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有哪些為人處世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Goodboy82862206


不論是學做人,還是學做事,讀讀杜月笙的人生確有裨益之處。

杜月笙是近代史上的一個聞人,說他是一代梟雄實也不為過,在上海灘叱吒風雲數十年,是無數人仰望的風雲人物。

不過,他的崛起之路卻也充滿了心酸,淚水、苦水更是不知嚥了多少。

杜月笙的命很不好,2歲之時母亡,4歲之時喪父,和繼母相依為命,誰知到了7歲,繼母竟也突然不知所蹤,他幾乎流落街頭,後來輾轉之下到了舅舅家裡寄人籬下。

可是,過了幾年,他便被舅舅趕了出來。

他為了繼續活下去,毅然別了外婆,頭也不回地扎進了上海,這個被他認為是自己找尋出路的地方。

後來,經過一路摸爬滾打,總算爬到了人生的巔峰,成為商界巨鱷,和黃金榮稱兄道弟,和軍政各界高官要員稱兄道弟,人人稱他一聲“杜先生”。

看他的崛起,看他崛起之後的所作所為,想來,總能在他的身上看到一個或幾個值得讓人深思和學習的閃光之處。

杜月笙用他的行為告訴人們——想出人頭地,一要受得了氣,二要討人歡心。

杜月笙曾經吃了無數的冷飯,受了不知多少冷眼和冷嘲熱諷,否則的話,他在去上海前也不會哭著對自己的外婆說“高橋家鄉人人看我不起”,他所謂的“人人”,不只是說別人,也包括了他的舅舅。

他在舅舅家的時候,為了不讓舅舅一家厭惡自己,認為自己是隻懂吃白飯的廢物,他經常搶著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個小小少年便已經有此領悟,可見,生活已經給了他多少棍棒。

可是,他終究不是舅舅的親生兒子,所以仍然討不到舅舅的歡心,最後便乾脆破罐子破摔起來。

後來,他到了上海,到了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為了掙一口飯吃,端茶倒水,跑前跑後,伺候這個伺候那個,苦得沒處訴說,可是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不過,杜月笙終究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他很快便巴結上了老闆和老闆娘,為他們倒屎倒尿,將他們伺候得舒舒服服。

總之,那時候的杜月笙是什麼最苦,他便得做什麼,要是不做的話,便會丟了飯碗。

他便這樣慢慢取得了老闆的信任,從一個只能倒屎倒尿的小廝成了為水果行跑業務的小夥計,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人在屋簷下,哪能不受氣?即便是如今在職場上的人,又有幾人不是如此?

可是,如果僅僅只會受氣,那也只能當一個人人能打的受氣包,也沒有什麼用,所以,想出人頭地,想在職場上熬出頭,還得會察言觀色,會說話,會討人歡心,特別是討上司的歡心,否則別想升職。

說完了杜月笙的出人頭地,再說說出人頭地後的杜月笙能夠叱吒上海、擺弄風雲的一個人生哲學——人情。

杜月笙被人稱讚“會做人”,他的“會做人”便出在這“人情”之上。

黎元洪被段祺瑞逼得辭職後,曾到過上海,當時的黎元洪不過是一個落魄的失意總統,可是,杜月笙讓人倒履相迎,將自己在杜美路26號的洋房修繕一番,讓給黎元洪住,更是派小八股黨貼身保護黎元洪。

杜月笙家中掛的那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的對聯,便是黎元洪的秘書饒長漢祥手書相贈。

戴笠在上海之時,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小流氓、小癟三,可是,當戴笠設法見到杜月笙後,杜月笙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和他稱兄道弟,幾番資助於戴笠,從而建立了一生的友情。

後來,戴笠成了蔣的心腹,也因此成了杜月笙在朝中的靠山。

戴笠謀見杜月笙這事如果發生在張嘯林身上,恐怕少不了要被張嘯林一頓毒罵、毒打。

對於人情的創造和運用,杜月笙可謂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也正是靠著他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人情,在上海混的風生水起,成為一代梟雄。

杜月笙的成功,絕不是靠他一個人打拼出來的,而是因為他的身邊有一群人在幫他,單打獨鬥的人永遠不可能真正的成功

所以,人呢,想要成功,便得學會如何像杜月笙一樣去創造人情、維護人情和運用人情。

人情,即關係,即資源,不可不要。

杜月笙一生“過手億萬洋鈿”,所以,除了人情,錢之一字也不得不說——錢,不可不撈,更不可不花!

杜月笙一生撈錢無數,多到他自己也只能用“何止億萬”這四個字來形容。

不論是在哪一個時代,錢都極為重要,錢雖然不是萬能的,可是沒錢卻萬萬不能,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是如此,所謂“人窮百事哀”更是如此,想做事,想成功,便不得不撈錢。

不過,撈錢也得講究方式方法,杜月笙起家資本是不光彩的,他在賭、毒中撈錢,終究不能提倡,杜月笙也自知這一點,所以後來他為了洗白自己,開始揮拳打向金融界、工商界,用更乾淨的手段去撈錢。

撈到了錢,便不可不花,花錢也是一門藝術,有的人花錢只是為了享受,杜月笙除了享受,更在意的是他所花的錢能否為他創造更多的價值!

所以,他能夠用錢去買通人情。

他能夠在門生被人綁架的時候,拿出700萬去贖票。

他能夠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將錢撒出來,用來支持抗戰事業!

杜月笙懂得撈錢,更懂得花錢,該破財時破財,不破財,又如何聚財?

最後,再說說杜月笙的氣節——有所為,有所不為。

1932年,日軍蓄意挑起“一二八”淞滬抗戰後,為了突襲駐防於江灣、廟行一帶的國軍,曾試圖借道法租界,偷偷運了數千日軍到法租界中潛伏起來,只待時機一成熟,便出法租界,襲取滬西。

杜月笙獲知此事後,在日軍陰謀尚未實施之前,迅速將消息傳遞給了吳鐵城和蔡廷鍇,讓吳、蔡得以加強防備。

然後,他又去質問法國駐滬總領事甘格林,迫使甘格林出面召集各國駐滬領事開會,商討日軍借道法租界一事,當看到各國領事懾於日本領事的威嚇,默許日軍借道之事時,他狠言威脅各國領事——我杜月笙要在兩個鐘頭以內,將租界全部毀滅!我們大家一道死在這裡!

不得不說,此乃真狠人、真豪雄之壯舉,氣節可嘉!

1937年,仍然是面對日本人,不過,此時日軍已經打到上海。

當時,日本人為了統治佔領區,收羅漢奸走狗為他們辦事、賣命,杜月笙作為上海聞人,自然也成了日本人想要拉攏的對象。

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途徑上海時,曾專門到法租界華格臬路杜公館拜訪杜月笙,說是出資3000萬日元和杜月笙合開所謂的“中日建設銀公司”,一則藉此將杜月笙綁上賊船,二則藉此在上海撈錢。

杜月笙什麼態度?他是想也沒想便搖頭拒絕,只因為“我是中國老百姓”!

杜月笙是喜歡撈錢,可是有些錢,絕不能撈。

永野修身一看,以為是杜月笙嫌魚餌太小,於是拿出了第二套方案——不用合資了,你杜月笙自己開一家公司,錢,日本人來出!

可是,杜月笙還是沒有同意。

後來,為了迫使杜月笙同意他們的條件,將杜月笙拉下水,日本特務頭頭土肥原竟派了一架軍機到杜公館上空盤旋,又派特務密切監視杜月笙,威脅之意濃如烈酒,不可下喉。

然而,杜月笙仍然不肯低頭,最終他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悄悄離開了上海,去了香港。

杜月笙一身氣節,即便命臨懸崖,仍能執氣節而不退,著實讓人感到敬佩!

杜月笙的一生,經歷了太多太多的風風雨雨,他身上所蘊含著的人生哲學也絕不僅僅只有這幾個,讀讀杜月笙的人生,或許能讓人看得更通透,變得更通透。


寧糊塗


杜月笙從一個上海浦東高橋的小癟三迅速崛起為上海灘的三大黑邦主之首,號稱中國“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主要原因在於他深通人生的“三碗麵”:臉面、情面、場面。

首先,杜月笙很講臉面。儘管他大字不識一籮框,但舉首投腳卻效仿君子,一年四季一身長袍,與人說話和氣斯文,而且從不讓人叫老闆,只許叫他杜先生,和另兩個流氓頭子黃金榮和張嘯林真有天壤之別。一個人的舉止文明,你可以說他是裝逼,但裝也得有心才會裝,總比赤裸裸的惡俗好得多。裝斯文起碼說明他內心有善惡之分、文野之別,一個人如果能一直裝斯文善良,說明他就是個善良之人。

其次,杜月笙很講情面。在上海灘幾十年,無論是鬥敗的政客、失意的文人還是落難的平民,只要找到他,他無不盡心盡力相幫,而且幫得不露痕跡,幫了你的忙還暖了你的心!有一次,章太炎在上海法租界的侄兒,與人發生房屋糾紛,讓叔父章太炎幫忙。太炎先生雖然名滿中華,但在只認權錢的上海灘一籌莫展,就給杜寫了一封求援信。杜一見信,即刻竭盡全力為章太炎侄兒排憂解難,讓這場房屋糾紛得到雙方都滿意的解決。事後,杜還專程去蘇州拜訪章太炎,告辭時,悄悄將一張兩千銀元的銀票壓在章家的一隻茶杯底下,作為對章的饋贈,這讓章十分感佩。1924年,有戶王姓居民,家裡被盜走了兩箱衣物和一件傳家寶,警方根本不管,無奈之中,他聽鄰里們都說“有事找杜先生”,就抱著一線希望,託人找到了杜月笙。杜月笙微微一笑:讓我試試看吧。三天之後,王家人發現門縫下面有一沓當票和鈔票,按照名號找到這家當鋪,用錢一贖就全部領回家,衣物和傳家寶一樣不少!

最後,杜月笙很講場面。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他1931年6月9日為杜家祠堂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和祭祖儀式,轟動了整個上海灘。民國怪才楊度擔任落成典禮委員會秘書,國學大師、革命家章太炎親自為杜月笙寫了《高橋杜氏祠堂記》,蔣介石、張學良、何應欽、吳佩孚、段祺瑞、孔祥熙、劉峙等南北新老軍閥統統送上祝賀的匾額,各省主席、市長代表、各地幫會頭子、上海工商金融界的頭面人物、租界巡捕房的馬隊、“金榮小學”的學生、陸海軍的軍樂隊和兩營步兵,還有上萬名各界代表都能加了典禮。可以說,整個上海灘的黨政軍警四府、工農商學四民、紅黑灰白四道一網打盡。典禮從10日到12日整整三天,好戲連臺,南北京戲名角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爭相獻演!

杜月笙這三碗麵,證明了中國人一句很有智慧的俗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以,懂做人、能幹事、有擔當,是杜月笙成功的關鍵,值得後人借鑑。


劉子說道


杜月笙是何許人也,“為人不識杜月笙,自稱英雄也枉然”。在當時的民國,杜月笙的名號在上海比民國上海市長還要硬。杜月笙能夠在風雲多變的大上海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靠的不是他敢打敢拼,靠的是他識人做人的本領。杜月笙為人處事本領到底有多厲害,我覺得可以從他三句話能夠“窺一斑而見全豹”。



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

很多人上學的時候都會被家長教育不要被別人利用。所以很多人都養成了一個習慣—怕被別人利用。但杜月笙告訴我們,被別人利用並不就是一件不好的事,當你能夠被別人利用的時候,說明你是有一定資本的。

第二句話“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杜月笙發跡之前,發跡之後他就一直秉承著這個原則,所以雖然他是一個混混出身,但是從他身上卻能看到那種儒的風采。大家知道杜月笙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工,但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卻是很高,從來不亂髮脾氣。

第三句話,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杜月笙在識人的本領上的確有獨到之處,他看中了蔣介石,從而讓自己成為上海的地下皇帝。他還看中了戴笠,當年戴笠在他的賭場賭博,逢賭必贏,於是杜月笙親自將戴笠送到了蔣介石的身邊,從而讓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特務。



圍知歷史


杜月笙在舊中國那個魚龍混雜、混亂不堪的時代,從一個身無分文的街頭小混混,步步為營,逐漸成為叱吒舊上海灘的“地下皇帝”,登上了人生的頂峰。

雖然這個頂峰也曾飽受爭議,但是就他個人而言,做到這一點就已算作傳奇。

任何成功都不是空穴來風。杜月笙曾多次鋌而走險,卻小心翼翼地繞過了人性的暗河,而後絕地逢生。

那麼,杜月笙有哪些為人處事的方法,是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借鑑的呢?

一、不放棄,才能絕地逢生。

杜月笙從小父母早亡,7歲的時候就成了流落街頭的孤兒,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遊蕩了幾年,他不甘心這樣混吃等死,就想去上海灘見見世面,順便也給自己尋找一線生機。就這樣,杜月笙走出了人生關鍵的一步。

15歲,他獨自來到上海灘闖世界。他先是在一家水果店裡當學徒。

在這裡,他學會了如何給師傅和師孃端茶倒水、灑掃搞衛生倒尿壺。經人引薦,他進入了青幫大佬黃金榮的公館。

杜月笙來黃公館後不久,被派去服侍生病的老闆娘林桂生。

杜月笙抓個機會,把在水果店時伺候師傅和師孃的“看家本領”都拿了出來,衣不解帶地照顧。

老闆娘病癒,對杜月笙刮目相看。後來,經林桂生斡旋,讓杜月笙負責經營黃金榮名下的一家賭場。

其實,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杜月笙之前在水果店照顧師傅和師孃的經歷,竟然成了他平步青雲的“敲門磚”。

我們的任何付出,原來都暗暗標好了價格,等適當的時候,生活會相應地給予回報。

二、不做守財奴,只想交朋友。

杜月笙第一次跟著老闆娘林桂生去黃金榮的賭場,就大贏特贏2400塊大洋。

當然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賭場的經理討好林桂生。大洋賺到手後,杜月笙回來就一個子不落地把錢交給了林桂生。

但是林桂生推託之下,只收下了400塊,其餘都給了杜月笙。

杜月笙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他把這些錢加倍償還了之前在水果店打工時欠的老闆的錢,以及工友的錢,又把大部分給了原來一起受苦受難的兄弟們。

在底層生活,他知道錢是多麼重要,但是他更知道,還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心,以及一個人立足人世間最起碼的尊嚴。

一貧如洗的他,在獲得人生第一桶金後,卻視金錢如糞土。他擺脫了鼠目寸光的窮人思維,也使得自己的人生具備了高起點與大格局。

直到後來他行將就木時,他讓孩子把以前的欠條都拿來,當著他的面都焚燬。

雖然這些欠條最小的金額是5000美金,最大的甚至是500根金條。但是杜月笙說,不想自己死後,兒子成為討債之人,或者因為討債惹上麻煩。

他相信,那些欠債之人,也一定會像他一樣,重情重義,在他死後給他的兒子們一些關照。這就是他說的“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三、做雪中送炭的事,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杜月笙有一句名言“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就是雪中送炭,他也講究方式方法。

當時著名的國學大師章太炎,侄子因為房產問題,在上海灘遇到了一些麻煩。

章太炎找到了杜月笙。杜月笙很快幫他處理好。之後,杜月笙還親自來到章太炎的府上拜訪。

杜月笙看到章太炎生活狀況不太好,他悄悄把一張支票疊好放在茶杯下面。

既幫了章太炎,又沒有讓這個清高的章大師感覺尷尬。這或許就是杜月笙體察人心與人性,比別人更高明的地方。

四、善於包裝自己,以最好的形象示人。

杜月笙沒有讀過書,純文盲一個。但是他喜歡結交文人。章太炎,以及當時深諳“帝王之術”的楊度,都是杜月笙的座上客。

杜月笙很尊重知識分子,利用各種機會接觸他們,送禮拜訪是常事。

是章太炎,把杜月笙的名字中“生”改成了“笙”,這一改,增添了許多的文化韻味。

杜月笙還專門拜師學書法,他的書法運筆嫻熟,蒼勁有力,完全不像出自一個文盲之手。

杜月笙一年四季穿長衫。因為長衫是文人的標誌。不管天氣多熱,杜月笙從來都是紐扣系得整整齊齊,他還命令下屬也不能衣冠不整。

以最好的形象示人,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自律。

五、不妄自菲薄,也不忘乎所以。

杜月笙早年曾同黃金榮一起,為蔣介石效力。1927年還協助蔣介石屠殺過共產黨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杜月笙曾經為抗日出錢出力,也算功不可沒。

在建國前夕,內戰失敗後的蔣介石要出逃臺灣,曾邀杜月笙隨之前往。

但是杜月笙看透了蔣介石“兔死狗烹”的本性。他既沒去臺灣,也沒繼續留在上海,而是去了香港。

他有一套著名的“夜壺理論”,可見其洞若觀火的識人之術。

他說自己畢竟是黑幫出身,這對於搞政治的人就是一個“夜壺”。

用你的時候把你從床底下拿出來,用完以後又騷又臭,恨不得立即砸爛它。所以,他明智地選擇了香港。

杜月笙後期家財萬貫,而且當時軍、政、商界都赫赫有名。

但是他沒有個人膨脹,也沒有妄自菲薄,而是正確估計自己,最終安病逝於香港。這不失為一個有著前瞻性的決策。

六、知恩圖報。

在杜月笙一生中,老闆娘林桂生是他最大的貴人。她帶他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並說服黃金榮提拔重用杜月笙,才有了杜以後的飛黃騰達。

但是,足智多謀的林桂生,結局卻很慘。

黃金榮的生意,其實一直是林桂生在背後打理。黃金榮在50多歲的時候,又看上了20多歲的戲子露蘭春。

露蘭春開出的條件是明媒正娶,不當妾,而且要掌管黃金榮的保險櫃鑰匙。林桂生只要了5萬大洋,包了幾件自己的衣服,黯然退出了黃公館。

之後,露蘭春不但紅杏出牆要跟黃離婚,還捲走了黃金榮的財產及重要文件。

黃名譽掃地,丟了夫人又折兵,後來也曾想跟林桂生復婚,但林桂生沒有再答應,而是選擇在一個小房子裡孤獨終老。

而最後,也只有杜月笙會時不時敲開林桂生的院門來探望這個當初的貴人。

而且在她晚年時,杜月笙精心照顧,以報答當初她對自己的提攜之恩。

對於有恩於自己的姑母,杜月笙也是感恩戴德。他把表弟萬墨林請到自己的公館,重用信任他,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

知恩圖報,也是做人的本分。

“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這是杜月笙收到的最喜歡的一副對聯。

他一生走得風生水起,耀眼奪目。這些都緣於他對於人性的洞察與感悟。

他不安於現狀,拼搏進取,因此獲得了幸運之神手指縫裡透進來的一點光亮;小有收穫時,他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放眼未來。

他善於雪中送炭,但是又深知中國傳統文人“不食嗟來之食”的傲骨;他以最好的形象示人,表現了一種高度的自律。

他在大的抉擇面前,總能做出高精準的判斷;他對於幫助過自己的人,又能知恩圖報。

杜月笙,在當時諳熟人性、人心,避免了在那樣一個複雜的時代迷失自我。我們需要從他身上獲得解讀人性的密碼,取其精華,為我們所用。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我讀了老作家也是新聞大家徐鑄成先生的《杜月笙正傳》,對杜月笙先生有了些正面印象。隨著這些年新史料的不斷髮現,杜先生的形象也愈加明晰了。杜先生雖然發跡不光彩並且又成了上海灘黑社會的幫主,有時善惡併為,但縱觀其一生,他所走們畢竟是一條改惡從善、棄劣從良的道路,尤其是在國難當頭,能臨大節而擇正舉,是值得肯定的人物。在杜先生身上,我發現至少有六個方面值得學習借鑑:

一.雖出之淤泥而有濯垢之覺;

二.養世賢名宿而慕雅逸之名;

三.愛祖國而踐志士大義之舉;

四.秉義氣而行江湖攘人之為;

五.輕財貸而施贏心合眾之術;

六.順時境而覓修成正果之道。

以上六點為個人淺見。杜先生在渾渾噩噩的濁霧之中能心向光明與淨潔是難得的,對今天的人們猶有鏡鑑。詩以詠之:

自愧濁塵非杜若,

且慕儒冠附月笙。

心懷家國行忠義,

慷慨施為護善聲。

杜若: 芳草名,開白色花。《楚辭. 九歌. 湘君》:“採芳洲兮杜若”。


鑑鐘樓主人


杜月笙原本在黃金榮的場子“大世界遊樂場”門口擺水果攤,並代顧客削水果皮,因削的一手好梨,故人送外號“萊陽梨”。從一個水果販子到叱吒上海灘的風雲人物,杜月笙自有一套作人的方法。


他很善於用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在他十多歲的時候,就到上海打流,那些潦倒歲月,讓他明白,單靠個人根本無法成事。某次聽人說書,讓他對水泊梁山的宋江極為佩服,決定要當現代社會的“及時雨”,早年窮困時,他哪怕自己餓肚子也要把錢借給弟兄們用。他常說'花一文錢要能收到十文錢的效果,才是花錢能手。”他對人幫助,往往自己不出面,比如送人一筆錢,或幫人解決困難問題,做了以後,不承認是自己做的,而代他出面的人,又往往把他助人而不肯領功的內情告知對方,受他恩惠的人便會更加感激,免費為他打廣告,於是杜月笙便有“當代春申君‘’或是“小孟嘗”的稱謂。


為了跟這些所謂的上流人物打交道,杜月笙一改過去黑道人物歪戴帽子,捲袖子,拖鞋走路的惡習,轉而裝成文質彬彬。在任何公共場合,只要有他杜月笙露面的機會,哪怕會客地點就在杜公館,他也是長衫罩馬褂。他不但嚴格律己,還要求自個手下這麼做。他說“衣食足,應當禮義興,不能再讓人家一見到就感到討厭害怕。”

他很會察顏觀色,尤其擅長夸人不著痕跡。1945年抗戰勝利不久,四川發生水災,四川省高官向傳義等人到上海募捐,他們想找上海市長吳國楨商量解決辦法,誰知被吳推得乾乾淨淨。向就去找杜月笙幫忙,杜一聽到此事茲事體大,當即拍胸口決定“我們在四川吃了幾年,今天四川有災,不幫忙還算什麼人!”隨後就籌得一筆款。本來杜完全可以把錢直接交給向傳義即可。誰知,杜月笙卻藉機去捧孔祥熙,暗地裡杜向孔祥熙說明吳市長不幫忙的經過,現在款項問題已經解決,只需孔出面代表政府募捐便可。

事後孔祥熙豎起大拇指誇讚杜“月笙,不愧為大好佬!”


本草百曉生


杜月笙,舊社會上海三大亨之一,從一個水果小攤販逐漸成為上海黑幫老大,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他的名字;有人說他是老流氓,壞人,黑社會,這些詞放他身上也沒錯,那時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之說,但他還有個名稱,人人都稱他“杜先生”,杜月笙有大過,例如販賣鴉片瘋狂斂財,開設賭場致使家破人亡,殺害共黨人士汪壽華,也有過功,積極抗日,幫共產黨籌措軍資設備。

今天我們要說的無關他的功過,而是他的做人處事之道,至今還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會做人,不看重錢財,懂得感恩

在杜月笙剛被黃金榮賞識之初,黃金榮的原配夫人林桂生出了本錢讓他在賭場賭博,這對杜月笙來說自然是好事,解解饞嘛,那天他的手氣很好,很快就贏了2000多塊,他知道自己縱使自己再喜歡賭博也不能貪戀,於是就下桌,輸的人自然是不敢攔著,畢竟是林桂生親自帶他來的,不敢得罪。回到黃公管,他將贏來的錢2400全部如數上交,林桂生覺得他不錯,就只收了400塊,其餘2000塊林桂生是想看看他想怎麼花掉。那是杜月笙的第一筆大錢,他也不知道怎麼花好,想起自己落魄時朋友們的幫助,於是決定去找他們,來到十六鋪,找到了曾救過他的袁珊寶和水果店老闆王國生,一人給了200塊;又去拜訪當初介紹他入幫會的那些人,就這樣一百,幾十地給,很快2000塊就幾乎花光了,而他自己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反而一種滿足感,林桂生知道他這種做法後,對他大加讚賞,為他後來的扶搖直上埋下了伏筆。

稍微瞭解他故事的人都知道會做人,愛散財是他最大的特點,他興起之初靠販賣鴉片和賭場斂了大量錢財,但是他個人賬戶裡的錢才不到10萬,因為他一有錢就用來疏通關係,在他看來,錢就是紙,它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用來搭關係,結交各界人士。他的這種交友之道使他凌駕於黃和張之上,在當時他認識了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各界的著名人士,在當時的上海灘,找到他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這張巨大的關係網就是他用大量的錢財建立起來的,當然也有跟他是真心交往的人,而且還不少,因為敬佩他的做人之道。

做一個有文化的流氓,從穿衣,改名開始

他出身卑微,識字不多,為了能入上海的上流社會,可謂是煞費苦心。章太炎大家肯定聽過,杜月笙原名為杜月生,是章太炎幫他取的這個“笙”字,月笙是他的號,名字叫“鏞”,所以,杜月生就變成,杜鏞,姓杜、名鏞、字月笙。杜月笙自然是歡喜,國學大師取的名字,肯定好。光改名字還不行,他還得改掉流氓服裝,於是,他一年四季穿長衫,夏天再熱也會注意形象,不解開領口上的扣子,袖子也不挽起,胳膊上的刺青紋身也遮蓋起來。而且還命令下屬不能衣冠不整。杜月笙很尊重知識分子,利用各種機會接近知識分子,送禮拜訪是常事,可以說,他真的成為了有文化的流氓。當有子女後,在對他們的教育上非常嚴格,這裡就不細說了。

有件事,杜月笙晚年病重時,他讓大女兒杜美如從香港拿來一包東西,裡面全是借條,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最多的是500根金條,借款人全是軍政要員,他當著所有人的面將借條全撕了,他說“不願意你們在我死後去要錢,去打官司”,這是杜月笙,對錢看得很輕。

說了這麼多,杜月笙的這種看待金錢的想法值得我們去學習,什麼最重要?是親情,是朋友,是社會關係,錢只有花出去了才是錢,花不出去就是紙。

送上幾句杜先生的語錄,大家共勉,尤其是最一句。

1.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

2.花一文錢要收到十文錢的效果,這才是花錢能手。

3.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兩面光。

4.鈔票再多隻不過是金山銀山,人情用起來好比天地……。

5.、英雄不怕出身低,關健要有一個好腦子。

6.做人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

7.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8.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追夢79289811


杜月笙能從一個打工仔,變成上海灘叱吒風雲的人物,他的身上當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了。

我們選最為代表的來說一下。

其一:杜月笙把蘭譜退還給蔣介石,從此再也不做兄弟。

我們都知道杜月笙是混跡青幫的,當時的青幫也就是典型的黑社會。很有意思的是,杜月笙的青幫裡有一個叫做蔣志清的小弟。

這個蔣志清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蔣介石,杜月笙是蔣介石的結拜大哥。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在後來走上了政途。搞政治的人若是想要升官發財,政治背景必須要清白。

像蔣介石這種和杜月笙拜過把子的人,對於他來說想要在政治上有一個光明的前途,還是很難的。

可是,當時的蔣介石也不好意思給杜月笙開口,說我們還是別做兄弟了吧,就當你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你。

畢竟這樣的話還是不好說不出口來的。

但是,這件事被杜月笙給察覺到了,他主動的把當初結拜的蘭譜退還給蔣介石,意思就是你日後可以振臂高飛了。

蔣介石對杜月笙這個行為,當然是感恩戴德了。

你看杜月笙就是這樣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難為別人,能夠做的以誠相待,為別人著想。

其二:黃金榮派小弟綁架杜月笙,敲詐了杜月笙一筆鉅額資產,杜月笙還是當作沒有發生一樣。

大家都知道黃金榮是杜月笙的恩人,沒有黃金榮的提攜,就沒有杜月笙的發達,兩個人後來義結金蘭,成為了青幫的扛把子。

可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黃金榮沒落了下來。杜月笙也離開了上海,他到了香港經常來往於重慶和香港之間。

就是在這期間,黃金榮派人去劫持了杜月笙,給杜月笙索要了40萬元錢。杜月笙猜到了是誰,給了他90萬。

說實話在那個時候敢劫持杜月笙,而且只要錢財的,也只有對杜月笙知根知底的人了,這也就是俗稱的熟人好作案。

後來,杜月笙讓自己的小弟調查了一下,發現這件事還真是黃金榮做的。所以,杜月笙再也絕口不提此事了。

因為錢沒有落到別人的手裡,黃金榮這樣做也有難言之隱。他就調查此事了。

其三:杜月笙晚年臨死的時候,他讓家人把所有的借據都給燒掉了。

杜月笙發達的時候,借出去了很多錢。但是,那些人從來都沒有說過要還錢,到了杜月笙落魄之後,他們也沒有還錢的意思。

杜月笙臨死之前,就讓家人把當年的借據給拿了出來,然後燒掉了。並且杜月笙還說,以後借我錢的人,就再也不欠我什麼了。你們也都不用去要了,因為能夠在我手裡借錢出去的,都是有背景的人。

他們若是想還給我早就給我了,若是不想給我,你們也要不過來。不但如此,還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所以,以後還是不要再提這個事情了。

你看杜月笙就是這樣的人,他早就把所有的事情,都給看透了。這樣的杜月笙,他的身上當然有很多讓我們學習的地方了。


史學達人


我也不免俗,首先一首打油詩奉上。

贈杜月笙

上海青幫三大亨,

善惡好壞杜月笙。

抗日救國不做奴,

傳奇之後化作風。

為了便於閱讀,學習之處列舉如下。

一、追求成功的慾望很大。曾經的水果阿三,一直希望發財,找機會投拜名帖,加入青幫,找機會進入黃公館。

二、膽大心細,敢作敢為。為了進入黃公館核心,當黃公館貨物被偷之事,立馬挺身而出,孤身一人,找回貨物。

三、懂得感恩。曾經在自己落魄的時候幫助自己的人,立馬回報,不考慮自己。當自己第一次得到一大筆錢的時候,立馬把錢回饋自己乾媽,自己以前幹活的水果店老闆等等。

四、心狠手辣。講規矩,當違背幫規的時候,絕不手軟。

五、頭腦靈活,善於把握機會。看賭場的時候,堵客總是被劫,於是拉劫匪入夥賭場,保太平。後期自己開賭場、開輪船公司、開銀行等都會把握機會。

六、喜歡結交朋友。首先要說的就是戴笠戴雨農,曾經是一個什麼也不是的小混混,賭場賭博冒充是杜月笙的朋友,杜月笙知道後不治對方罪反而和對方結為兄弟。乃至後來戴笠沒少幫杜月笙的忙。

七、做事圓滑,不得罪人。上海是一個魚龍混雜,租界等各個勢力交錯的地方。杜月笙在裡面迎來送往,八面玲瓏,各路諸侯都不得罪。

八、做人知道自己的根,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當時日本人佔領上海,想扶植偽政權代表,因為杜月笙名望非常高,幾次邀請杜月笙都被拒絕。後來杜月笙為了不當亡國奴,帶著家人逃離到香港。並且幫助很多愛國志士,工商聯的企業家老闆到香港避難。

九、對家人親友非常好,無微不至,仗義疏財。自己到死的時候,遺產只有區區十萬元。那麼大的家產基本上都用來幫助人了。

十、有情有義。給孟小冬一個答覆,一個名份,一個依靠。讓對方有一個家的感覺。

還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等等,不再一一例舉了。

另外,人無完人,看待一個人一分為二的去評價。杜月笙也做了很多壞事,例如黃賭毒、鎮壓殘害革命志士、流氓組織等等。不好的地方大家引以為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為社會做貢獻。



瓦爾登湖說故事


這個就太多了,我隨便說幾個。

一、杜月笙立大功後,沒有大肆炫耀功績。

杜月笙還沒成為黃金榮弟子之前,是在黃公館的一個類似下人的存在。

之後是林桂生髮現了他與眾不同,看起來有些江湖修為。

才有意提拔他,恰好黃公館出現了內鬼,將搶來的煙土納為己用。

林桂生派杜月笙將煙土帶回來,沒想到杜月笙僅憑一把手槍,就將煙土和人都帶了回來。

並沒有炫耀自己的功績,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人已經帶回來了,交給師孃處理。”

一個人如果做了點小事就沾沾自滿,那麼他的未來依舊侷限在這裡。

反之像杜月笙一樣沉得住氣的,才能一步一步做到最大。

第二、杜月笙的談判方式,刀切豆腐兩面光。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話的時候,要讓自己和對方都滿意,這才是上乘的談判方式。

黃金榮曾經得罪了盧小嘉,被關了起來。

是杜月笙最後去談判,盧小嘉本來要求讓黃金榮和他的弟子,去給盧小嘉當眾磕三個頭,並且登報道歉,才能放了他。

杜月笙說:“您看這樣行不行,您讓我師父和弟子磕頭這沒問題,但是即便磕了他們心裡也會不服氣,不如改為讓我師父請您和您的父親,在最有名的酒樓請客,向你們賠禮道歉,您看怎樣。”

杜月笙就這樣,首先曉以利害,讓盧小嘉滿意地改變了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