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一場災難籠罩著新年,正悄然無聲奪取無辜者的生命!像沒有硝煙的戰爭在中國擴散,這不是疫,是役!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國乃至世界擴散,一場史詩級的全民互助自救在悲壯而豪邁展開。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中國人民真的很了不起,勤勞,堅韌,而且最普通的老百姓也顧全大局、捨己為人,忘生取義。

送走一月,接來二月,在這場疫情下,痛惜、致敬與哀悼紛至沓來,合成一曲感天動地的輓歌。我無差別隨選的10個真實故事,紀念和激勵正在狙擊這場災難的你和我。


  • 新冠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病逝,年僅34歲,世衛組織為他降半旗哀悼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疫情兇猛無情,奪走了舉國牽掛的李文亮醫生。世衛組織為他降半旗哀悼。留下懷孕五個月的妻子。

如果沒有2020年初這場持續蔓延的傳染病疫情,李文亮會和妻子一起迎接二胎寶寶的誕生。但李文亮終究沒有逃脫被疫情裹挾的命運。武漢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凌晨2點58分去世,他是一個敢於發聲的醫生,當然,在人們悲痛情緒的感染下,媒體開始把李文亮叫做“吹哨人”,網友們更是把他稱作了“英雄”。

李文亮醫生的離開,是中國醫學界的損失,是中國疾控事業的警鐘長鳴,預防永遠大於治療,一個普通的醫生,一直踐行著救死扶傷的生命承諾;他同樣用勇氣打破沉默,而今他用生命的代價證明了他的正確。


  • 73歲李蘭娟再次請戰,除夕帶隊出征。17年前非典她就將病人群體隔離

除夕夜,有這樣一位院士的朋友圈刷屏了。

“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燒年夜飯了,由鄭院士替代,手術刀改廚刀。”

這看似輕鬆的一句話,背後卻是無比沉重的人生。因為這句話出自和鍾南山教授一起,做出武漢封城的李蘭娟院士之口。

除夕夜的前夕,李蘭娟因為武漢疫情的需要,來不及去過團圓節,在機場簡單的吃了餃子,就前往了北京,趕赴了扛疫前線,

李蘭娟院士作為一名女性卻巾幗不讓鬚眉,也就是在2號的凌晨,李院士和自己的團隊10人一起坐在了開往武漢方向的火車,並且隨同一行人來到了武大人民醫院,十分有針對性的來救治危重肺炎病患。

李蘭娟院士表示,這次去打算長期奮鬥,自己也沒有考慮什麼時候回來。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2003年春天,非典在全國橫行。

她是抗疫老將。當得知浙江已經出現“非典”病人後,她做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馬上對社會公開了疫情的具體信息,發了公告,不對公眾有任何隱瞞,有多及時,在發現病例的當天早上5點就對外發布公告,可以說是雷厲風行了;第二件就是決定把 “非典”病人接觸過的人統統隔離起來,光在發出指令當天,被隔離的人就有了1000人,隨後的時間裡,浙江省內被隔離觀察的人有11萬人以上。

當時這樣的行為是挺有爭議的,很多人覺得,“這有點過了吧?”

身為醫療工作者的李蘭娟,頂住了來自社會的輿論壓力,堅信疫情面前老百姓的命最重要,當下就是控制感染源,不讓疫情擴大化,一切以保護人的生命為重。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院士向武漢捐款650萬,此前曾獲獎的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

據武漢市慈善總會最新發布的《關於新冠肺炎防控捐贈款物公告第12期》顯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分兩次向武漢捐款650萬元。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2019年,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錢七虎院士主動提出,把此次獲獎的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在崑山成立助學基金,資助更多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錢老不多的錢全部捐出,而“一線”明星動不動片酬幾千萬,捐款卻是象徵性的,關鍵時刻還是靠不住明星,還得靠解放軍,醫務人員以及科技工作者和其他廣大的民眾。

這就是中國軍人,值得全國人民敬仰。錢老可以不捐錢也沒有人敢說你,因為你對國家貢獻大,大家都敬佩你的為人為事都對。

再次致敬!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 68歲環衛工大爺匿名捐款,放下12000元轉身就走,這可是他辛苦一年的工資啊

在近日,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西湖派出所,進來一位捂得嚴嚴實實的大爺,扔下一萬兩千元,轉身就走。民警看到錢的下邊,壓著一張字條:“急轉武漢防控中心,為白衣天使加一點油...”。後續民警找到了這位大爺,他叫袁兆文,今年68歲,是一名環衛工人。他說:“人家能豁出生命,咱不能做點貢獻嗎?我只是為武漢人民獻出一滴水的貢獻。”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有網友說:善良,有愛心的老人希望你的生活會好些,我看到你的穿戴並不富裕,只是心地太善良了,像你學習,為你點贊,保重身體!

大爺的這種精神可喜可嘉。這種覺悟,超出了常人,確實應該把錢還給大爺,只要有這種品質就是高尚的人。像在山東的二三線城市環衛工人每天要工作12小時。環衛工人相對來說,都束如弱勢群體,家景都不寬遇,一萬多元,相當一年的工資。辛苦勞動一個月才一千多元呀!為大爺這種正能量,大大的點贊。政府應該把這錢給環衛爺爺補上,那錢來的太不容易呀!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 香港63歲退休護士“請戰”一線,曾做37年護士!

就在疫情逐漸告急之際,香港部分“黑”醫護卻在一些邪惡勢力的鼓動下發起罷工,香港群情憤慨。就在這時,退休前在屯門醫院護士學校任教的63歲的黃老師特意前來當地醫院交表,表示願意隨時上班,可在任何崗位工作,入高危病區也不介意。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面對罷工者搗亂 黃老師面無懼色

對於“黑”醫護的違背良心的罷工,已白髮蒼蒼的黃老師看到眼裡,感到無比心痛。她告訴記者:“我覺得護士的天職就是要照顧病人,越是危急的時候我們越是不能放棄自己的職責,決策是由(負責)決策的人(去做),如果我們是前線護士,我們就應該做前線護士的事,就是要照顧病人。”

為此黃老師表示自己一定要站出來,盡一份力。“我是退休了,我現在回來就是因為看到他們這樣,所以你看我這樣白髮了。我已經63歲,做了37年護士,我要回來複工,我希望可以幫到病房裡的人。我今天才去遞了申請書,我告訴你聽,我是什麼工位都可以做,包括高危的病房,我都不介意。”


  • 疫情一線的90後醫生勞累過度猝死,生前想去湖北看姐姐

據衡陽市委網信辦官方微博消息,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醫生宋英傑因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宋英傑,男,1992年11月出生,本科文化,衡山縣開雲鎮人,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主持藥劑組全面工作。2016年4月進入馬跡衛生院工作。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宋英傑的兩根眉毛又黑又粗,彎彎地耷拉下來。醫院張貼的證件照中,他身穿白大褂微微笑著,濃眉大眼。

2020年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起,宋英傑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嶽臨高速東湖高速路口收費站體溫檢測排查團隊,每天堅持值班,並且獨自負責馬跡衛生院倉庫醫療物資分發,連續10天奮鬥在防控一線。

2月2日晚值班時,宋英傑說,希望這場“戰役”能早點結束,等疫情過去,他一定要去看一下定居在湖北的姐姐。“因為疫情,姐姐回不來這裡,他很擔心,天天都和姐姐視頻。”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宋英傑(右一)和同事在東湖收費站

2月2日下午4點接班開始對過往人員測溫排查,到當晚12點下班,楊豔並沒有發現宋英傑有什麼異常。在凌晨交班後,兩人從高速路口回到醫院,各自回宿舍休息。下午5點左右晚飯後,同事又給他撥了兩個電話,還是沒人接。再打電話,鈴聲從裡邊傳出。同事心裡有不好的預感,和聞訊趕來的同事一起把門踹開。叫宋英傑的名字,沒得到任何回應。他們發現,宋英傑早已沒了脈搏,身上也已冰涼、僵硬……


  • 73歲阿婆攢9000元想捐武漢,被拒後大哭!

2月2日,無錫江陰周莊鎮東林村,73歲的阿婆徐美英在村委嚎啕大哭。不是受了委屈而是想捐款卻被拒絕…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當天一早,徐阿婆來到村委找到村書記,摸出一沓人民幣說要捐款。村書記一數,足足有9000元!“她說疫情這麼嚴重,我們大家都在一線拼命,她一定要把這錢捐出來。”村委汪主任說。

然而村委卻拒絕了徐阿婆的善款,因為這筆錢實在是來之不易。徐阿婆平時省吃儉用,每個月只有330元的固定收入,平時還要靠著撿垃圾補貼家用,這 9000 元對她來說真的是一筆鉅款。眼看著村裡不願意收錢,徐阿婆急得大哭。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哭了一會兒,徐阿婆突然丟下這9000元錢回家了,不久後她又回來,另拿來1000元湊了一萬元錢,誓要將捐款進行到底。最終,村裡收下徐阿婆的捐款並出具了一張收條,答應會幫她及時捐出。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村委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徐阿婆想要捐款了。年前徐阿婆就想捐2000元善款,為村裡的貧困戶改善生活。因為村委會沒有收她的錢,徐阿婆就挨家挨戶送給貧困戶,一百兩百的,她說給他們買點豆芽菜也是好的!

阿婆的善良讓人熱淚盈眶。致敬!


  • 這場婚禮只有5人參加,且全程戴口罩!禮成後新郎立即趕回醫務崗位

2020年1月30日上午,一場特殊而簡單的婚禮,在山東菏澤開發區佃戶屯街道辦事處長罡集社區悄然舉行。

新郎李志強是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一名產科臨床醫生,定於正月初六和德州姑娘於紅豔在老家佃戶屯街道長罡集社區舉行婚禮,鑑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婚禮將不再邀請任何親朋好友。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參加這次婚禮的人員簡單到了極致,僅新郎新娘、新郎父母及主婚人外,未邀請親朋好友一人參加。婚禮上午9時許開始,拜天地、拜父母、向父母敬茶、夫妻對拜,婚禮簡單而溫馨。

用李志強的話說:作為醫務工作者,理應以身作則,防止疫情擴散,也強烈建議各位親朋在家過春節,響應政府號召,不要走親訪友,不是人情淡薄,是健康第一,待春暖花開時,大家可以不戴口罩走上街頭,繁華依舊。

婚禮結束後,李志強和愛人於紅豔沒顧上吃午飯於當天上午趕回濟南重返工作崗位。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想想,我們只需要安心在家即可,可是無數醫護人員和很多軍人領導等工作人員卻不得不拼戰在一線,與疫情正面交鋒對抗,他們不是英雄勝似英雄,所以,無論何時,他們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和愛戴!


  • 其他城市看到湖北車牌號身份證避而遠之,這個縣收留了這群走投無路的武漢人!

“對停留在徐聞急需入住的武漢朋友,請大家指引他們至定點住宿單位免費入住。今晚降溫了,外面下著雨呢,讓武漢同胞在異鄉先解決溫飽,才能戰瘟疫。”近日,一條來自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的通告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通告顯示,位於廣東省湛江市的徐聞縣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這段時間滯留了很多武漢人,家裡封城不能返回,其他地方也不允許他們進入,拿著武漢身份證的他們,大多也被其他酒店拒之門外。之前兩天在外邊漂泊的時候有一些人看到他們是武漢的車牌號,都避而遠之,這幾天的徐聞縣一直陰雨綿綿,尤其到了晚上,非常寒冷。當地政府為了給武漢人提供幫助,專門將一家酒店拿出來免費讓武漢人居住。好多地方都不讓我們住 絕望中這裡給了家一樣的溫暖。

“前天晚上沒有地方收留我們,聽說徐聞縣有地方可以為我們提供住宿,感覺絕處逢生。打酒店電話問武漢人可以入住嗎?服務員說武漢人可以免費入住,當時一股暖流湧心頭,喜極而泣,立馬開車就過去了。”一位入住徐聞縣指定酒店的蔡先生說。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酒店前臺 志願者們在為前來入住的客人提供服務

1月23日,61歲的蔡先生全家老小十口人從武漢出發,準備自駕去海南的家過年,但是1月25日到達去海南的港口時,已經不讓湖北的車輛通行。就在蔡先生他們離開武漢市的當天,武漢市宣佈封城,他們也沒有辦法返回武漢,只能回到廣東省茂名市。當天茂名市的雨非常的大,車上有兩位3歲的小朋友,還有4位60多歲的老人。“當地的酒店看到我們拿著武漢的身份證,都不給我們辦理入住。”他們反覆跟茂名市政府、疾控部門和派出所等聯繫都沒有地方肯收留他們。絕望之中,聽說了徐聞縣有免費為武漢人提供住宿的地方。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入住的客人在客廳吃飯

打電話過後,酒店的工作人員發來位置,指引我們前去入住。到了住的地方徐聞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對我們非常熱情,安排我們儘快入住休息。”蔡先生激動的說到。“政府每天都會按照人頭給我們發放口罩等防護物品,並且定時過來給我們量體溫、消毒等。”

讓人感動的是,湛江市收留了100多位像蔡先生這樣這樣無家可歸的武漢人。這次湛江向一群走投無路的武漢人伸出援手,且從官方到民間都有此善意的共識,絕非偶然。人民日報等媒體紛紛報道湛江人的義舉,稱讚這裡是一座令人感動的城市。事實上,這就是湛江的人文底色:至情至性,充滿溫情。


  • 85歲爺爺與87歲奶奶病床上握手而別,沒想到這是最後一次

近日,成都一對耄耋夫妻在ICU牽手告別的視頻感動無數網友,兩位老人躺在各自的病床艱難牽手。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視頻中,張爺爺今年85歲,文奶奶87歲,兩人先後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住進新都區第三人民醫院。1月30日,張爺爺得知老伴病情嚴重後,對子女說“這輩子,也許我再也見不到她了,我想見見她。”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我來了” ,張爺爺一句話令人潸然淚下。張爺爺一直深情呼喚意識不清的老伴,意識不清的文奶奶將唯一能動的左手輕輕抓住老伴的手。當醫生把張爺爺的手拉走時,本來渾身無力的奶奶一下子抓住了爺爺的床杆不放,在場無一不為他們的愛情動容。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在場醫生說:“這邊醫院滿足了他們的心願,做了防護措施,大概牽手幾分鐘的樣子。考慮到防護,就把爺爺想拉走。他們的子女就把這個奶奶的手和爺爺分開來,結果奶奶抓住了爺爺床邊的手不放下,誰知這是最後一次牽手。”處於對爺爺身體的考慮,醫生暫時將這個悲傷的消息隱瞞下。

愛情最好的模樣大概就是,任時光變遷, 此去經年,我最牽掛最捨不得的一直是你。


  • 64歲兒子確診,90歲老母親寫紙條:兒你要挺住,要堅強,戰勝病魔

64歲的兒子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90歲老母親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陪伴他5天,終於等來隔離病房的床位。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我已經90歲了,無所畏懼”2月3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林鳴醫生通過微博講述了這段經歷。 3日凌晨2時,一位老奶奶獨自找林醫生檢查,見老人沒有家人陪同,林醫生問起婆婆。婆婆說,自己的兒子確診,住進了隔離病房,其他人怕傳染,她已經90歲,無所畏懼。後來,婆婆找到護士借了紙和筆,給她兒子留言,並麻煩護士轉交給兒子500元,讓他託人買生活用品。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林先生微博上配發的圖片上,婆婆滿頭白髮,戴著口罩,正在手寫留言。留言寫道:兒子,要挺住,要堅強,戰勝病魔,要配合醫生治療,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以便咳……

疫情過後,請以國家的名義記住他們

…以上只是全民抗擊疫情的千萬個故事的十個而已,見證了黨員、軍人、醫生、護士、戀人、母子、工人和平凡人生的真情大愛和任性光輝。在國家危難的時刻,他們無償捐獻自己的所以物質甚至犧牲性命,只為了病毒儘快絕滅,大地快點帶來春暖花開。

“生而在世三不笑,不笑天災,不笑人禍,不笑疾病;立地為人三不黑,育人之師,救人之醫,護國之軍”。

他們,以國家之名,奉獻自己的所有。疫情過後,請會國家也銘記他們,也被每個國人銘記。

2020, 願國泰民安,山河無恙,歲月安康。

最後以我的一首詩《二月輓歌》,祭給那些因病逝世的人,獻給那些抵禦抗擊的人。


當救死的醫生身先士卒

當聖潔的天使被染瘟疫

難道生命也只能在想象中強大?

難道歲月也只能在詩篇中美好?

你握著我的手說,不,不!


你握著我的手說,

死亡不過是某個黑夜

生命依舊是整片群星

風雷鼓動,天空依舊是天空

颶浪翻湧,大海依舊是大海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多少光明的身影出現在這場夢魘裡

多少溫暖的眼神守望在這場陰寒裡

以中國為背景

樸實的人,變得卓越,

驚嚇的人,更加堅定!


過去的花木朽盡了

二月的雪花還在紛紛揚揚

今日,你還沒有留下遺囑,

就捨下我的生死疲勞

連卑微的願景都不成全


你昨天還貼在我耳邊說,等疫情過去

我們摘下口罩,露出微笑

向陌生的人問好,

踏著春天

我們一起疏離的朋友

一起去賞浪漫的櫻花

一起去追自由的遠方……


——齊新光


2020.2.7 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