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又是一年元宵節,這是一個極富東方色彩的浪漫節日。每年此日,男女老幼,上街賞燈,不免生出許多“驀然回首”的往事。人生最難忘的,恰是那“燈火闌珊”,意猶未盡,夢尚未醒。於是,辛棄疾一首《青玉岸·元夕》從此人人傳頌。仔細品來,這首詞最難能可貴處,在於透過柔軟能夠見到堅強、豪邁,磊落狂放之氣,這正是宋詞特有的魅力。

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從這個角度而言,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歐陽修之作,從意境、文采、格調而言,其實都是不輸辛棄疾的,不少懂詞的朋友都表示它被忽視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御帶花》

青春何處風光好?帝裡偏愛元夕。萬重繒彩,構一屏峰嶺,半空金碧。寶檠銀鈺,耀絳幕、龍虎騰擲。沙堤遠,雕輪繡轂,爭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晝,會樂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搖翠,稱執手行歌,錦街天陌。月淡寒輕,漸向曉、漏聲寂寂。當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歸得!


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與辛棄疾的《青玉岸·元夕》相比,歐陽修這首同樣是寫青春的主題。詞的上片,詞采飛揚,令人眼花繚亂,心目神遊。首句設問,青春何處風光好?提出了一個後世最重要的青春主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度過青春?《鋼鐵是怎樣煉成》一書中,保爾柯察金也曾為這個問題困擾。《少年維特之煩惱》中,主人公一直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歐陽修的解答是十分東方化的。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的青春,不能沒有幾樣東西:其中包括駿馬香車,歐陽修說是“雕輪繡轂”;不能沒有“萬重繒彩”,要絢爛多姿;更要“龍虎騰擲”,要有青春的活力。

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正因為此,最契合少年的節日,莫過於元宵。因為這一天,可以縱情歡樂,也可以暗香盈袖,黯然銷魂,追尋那驀然回首、燈火珊珊。如果歐陽修止於此,那麼境界格局,詞采文章,和辛棄疾大約相當。甚至可以說,這歐陽修的上片詞,確實不如辛稼軒那般意境高妙。

但是,歐陽修並未就此擱筆。詞的下片,進一步排鋪元宵夜的美好。“樂府神姬,海洞仙客”,這是浪漫主義的遐想;“稱執手行歌,錦街天陌”,這是現實的美好想象。自此,歡樂已經到了一個高峰,需要收束,需要音樂意義上的“休止”和“餘音繞樑”。辛棄疾用的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令人無限遐想。歐陽修用的是“月淡寒輕,漸向曉、漏聲寂寂”,同樣令人思緒萬千。

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歐陽修的高妙處在於,在此若即若離間,突然抖擻精神,加了最後的神來一筆。“當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歸得!”如此年少輕狂,一掃全詞的柔媚和乏力,令人心神動盪,精神為之一振。

如此看來,歐陽修的詞不僅不輸給辛棄疾,甚至論狂放,比蘇東坡亦不差。畢竟東坡先生當年的狂,還是“老夫聊發少年狂”,歐陽修是真真的“年少輕狂”。既然歐陽修這首詞寫得這麼好,為什麼卻被辛棄疾碾壓了近千年呢?

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之所以在現代知名度這麼高,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王國維《人間詞話》謂人生第三境界便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過品詞是見仁見智的事,個人覺得歐陽修此詞是不應該被忽視的經典,而辛棄疾的《青玉案》也是宋詞精品。兩首詞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