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戰“疫”堡壘

記者 童秀清 通訊員 梅 傑

空曠的馬路,寂靜的城市。2020年春節,硒都大地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肺炎疫情而變得不同。

面對疫情,恩施市有序調度,科學防控,全力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上下聯動 築牢防線

自疫情發生以來,恩施市壓實屬地責任,加強部門協同,確保聯防聯控,層層動員,組織有序,形成強大合力。

周密部署,迅速行動。1月25日,恩施市193個村“尖刀班”2638名隊員得到指令,立即返回駐村一線,投身疫情防控戰場。

2月3日清早,沙地鄉柳池村駐村“尖刀班”班長鄭端接到村民陳建國打來的電話,說想給一線醫護人員捐點白菜,請他幫忙聯繫。

“好,馬上聯繫。”上午9點,鄭端召集10多名駐村“尖刀班”隊員和村委會幹部,戴著口罩趕到陳建國家中。現場分工,採摘、轉運、上車,4個小時,5000公斤白菜、500公斤菜薹完成裝車……

“我想捐5頭豬。”“我想捐1萬隻雞。”經駐村“尖刀班”入戶宣傳,更多力量參與進來,股股暖流匯入抗疫一線。

不發通知、不打招呼,各鄉鎮疫情防控督導檢查組直奔戰“疫”一線,檢查督辦各村(居)疫情防控工作。

在三岔鎮、紅土鄉、屯堡鄉,黨員幹部採用村村響廣播、出動宣傳車、張貼海報等方式,做好基層防護宣傳。

山川中、田野間、雪地裡,處處可見黨員幹部和群眾奔赴戰“疫”一線的身影。

內外聯動 織密網絡

“麻煩靠邊停一下,請出示您的通行證,並接受體溫檢測。”在轄區“三站一場”和6個高速路口、318國道、209國道出入口等13個重點部位,醫務人員、公安幹警與責任單位24小時輪班值守,做好進出口人員體溫監測和信息登記工作。

面對疫情,恩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果斷採取暫停城區公共交通、暫停室內公共文化娛樂活動等多項舉措,減少車輛和人員流動,切斷病毒傳染渠道,堅決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風險。

對外,全力把好疫情輸入關口;對內,加大排查管控力度。

每天走訪群眾1.2萬名,清運生活垃圾60萬公斤,發放疫情防控宣傳單3萬餘份……六角亭街道辦事處300多名黨員幹部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開展拉網式排查登記。

2月2日,舞陽壩街道辦事處對轄區213個小區加大管控力度,對小區出入車輛、人員進行管制,減緩人員流動速度。在各個小區,物業還免費為業主提供餐巾紙、口罩、酒精等用品,為抗擊疫情出力。

堅守,堅守,再堅守!自我隔離、保護親人、籌集物資、自制防護面罩……大年三十,恩施市各級醫院醫護人員受命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我既是醫生,也是黨員,關鍵時刻,必須衝在第一線。”2月4日,崔家壩鎮衛生院,副院長李澤華拄著柺杖忙碌著,這是他帶病堅守的第9天。連續奮戰,李澤華雙眼佈滿血絲:“全院24名黨員,全部堅守在急難險重崗位,我也不能掉隊!”

“恩施‘小湯山’4天建造完成並投入使用!”1月27日,恩施市醫療觀測點投入使用,30餘名醫護人員對轉移來的疑似病例進一步隔離觀察。

東門院區隔離病房內,醫護人員24小時不間斷查房,詢問隔離病人情況。他們的防護面罩上,出現薄霧,模糊了視線;他們防護服下的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

整體聯動 形成合力

全市1.8萬名黨員在抗疫戰爭中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樹形象,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剛把家裡安頓好,我就出來排查了。”家住板橋鎮板橋社區的彭銘是一名黨員,平時從事摩托車銷售維修工作。在黨組織微信群看到組織的號召後,他第一時間趕赴社區,挨家挨戶摸底排查。

“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街道和社區是第一線!”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棲風社區黨委書記郭勇在抗疫一線已連續奮戰12天。

“我志願報名參加本鄉疫情防控工作!”1月25日,太陽河鄉茅湖淌村村民袁浩寫下請戰書,隨即奔赴湖北與重慶交界處的省級卡口,參與執勤。

“在家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不走人家不拜年,環境衛生要搞好!”在白果鄉油竹坪村中塘組,從農曆正月初一起,每天早上10點左右,老人楊承森都會拖著音響,沿著公路義務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在農村,防控疫情勠力同心;在城市,凡人善舉溫暖人心。

“無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這不是口號,而是所有恩施人的行動自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