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

關注

先給你看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一個場景:

在工程學課上,老師問了學生們一個問題: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主演阿米爾汗回答道: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學習的過程就是連接,阿米爾汗通過將知識點與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連接在一起進行學習,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特別棒!

可老師卻對這樣的回答竟然嗤之以鼻,反問到…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然後,又邀請另外一位「好學生」繼續回答...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這位「好同學」將機械裝置的定義,熟練的背誦了下來….

並獲得了老師的一個大大的贊~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囧~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因為這位「老師」和「好學生」的思維狀態,還處在「零維」的狀態。什麼意思?

所謂「零維」的思考方式就是:點狀思維

就是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知識點並沒有發生「連接」,而是像一個一個孤島一樣,單獨的存在於你的大腦之中…

可所有的學習和思考,不應該都是連接產生的嗎?

注:關於這點,我們在我專欄中的第15課《如何提高思考能力》中已經講過,這是我們大腦學習和思考的基本方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出門左轉


那為什麼會有「零維」的狀態,為什麼我們這一代人比較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呢?

因為,在特殊的教育體制下, 我們使用了獨特的學習方式:死記硬背。

某個知識點,我不需要知道他從何而來,也不需要知道能用在何處,更不需要知道它與其他知識有何關聯,只是因為考試需要,所以它需要被我記住!

這雖然能夠幫助我們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可一旦畢業,或者考試結束,這個知識點,就像宇宙中的一粒星辰,再也找不到,也沒有任何用處了…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會問你這個定義是什麼意思?那個定義是否正確…現實生活中,只有一個一個具體的問題,需要你運用學過的知識,連接到現實中來,解決眼前的困境!

這就是為什麼好多在學校裡成績優秀的學生,來到社會中並不怎麼樣,因為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還是習慣使用這種「零維」的點狀思維,遇到問題後的第一反應,依然是:

“這道題的答案是什麼?”

然後在腦海中查詢相關知識點,結果:查無此物….

“這個問題我之間沒有學習過啊,這該怎麼辦?”

大腦中一片空白,雙眼中一片茫然…

“這題太難了!做不來…”

應試教育,訓練出了一堆思考能力是零維的人,雖然已經畢業很久了,但思考方式,可能還停留在學生時代,想想也是蠻可悲的…

那怎麼辦?

我們要從「零維」的狀態,上升到「一維」的思考方式:線性思維。

✏️ 什麼是線性思維?

所謂線性思維,就是將兩件事,兩個概念,像一條線一樣串聯起來,彼此關聯,相互連接。

我們的學習就是靠連接完成的。

比如小時候我們是怎麼學漢字的?

就是把看到的某個事物,對應到某個漢字,再對應某一個讀音,我們就知道這個漢字怎麼讀,代表什麼意思:

沒有這些圖片或者實物的連接,小孩子就學不會漢字,或者只能死記硬背...

我們思考問題,也可以靠連接來完成,由A推倒出B,由B聯想到C:

比如《論語·子路》中的經典語錄:

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這個彼此連接,逐步推導的過程,就是線性思維。

線性思維是邏輯思考的基礎。

如果無法有效的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繫、因果關係,你的思維就會變得一片混亂,甚至表達都成問題,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聽的人根本抓不住你的重點;突然蹦出一個結論,也沒有證明的過程,讓人聽了發懵…

那我們該如何從零維的「點狀思維」升級到一維的「線性思維」?如何建立各種概念、事物之間的鏈接呢?接下來,我就來講一下建立連接的三種方法,...

建立連接的三種方法

✏️ 第一種連接方式:演繹法

演繹法,就是由「因」推導出「果」,由一般推導出特殊的思維方式。

演繹法是邏輯思維的基礎,如果這個沒掌握好,所有想法都是扯淡,整個言論就會像豆腐渣工程,經不起推敲,一推就倒...

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論有無邏輯?

  • “你別看 XXX 捐了多少錢,他只是為了逃稅罷了...”“她穿得那麼暴露,活該被色狼盯上...”“你說他打球不行,你行你上啊...”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類的神邏輯,乍一聽,好像是那麼回事,可是細細一想,這邏輯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那麼究竟是哪裡不對勁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讓自己的邏輯變得無懈可擊,你就需要學習演繹法中的核心思維方式:三段論。

什麼是三段論?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大前提 → 小前提 → 結論」式的推理過程。

其基本邏輯是:如果大前提是什麼,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麼小前提也是什麼。

比如,著名的「蘇格拉底三段論」:

  •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結論)所以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嗯,無可辯駁…

也許你以前已經聽過三段論,但感覺這種說話方式好費勁,平時我們也不是這樣說話的啊,只有科學研究,學術論文需要用到這種文體吧?

其實三段論的應用範圍很廣,大到治理公司、設計產品;小到說一句話,寫一段文字,其實都需要用到三段論,它是你邏輯的基礎。

只是,在實際應用中,它並不是那樣標準的三段形態,或者是隱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隱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隱去了結論,因而,才讓你忽略到了它的存在。

我們回到前面的三句神邏輯:

“你別看 XXX 捐了多少錢,他只是為了逃稅罷了…”

之所以這位同學有這樣的言論,是因為他的大腦中,可能有一個這樣的價值論斷: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這個就是他的大前提。

我們用三段論的方式,拆解一下他的邏輯推斷:

  • (大前提)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小前提)XXX捐錢了,他在做好事;(結論)XXX一定有自私的目的;

所以,他得出了XXX的捐錢是為了逃稅的結論。

只不過,他在表達的時候,把這個大前提給隱藏了,因此我們才會覺得這個邏輯聽著有些不對勁,這個不對勁,就是指對那個沒露臉的錯誤的大前提...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句:

“她穿得那麼暴露,活該被色狼盯上…”

這句話可能隱藏了什麼大前提?

我猜,他腦海中的大前提可能是:受害者必有罪過。

  • (大前提)受害者必有罪過(小前提)她是受害者(被色狼盯上)(結論)她一定有罪過(穿著暴露)

所以,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她穿得那麼暴露,活該被色狼盯上…”

可是,這個大前提是對的嗎?所有的受害者都是有罪嗎?穿著暴露也是一種罪過嗎?

他的邏輯千瘡百孔...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因果推論,其實都符合三段論的形態,只是隱去了大前提,而錯誤恰恰就發生在這個大前提上。

當你能熟練運用三段論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推論的時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對方邏輯的謬誤點。所以,想要讓自己的邏輯變的嚴密,第一步,就是要學會使用三段論。

那麼,我們該如何使用「三段論」呢?

  1. 用於邏輯推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向法軍猛烈進攻,法軍為了避開德軍銳氣,便將自己的部隊隱藏了起來,德軍一時失去了攻擊目標。

德軍指揮官下令偵察敵情。有一天,德軍一名軍官用望遠鏡搜索時,突然發現了前方慢慢地爬出了一隻名貴的波斯貓,懶洋洋地躺在那裡曬太陽。

於是德軍軍官根據波斯貓的出入地點,找到了法軍指揮所,並一舉摧毀!

一隻波斯貓竟然毀了一支部隊,這是如何推理出來的?

  • (大前提)法軍高級指揮官喜歡養名貴的波斯貓;(小前提)前方陣地有名貴的波斯貓;(結論)所以,前方陣地可能有法軍高級指揮官。(大前提)法軍高級指揮官住在法軍高級指揮所內;(小前提)前方陣地可能有法軍高級指揮官;(結論)所以,前方陣地也可能有法軍高級指揮所!


2. 用於邏輯驗證

說出「神邏輯」的人並不會被抓,但是會影響你的思維邏輯,當不該連接在一起的兩個要素連接在一起,而你又沒有察覺,便會進一步推出更多的邏輯謬誤,最終導致你的思維一片混亂…

比如:

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而我很愛國,所以我要去砸日本車,你不讓我去,你一定是賣國賊!既然你是賣國賊,你說的話就是錯的,而我和你的觀點不同,因此我說的話就是對的!

&!~&%@^*!...

那麼,我們除了找到隱藏掉的錯誤大前提,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識別謬誤呢?

三段論中有5項基本原則,分別是:

  • 第一,四項錯誤;第二、中項兩不周延;第三、大項擴大,小項擴大;第四,前提都為否,結論不必然;第五,前提有一否,結論必為否。

關於這5點的介紹,網上已有很多了,你可以自行百度。

3. 用於預測未來

當我們掌握的是一些基本規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以此作為大前提,做一系列的推演,進而對未來事物的發展進行預測...

比如,我們抬頭看天,發現陰雲密佈,然後回家拿了把傘...

這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情形,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最基本思考方式,叫做:空雨傘。什麼意思?

  • 空:(抬頭看天空)把握事實和現狀雨:(可能要下雨)解釋、預測傘:(回去拿把傘)行動、提案

但這個過程,依然省略一個大前提:陰雲密佈的時候,有70%的概率會下雨。這是一條規律。

注:70%這個數字為了便於說明,而非精確比例


因此,如果用三段論的方式,把上面的這個推理過程翻譯一下就是:

  • (大前提)陰雲密佈的時候,有70%的概率會下雨(小前提)現在陰雲密佈(結論)未來,有70%的可能性會下雨(解決方案)帶把傘


讀到這裡,如果你覺得還不錯,請幫忙先點個贊,我們接著往下看...


✏️ 第二種連接方式:歸納法

所謂歸納法,就是由「結果」出發,尋找「原因」;通過觀察、比對、分析,找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聯的過程。

我們上一節課講的「象、數、理」的分析方法,就是歸納法,通過現象,找到背後異動的數字,然後得出變化背後的道理。

可你有沒有聽過這個故事:

在一個火雞飼養場裡,一隻火雞發現,不管是豔陽高照還是狂風暴雨,不管是天熱還是天冷,不管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每一天上午的9點鐘,主人都會準時出現,並給它餵食。於是,它得出了一個驚天大定律:“主人總是在上午9點鐘給我餵食。”

時間來到聖誕節的前一天,上午9點,主人又一次準時出現,但是這一次,主人帶來的並不是食物,而是把它變成了食物….

這個是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提出的一個問題,被稱為「羅素的火雞」,用來諷刺那些歸納主義通過有限的觀察,得出自以為正確的結論…

那,歸納法真的不靠譜嗎?

恰恰相反,整個人類的知識大廈,幾乎都拜歸納法所賜,歸納法雖然不能直接得出一個牢不可破的結論,但是它卻能幫助我們提出一個可能是正確結論的「猜想」

而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猜想」,人們才會使用「演繹法」去小心求證,最終獲得一個又一個科學的結論,人類的智慧才能得以前進…

所以,如果你能提高自己的歸納能力,你就擁有了一雙能「發現藏在事物背後的規律」的眼睛,然後,你就用這個發現的規律,先人一步,對未來做出正確的預測,進而獲得領先…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歸納能力呢?

十九世紀英國邏輯學家「穆勒」對歸納法做了一次系統的闡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聯繫的歸納方法:穆勒五法。今天,我就來向你介紹這個訓練歸納能力的五個神技:

  1. 求同法

在某個國家,有一個詐騙犯,作案非常謹慎,他先用假身份證辦了一張電話卡,然後用這個電話號碼進行詐騙,得手後即把這張電話卡給銷燬了,整個過程看似天衣無縫。

但是很快,警察就把他給抓住了。為什麼?

因為警察通過調查基站數據後發現,有一個電話號碼,白天會出現在某個辦公樓附近,晚上會出現在某個小區附近,週末會出現在某個超市附近。然後,這個電話號碼就突然消失了...

接著,沒過幾天又出現了一個新註冊的手機號碼,也符合相同的生活規律。於是,警方就能憑藉這個發現快速鎖定了嫌疑犯。

這就是求同法,通過大數據比對,找到「相同點」從而發現案件線索。

2. 求異法

黃小妹的珍貴珠寶在菜市場上被偷了,於是她找到當地的捕快來幫忙抓捕小偷,可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也許珠寶早就被銷贓,怎麼辦呢? 小妹很著急...

張捕快靈機一動,拿出一個袋子,跟大家說,我這袋子裡有一塊神石,只要你一摸,我就知道你是不是小偷。

於是,他讓所有人排隊逐個將手深入袋子裡摸...

結果,所有人摸完,手上都有黑點,只有一個人沒有,因為心虛不敢摸,所以他就是小偷!

這個就是求異法,通過發現「不同」找到原因。

3. 並用法

16世紀時,航海探險成了很多探險家的夢想。可這些探險家碰到了一個共同的難題:在長途航海時,船員的死亡率非常高。船員先出現牙齒出血,然後全身出血,無法醫治,最後悲慘地死去。

當時的人並不知道這是壞血病,也不知道該如何治療,簡直是噩夢。他們稱之為:海上瘟疫。

後來,英國海軍醫生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一個著名的試驗,他讓不同的人吃各種號稱能治療這種疾病的食物,結果只有吃橘子和檸檬的人沒事。

所以,之後英國海軍就接受了他的建議,讓所有出海的船員,每天必須喝3/4盎司的檸檬汁,這效果立竿見影,幾乎就再也沒有人得壞血病了。英國海軍也因此被稱為「檸檬人」。

這就是「求異法」得出的結論。

可是,後來又陸續發現萊姆、橘子、德國酸菜、白菜、麥芽等也能有效治療壞血病,顯然,它們含有一種共同的物質,這是什麼呢?

經過多位科學家的共同研究,用「求同發」在這些不同的食物裡,發現了同一種元素,後來被命名為維生素C,也正是這種元素有效的治療了壞血病。

從此,壞血病終於得以根除。

維生素C被發現的這整個過程,用的就是「並用法」

4. 共變法

社會心理學家拉塔尼和羅丁在1969年做了一項實驗:他們讓一位女士在辦公室裡從椅子上摔下來,然後讓她假裝很疼,並大喊求救...

他們模擬了多種情形:當只有一名旁觀者的時候,他有70%的概率會去幫助這位女士;而當旁觀者的數量增加到兩名之後,出手幫忙的概率下降到了40%;

當旁觀者數量不斷增加,這個概率持續下降...

後來,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旁觀者效應”。意思是,當受害者周圍的旁觀者越多的時候,幫助別人的責任就被分攤了,每個人都會覺得別人會去幫助她,最後,卻誰也沒有伸出援手...

這就是共變法。通過發現有兩個因素(旁觀者數量&伸出援手的比例)總是同時變化而得出的結論。

5. 剩餘法

1846年,天文學家在觀測天王星的時候,發現它有四次偏離了預定軌道。經過分析,發現其中有三次偏移是因為分別受到了已知行星的引力影響,還有一次原因不明。

於是,科學家就推測,一定存在著另外一顆還沒有被我們發現的行星,導致了這次天王星的偏離。

根據這一猜想,天文學家們運用天體力學的理論,計算出了這顆未知行星的軌道,並且最終在 1846 年 9 月 18 日,用望遠鏡在與計算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發現了這顆未知的行星:海王星。

海王星的發現,就是運用了剩餘法。

✏️ 第三種連接方式:類比法

類比法,就是拿一件事來理解另一件事。

它不像「演繹法」那樣,是從一般到特殊;也不像「歸納法」那樣,是從特殊到一般,它是從特殊到特殊。

就比如說:人就像一瓶飲料,你別看他外表有多麼靚麗,朋友圈的動態有多麼令人羨慕,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人,是烈酒還是苦水,你只有打開瓶蓋,和他深度接觸一次才知道。

這個就是類比法。

但是你細細一想,飲料和人,這兩者其實是毫無關係的,但是被這麼一連,好像聽起來挺有道理的,形象又深刻,這就是類比思維的奇妙之處,他可以幫助我們用一個熟悉的事物來快速的理解另一件陌生的事物。

再比如,有一次潤米諮詢的劉潤在參訪小米時問道:小米生態鏈中,有很多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的生意,比如毛巾、床墊等等。小米不是要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嗎?怎麼現在不科技的也做呢?

小米科技的副總裁劉德說:“這類生意對小米來說,是「烤紅薯生意」,什麼意思?小米發展到今天,已經有3億用戶了,其中2.5億是活躍用戶。他們除了需要小米手機、充電寶、手環等等科技產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墊等高品質的日用品。所以,與其讓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利用這些流量來轉化一些營業額。就像一個火熱的爐子,它的熱氣散就散了,不如藉助餘熱順便來烤一些紅薯,這就是「烤紅薯生意」。”

短短5個字,就把這個事情概括清楚了,通熟易懂而又透徹傳神。

類比法,就像你大腦裡的「封裝技術」

它幫助你把一些極其複雜的邏輯,概念,信息,用一個非常簡單易用的外殼給包裹起來,你一看到這個殼,不需要理解裡面的具體構造,就知道他是什麼,能怎麼使用,從而能幫助你降低認知負載,提高思考效率。

比如,你的公司網站也擁有富餘的流量,你就可以馬上聯想到,也可以試著做一做「烤紅薯生意」,而不需要再複雜的解釋一遍…

光說不練假把式...

如果你只是知道這三種連接的方式是沒有用的。

不會有人來問你,什麼叫歸納法?什麼叫演繹法?

就算你能倒背如流,但是卻無法使用,你的思維就是處在「零維」的狀態,你還是在學校裡準備考試呢….

你得把這些方法,鍛鍊成你大腦的基本功能。

具體怎麼鍛鍊?

大腦就是一塊肌肉,大腦中各個神經元的連接強度是需要經常連接才能加強的,所以,你得把握每一個機會,不管看到新知識、舊知識,都會習慣性的去做一些連接的練習。

  1. 學習新知識後的連接練習

如果,你剛學到一個新規律

就可以試著找到一個現象,然後用「演繹法」做出一番預測。

比如,你剛學會了供需理論,就可以試著結合目前的大豆產量,市場的需求狀況,預測一下明年大豆價格的走勢…

結果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學到的知識用起來,與你的既有認知連接起來...

如果,你剛學到一個新概念

你就可以試著尋找一下,生活中的哪些現象,也能「歸納」出這個結論?

比如,你今天剛學到了一個概念叫做「旁觀者效應」,那麼你可以尋找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看看是否也出現了這個效應?

如果,你剛學會的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理論

那麼你就可以試著用「類比法」,尋找一個簡單、形象的物體來給它做一次封裝,讓它變得更簡單易懂。

比如,什麼是「零維」的思考方式?你可以回答:大腦就像是個「錄音機」的狀態,只能播放預先設置好的固定內容…

2. 練習寫作和演講

除了剛學會新知識後的連接練習,你還可以通過練習寫作和演講來鍛鍊自己的線性思維能力。

這兩種方式不能像思維導圖那樣,把所有的知識,彼此的關係,都平鋪在一個平面上,而必須通過線性的方式展開

因此,上下文之間就需要很強的邏輯關係來連接,需要結構嚴密,經得起推敲才行,不然讀者就會看不懂,或者理解起來很吃力,或者你的內容破綻百出…

有些人說,寫作和演講是把學到的東西輸出出來,輸出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其實,輸出並不是重點,而是通過輸出的手段,強迫著你把學習到的知識點建立起結構嚴密的邏輯連接,這才是重點!

因為只有發生了連接,特別是需要輸出,讓給別人能聽懂的,邏輯嚴密的,高質量的連接,學習才會真正發生!

等等,很多人說線性思維有毒!

嗯,沒錯,講了那麼多,線性思維確實有它的致命缺陷!

線性思維會讓你的思維變得單向而侷限,會讓你看不到事物之間更多方向、更復雜、更曲折的因果關係,讓你只關注到局部,而忽略整體。我也不建議你日常的思考方式都用線性思維….

那我費那麼大勁,給你講這些幹嘛?

因為它是一切思維能力的基礎,就像造房子用的「磚瓦」,如果磚瓦的質量不行,你是造不出摩天大樓的,就算碰巧造出來了,也會是個豆腐渣工程,一推就倒的!

那如果你已經能夠鍛造出堅實耐用的磚瓦,邏輯能力已經比較嚴密了,下一步,該如何建造摩天大樓呢?

這個問題,可以閱讀我後續的專欄文章《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幫助你從一維的線性視野,上升到二維,三維的立體視角,360°觀測一件事的全貌,拆解他的內部結構,讓你感受到思維之美!

謝春霖: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我們專欄見~!

❤️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我想邀請你幫我三個忙:

  1. 點贊, 讓更多的人也能看到這篇內容(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 -_-關注我和專欄,

謝謝你的支持!

編輯於 2020-01-19・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謝春霖

讚賞

21 人已讚賞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