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至全球汽車供應鏈?今天,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在過去的2019年,汽車製造業的日子甚為艱難,2月3日,國家

統計局公佈了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相關信息,其中,汽車製造業營業收入80846.7億元,同比上年下降1.8%;營業成本68219.4億元,同比減少1.4%;利潤總額5086.8億元,同比下降15.9%。

疫情蔓延至全球汽车供应链?今天,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展望2020年,很多機構和汽車業內人士都曾預測汽車銷量將延續前兩年的下滑態勢,但似乎又對未來汽車行業保持著長遠的樂觀,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在千人保有量上,數據還停留在180輛左右的“低水平”。

可誰又曾想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蔓延擴散,肆虐全國各地乃至全球,截止到2月7日12點,確證病例數已經突破3萬,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沖擊。為有效防控疫情,在國務院宣佈將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後,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國內多個主要省市宣佈將復工時間推遲至2月10日。

雪上加霜,2020年汽車市場前景未卜

節後淡季,加上延遲開工,疫情完全暴擊了對2020年汽車市場前景的幻想,未來不確定性進一步加深。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行業,

我國的汽車產業分佈廣泛:東風、本田、標緻雪鐵龍集團(PSA)和雷諾—日產—三菱、通用汽車等在湖北省都設有生產工廠;戴姆勒、現代和北汽是位於北京市的主要汽車製造商;而上汽通用和上汽大眾則主要紮根在上海;廣東省則聚集了本田、豐田、雷諾—日產—三菱和大眾等外資品牌,以及比亞迪、北汽和廣汽等中國本土車企;吉利和上汽大眾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浙江;在重慶,長安汽車和上汽通用五菱有重要業務。

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湖北、北京上海、廣東、浙江、重慶這6個省市的汽車產量佔中國汽車總產量將近一半比例,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作為整車和零部件生產製造集中地,這些地區目前都居於確證病例數前列,疫情迫使汽車製造商延遲開工,何時完全恢復正常充滿未知,車企產銷進程將遭受沉重打擊。

大眾汽車將是受影響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根據2月5日標準普爾發佈的報告稱,大眾集團近40%的汽車在

中國生產和銷售,儘管其主要工廠位於疫情爆發地湖北省以外,但這些工廠可能會長時間關閉。

寶馬禁止公司員工前往中國旅行,寶馬與華晨的合資企業計劃在2月17日重啟汽車生產。

福特汽車計劃於2月10日恢復其與合資夥伴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在重慶和杭州工廠的生產。福特排除了疫情對2020年業績預期的任何潛在影響,稱現在作出預測還為時過早。

特斯拉上海工廠預計將推遲Model 3的量產1~1.5周,疫情可能會對第一季度的盈利能力產生輕微影響。特斯拉首席財務官Zach Kirkhorn表示,“對於疫情情況,我們正在初步瞭解的階段,未來會判斷是否需要臨時關停工廠及該舉措對公司影響的嚴重程度”。

30

%的銷售和產出來自中國的本田計劃將其與東風集團合作運營的位於疫情最嚴重的武漢3家汽車廠的關閉期延長至2月13日。

日產正考慮在2月10日之後重啟與東風的合資企業生產。

豐田中國工廠的關閉要延續到2月9日,公司在天津和廣東等地均設有工廠,目前正在評估其零部件供應狀況。

PSA集團表示,其位於武漢的3家工廠將繼續關閉直到2月14日。

計劃2020年打“翻身仗”的捷豹路虎正在尋求改善中國市場銷售的週轉計劃,預計全年利潤同比下降3%。

疫情當前,依賴於中國市場的大部分車企只能在進行公益性活動和繼續觀察之外,根據疫情的控制情況隨時調整生產節奏。疫情的持續時間尚難明確,長期的影響難以評估,但短期內下滑的趨勢已然很明顯,悲觀情緒再一次籠罩。根據評級機構S&P的預測,汽車銷量將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月出現下滑,2020年

中國汽車全年產量將減少2%;乘聯會方面稱,1~2月汽車市場下滑風險“極其巨大”,預計會下滑20%,甚至是4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即便此次疫情過去,全年也不會出現所謂的消費能力釋放。

震動蔓延,全球汽車供應鏈面臨風險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更是全球汽車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當下,復工的延遲和疫情的持續猶如給了具備“及時交付、最優庫存”特點的零部件企業當頭一棒,汽車供應鏈面臨重大考驗,尤其對於資金週轉困難、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型零部件企業,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停工中斷了收入與現金流,工資、租金、貨款、貸款卻不能斷。

瞭解,一家名為匯大機械製造(湖州)有限公司(簡稱“匯大湖州”)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因無法按時履行此前簽訂的“每週向法國標緻集團非洲工廠交付1萬套轉向機殼體”合同,而面臨不僅要承擔價格價值240萬元

人民幣的合同損失,還要被追償因導致客戶生產線停產2周造成的約3000萬元人民幣損失,以及企業商業受影響等多重損失。公司最終不得不向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湖州市委員會緊急求助,申請領取“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以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

匯大湖州當前的處境只是中國本土中小型零部件企業的“冰山一角”,疫情的持續時間直接關乎著未來的生死。而伴隨疫情的蔓延,全球汽車供應鏈也備受考驗。

零部件供應商龍頭博世在武漢擁有2家生產轉向系統、暖通空調和熱管理技術的工廠,目前這兩家工廠都處於停工狀態,他們正不斷地評估形勢,根據政府安排的復工時間重新啟動生產,湖北當地各類企業復工時間不早於2月13日。何時復工仍在等待消息。博世CEOVolkmar Denner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影響嚴重依賴

中國的全球汽車供應鏈。我們需要等待事態的發展,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將可能影響全球供應”。

麥格納正在採取幾項預防措施,包括延長其中國工廠的開工時間。麥格納在中國運營著68家工廠,從製造到工程,僱傭了近1.9萬名員工。該公司有2家工廠在武漢。

法雷奧在武漢擁有車燈、前端模塊工廠和法雷奧中國區研發中心,共有員工1900名,客戶涵蓋神龍汽車、一汽-大眾、天津豐田、東風日產、上汽大眾、長安汽車等,計劃停工至少延長至2月13日。

對於偉巴斯特,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佔比1/3, 而武漢工廠又是全球最大工廠,主要生產汽車天窗、電加熱器及充電解決方案產品。因一位赴德國培訓員工感染新冠肺炎,多位同事也被傳染。目前,該公司已將其

德國斯多克道夫的工廠暫時關閉,武漢工廠復工時間仍在待定中。

安波福近日也發佈了季度預測並表示,“情況相當不穩定,你可以想象得到。現在對行業的影響將取決於假期回家的勞動力流動,以及他們能多快全部回來——無論是從實際的角度還是從政府授權的角度。”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首家在中國之外的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宣佈韓國部分工廠暫停生產,這意味著疫情對供應鏈的全球化影響初現端倪,已逐漸波及外資汽車製造商位於本土的工廠正常運轉。

據悉,此次由於兩家關鍵的線束供應商Kyungshin和Yura在中國生產的線束短缺,現代在韓國的大部分工廠從2月7日起全面停產,部分生產線預計將在2月11日或2月12日重新開工。目前,這兩家供應商正努力提高在韓國和東南亞的工廠產量,以彌補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應中斷,同時

計劃在2月9日後恢復在中國工廠的生產。

相比其他全球汽車製造商,韓國對中國進口的零部件依賴性較大。無獨有偶,韓國雙龍汽車因為中國的供應商仍處於停工狀態,也考慮2月4-12日暫停其在平澤的生產線,其供應商預計將於2月15日恢復生產。

考慮到供應鏈中斷的風險,部分企業也開始考慮替代生產的可能性。據報道,豐田合成、電裝愛信精機等企業圍繞停產的長期化,討論是否在中國以外的基地進行替代生產。

艱難時刻,運用底線思維化“危”為“機”

當下,雖然難以確定疫情帶來的具體損失,但毫無疑問,它對工廠、供應鏈和國內汽車銷售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產業研究機構Reshoring Institute執行董事兼供應鏈分析師RosemaryCoates表示,“目前的情況對於供應鏈上的企業非常不利,這種影響將體現在財報與未來戰略中”。尤其對於近兩年利潤不斷受到擠壓,在夾縫中發展的本土零部件企業,疫情猶如“飛來橫禍”,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

稻草”。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212家零部件企業進行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營業收入最大損失的達20億元人民幣,營收損失在2000萬元到5000萬元的企業佔比16%。

短時間內,企業自救已十分艱難,所以長遠來看,政府及各界的支持仍然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救命稻草。據瞭解,疫情爆發以後,相關政策已經陸續出臺,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例如,北京宣佈對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可將疫情影響期間應繳社會保險費徵收期延長至7月底。上海發佈了一系列企業減負政策,預計可減輕社保繳費負擔超100億元。蘇州市印發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

意見》(簡稱“蘇十條”),支持中小企業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包括:貸款利率水平下浮10%以上,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1個月房租免受、2個月房租減半,減免中小企業稅費等。山東發佈20條措施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此外,重慶、珠海等地也陸續相關支持政策

目前還無法準確判斷此次疫情何時徹底結束,也很難判斷何時整個經濟能夠完全恢復正常運行,我們不禁焦慮: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未來在哪裡?近日,諮詢公司麥肯錫也為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他們建議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應該運用“底線思維”,做好壓力測試,評估供應風險,確保供需平衡,調整經營目標,為最差的情形做好準備,努力實現最好結果,化“危”為“機”;同時不能“因噎廢食”,以災情為藉口不作為或少作為,推鍋懶政,危機時刻,正是企業領導者發揮企業家精神的最好時機,正是企業轉型

改革和苦練內功的最好時機;最後要切實支持供應鏈和經銷商中的中小企業,幫助他們共克時艱,維持健康的產業鏈生態。

全球化的當下,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