛教很可能會分教,就再也沒辦法對道教產生巨大的破壞。

有人說悟空沒有來自佛教的證據,那彌勒又是誰呢?


打工族孔春輝


說明孫悟空在天上做官時間太短沒有認識完所以神仙,豬八戒在天上做天蓬元帥這麼久肯定認識所以神仙,


尚諾克斯小白


說明在體制內工作的越久認識的人越多,圈子越大。反之剛參加工作幾年的或者在底層工作的人,不認識那麼多人人是很正常的。


沉默加速度一波帶走


他認得出,是和八戒探討下,考考他下這就是,我們人生話題,


傅文輝


能力有時候在知識面面前還是會存在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