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輩人講究:“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農村的宴席講究有道理嗎?

農夫老嶽


中國是美食的國度,可以這樣說,沒有哪一個國家的人比中國人更會吃。中國人把美食文化發揮到了極致,不僅能吃,而且會吃。美食和生活結合起來,中國人創造出令人瞠目結舌的生活方式。

“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就是中國人美食文化的極致表現。同樣是吃,外國人可能很不理解,為什麼要分出七、八、九來呢?我們就來分別講一下,所謂的“壽席食九”的意思是中國農村人做壽時,一定要上九個菜。這可是有講究的喲,“九”同“久”,上九個菜也就等同於天長地久。

對於老人來說,做壽時的歲數也是和數字九有關,例如六十九,七十九,八十九等等,絕對不會過九十、一百這樣的整數,那樣不吉利。

壽宴之上,對老人而言,九個菜和十個菜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老人一看到九個菜,再聽到大家長長久久的祝福聲,內心立刻會升起一種幸福感。這個時候,吃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內心的滿足。

而婚宴吃八是什麼意思呢?婚宴和壽宴不同,祝福新人必須好事成雙,所以桌上的菜必須是八。而對於現代的年輕人來說,八等同於發,如果宴席上再來個八大碗八小碗的話,那就是八八成雙,新人以後永遠是幸福美滿的。同樣道理,新人在婚宴上基本上是吃不了什麼東西的,他們也不在乎吃什麼,他們只在乎這個彩頭一定要討得好。

最後是“喪飯品七”,在農村,喪事也是喜事,叫白喜事,相對於婚宴的紅喜事而言,辦喪事也要請賓客吃飯,但是桌上的菜卻只能有七個菜,因為中國人辦喪事講究過“七”。

每七天為一個週期,七七四十九天以後,人就可以昇天了,所以桌上的菜一定只能是七個,多於或者少於都不行。另一種說法,七和“去”在某些地方讀音接近,七個菜也預示著對死者離去的悲傷,對家人的安慰。

喪飯不好吃,更沒有人會大吃大喝,幾乎所以吃喪飯的人都是點到為止,稍微吃兩口就欠身離席。所以農村的喪飯質量並不高,但是也會做到葷素搭配,主要是考慮到既不能讓賓客難堪,又不能讓主人過於破費。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往往令人不可思議,我們的祖先創造性地把數字和美食聯繫在一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可惜的是,對於現在的很多城市年輕人來說,這些老規矩好像已經丟得差不多了。無論是壽宴、婚宴還是喪宴都已經不再計較菜的數量了,更多的時候,是交給專門的公司來打理。

而賓客們也在盡情地享受各種難得的美食,對於祖先留下的這些老規矩是怎麼樣的並不在乎。社會的寬容度在增加,這要是放在以前的農村,肯定要被老輩人罵得個半死,可是現在無所謂了,甚至有些人覺得我們的祖先真是多此一舉,不必多說,也許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吧。


小小嬴政


“壽席食九,婚宴食八,喪飯食七”是指老祖宗在一些重大酒席中的的規矩和講究,數字七、八、九在筵席中有特殊的涵義。試解如下:

首先來說說“壽席食九”,老話常說“百善孝為先”,因此在民間,凡事過了五十歲的老人,每年都有為老人祝壽的習慣。但是壽宴壽宴也是非常講究禮儀的,特別是食物方面,比如說要先招待雞蛋、茶點、長壽麵,再吃壽酒等。但不管怎麼擺宴,要九大簋,即九道菜,因九”與“久”同音,取其“長長久久”之吉兆,每席菜餚亦有九品,謂之“壽酌”!壽席食九,是一個很好的寓意和兆頭。雖然現在農村人越來越富裕,人們不再講究吃喝,但是人們在給老人做壽宴時,依然會堅持以前流行的老傳統,依然會做九道主菜,有的人家為了使壽宴更好看,會做九道主菜九道副菜,依然有長長久久的意思。

而到了婚宴上,菜餚的數目為雙數,即成雙成對的意思,菜餚數目通常以八個菜、酒席由八道冷菜、八道熱菜所組成,數字八在我國有的地方是發的意思,取一個好兆頭,寓意為“八八大發席”,當然有的地方也講究,八菜一湯;十菜、十二菜一湯。也有上兩湯(一鹹、一甜),並無嚴格的規定。

而到了喪事上,在民間都有“會客”一說,意思說是,要提前請街坊四鄰,幫工,親戚,做到一起,擺上一桌飯,然後由大知客來分配各自的任務,而喪席上,一般都是七個菜,取“七”同“去”的同音,飯桌上相對較為簡單,沒有婚宴和壽宴上那麼豐盛。

其實,這些古老的風俗習慣,民俗禮儀,如今已經很少人知道,也很少有人對這種習俗太講究,原則是夠吃不浪費就行!


青埂峰下有情郎zjy


過去,農村是最講究理道的,甚至衣、食、住、行每件事情都有。"壽席食九,喜宴吃八,喪飯品七"這只是農村老輩人在食方面,特殊場合中上菜數量上的講究。

首先說壽席食九。在農村有句老話“人活七十古來稀",過去農村人祝壽是從60歲開始,只能在整數年紀稱壽,平時只說是過生日。

既然是祝壽,當然是親人相聚,主人就會設酒席招待諸親,壽宴沒有人數限制,親人們都在一起,席地而坐,這也是稱壽席的原因之一。過去條件差,沒有很多的菜品上桌,但為了圖個吉利,壽席要上九盤菜。九就是長久的意思,意在祝願老人長壽久遠,也相當於稱皇上“萬歲",不過在過去能上夠9個菜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其次說婚宴吃八。結婚是人生的大事,親戚朋友都會備上禮品或禮金登門祝賀,結婚當天,主人還會殺豬宰羊設婚宴招待親朋好友。

過去在農村,婚宴用桌都是在鄰居們家裡借的四方桌子,稱為八仙桌,每戶人家的正堂屋都會放一個的那種,要求一桌坐八個人。上菜也是講究個吉利數八,八是發財之意,又是雙數,好事成雙嘛!再說了,跟八仙一個數,八八八,以後就要有好日子過了!

再則說喪飯品七。對於辦喪事吃飯,各地的規矩很多且不相同,有的地方上桌,而在我們老家是不用桌子招待賓客的,而是熬大鍋菜,用碗自己端著吃,但招待吹嗩吶的人還是要上菜,數量當然也是七個。

好事成雙,喪事當然不能是雙數,比婚宴少一盤菜,取七。再說,人死後是要燒七的,就是每七天上墳燒一次紙,連續燒七七,據說這有助於死者以後的託生。


心累力乏


很高興接受您的邀請回答——一個有多熱情的人,就有多虛偽。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熱情,必須要有感情基礎做支撐,情不在熱從何來?

一隻貓在路上遇到老鼠,表現出極度的熱情,老鼠能淡然嗎?真誠的熱情和虛偽的熱情有本質上的區別,虛偽的熱情見面三分鐘熱度,然後找不到話題,熱度沒了,相互十分尷尬。真誠的熱情會讓你感受其溫度,會讓你熱血沸騰,會有說不完的話,會讓人感到很舒服。

以上是自己的拙見!謝謝!


文君1118


中國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國度,歷史悠久。中國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到令人咋舌的地步。特別是令哪些懂得中國文化的外國人錯愕,尖叫。

就拿我們普羅大眾每天都接觸到的數字來說吧;比如“4”這個數,在外國人眼裡就是一個冰冷的數字,代表4個或4雙等等,沒有賦予其外延;但在中國人眼裡就不僅僅是個數字“4”,更多的有了其象徵意義。人們只要聽到“4”,立馬就想到“四季發財”這句成語,特別是哪些做生意的人,更是把“四季發財”掛在嘴邊,逢人張口就來,這種熱情勁兒是不是外國沒有的?

所以,同樣一個數字在外國人眼裡冰冷無趣,但經過中國文化的沉澱後,不但豐富了其內涵,更加拓展了其外延,讓它變得生動有趣,有血有肉。這也就是為什麼外國人只要接觸到中國文化,特別是瞭解到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後,就不願放棄的原因。

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字還有很多,如“6”、“7”、“8”、“9”、“10”等等,這些數字人們都賦予了不同的含義。題主提到的“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也是智慧的勞動人民利用每個數字所具有的象徵意義總結出來的。

首先,看“壽席食九”這句,人們賦予怎樣的寓意。“九”字在人們心目中是個吉祥的數字,有“長長久久”的意思;人們把它與“壽”聯繫在一起,意寓祝願我們的壽星健康長壽,長長久久。

當然,這只是晚輩對長輩的一種美好的祝願;但真真切切想要長壽,希望長輩們,還得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平常心,多運動。

其次,看看“婚宴吃八”人們又給了新人怎麼樣的祝福。“八”字與“發”諧音,所以人們往往同“發”聯繫在一起,用在婚宴上,是人們對新人寄予了“發子發孫”厚望。為什麼結婚?結婚的目的是傳種接代,延續香火,人們當然希望新人結合以後子孫滿堂。

當然,這只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思想,可能與當今年輕人的思想不相吻合,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根本都不把婚姻當回事;不願結婚一輩子做丁克族的人大有人在,結婚後又離婚的現象與日俱增,對婚姻沒有一點責任感,視如兒戲。所以,在此奉勸天下所有對婚姻不負責任的人,不要只顧自己,你們來到這個世界要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傳種接代是眾多責任中的一件,要不負使命。

最後,這“喪飯品七”。細心的小夥伴,這句話中,除了有數字這個相同之處外,你有沒有發現不同的地方;如果沒有看出,就讓小白老四我告訴你。前面兩句話,其中第一句中用的是“食”,第二句話中用的是“吃”,而這句話卻用的是一個“品”字。有人就好奇了,只有聽說過“吃飯”或“食飯”的,從沒有聽說過吃飯叫“品飯”的,品茶、品酒倒是經常聽到。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獨到之處。這個“品”字用在這裡,精準、恰到好處地把失去親人的切膚之痛表達得淋漓盡致;因為痛失親人悲傷都來不及,哪還有心情吃飯。

“七”字跟廣東人說的“去”很近音,也是有表達失去親人的無奈之痛的意思。

至於有人說這些數字代表席桌上有多少個菜,那是以前的說法或規矩,現在基本上都沒按這個規矩行事了,一桌都會在十二個菜以上。雖然現在不提倡大操人辦,但主人的一片熱心腸我們還是得領,只是要注意每道菜的份量儘量少些,避免浪費。

小夥伴們,關於農村老輩人講究“壽席食九,晚宴吃八,喪飯品七”有什麼道理這個話題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覺得對你有用,請不忘點贊分享。


臭老九大叔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尤其是對於婚喪嫁娶這樣的大事,都有不少的講究和規矩,今天就和大家說說農村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這句俗語涉及到壽席、婚宴還有喪飯,其中數字的含義如下:

“壽席食九”是說辦壽宴的時候一般要擺九個菜,為什麼是“九”呢,因為在古代“九”與“久”同音,圖一個長長久久的好彩頭。

“婚宴吃八”是指,婚宴上菜品數量通常和“八”有關,所謂好事成雙,在婚宴中雙數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而且“八”和“發”諧音,因此一些地區在婚宴中有八八席的講究,有的地方是說八大碗八小碗,有的地方是說八涼菜八熱菜,客人也大多以一桌八人為準。

“喪飯品七”是說,喪事上的菜品圍繞著“七”準備,一般是七個菜,所謂“品”就是喪事上由於主人哀傷可能準備不足,客人們也以悼念為主,基本上不怎麼吃飯。而“七”與“去”音近,一些地區喪事還有“燒七”的習俗,每七天一次,共七個七天,其中“頭七”和“五七”等都比較重要。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其中很多都和數字有關,老祖宗們將數字和生活禮儀等各個方面聯繫在一起,賦予他們除了數字之外的更深的文化意義。


鄉野胖丫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尤其是對於婚喪嫁娶這樣的大事,都有不少的講究和規矩,這些規矩很多都通過朗朗上口的俗語形式保留了下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農村地區的一句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顯然這句俗語涉及到壽席、婚宴還有喪飯,但是其中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呢?

“壽席食九”是說辦壽宴的時候一般要擺九個菜,為什麼是“九”呢,有一種說法是說,這九個菜源於以前的“壽酌九大簋”(簋,音同“鬼”,指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其中“九”與“久”同音,圖一個長長久久的好彩頭。除了菜品,“九”與壽還有很多聯繫,像農村有一種說法,“男做上,女過滿”,意思是男人一般提前在69歲、79歲的時候過壽,而女人可以過七十歲、八十歲這樣的滿壽,類似的說法還有“過九不過十”等。

“婚宴吃八”是指,婚宴上菜品數量通常和“八”有關,所謂好事成雙,在婚宴中雙數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有著“成雙成對”的好寓意。而且“八”和“發”諧音,因此一些地區在婚宴中有八八席的講究,有的地方是說八大碗八小碗,有的地方是說八涼菜八熱菜,客人也大多以一桌八人為準。有的地方還有八碗十二碟的說法,其中“十二”是指一年的十二個月份,也是比較吉利的數字。

“喪飯品七”是說,喪事上的菜品圍繞著“七”準備,一般是七個菜,所謂“品”就是喪事上由於主人哀傷可能準備不足,客人們也以悼念為主,吃飯在“品”,不過現在一些地區即便是喪事菜品也更加豐富。“七”與“去”音近,一些地區喪事還有“燒七”的習俗,每七天一次,共七個七天,其中“頭七”和“五七”等都比較重要。

關於宴席菜品其實還有很多的講究,像是葷素的搭配、雞魚豬牛肉等菜品都需要經過考慮之後敲定,不會使宴席看起來很寒酸。而且在農村吃酒席,一般最後有一個固定的菜品,很多地區最後一道菜是“雞蛋糖湯”,也俗稱“滾蛋湯”,吃完這一碗,大家就自動散席了。農村舉辦酒席一般是借用鄰里幾家庭院都擺上酒席,這樣一來不用通知也都各自心知肚明宴席結束了。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其中很多都和數字有關,老祖宗們將數字和生活禮儀等各個方面聯繫在一起,賦予他們除了數字之外的更深的文化意義。“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


ve許灬


看地方制,每個地方規矩不同,當今社會還有不按老理辦事的。


叢林一小狼天狼行動


陳舊過氣的農耕文化,不說也罷!


氣吞萬里如猴


農村這壞風氣,真該殺一下:有錢人不要緊,這樣沒錢人變的越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