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師需要哪些設備?

北方大澤


您好,首先我也是喜歡風光攝影

全畫幅拍風光我覺得必須了,能夠保證畫質

廣角鏡頭必備=風光利器

長焦鏡頭=風光特寫

偏光鏡,減光鏡,漸變鏡

三腳架,快門線必備


藍色漁夫


風光攝影師,別看裝備齊全,拍出來的作品也挺“風光的”但確實是一個苦活累活。

風光攝影,機身要求高,還需要配備超廣角、中長焦等各種鏡頭,還需要配備濾鏡系統,三腳架等拍攝系統外,但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其實比較容易忽略掉攝影之外的那些裝備,比如一個帳篷,一個手電筒,一個GPS,或是一臺性能出眾的越野車!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下風光攝影師,應該要有的一些必備之物吧。


一、一臺好相機


所謂好相機,可能各人的標準不同。對於風光攝影師來說,相機主要分機身和鏡頭兩個部分,而機身和鏡頭都要圍繞著風光攝影來打造。


1、機身的選擇

對於機身來說,最好具備高像素,高寬容度,低感好、銳度高等特點。

高像素方便後期剪裁,高寬容度有助於拍攝光比比較大的場景,這在戶外是非常常見的。而低感好,是希望成像的噪點少。而銳度高,則是風光攝影的理想情況。

2、鏡頭的選擇

對於鏡頭來說,同機身,成像銳度越高越好。對於鏡頭的光圈,其實要求不高。至於焦段,最好配備一個超廣角的鏡頭,象我們經常要拍攝前中近景的場景時,一個超廣角鏡頭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隻中長焦也很不錯,中長焦其實有助於壓縮空間,拍到更好的視角。


3、濾鏡系統

別小看濾鏡,在一些創意攝影領域,或者是在大光比情況下,濾鏡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想要拍出流水如綢緞般的感覺,就得上ND濾鏡,還有各種能拍出特殊效果的濾鏡等。


另外,象備用電池,充電器,存儲卡等等小東西,一定出門前就要備好。


二、一個好三腳架


風光攝影中,三腳架的作用無可替代。而且很多後期處理,也需要用三腳架以不同的參數來拍攝很多的照片,以確保視角的不變或更好的連續性,以方便後期合成。

好的三腳架,一方面要結實,一方面要輕便,所以碳素材料,變成了高端三腳架的重要標誌。雖然碳素三腳架比較貴重,但絕對值得你買上一隻,要知道,穩定壓倒一切,何況在上面架著的機身和鏡頭,可能是數十倍的價格呢,如果摔了,就不值當了。


如果有可能,可以再買上一隻獨腳架,最好是和登山杖合二為一的。因為在野外的時候,有些地理位置或者拍攝角度,並不太適合使用三腳架。


一隻小型三腳架,也是值得準備的。實在不行,自制一個豆袋,有時候能發揮大用途。至於快門線,或遙控快門,能帶也帶上吧,畢竟還是那句話,穩定壓倒一切。


特別提醒,腳架的快裝板千萬別忘記了,野馬哥有次外拍時,就把快裝板忘帶了,結果三腳架成了擺設!


三、一個好的攝影包與防護器材的工具


一個大、舒適、防護性好的攝影包,對於風光攝影師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風光攝影師的拍攝地點經常是在野外,地形複雜,給器材以良好的保護必不可少。

攝影包和三腳架一樣,都是野馬哥認為不能省錢的地方,因為一個包裡的東西,也許加起來就是幾萬大洋,一些要給它們更好的呵護!


攝影包的選購,最好具務防水,防撕裂,防盜等功能,還要有足夠的內部空間與格口,以便把各種配件全部裝下。


除了攝影包,建議同時帶上氣吹,鏡頭筆等,同時,最好準備幾個密封塑料袋,並配裝上乾燥劑,以便在一些潮溼的環境下,更好的保持機身或鏡頭的乾燥。


四、旅行必備用品


旅行是風光攝影師的必修課,因此,一些旅行用品也是很重要的。


1、如何到達目的地

也許是乘坐包括飛機、動車等交通工具,也有可能是自駕。如果是野外,則對汽車的要求會比較高了。目的地的地理環境比較複雜,還是建議租用當地的車輛,僱上一個司機兼導遊比較好。


2、野外生存用品

由於風光拍攝對於天氣的要求比較高,有可能當天並不能完成拍攝,比如,需要早起拍攝日出,或者夜晚拍攝星空等等的情況。


手持GPS。雖然現在手機都有GPS的功能,但是一但到偏遠的地方,或者手機沒電,還是有一個專門的GPS會更加靠譜。

帳篷。野外露宿是家常便飯了。包括一隻手電,一包火柴,一段蠟燭,一隻瑞士軍刀都很有用處。


壓縮餅乾也是在野外拍攝時的必備物品,不要小看這一小包東西,還是挺頂事的。


五、做好計劃


對於風光攝影師來說,計劃特別重要。這裡的計劃包括行前計劃和拍攝計劃。


行前計劃需要提前瞭解目的地的相關情況,包括天氣、當地風俗、交通、住宿、意外處理等等事無鉅細。此外,地圖、名信片、旅遊指南等等物品能告訴我們當地都有哪些標誌性建築,只有越瞭解情況,才能知道能拍到什麼,不能拍到什麼,提前做好準備。


拍攝計劃,則需要根據之前的瞭解,找到合適拍攝的地點,如酒店裡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當地較好的拍攝機位、適合的拍攝時間等等。同時列好想要拍攝的一些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素材清單完成拍攝。

在拍攝時,提前準備好一些輔助物品,可以在拍攝時增添一些好看的元素。比如,一隻手持焰火,一盞煤油燈等等。



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風光攝影師的,除了各種器材的花費,還有一大筆旅行開銷都要計算在內。當然,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容易,都有各自的精彩之處。只有更加專注和專業,才能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野馬攝影


首先感謝官方推薦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三腳架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風光攝影師,三腳架絕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夥伴。網絡上曾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沒有三腳架時,我從不拍風光”,雖然稍嫌誇張,但是話裡所反映出來的職業攝影師對腳架的重視程度,卻是一點不假。

很多攝影愛好者對三腳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常花費巨資購置昂貴的機身和鏡頭,卻不願多花點錢購買一個可靠的腳架。或者買是買了,但真正外拍的時候卻因為嫌重不願攜帶。這些都是很不好的習慣。事實上好的機身和換頭確實能帶來畫質上的極大提升,但少了三腳架,再好的器材拍出的照片也往往會“美中不足”。風光攝影通常要求使用f/11甚至更小的光圈進行拍攝,拍攝時間又多為清晨或黃昏,光線條件並不充足。風光攝影又要求畫質儘可能細膩,因此需用最低ISO,如此,快門速度就很難保證了。

機身的選擇

風光攝影常常有著嚴格的放大需求,因此比其他諸多攝影門類都要更注重畫質,對機身的要求自然不低。就數碼而言,使用得最多的自然是全畫幅數碼單反和中畫幅數碼後背。這些機型的高像素能保證最佳的放大效果,符合風光攝影的使用需要。就膠片而言,使用得最多則是中畫幅、大畫幅和寬幅相機。中畫幅和大畫幅膠片能保證極其細膩的畫質,而寬幅相機則擁有廣闊的橫向視角,拍出的畫面尺寸很像中國古代的山水畫卷軸,這種橫向視角非常適合於風光的拍攝。

當然,若僅僅為了學習,APS-C級的數碼單反也完全夠用了,以1800萬像素為例,已足夠放大18寸的高品質畫面,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已完全足夠。至於寬幅照片,使用多次拍攝再在後期進行拼接也能完美實現,並不一定非要那麼多特殊設備鏡頭的選擇。

鏡頭的選擇

1)廣角鏡頭

風光攝影中廣角鏡頭的使用頻率無疑是最高的。誠然,不少知名風光攝影師也有許多中長焦鏡頭拍攝的佳作,但無論如何,廣角鏡頭依然是他們手裡的主力。作為非職業攝影師,在器材預算有限的前提下,鏡頭配置往往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添置一枚較好的廣角鏡頭卻不是太難實現的事。廣角鏡頭擁有寬廣的視野和極大的景深,是風光拍攝中的利器。

2)中長焦鏡頭

在用多了廣角鏡頭之後,也許你會對無窮無盡的“大場景”有些審美表勞,這時候換個鏡頭,用另一種視角觀察世界,也許能得到不一樣的感受與廣角鏡頭的“包容萬物”不同,中長焦鏡頭的作用主要更側重於“選擇”和“裁切”,利用中長焦鏡頭較小的視角,剔除掉大場景中對主題無益的部分,精選出有用的內容。雖然視角不寬,卻更容易突出不為人所注意的細節,有利於拍出具有新意的作品。

嚴格來說,除廣角鏡頭以外,中焦段鏡頭的使用也非常頻繁,長焦則相對較少。在風光攝影的世界裡,小光圈是絕對的主角,而在小光圈下變焦鏡頭和定焦鏡頭的成像差距已相對較小,變焦鏡頭則由於能進行更精確的構圖而更受風光攝影師歡迎。

常用的濾鏡

風光攝影中常用的濾鏡有UV、CPL(圓偏振鏡)、ND(中灰密度鏡)和GND(中灰漸變鏡)等。UV主要起隔絕紫外光的作用,在膠片時代作用較為明顯,能改善成像色彩偏藍的狀況。在數碼時代的意義較小,通常只作為鏡頭保擴鏡使用。

CPL(圓偏振鏡)主要用於消除水面或玻璃表面的鏡面反光,並且能使成片的色彩更為飽和,在天氣睛朗時也有壓暗藍天的功效。偏振鏡有兩種,圓偏振鏡(CPL)和線偏振鏡(PL)。兩者在效果上基本相同,但由於線偏振鏡可能造成單反相機的測光錯誤和對焦失敗,因此在單反上大多使用圓偏振鏡。

5.偏振鏡使用的一些小技巧

使用偏振鏡壓暗藍天

當鏡頭朝向與太陽所在方向成90°角時,效果最為明顯,其他方向效果較弱。在使用廣角鏡頭和偏振鏡拍風光時,常常能看到同一畫面上的天空亮度不一,即是這個原因。拍攝時,在定好相機的角度後,可慢慢旋轉偏振鏡,同時從取景框裡觀察景物,可以看到天空的亮度在相應變化,旋轉至某角度時亮度最低,而後又逐漸升高。拍攝者可選擇一個角度進行拍攝。

在消除水面(或玻璃表面)的反光

鏡頭朝向與水面的夾角為55°-60°度時效果最好。其他角度效果較弱。另外,偏振鏡對於消除金屬表面的反光幾乎沒有效果。用偏振鏡消除反光時,方法與壓暗藍天相同。旋轉偏振鏡,同時觀察取景框,在反光最小時拍攝即可。

採用包圍方式進行拍攝

即在已經調好的角度上,左右各旋轉少許進行拍攝,這樣可以獲得不同亮度的藍天后期的時候可以從中選優。偏振鏡會增加一定飽和度不僅如此,還會使拍出的畫面帶輕微暖使用了CPL的風光照調。利用這一特性可使風光作品擁有更為誘人的色彩。需要注意的是,偏振鏡本身呈深灰色,會影響進光量,使用時通常要增加一到兩級曝光,所以並不能像UV鏡一樣長期掛在鏡頭上使用。

當然如果緊緊是生活旅遊要用的話,就一個機身鏡頭再加個三腳架。

再有一個設備就是擁有健壯的體魄,持之以恆的勇氣。秀美的風光都在險地,需要爬山涉水。早出晚歸,只有早上和傍晚才是最佳的拍攝時間。


設計趣聞


風光攝影一向是各位攝影師喜愛拍攝的題材,但對於初學攝影的同學,可能只留於「利用相機拍下風景照」的表面技巧,其實風光攝影是大有學問的,無論是光線、時間、角度、取景、構圖等也需要一定的經驗,在器材方面,常常也會聽到別人說拍風景要用廣角鏡,但廣角鏡有甚麼作用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認識「廣角鏡」和「超廣角鏡」

一般來說,在全片幅下的 24mm 已經是廣角鏡頭 (APS-C 是 18mm),可以讓你收納很多風景內容到相片內,但有另一種更廣角的鏡頭,焦距可以到達 16mm(全片幅)或是 10mm(APS-C),這些鏡頭便是「超廣角」(Ultra-wide) 了!

對於風景攝影師來說,廣角鏡有用,但更有用的是「超廣角」,那麼超廣角鏡頭有甚麼作用呢?Canon、Nikon 等很多廠商也有生產專業的超廣角鏡頭。

超廣角鏡頭的神奇威力(一) 在有限的空間內容納更多的景物

廣角鏡已經可以拍得很多東西,但有時在一些極端的環境,例如近距離拍攝高樓,或是在山頭細小的地方拍攝,場地不容許你後退來拍攝更多景物,這時一支超廣角鏡頭便會幫上一把了!順帶一提,如果超廣角也未能拍下全部畫面,終極「武器」是能拍下 180º 的魚眼鏡了!沒有超廣角鏡,便不能在山頭拍下如此廣闊的環境了!

(Nikon D810 / 16-35 / f8)超廣角鏡頭可以容納更多景色,在狹窄的環境下很有用。

(二) 利用誇張的變形增加張力

其中一個要使用超廣角鏡頭的原因便是它誇張的鏡頭變形效果了!使用了超廣角鏡頭,你可以拍出誇張的「遠小近大」效果,無論在構圖(於中間構圖、引導線構圖等)還是突出景物也很有幫助,這種極具張力的效果是其他鏡頭也做不到的!在近拍時,超廣角鏡頭也可以做出具張力的相片。

(三) 大幅增加空間感

空間感可以讓讀者有置身其中的感覺,利用超廣角鏡可以大幅增加空間感,特別適合拍攝大草原、花海,田野、山嶺等廣闊的環境,這也是其他鏡頭不能複製的啊!利用超廣角鏡頭可以令讀者有置身其中的感覺。

(四) 讓手持拍攝更容易

超廣角鏡其中一個很有用的地方便是其防手震的能力很強,意思是因為很廣角,即使因為手震而輕微擺動相機,相片也不至於變得很模糊,影響可以減少,對比起當你使用長焦鏡時,一丁點的震動已經可以令相片變得很模糊了!而有一些超廣角鏡更內置防手震功能,對於手持拍攝更有幫助!即使在偏暗的環境下利用超廣角鏡也可以手持拍出清晰的相片!

(五) 大光圈也能拍出深景深

如果各位同學有留意之前有關「怎樣拍出淺景深」的教學文章,那麼你會知道要拍出淺景深,「焦距」是其中一個很具影響力的元素 – 越長焦的鏡頭越容易拍出淺景深,超廣角鏡頭因有著非常短的焦距(10mm、16mm等),先天上要拍出淺景深會有點困難(但也能拍到!),那麼這個特點有甚麼用呢?試想想,在一個偏暗的環境下(例如教堂、博物館),你不能使用閃光燈或三腳架,只好手持拍攝,而又想把全部景物也清晰地呈現,這時你便可以利用超廣角鏡頭配合最大光圈和適量的高 ISO 來拍攝,因為超廣角的焦距不易拍出淺景深,所以即使利用了最大光圈(如 f/2.8、f/4)和中度的 ISO(如 ISO400),也可以令相片全部清晰不手震了!即使用了 f/4 的大光圈,超廣角鏡頭也可以拍出深景深的相片。

後記

對於喜愛拍攝風景的同學來說,一支高質的超廣角鏡頭可以讓你拍出更具張力的相片,如果能夠好好使用,將會是邁向專業風景攝影師的一塊重要踏腳石啊!




柔情逍遙


風光攝影我的設備,基礎的相機鏡頭方面,全幅機身+超廣角鏡頭+長焦鏡頭,我的是尼康D750+騰龍17-35+70-300VR。

附件方面則是快門線,CPL+ND1000,備用電池,備用內存卡,氣吹,鏡頭紙。

如果是拍城市風光,我通常是帶一個爬樓夾加雲臺戶外風光,則直接使用常規腳架(個人目前使用的是馬小路ET1541T,輕便穩定)

如果有拍星空的需求,我通常會多帶一個大光圈廣角定焦28 1.8G。以上。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炫紫


風光攝影師需要哪些設備?

攝影的門類很多,不同類型的攝影需要有不同類別的攝影器材。比如人像攝影就需要人像鏡頭,反光板,閃光燈等等附件。





而風光攝影同樣需要很多配套的附件。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風光很簡單,只要對著自己喜歡的風光場景,按下快門就可以了。其實真正的風光攝影絕對沒有這麼簡單。特別是在攝影附件上,還是非常有講究的。接下來我們就簡單的列舉一些常用的風光攝影器材。





一:三腳架。

三腳架對很多攝影人來說往往嗤之以鼻。他們認為拍攝根本用不著三腳架,只要手穩就可以了。其實是他們不懂得攝影的真正要領。





三腳架可以說是風光攝影中必不可少的器材。風光攝影往往對畫質的要求非常高。而保持相機的穩定性就是高畫質的決定因素之一。雖然,在光照條件好的情況下,有的時候也可以用手持拍攝出不錯的風光片。但是在夜晚或者暗環境,或者在使用慢快門的情況下,三腳架是必不可少的。與三腳架配套的器材還有快門線。當然快門線可有可無。






二:濾鏡。

濾鏡可以說是風光攝影中非常重要的附件。我們在拍攝風光時,往往會根據現場的情況以及攝影師想要表達的主題而選擇相應的濾鏡。

濾鏡的種類很多,而同一類型的濾鏡又分很多檔位。最常見的濾鏡有減光鏡(ND鏡),偏光鏡,漸變鏡,星光鏡等等。





我們在白天要用慢門拍攝流水,瀑布,流雲等等題材時,通常就會用到減光鏡。我們在拍攝湖水,藍天的時候往往就會用到偏光鏡。當我們在拍攝日落日出光比比較大的場景的時候,往往就會用到漸變鏡。總之濾鏡在風光攝影中使用的頻率非常高。





總之,風光攝影還會用到很多各種各樣的器材。在此就不過多的介紹了。好了,關於這個話題就聊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首先要看你想要什麼圖片,如果是單純的拍照,廣角16~36比較普遍,再大的就會畸形,如果不介意的話也可以再大點,或者你想拍延時就需要三腳架,最好挑一些比較重的,因為戶外拍攝風比較大,特別是爬到山頂的時候,沒有幾十斤的三腳架,很難可以穩定出圖,也很難拍到自己想要的成片。接著就是防雨雨具等等,因為天有不測風雲,戶外拍攝的安全知識也是很重要的,這裡只是其中一部分,說得不全的望有朋友在下方留言,謝謝大家~麼麼噠







攝影愛好者龐志輝


1.機身

拍風光,建議配備一臺全幅機,這樣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拍攝的畫質,當然,如果你不追求相片的極致表現,使用半幅機也是完全可以的。

2.風光利器“廣角鏡頭”

我們把焦距小於50mm的泛稱為“廣角鏡頭”,鏡頭焦距越短,它所能拍到的範圍也就越大,廣角鏡頭能很方便的把祖國大好河山拍出氣勢磅礴的效果來,由於廣角鏡頭焦距短,進光量就越快,可以比其他鏡頭更快地完成曝光,即使在光線不那麼好的時候,也能用手持來完成拍攝而不模糊。

3. 風光特寫“長焦鏡頭”

拍攝風光作品,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使用廣角鏡頭,往往潛意識裡把長焦鏡頭排除在外,雖然長焦鏡頭在拍攝風光題材時不常用,但並不代表不使用,當遇到合適的場景非長焦鏡頭拍攝不可時長焦鏡頭就派上用場了,長焦鏡頭能對風景進行細節體現,能對場景進行壓縮,使畫面更加緊湊。

4.風光攝影必備“三腳架”

三腳架是拍攝慢門攝影和延時攝影必備的工具,不瞭解攝影的朋友或許覺得三腳架沒有什麼用,覺得用手持一樣能拍照麼……,懂點攝影的朋友就知道三腳架的好了,所以小編建議新手一定要入一幅三腳架,對你日後拍攝很有幫助。

5.風光攝影,需要偏振鏡

偏振鏡又叫偏光鏡,它能消除場景中元素的反光,眩光,能讓天空看上去更加通透,令場景中的元素看起來更接近於實際的顏色,讓色彩呈現更加飽和真實。

6.風光攝影,需要減光鏡

減光鏡就是一片加了灰顏色的鏡片,它的作用就像我們戴了一副太陽鏡,目的是降低光線進入我們眼睛的作用。減光鏡好比給鏡頭“戴”上了一副太陽鏡,它能減小光線進入鏡頭,從而降低進光的速度,最終讓快門曝光時間延長,達到慢門拍攝的目的。比如光線強烈的白天我們要拍攝慢門效果的溪流,如果不在鏡頭前加裝減光鏡,直接拍攝的話,快門速度會很快,根本拍不出水像奶一樣的效果,加上減光鏡後,光線進入變慢,從而導致曝光時間延長,這樣就可以拍出溪流如奶般效果。

7.風光攝影,需要漸變鏡

以前人們處理大光比場景時,都是採用“搖黑卡”的技巧來實現光線的平衡,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拍攝大光比場景時已經使用漸變鏡來平衡光線了,漸變鏡的出現,簡化和方便了我們拍攝大光比場景的難度。8.風光攝影,需要快門線

快門線一般配合三腳架一起使用,它可以使拍攝者不接觸相機就能控制快門,避免用手按下機身快門時發生抖動而導致模糊,除這個基本功能外,數字快門線還可以設置間隔拍攝等功能,是拍攝延時攝影的得力幫手。




jihuhui


出去一機一鏡其它什麼都不帶,趕上什麼就拍什麼,毫無目的的採風。





陽光136699081


購置器材要根據你的經濟條件而定。拍攝風光一般以全畫幅為好,當然中畫幅更好。在鏡頭方面一般配備上焦、中焦和廣角,如:16—35、24—70、70—200,如果條件如需,可以再配一個500mm的以上的大炮就美噠噠的了。這樣的一個鏡頭組合外拍時一般不會誤事。此外還得有一個穩定的三腳架,快門線。另外還得準備一套濾鏡,偏光鏡、漸變鏡、減光鏡。最好再配一架航拍器。具備了上述你就具有了風光攝影師的基本裝備。

其實對於一個優秀的風光攝影師而言,器材的好壞多寡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大腦!(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