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街道:24小時巡防,不給疫情留“窗口”

東城街道:24小時巡防,不給疫情留“窗口”

疫情之下,每一個村都像是一塊木板,但凡有一個村成了“短板”,疫情可能就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

5日下午,記者來到東城街道黃棠村時,發現與其他村一樣,路口都已經設好了關卡,除了要測量體溫外,作為非本村村民,記者還得有村幹部的批准才能進入。

“我們村條條小路通大路,所以設關卡的路口多達8個,每個路口都有不少於3名、不多於6名值守人員。”在黃棠村村委會主任姚江偉的帶領下,記者進入到了村內,在邊走邊聊的過程中,得知黃棠村的巡防工作是24小時的,且每個路口、每個時段的值守都至少有一名黨員、幹部做領隊。

8個路口、24小時堅守,光靠黨員幹部人員哪夠?在姚江偉隨後拿出的一份志願者報名表中,一切瞭然:由村民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已經多達100多人。這其中就有一名74歲的村民志願者陳其陽,姚江偉說,按照村裡的規定60歲以上的黨員幹部、村民志願者不安排夜班,70歲以上不安排防疫值班,但陳其陽堅持參加,這個舉動也感染了不少村民,讓志願者隊伍越開越龐大。

走在村裡,但凡看到沒有戴口罩或是扎堆聊天的村民,姚江偉都“狠狠”地批評了。“金喜,我把你的夜班換過了,你晚上巡邏吃不消的。”走在路上,見到迎面走來的護村隊隊員俞金喜,姚江偉忍不住又叮囑了一句。姚江偉說,俞金喜是村裡的“老黃牛”,現在不僅是白天要不斷巡邏,晚上也是如此,如果不攔著點,俞金喜肯定不會主動提出休息,這對於生過一場重病的他來說,是吃不消的。

在問起黃棠村防疫工作是否存在困難時,姚江偉擺擺手說都解決了。原來,今年70多歲的村民姚京平為每個村民都發放了一個KN95的口罩,還給村裡捐了300個,供一線防疫人員使用,姚俊傑、俞發兩位村民共捐贈了一次性口罩1400個。“最急缺的防護物資我們都有了,這讓一線防疫人員和村民感到很踏實。”姚江偉說,尤其是姚京平捐贈的那批口罩,不僅價值高達兩萬餘元,調配物資也十分不容易,是專門拖兒子從外地發貨運回的,接下去還會有第二批補給。

居住在村裡的外來人員可以免費領取村民提供的蔬菜、黨員幹部當起跑腿幫忙外出採購、居家隔離人員自覺做到不外出……在黃棠村,“大愛”與“小愛”都隨處可見。其實,不只是該村如此,在東城街道,每個村都盡全力守著自己的一方土,站好自己的一班崗,疫情當前,他們沒有一個村成為“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