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齊,齊姜氏沒有宗族麼?為啥沒聽說田氏和宗族戰鬥?

京東李達康


題主的這個問題算是問到了點子上,齊姜氏沒有宗族嗎?顯然是有的,正如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大量的姬姓諸侯一樣,其目的都是為了拱衛王室,齊國也不例外。齊國除了姜姓呂氏為國君一脈外,另有姜姓高氏,姜姓國氏等國君支脈,一起保衛齊國江山。而田氏最後能夠取姜姓而代之,自然是與這些國君支脈動過手的,只是很隱蔽罷了。

第一階段,田氏除掉崔、慶兩氏

齊景公元年,崔、慶兩氏把持著齊國的朝政,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此兩氏皆為姜姓。兩年後,崔、慶兩氏為了搶奪奪權,遂發生內訌。內訌以慶氏的勝利告終,慶氏得以掌握齊國朝政。這時,田氏出場了。

初,慶封已殺崔杼,益驕,嗜酒好獵,不聽政令。慶舍用政,已有內郤。——《史記·齊太公世家》

齊景公三年 ,慶封因掌握了齊國朝政,變得驕傲放縱起來。田氏聯合鮑氏、欒氏、高氏三家聯合伐慶,最終滅掉了慶氏,齊國奪權落入欒氏、高氏手中。

第二階段,田氏除掉欒氏、高氏

公元前532年,野心勃勃的田氏再起貪念。齊國國政由欒氏、高氏掌握,並且兩家又是世交,很難挑撥離間。於是,田氏聯合鮑氏,趁欒氏、高氏醉酒之際,出兵討伐,最後欒氏、高氏逃亡他國,封地則被欒氏、高氏瓜分。不過當時名相晏嬰尚在,他很早就看出了田氏的野心,曾私下裡說齊國的政權終究要落到田氏的手中。於是,由他出面,勸諫田氏、鮑氏交出封地,還給齊景公。當時,田氏羽翼尚未豐滿,便欣然接受了。不過,田氏雖然歸還了土地,卻因為其結束了內亂,所以甚得民心。

第三階段,田氏除高氏、國氏

齊景公死後,立公子荼為太子,以高氏、國氏輔政。為了更進一步的掌握齊國政權,田氏有心立另一個公子陽生,因為公子陽生與田氏交好。那麼高氏、國氏便顯得有些礙眼了。於是田氏一邊對下邊的大夫說:“我們應該趁高氏、國氏沒有動手前搶先動手”,一邊又對國氏、高氏諂媚道:“下面的大夫企圖叛亂”。於是,田氏聯合鮑氏,眾大夫一起出兵討伐,國氏、高氏兵敗逃亡,田氏順理成章的迎陽生繼位。這下,田氏終於成功上位,做了齊國的丞相,而之後的事,就是田氏憑藉著權力,盡誅齊國公族,齊國徹底掌握在田氏手中。

公元前386年,田氏被承認為諸侯,姜齊滅亡,田齊代立。

雲軒君說

田氏代齊,齊姜氏沒有宗族麼?為啥沒聽說田氏和宗族戰鬥?縱觀田氏的奮鬥史,我們可以發現,田氏代齊,就像溫水煮青蛙一般,不緊不慢,不驕不躁。儘管齊國公族眾多,田氏不一下子不能全部剷除,但是田氏善於激起雙方的矛盾,刺激齊國公族自相殘殺,以便坐收漁翁之利。同時,田氏也很懂得韜光養晦,在消滅高氏、欒氏的時候,不急功近利,聽從晏嬰的勸諫,及時的還政,雖失了土地,卻得了民心。

所以說,田氏代齊,並非因為齊國沒有宗族,而是田氏過於小心謹慎,就像黑夜裡的毒蛇,只有在最重要的時候,才會出來將你吞噬。


天哥談史


“田氏代齊”是戰國初期,齊國的田陳氏取代齊國原來姜氏成為齊國國君的歷史事件。這一事件和“三家分晉”都是戰國開端的重要標誌和歷史事件。“三家分晉”有一個重要的歷史原因是“晉國無公室”,也就是晉國早年內亂,驅逐和屠戮公室導致公族力量薄弱,晉文公依靠卿大夫家族稱霸,由此晉國日益成為卿大夫家族執政的國家。而齊國的姜氏被取代又是因為什麼?齊國的公族勢力為何無力阻止田氏的取代呢?

齊國有公族嗎?

關於齊國是否有公族的問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任何國家都有公族,即使晉國也有公族。所謂公族是指春秋戰國時期國君的家族,因此只要有國君就一定有公族。只是實力強弱有區別而已,晉國無公室的說法是指晉國長期卿大夫執政,公族力量比較薄弱罷了。

齊國作為一個老牌諸侯強國,姜太公呂尚的姜氏呂氏家族早就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因此齊國不僅有公族,而且實力也不小。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姜姓國氏、姜姓高氏,這兩大家族就是著名的“齊國二守”。這兩支公族受天子冊封,輔佐姜姓呂氏守齊國,世代是齊國的上卿,輪流執政。

田氏代齊和齊國公族的鬥爭

那麼世代作為齊國上卿的國氏和高氏兩大公族為何在田氏代齊時沒有絲毫抵抗呢?其實如果單單看公元前391年田和放逐齊康公自立為齊國國君這件事情上,齊國公族的確沒有反抗。但是從田氏家族崛起的整個過程來看,國氏和高氏兩大公族被田氏擊垮和驅逐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而這兩大家族的垮臺也就導致齊國公族逐漸失去了和田氏家族對抗的能力。

  • 田氏家族從一個落魄逃難的家族到田桓子時期已經開始逐步崛起,因為田氏家族的聲望越來越高,不僅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重視(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人物晏嬰就曾提醒齊王注意田氏家族的崛起),也使的齊國公族開始警惕田氏家族的崛起。著名的軍事家司馬穰苴(田穰苴)就是田氏家族的旁支,因為田氏家族的崛起,加上司馬穰苴的戰功卓著,於是國氏和高氏聯合向齊王提議罷免了司馬穰苴的大司馬之職。這不僅是齊國公族對司馬穰苴的忌憚,更是對日益崛起的田氏家族的打壓。

  • 但是當時田氏家族和不能直接對抗齊國公族,於是田氏家族繼續採取隱忍的態度。公元前489年,齊景公病重,遺命國氏和高氏家族的國夏和高張輔佐自己的少子即位。同時採取了和晉國當年一樣的做法,驅逐其他的公子到東萊,為保證自己年幼的少子平穩接班,卻進一步削弱了公族勢力。

  • 齊景公的幼子荼即位後,國氏和高氏繼續作為上卿執政。而田氏家族族長田乞則採用兩面挑撥的方式,挑撥公族和卿大夫家族的矛盾。最終在田乞的挑唆和帶領下,齊國的其他卿大夫家族聯合發動政變,不僅將齊景公的幼子荼趕跑,還將國氏和高氏兩大公族消滅,齊國公族勢力遭到巨大打擊。

  • 隨後田氏家族和其他一起發動政變的家族擁立齊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為齊悼公。田乞因為擁立之功出任相國,獨攬齊國大權。但是田氏家族和齊國公族的鬥爭還沒有結束,齊悼公在位時間只有三年就被鮑氏家族的鮑牧弒殺,其子齊簡公上臺,他開始聯合其他卿大夫家族一起打擊逐漸形成專權之勢的田氏家族。

  • 齊簡公上臺後雖然仍舊保留了田氏家族田常的相位,但是卻扶持了監止上臺,兩人一同擔任左右相,但是齊簡公依靠監止和其他卿大夫一同對抗田常。雙方關係日趨緊張,最終田桓先發制人,再次發動政變攻擊監止的同族子我(當時反對田氏的急先鋒),由此引發了齊國國君和田氏家族的直接武裝對抗。這場鬥爭最終田常和田氏家族再次獲勝,齊簡公被殺。田桓擁立簡公的弟弟驁即位,即齊平公,田常任相國,田氏家族再次獨攬齊國朝政。從此田氏家族取得了主動地位,並開始不斷削弱國氏、高氏和盧氏等齊國姜姓公族的權力,為最後田氏代齊奠定了基礎。

田氏家族和以國氏、高氏為代表的齊國公族的鬥爭看起來好像就是兩場政變的故事。但是前前後後從田乞到田常歷經三代人接近一百年的時間。田氏家族才取得了對齊國公族的鬥爭勝利。

田氏家族的致勝之道

作為一個落魄逃難的家族,田氏家族能夠在齊國強大的公族勢力和諸多老牌卿大夫家族中最終取得勝利,獨自奪取了齊國的統治權。其致勝的法寶到底有哪些呢?

  • 低調隱忍的求生之道:初到齊國避難的田氏家族雖然是陳國的公族,但是在當時春秋霸主齊國(齊桓公時期)就只能是小字輩。所以當時齊桓公想讓田氏家族的田(陳)完擔任卿士,田完趕緊拒絕,最終出任工正,在齊國只能算中等貴族。後來田氏家族在齊國經過五代人的努力,到了田無宇時才從中等貴族逐步爬到了齊國政壇的核心層。


  • 收買民心:田氏家族從田無宇時期開始就採取收買民心的策略,大肆施恩於民。特別是齊景公時期,他是奢侈無度的國君,對內採取厚賦重刑的政策,而田氏家族則利用權力用國家的資源施恩於民,國民來借貸糧食時用大斗,而歸還時用小鬥,由此民心向田。到了田常的時候,齊國的百姓都唱歌來頌揚田氏家族,隨著田氏家族武裝鬥爭擊垮齊國的公族,田氏家族在齊國的權威無可撼動。

  • 溫水煮青蛙:田常取得了齊國的實權之後,不僅民心歸附,而且公族勢力遭到重挫,田氏家族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逐步控制齊國。田常首先逐步削弱和孤立齊國的公族,此外將田氏家族的封邑擴大,隨後對外作戰擴大聲望。此外田常還採取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方式來壯大田氏家族的實力,他將齊國7尺以上的女子收入自己的後宮,然後放任賓客出入後宮,到田常死的時候,他已經有了七十多個兒子。而齊國正好有七十多城,他兒子田盤出任相國時,正好讓自己的兄弟們到各城任職,事實上已經完全控制了齊國,徹底架空了齊王,到田和正式代齊的時候,齊國上下早就已經接受田氏才是“齊國老大”的事實了。


圍爐品茗人


田氏取代姜姓齊國,乃是戰國時代之一大事件。有人會問,姜姓統治齊國數百年,公族枝開葉散,難道他們就沒有反抗田氏麼?其實不然。田氏代齊的大業,就是從剷除齊國公室家族開始的。

下面且聽我細細道來。

第一,田氏在齊國的奮鬥

田氏本為陳氏,先祖陳完是陳國公子。

公元前672年時,陳國發生內亂,陳國太子禦寇被殺,由於陳完與太子禦寇的交情很好,他害怕受到牽連,便逃到齊國。齊桓公很賞識陳完的才幹,想要封他為齊卿,但陳完認為自己不過是逃亡羈旅之臣,不能接受這麼高的待遇。齊桓公便任命他為“工正”,即管理百工的官職,並賜給不少田地,陳完便改氏為“田”。春秋時代的姓氏很複雜,陳完本來是陳國公子,陳國是媯姓國,到了齊國後,改氏為“田”,但因為他是從陳國來的,所以又以“陳”為氏。

陳氏家族,又可以稱為田氏家族。

田氏家族的崛起,是從陳完的五世孫陳無宇開始的。

第二,第一個被扳倒的姜姓權臣:慶封

陳無宇,又稱為田無宇。田氏崛起的過程,是與姜姓公族鬥爭的過程。第一個被田無宇扳倒的姜姓權臣是慶封。

在說慶封之前,要先說崔杼。

崔杼與慶封都是姜姓公族,在春秋戰國時代,姓與名是不通用,除了姓之外,還有一個氏,崔杼的氏是“崔”,慶封的氏是“慶”。

崔杼是齊國執政,他的老婆被齊莊公給搞了。一怒之下,崔杼弒殺齊莊公,立了齊景公。不過,齊景公就是一傀儡,大權落入崔杼之手。然而,後來崔杼被慶封給暗算了,被迫自殺,慶封便成了齊國執政。

慶封為人荒淫無度,成為大獨裁者。田無宇便聯合高、陳、鮑三大家族,發動政變,推翻了慶封的統治。慶封政權垮臺,他本人也流亡到了國外。

慶封垮臺後,田、高、陳、鮑四大家族成為齊國政壇的實際掌權者。在這四大家族中,高氏與陳氏都是姜姓公族,而田、鮑二氏則是外姓氏族。

在慶封之前,齊國政權都在姜姓手中;慶封垮臺成為一個轉折點,四大家族中姜姓與外姓各佔兩席。

第三,高氏與欒氏的垮臺

田無宇是田氏家族崛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在整垮姜姓的慶封后,他又把矛頭對準四大家族中的兩個姜姓家族,即高氏與欒氏。

作為一名外姓齊卿,田無宇心裡很清楚,要與姜姓世卿相較量,自己缺乏根基。田無宇是個城府頗深,也有政治頭腦的人,他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要樹立田氏的威望,首先必須要取悅於國人,那要做什麼呢?

田無宇做了許多虧本買賣,用大斗借糧食給百姓,用小鬥回收,讓百姓獲得實惠。在木材、鹽、水產品的買賣上,也實行平價利民的原則,木材從山區運往城市,售價不超過山區,鹽與海產品從海邊運往城市,售價不超過海邊,其中的運費,統統由他來承擔,這無疑大大減輕消費者的購買壓力。這些所作所為,大大提升其在齊國民眾眼中的形象。

在獲得民心後,田無宇與鮑氏家族聯手,發動政變,驅逐欒施與高強兩個政敵。欒氏與高氏這兩個姜姓公族被掃地出門。這樣,齊國的政權便落在田氏與鮑氏兩家之手,而鮑氏的實力遠遜於田氏,於是田氏開始在齊國坐大。

第四,田氏的奪權之路

田無宇儘管大權在握,考慮到田氏在齊國根基還不夠深,便聽取晏子的意見,還政於齊景公。齊景公去世後,以姜姓公族的國夏、高張輔佐新君。此時田無宇業已去世,其子田乞延續父親的策略,施恩惠於百姓,這為家族贏得良好的口碑。

是到新舊交替的時候了,憑藉著田氏家族在齊國民眾中崇高的聲望,田乞振臂一呼,國人響應,驅逐執政的國夏、高張,立齊悼公,而田乞出任宰相,獨攬大權。公元前485年,田乞弒殺齊悼公,君主成為權臣手中可隨時撕毀的紙牌。齊悼公被弒,姜姓被田氏取代的運氣已隱然可見。

此時田氏家族在政壇上一手遮天,儼然已是無冕之王。田乞的兒子田恆,重演了父親弒君的“壯舉”,公元前481年,齊簡公成了陳氏家族的又一犧牲品。比之晉國,齊國的君主顯然更有如坐針氈的不安全感,從齊莊公到齊悼公,如今又輪到齊簡公,弒君遊戲的流行,顯然暗示著權力悄悄地轉移了。

田恆的另一個名字叫田常,他是田氏最終得以代齊的關鍵人物,他執政齊國二十九年,並延續陳無宇、陳乞的惠民政策,減輕剝削,爭取民眾,殺盡公族中之強者,擴大田氏封邑,封邑面積大於齊國公室,終使齊政皆歸田氏。

半個多世紀後,到公元前391年,田恆的曾孫田和終於捅破薄薄的窗戶紙,遷齊康公於海上,田氏由是獨佔齊國。這已是戰國時代的事了。


君山話史


這是因為田氏採取了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溫和的取代了齊國。其過程非常的隱蔽,很順滑,也很漫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講講吧。

奔齊。齊桓公十四年,陳國公族內亂,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齊桓公欲封公子完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職。陳公子完,媯姓,至齊國後以田為氏,為齊國田氏之祖。

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國的慶氏。之後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

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齊,從掌權到最後取代,田氏用了整整100多年的時間,可謂是良苦用心啊。我們接下來看看這些年田氏都做了哪些努力。

一,壯大家族人口,據說田乞讓門客給自己戴綠帽子生下了70多個兒子後,田氏人丁興旺。田氏當時已經把持朝政,因此不斷的安插田氏的這些假兒子,基本是生一個安排一個。到齊宣公時代,齊國70多座城池的一把手,當時叫大夫,基本上全是田氏的人。

二,屠戮姜氏公族。當然這個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 姜氏公族幾百年的發展和繁衍,公族遍佈齊國,而且很多人威望很高,掌握地方權力。從齊宣公開始,田氏也開始剪除姜氏公族的行動,在中央層面不斷的羅織罪名,很多時候就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公開的屠殺姜氏公族,經過幾十年的屠殺,到齊國最後一個國君齊康公時代,姜氏公族幾乎被屠殺殆盡,齊康公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三,收買民心。最著名的就是“ 小鬥進,大斗出”,讓齊國百姓對田氏感恩戴德。同時竊取了國君獎罰權,牢牢控制了齊國的大權,使得大臣們也對田氏感恩戴德,全部是支持田氏的人。

四,通過外交承認。田式主動找到了當時的諸侯國霸主魏文侯。通過割讓了大量的利益給大哥魏文侯,魏文侯欣然答應了願意幫忙。魏文侯自己就是三家分晉來的,對於田家的舉動也不好意思說什麼。通過大哥魏文侯這個中間人去找周王,也避免了程序上的尷尬。周王還不得不給魏文侯面子去答應這件事。

最後,齊康公終於走了,沒有兒子(應該也是田氏的傑作)。田家名正言順代管了齊康公的最後一塊城池。田家完成了田氏代齊的壯舉。


雙魚趣談


當然有鬥爭,而且是五六代人的努力才取代了姜齊。

舉個例子,孫武的祖父叫田書,是齊國田氏第五代孫,田書也是齊國大夫,因為戰功,賜姓孫。孫武父親孫武為了逃避齊國田姜兩家的政治鬥爭,歸隱山林,離開齊國去了南方吳國。田成子是孫武的堂叔輩,田成子殺了齊簡公,基本上奪得了齊國政權,史稱“田成子取齊”。經過三代之後,田成子的曾孫田和正式成為齊國國君。


RaymondIT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首先不是齊姜氏,姜是姓。姜太公和呂尚是同一個人,姜姓呂氏。所以齊國應該是呂氏執政。

田氏代齊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當然田氏老祖宗田完也沒有說我剛到齊國我就想篡了你的權,這是一個隨著田氏地位的不斷提高野心也隨之增長的情況。



田完是陳國公室,是陳厲公之子。因為陳國公室發生亂政,原本的父死子繼成了兄終弟及,田完他爹陳厲公死後,他大叔繼位,大叔死了二叔繼位,二叔繼位後把他的兒子立為太子,但是他二叔發現他兒子經常和田完在一塊廝混,懷疑他兒子圖謀不軌,於是就殺了太子禦寇,田完則跑到齊國,當時齊桓公感覺田完好歹也算是個貴族,於是就給了他個管理百工的職位,田氏在齊國紮根。

此後繁衍了幾代人,齊莊公的時候田桓子無宇正式登上政壇,田桓子曾出奇謀幫助莊公戰勝衛、晉,所以深得莊公寵信,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田桓子,田氏的力量進一步提高。

從田桓子的兒子田乞開始,田氏就逐漸有了奪呂氏權柄的苗頭了。當時齊國國內姜太公的後人有三支,呂氏是國君,還有另外兩家國氏、高氏為上卿,三家共同保衛姜姓齊國,當然他們三家只需要齊國是姜姓,到底是呂氏還是國氏還是高氏那還得爭一爭,三家的內鬥也是田氏得以代齊的重要原因。

言歸正傳,田乞做大夫時,齊景公不幹正事,老百姓貧困潦倒,田乞就用大斗借糧,小鬥收糧,借公事而施私恩,一舉奪得齊國民心。

上文說過齊國由姜姓呂氏、高氏、國氏三個公室,除此之外還有欒氏、鮑氏、慶氏幾大公族。由於呂氏衰微,所以這幾個公氏輪流執政,然後可以參考三家分晉,他們合縱聯合,互相攻伐,當時田氏還比較弱小,於是經常聯合弱的討伐強的,漁翁得利慢慢壯大自己。

先是聯合高氏、鮑氏、欒氏打慶氏。後來高氏、國氏掌權後,田氏又聯合鮑氏打高氏、國氏。一來二去田氏逐漸成為齊國最大公族,並且在家中擁立齊悼公繼位,自己搖身一變成了相國,獨掌大權。

然後田氏幾代人做的事就是瘋狂給田氏宗族賜封地,等田常為相時,齊國基本已經屬於田氏,齊君就是傀儡。


隨後田氏交好諸侯各國,而且因為已經有了三家分晉的先例,所以田氏也試圖篡齊君之位,只不過田氏還缺點名份,於是就又等了一段時間。田和為國相時,他求魏文候代告天子,立他為諸侯,魏文侯和田氏幾乎是一樣的經歷,當即答應,天子當時早就沒用了,只能賣田氏個面子。

田氏代齊的過程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當然,姜姓貴族的不作為和內鬥不斷也為田氏代齊提供了助力。


守仁讀仁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這標誌著田氏開始成為齊國的正式君主。還有就是得到了所有諸侯的承認。這也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齊。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田氏代齊的事情進展非常順利,沒有人反對,而且很多諸侯都給予支持。這個現象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我們知道諸侯都是周王室分封的,只要分封之後不管你治理的怎麼樣,這個地方時代都是你們家族的。除非周王室收回,這也就是分封制。不過田氏代齊可以說是正宗的篡位,但是周王室和諸侯不僅不聞不問,反而還都給與支持。我們看一下原因。

首先就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壞。分封制之所以能夠順利的運行下去,主要是因為有周王室強大的國力作為後盾。平王東遷之後王室衰微,進入了東周時期。在春秋時代還有人打著禮法的幌子來討伐諸侯,但是戰國時期都是諸侯兼併了。沒有人在乎你的地位來源是否合法。只要實力強大就可以了。所以田氏代齊的時候別人才不管呢,因為齊國實力本來就非常強大。諸侯和周王室都不敢招惹這個大國。

  其次就是田氏代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上百年的。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從這個時候起到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齊,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時間。田氏完全控制了齊國。而且齊國的公室都被田氏排擠和殺完了。齊國已經沒有人反對田氏了,相反大家都非常支持田氏。既然齊國自己人民都不反對,諸侯又怎麼可能反對呢。

  最後就是和當時的魏國有關。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第一個篡權了,而周王室也只能默許。也就是說田氏代齊之前已經有這個先例了。而且戰國初期魏國率先強大起來,為了得到諸侯認可,魏國強迫周王室承認田氏地位。因為如果周王室承認田氏的地位。這個時候田氏就會感激魏國,齊國和魏國至少會聯合起來,相互承認。到時候其他國家也都會緊隨齊國承認自己。即使到時候別人不承認自己也沒有關係,反正魏國已經有強大的盟友了。





微論歷史


姜氏嫡系宗族,早被其他家臣,殺光了,還要帶五百人殺進田家,被田家三百人,幹掉了。那造反的家臣也被殺了。還有什麼人會有糾紛?田氏代齊,樂善好施,所積累之德也!大斗糧食借出,憐愛百姓,小鬥收回,他人一斗田是138平方出租,田家是185平方出租,租糧卻一樣,百姓得利也,德高望重。人心歸附,無有糾紛。德之所化也!齊國百姓大幸大福也!


靜裡水聲1


此是一部講述齊後尾歷史的好文章,無瑕可擊,值得稱讚,寫文章,搞工程,就該這樣,有條有理,是非分明,以史為據,不用猜想!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忘了說一聲齊王建,他與春申君黃歇是同父異母關係,……。


嚴維權


之所以能代得了,就是因為敵對勢都消除了,宗室可能還有,但已經沒力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