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珺的書法好在哪裡?

書法影響力


周慧珺的書法(字)好。好在有個人強烈的書風,氣息流暢而不俗流,四分書卷氣,三分金石味,還有三分山林氣。

周老師的字好,給人耳目一新,普通人認為是醜書,行家們感覺是高書。我的感覺是:有思想,有見地的書家,她不是名家之名家,而是明白的明家。😄

周老師我不認識,字如其人,一看她的字,便知學養深厚,對書道深研有悟,達到了書學中的第三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

她的字,隨心而出,書心源之氣,書自然之境,書之妙道。








濃淡任由冰雪中


任何人都有優缺點,一個人的書法作品也一樣。周慧珺,一個為人所敬重的書者,一個令人嘆息的藝術家。

周慧珺的書法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來自米芾,王鐸。其中米芾的印跡更多一點,很多作品都以米芾的筆意來創作,顯示了她較深的臨帖功力。對米芾的書法理解也比較深入。

所以說周慧珺的書法路子在前期一直走的很正,很踏實。而她的書法作品被人接受,認可的也正是這段時期創作的,這段時間她的作品很多,大部分都非常不錯。雖然是女性,但她的作品用筆爽快、硬朗。字的結構大方自然,並無嫵媚嬌弱之感,作品氣質不俗。水平在當時的年代中是比較突出的,比較具有代表性的。




周慧珺書法的第二部分,是周慧珺的書法後期,這個時期她的風格變化很大。其實這也很正常,很多書畫名家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對人生和藝術的看法會變得和他們的早期完全不同,大部分人都會求變。創作態度上更追求自然,更追隨自己的內心,對外界的評價,也會比較超然。

周慧珺也在變,但促使她求變的原因卻不同,她是覺得自己落伍了。周慧珺是一個很好的人,有眾人所公認的不錯的人品,有坦蕩的藝術家心胸,有實事求是的藝術態度。

她後期在書法界擔任了很多要職,各種榮譽,各種社會活動,各種誇讚不勝其多。但這些並沒有麻醉她的頭腦,她清醒的看到隨著書法藝術活動的興起推廣和普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隨著對傳統書法藝術更專業細緻的研究,書法藝術蓬勃發展,一大批高手踴現了出來。

他們更有活力,更有創造力。作為一個專業書法人,周慧珺對書法水平是最為看重的,而她偏偏也是一個好勝的人。她覺得,自已落後了,她在各種公開場合多次說過:自已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跟不上書法藝術的發展腳步,當然可以說這是謙虛的客套,但也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她的內心想法。於是她開始轉變了,開始了新的探索。這以後的作品也是她被議論、批評最多的時期。




人們發現,那個以擅長米體行書而被大眾熟知的周慧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人。創作風格也大變,有人評論說她後來碑學研究的比較多,作品更有質感。但很多人批評她的字越寫越差,水平不進反退。

客觀的說,這些批評是有道理的,她的後期作品因為求變,過於激進,在筆劃、結構上都出了問題。作品線條充滿躁氣、火氣。很多字結構上都向中間緊緊擁擠在一起,像形容枯槁的皮包骨的病人。

面對眾多批評,周慧珺也作了正面回應,她說“書法在進步,也許我的觀念真的落後了,但我的潛意識裡是不甘落後的。每個人都會有因各人的理念之差帶來的侷限性,我會盡力並嘗試去做我所能意識到的那一部分。展現了她坦蕩的藝術家的胸襟。

因為喜歡米芾的原因,很多人對周慧珺一直很關注,認為她是可以在現代書法史上留下腳印的人,是能為書法的創新發展找到方向的人。看來這個期望太高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很多喜歡周慧珺的人紛紛反思:書法藝術是否只能繼承,很難再向前發展,因為難以在那些搞書法的人身上看到希望,即使周慧珺也不行。

任何事物,我們都應多看積極的一面。在評價一個人和他的作品時也是如此。周慧珺在當代的書法地位是應受到尊重的,她的很多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水平,為欣賞者帶來了很好的藝術體驗。這就已經很了不起。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希望能為提問者帶來幫助,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杉石


被類風溼性關節炎所折磨的病軀裡,蘊含著不屈與堅毅,這是周慧珺先生給人的印象,而其書法也如其性格一樣,慷慨軒昂,豪放明快。


周慧珺成名較早,1974年,在那個萬馬齊喑的年代,35歲的她,一本《魯迅詩歌選行書字帖》風靡全國,幾年間連印十多版,銷量達100多萬冊,這在那個視傳統法帖為封建糟粕的年代實屬難得。

周慧珺初學趙孟頫,這是由她父親決定的,周父希望她成為趙孟頫夫人管道昇那樣的才女。但她不喜歡秀媚甜熟的趙字,反而喜歡上了姿態奇逸、筆力遒勁的《蜀素帖》,從此,她從“二王”的鵝池駛入了米芾的苕溪。

80年代後,她“不重故常”,尋求再突破,從米芾上溯北碑,深研魏楷,將魏碑的質樸和雅趣融入到自己的行書之中,自成一家。

她的書法,首先在用筆上有著非常明顯的特色,時而筆墨濃重,密不透風,時而飛白枯藤,疏可走馬,縱橫瀟灑。

其次在結體上給人以跌宕多變的風貌。在她的行書中,總是筆隨勢生,寬窄疏密各得其宜。她用“米刷”,刷出了布白的呼應變化,她開啟了當代帖學新風和尚趣意識的先河,啟迪了當代書法創作在結字上奇宕變化的追求。



當然,對於她的書法,也有各種議論,說的最多的是“保守”“落伍”“俗”等等。但書法是多元性的、觸合性的,雅與俗的界限很難準確劃定。“唯美”與“寧醜”都不符合周慧珺,可以說,她的書法是偏於“中庸”的。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好在字型,結體和章法。





書香中華643


周慧珺先生在當今,絕對是頂尖的書法家。自成一體還談不上,未完全脫眾,這方面遜於啟功先生。

早期風格自然,晚期重勢、重型、重形,導致儀式感、潑墨感,粗拙感。形如枯枝,扭曲造型,人工感強。

勝在筆法,八面出鋒,刷筆而體。粗細相間,動靜相宜。

弱在結體章法,多剛勢少柔接,中宮緊而抱足,多折斷少圓連,新枝昂頭而出,秋藤枯折而收,多字氣少群氣,多組合串珠少機體一息氣,雙拳打人而非單拳打人留有餘地。字字重點導致沒有重點,因此少起承轉合,即缺乏君臣佐使,缺乏最高潮,即文眼,書眼。




urna風之度0


周慧珺老師的書法好在一個字“野”,好在全面,行書、楷書、隸書等皆擅,還好在影響力大,周慧珺老師影響了一代人。

周慧珺老師書法的優點主要在於不拘泥,不縮手縮腳,放的開,用筆、結字、章法都給人一種大開大合的感覺,很不像一位女性的書法。這一點好像稍早一些的兩大女性書法家,一位是蕭嫻先生,另一位是遊壽先生,但周慧珺老師的藝術成就遠不如這兩位,即使蕭、遊二先生是代表的碑學。當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還有孫曉雲老師,孫家學淵源,受其外祖父與其舅父的影響,傳統書法功底極深,當代少有人及,將二王一脈行書一通,當是要高於周慧珺老師的。



周慧珺老師的書法好在不拘泥,不好也在不拘泥。她師從沈尹默先生,並未得到沈尹默先生多少東西。周慧珺老師書法結字多作一些欹側之勢,但總感覺多少有些過。也是因為她的這種不拘泥,而將傳統書法的文人氣、書卷氣拋開,所以總給人一種野的感覺、俗氣的感覺,還稍顯一絲絲的江湖氣。


古風書法


周慧珺,1938年生,浙江鎮海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猶擅行書。曾拜沈尹默、白蕉、翁闓運等人為師。其行草得力於宋四家,二王。書風剛健雄強。

周慧珺行草《將進灑四屏》,像狂風驟雨中的竹林。一陣狂風颳過,翠綠的竹子歪歪斜斜,在風中搖曳,柔中有剛,竹林非常頑強,風吹不折,刮不倒。堅強不屈。正如鄭板橋詩句描寫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此帖豪放不羈,老辣。隨意而發,跌巖起伏,儀態萬千。也表現了她堅韌不撥的品質。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周慧珺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

是技法,是意境?從提示的言句,引領議論的重點,提醒作答問題的綱領,思考周慧珺先生,之書法,是技法與意境,哪一方面突出。

答曰,都具有,技法瑧熟,意境深遠。

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周慧珺是當今書家中最為傳統功力,獨有書法鑽研,別無旁騖,也沒有別的方面涉獵,在書法領域是一位專業性很強的書法家。



一生在書法傳承方面,最為突出,也形成了自己的獨有的草書,行書境。她四體皆善。且功底深厚,書之底蘊非常人所及。

實在的說,中國書法,有一定書法深意者,且繼承古代蘊藉,書之精神,非周慧珺莫屬。

帖學,碑學,兼之,她的書體,帶著碑帖相兼,意法相承,沒有左右繩墨其外。情性表現與形質線條筆畫展示,俱美。

個人見解,及欣賞愛好,偏愛周慧珺的書墨境。技法嫻熟,而糅雜了古意典雅,抒寫出了現代筆法。


從而形成了因為注重書法古典性,所以沒有隨意亂來自己的筆墨一點一筆。在筆法掌控上非常分寸。特別合度合矩。因此符合大眾審美標準,但不能否定其書墨的創新性,在創新上,周慧珺在草書上有了自己獨特的草書書寫風格。沒有窠臼前人書貌。

技法嫻裕,遊筆有餘,沉穩煉達,穩健的圓轉頓挫,剛柔相濟。實為意法相承的踐行者。由此斷論善筆者,周慧珺先生也。

因此所寫的作品,都是意境深遠魅力。


狂喜淡墨a


周慧珺先生的書法確實非常有特點,一個女性書法家寫出了男子的豪邁與氣勢,酣暢淋漓,不愧是一代大家。她的書法能形成這樣的特色,完全是她的性格使然。下面我們從她學書的經歷入手,然後再從技法和意境來看周先生書法好在哪裡。

周慧珺的書法學習經歷

周慧珺先生自己曾說起小的時候學書的經歷,幼時是在父親的要求下開始學習書法的,最早師法趙孟頫的字。因為在其父親的眼裡,趙孟頫的書法代表著書法的正統。而周先生的氣質似乎與趙書並不合拍,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書櫃裡發現了一本米芾的《蜀素帖》,一下子點燃了她的激情,找到了米書與其氣質的感應點。

從那開始,心摹手追,浸淫其中。62年上海舉辦市級的書法展,周先生把臨摹的《蜀素帖》拿去參加,結果還得了獎,並被《新民晚報》刊登。後來正式進入上海市青年宮書法班學習書法,當時這裡匯聚了一大批頂尖的高手,如:沈尹默、白蕉、拱德鄰、翁闓運等名家,從此走上了正軌的書法之路。

周慧珺書法技法

周慧珺先生師從海派書法的前輩,而海派書家一向對魏晉書風之審美情有獨鍾,“二王”書法的中和與簡約、蕭散、典雅歷來都是海派書家之追求。

而周慧珺雖然是學習趙、米起家,也曾師法魏晉,但並沒有一味地沉浸其中。她受到了翁闓運的影響,臨摹了大量的碑版書法,將碑與帖結合起來,形成了她那“帖形碑質”的特點。

通過學習魏碑的元素和吸收,在書寫的時候有機地將帖中以中鋒運筆的圓筆與北碑中的方筆相結合,表現出碑帖交相輝映的樣式。同時,這種方圓並舉,氣勢雄闊的用筆也成就了周慧珺“帖形碑質”的風格特點。這種特點,表現在書風當中就是圓筆與方筆的相結合。

書法中的方筆強調轉和折,行筆強調斷然後再起,收鋒會外拓,顯示出一種方剛雄俊之美;而圓筆則講究行筆的連續不斷,收鋒強調內擫,表現出婉轉幽美之趣。

周慧珺書法的意境

碑帖相融,比簡單地就學帖或者碑要難的多。而周慧珺作為一個女性書家,既有女性的細膩情感,又因為文革和病痛的折磨,讓她具備了堅強不屈和剛毅的品格。這後者正好符合她曾學習的魏碑中雄壯有力,筆調端正,有稜角、有方向感的審美。

“帖法”給人一種感性之美,“碑學”給人一種理性之美,周慧珺先生將感性與理性這二者結合在一起,在書法中就形成了“帖形碑質”的特點,也形成了她女性中之大丈夫的書法風格。

周慧珺的書法有一種蒼茫放縱之氣勢,在墨色上講究乾枯與潤溼的對比,在章法佈局上跌宕悅動,整體上看形散而不失重心。其作品線條書寫的流暢,給人一種任情而發的狀態,表現出書家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一種不為凡塵俗事所羈絆的大氣。

綜上所述,周慧珺先生的書法與其出身、生活經歷、以及面對磨難時堅韌不屈的意志力有很大的關係。她的書法值得我們品味,而她對書法和人生的態度,更值得我們學習。


翰墨今香


我第一次見到周慧珺先生的行書作品,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先生的行書寫得飽滿大氣端莊優雅。咋看咋美,我就買了先生的字帖練習把玩,感覺她的行書很像沈尹默先生的筆體。從她的字裡我讀到了生命的旺盛和張力,那筆筆到位,氣貫長虹的點畫,令人叫絕。後來又接觸到了周慧珺先生的草書,同樣讓我震撼。用筆老辣,結體險峻,如虯龍穿雲,又如盤根錯節。其氣勢張揚,令人心潮澎湃。

我沒有看到對周慧珺先生的負面評價。大家都一個聲的叫好,可見先生的影響力。但我對先生的草書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些字體過分誇張反而有一種不夠沉穩的感覺,一些大長筆畫,比如長橫,長撇,長豎等雖然增加了氣勢,但影響了整幅字的氣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