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有哪些奇葩的風俗和規矩?

夏沐秋淋


我說說東北過年的習俗吧🧨🧨

💖💖東北俗間有句話:小孩小孩不要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過年必備食物:粘豆包🥚🥚凍梨、凍柿子🍅🍅各種糖果、🍬🍬水果、🥭🍇🍓乾果🥜🥜

年夜飯要吃豬蹄🐷🐷、寓意“抓財運”飯後吃凍梨、解酒、解油膩。🌺🌺

而且民間在除夕夜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不能關、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1、大年三十晚上要吃餃子🥟、而且要帶硬幣的、寓意著吃硬幣餃子交好運。🤪🤪

2、正月初一起早先拜天地、拜家神、拜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一直能持續到初四💖💖

3、正月初二不掃地🧹,上了年紀的老人有這種說法、初二不掃地是不能把好運、財運掃走。🧚🧚

4、正月初五要吃餃子、寓意把餃子咬破、把所有不吉利的事都破壞.俗稱“破五”破五破五縫縫補補、可以縫些衣服被子。🧤🧤👒👒

5、還有一點是正月裡一定不能剪頭、過去“思舊”和“死舅”有點諧音、所以寓意不太好。

6、這就是東北大概新年習俗、不全面的、歡迎補充啊👏👏





肖二姑娘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以及浙江溫州等地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其生產的爆竹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春節舞龍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的習俗在海外華人那裡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和重大慶典活動,他們就會舞起獅子,耍起龍燈,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沒有奇葩,都是民俗風情!



驕陽Vlog


比較有趣的?我覺得就是我們藏族的“吐舌文化”吧。

對於吐舌的記憶,其實每一個藏人同胞都有,年輕人大多數是在害羞、做錯事兒等時間發生時會吐舌頭;而老人有的時候會加上見人時吐舌頭。

其實吐舌頭有個說法,早時人們認為咒師很會詛咒人,因為念咒過多,他們的舌頭會是黑色的/長咒字的,所以人們相見的時候會吐舌頭,告訴對方自己不是咒士/沒詛咒對方。

——————————————————————

袖子裡的交易是茶馬古道上康巴人的“特技”,在生意場合談價格是秘密的/不希望曝光的,所以人們會在袖子裡用捏對方手指來討論價格,當然了,如果你連個/十/百/千/萬都沒算明白,肯定容易捱打…

——————————————————————

發誓文化是藏區男孩兒們比較昌盛不衰的文化之一,雖然這並不是好事,那就權當調侃吧。

我們一般發誓的內容包羅萬象,從我們唸誦過的箴言經卷,到各種佛,從佛爺的名字到自己的父母無奇不有。當然這並不是好現象,所以一般我們調侃的時候會用“奧巴馬!”等名人名字來調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