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狀?

用戶3248396463432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以說是非常嚴峻,特別是隨著返工期將近,返程大軍流動,使得這幾天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與疑似感染者都以幾千人數增加。,直至今天2月8日13點15分最新數據顯示,確診人數達34622人,疑似病例27657人。



從這樣的數據看來,未來幾天還會有很大的增加,現在每一個高速出入口都有測量體溫,還有各個小區、商場、菜市場等公共場所都有測量體溫,就是最大限度的儘早發現疑似感染患者,儘早進行隔離以及治療。

那麼疑似病人到底有哪些症狀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會有哪些臨床症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有哪些臨床症狀?

從目前的確診感染患者看來,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往往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臨床症狀。另外,少數患者還有出現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臨床症狀。有些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症狀,並沒有出現肺炎表現。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或者出現低氧血癥的情況,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等。

疑似病人有哪些臨床症狀?



通過上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臨床症狀來看,只要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相關臨床症狀就要懷疑是否是疑似病人,再進行相關檢查排除確認。所以出現以下的臨床症狀可高度懷疑是疑似病例。

  1. 發熱或者呼吸道症狀 。當患者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呼吸道症狀時,就要高度懷疑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這也是現在每個公共場所要求進行測量體溫,通過體溫來篩查是否疑似感染病例。
  2. 出現肺炎影像學特徵的改變。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就是引起肺炎,可以通過影像學來了解肺部炎症的發展。如果肺部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甚至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等改變。
  3. 血常規檢查發現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血常規檢查往往會出現以上的改變。如果患者出現以上的改變,那麼就要高度懷疑是疑似病例。

當然,出現以上的臨床症狀也不一定就是疑似病例,有許多疾病也有以上類似的症狀,比如普通感冒、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要診斷為疑似病例還需要結合流行病學史來綜合分析。

而流行病學史就是指在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另外或者接觸過確診的感染患者,又或者與確診患者共乘一交通工具等。最後還有一點就是聚集性發病。

具體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就是:①有以上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同時還要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②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但是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總的來說,即使是有一些感冒的症狀,如發燒、咳嗽等,也不是就認定是疑似病人,這還需要結合臨床症狀以及病學史來綜合分析。如果你並沒有接觸過確診患者或者武漢人員,只是出現一些感冒症狀,那也不用太過擔心,可以在家自行觀察隔離,非情況嚴重最好不要往醫院跑,因為目前來說醫院是最危險的地方,家裡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左撇子說醫


疑似病人,從名字疑似可以看出是高度懷疑,從病人的症狀、體徵和接觸史高度懷疑為某一疾病,只是尚未獲得病原學的證據不能明確診斷的人。



疑似病人有那些表現?

1、患者出現發熱、沒有痰或者痰比較少的乾咳、乏力。

2、發熱乾咳乏力伴有流涕、鼻塞、咽喉部疼痛、腹瀉。

3、呼吸加快,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煩躁不安、胸悶氣短、出現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或者出現難以治療的呼吸困難、酸中毒或者休克。

除了這些表現,有旅遊史或者周邊,高危接觸史,或者到過疫區,或者到過確診患者聚集發生地,或者沒有旅遊史有沒有高危接觸史,但血常規或者胸片檢查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非常像,而很像疑似病人。



而最終確診需要檢測病原核酸,如果核酸檢測陽性則不是疑似,而是確診了。

如果間隔一天的疑似病人的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則可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佳園道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根據每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疫情數據來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指標,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出院病例、死亡病例幾大類,對於疑似的患者不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醫務人員,都需要高度重視,那麼,該怎麼去辨別呢?

根據國家健康委員會2020年1月27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診療方案》,疑似病例的診斷條件有以下條:

1、流行病學的角度

①在發病前2個禮拜內有武漢地區或者其它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

解釋:也就是將在考慮這個人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人情況下,從這個時間開始往回推算14天,有沒有去過武漢、湖北等疫情區旅遊、居住、出差等等。

②發病前2周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它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解釋:在考慮這個人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人情況下,時間往回推14天,有沒有接觸過疫區(武漢、湖北等其它地市)有發熱、或者咳嗽、咽痛等症狀的人

③有聚集性發病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學關聯。

解釋:聚集性發病,說白了也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如打牌、聊天等,有人來自疫區有發熱等症狀,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或者幾個人先後出現發熱、肌肉痠痛等症狀後確診。


2、臨床特點

①有發熱、乾咳、乏力、肌肉痠痛等不適,少部分可能有不典型症狀,如鼻塞、流鼻涕、腹瀉等。

②拍胸部CT早期可提示為多發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並以肺外帶明顯,後續複查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的會出現肺實變。

③在發病的早期化驗血常規白細胞一般正常或者下降,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等。

3、小結

在我上面講的流行病學中只要有任意一個滿足+臨床表現中符合任意兩條那就可以診斷為冠狀病毒感染疑似病人,所以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狀,換句話講就是我上面所講到的幾大點如果有就要高度懷疑!!!

現在肺炎形勢嚴峻,普通人該怎麼做好個人的防護呢?

①減少暴露機會,避免去疫情高發區,像那種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就不要去了,呆在家裡才可能是最安全的。

②一定要勤洗手,不論是何時,我發現很多人都沒有這種概念,像咳嗽、打噴嚏後、護理病人後、用餐前、上廁所後、接觸動物或者處理動物糞便後,都是一定要洗手的,不要為了貪圖方便留下隱患。

③如果因有事情必須出門,那一定要正確規範的戴好口罩,並注意適當更換。

④飲食方面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不要吃野生動物,如果家裡燒肉、蛋、禽類食物一定要煮熟,雖然味道可能不會很好,但一定更安全。


總結

疫情無情人有情,特別是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作為普通人,那就是每個人都做好自己,不給自己麻煩,更不給別人添麻煩。


張壘醫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診斷需慎重,因為當前也是普通感冒、流感的發病期,後兩者可能出現與前者相似的症狀。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報道中,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這兩個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那麼,疑似病例有哪些症狀,與確診病例有何區別?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就臨床表現而言,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沒有區別,二者均可出現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也可出現乾咳、咽痛、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極少數患者甚至會出現消化道症狀如腹瀉。但為什麼要分列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呢?這是因為疑似病例缺乏病原學診斷依據。雖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出現諸多症狀,但部分患者症狀輕微,極少數患者甚至可以不出現發熱或肺炎表現,症狀不典型的患者只有通過病原學證據來明確診斷。其次,雖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出現發熱或呼吸道症狀,血常規檢測可出現白細胞或淋巴細胞減少,胸片或胸部CT可出現炎症表現,但其它病毒感染所致肺炎也可出現相關表現,需要予以鑑別,而鑑別的依據則為病原學證據,因此病原學證據已成為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依據。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病原學證據主要為實時熒光RT-PCR檢測與病毒基因測序。二者均可通過呼吸道或血液標本進行檢測,若前者提示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後者提示基因測序高度同源,那麼,疑似病例可診斷為確診病例。對於尚未確診的疑似病例,依然需要隔離觀察,前期統計發現大約45%的疑似病例可能會得到確診。尤其是近14天有疫區旅居史,或與疫區人員密切接觸,或與確診患者密切接觸,出現相關臨床表現時,應高度警惕,此時應避免接觸他人,儘快就診當地發熱門診,以明確病情。當然,如果沒有什麼緊急的事情,在囤好必需物資以後,建議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儘量不要外出,以降低感染風險,居家勤通風、定期消毒,家人儘量實行分餐制,高溫煮沸餐具,餐前便後洗手,做好相關防護。

綜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咽痛、流鼻涕、腹瀉等症狀,血常規檢查可能出現白細胞與淋巴細胞降低,胸片或CT檢查可能出現肺部炎症表現。疑似患者若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基因測序高度同源,應診斷為確診病例,這也是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的主要區別。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疑似病人意思就是高度懷疑的病人,鍾南山院士前2天剛剛才說,有疑似病人要及早就醫,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方為上策,那疑似病人有什麼症狀呢?新型冠狀病毒因為是“新”,發現時間很短暫,對它的瞭解和治療還在觀察和模索中,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家衛健委前後已發佈了5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我們以第5版,也就是最新版為依據科普一下。


1.有以下臨床表現中的任意2項。

①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或兩者同時具備。

發熱。以腋窩體溫為標準,≥37.3℃屬發熱,必須到發熱門診就診排除。在公眾場合,用電子額溫計檢測也是以37.3℃為標準。目前在中山市,所有發熱病人必須100%做咽拭子採樣做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咽拭子就是用長棉籤採取咽喉部分泌物作檢測,由專業醫生操作。

呼吸道症狀如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等症狀。這些呼吸道症狀並沒有特異性,往往與普通感冒難以區別,確診仍需綜合考慮。

其它症狀包括乏力、腹瀉等。

②.胸部出現肺炎影像學特徵。

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變,可以進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出現俗稱“白肺”。


③血液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減少。

2.上述表現中任意2條+下列流行病史中任何1條=疑似病例。

①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③聚集性發病。

④與新型冠狀病毒者有接觸史。

結言:對普通老百姓而言,血液檢查和胸部CT結果判斷都是到醫院以後,由醫生所做的事情,只要有可疑新型冠狀病毒接觸史,出現發熱、乏力、乾咳,或咽痛、流涕、鼻塞等等症狀,及時就醫就對了。




一,什麼是疑似病人?

我想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流行,題目所說的疑似病人應該是指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病人。所謂疑似和可疑那都是相對相對於確診患者而言的。一般,這些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或影像學表現都和確診患者高度相似,不同的是他們還沒有得到病原學診斷。傳染病必須有病原體,所以病原學診斷是確診傳染病的必備條件。因此,在沒有病原學診斷之前只能算可疑病例。比如截止剛剛,可疑病人🈶26359人⬇️⬇️⬇️ 。大家發現沒有?這部分患者很多啊,並且每天增加的也不少!比如今天增加了4833人。因此,對於可疑病人的判斷非常重要!


二,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狀?

發熱、乏力和乾咳是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者的三個比較常見的症狀,所以大家碰到這幾個症狀還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另外,有些患者還有類似感冒的一些症狀,比如喉嚨痛、流鼻涕;還有的會有拉肚子,其實這些都是常見的病毒感染的症狀。如果是比較重的患者,常常在這些正常出現後幾天之內(一般是一週內)就會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這個時候就是重症了,需要趕緊搶救了,因為這種病人通常雙肺都有病變,肺實質已經受侵,呼吸功能受限了。



三,特別提醒

這裡要特別提醒大家,有些患者是隻有輕微的低熱甚至沒有發熱症狀,也沒用其他太明顯的臨床表現!所以,流行病學史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比如所乘坐航班、火車、客車有沒有確診病人?比如是不是從湖北方向回來的,等等等等。這個時候一定要誠實,一定要把自己隔離起來,雖然目前你可能沒有症狀,但是不能排除你是隱形感染者(體內有病毒而沒有明顯臨床表現)。
總之,有疑似症狀的,輕的可以先自我隔離,重的趕緊就診!普通老百姓請繼續做好上圖四點👆🏻👆🏻👆🏻


骨科木匠劉醫生


疑似病人,顧名思義就是指還沒有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明顯臨床症狀,是高度懷疑感染者。對於疑似的病人也要引起重視,畢竟這部分人群中也可能含有含有大部分的感染患者。

而且從第五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從這裡看出無疑給新型冠狀病毒的篩選帶來了一定的難題,出現漏檢的機率同時也加大。

許多人或者有疑問,到底怎麼的才屬於疑似病人,是有發燒、感冒症狀等,還是與武漢人員有接觸史等就認為是疑似病人呢?

對於這些疑問,其實在《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就有明確指出。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一.疑似病人有哪些臨床症狀 :

1.發熱或者呼吸道症狀:這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早期最主要的臨床症狀,一般都會出現低熱、乏力、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當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後,就需要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病因。

現在因為在早期如果沒有核酸檢測的話,感冒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太好區別,所以現在基層對於有發熱、咳嗽、流涕的人群採取隔離的原因。

2.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就是指肺部出現炎症改變,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甚至出現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等改變。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感染後會有肺部影像學的改變,這個主要是因為病毒侵犯肺以後,可造成肺部的充血、水腫,這些在X線或者CT上就是高密度影。

3.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這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早期的血常規表現:一般來說,如果是其他炎症患者呼吸道感染的血常規結果,白細胞總數一般是升高的。 出現以上的臨床症狀,還需要結合流行病學史才能診斷為疑似病人。

診療方案中指出疑似病人的診斷標準為:

①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

②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二.什麼是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聚集性發病:所以說,疑似病人不單單要看臨床症狀,還要結合流行病學史來綜合分析。

最後小結:對於疑似病人感染與否,最終還是需要進行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核酸。如果檢測出陽性即可診斷為確診患者,如果檢測出陰性即可排除感染,按一般的疾病治療。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關注新型肺炎,宣傳相關知識#

疑似病人若標本(呼吸道、或血液)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者即為確診病人,或者標本的病毒基因測序與新型冠狀病毒有高度相似的同源性也可以確診。換句話說疑似病人經過檢測後一部分成了確診病人,還有一部分人被排除、或者繼續疑似。

那麼,具有哪些情況的病人為疑似病人?以流行病學史(4條)+臨床症狀(3條)來判斷。

一、流行病學

1、發病前14天曾有武漢或周邊旅行史、居留史,或者其它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居留史。

2、發病前14天與已確診病人有接觸史。

3、發病前14天接觸過武漢、或周邊、或有病例報告的社區。

4、聚集性發病。

二、臨床表現

1、有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2、影像學肺部有新型肺炎表現。

3、血常規白細胞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減少。

流行病學有1條+臨床表現2條,或者沒有流行病學、但臨床表現3條全具備即為疑似病人。以上不難看出疑似病人臨床症狀主要是發熱和呼吸道症狀,影像學表現和血常規情況實質上是輔助檢查的結果。

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最主要的症狀,大約90%的病人都有發熱,多是持續性高熱,39℃左右,不易退熱,而普通感冒發熱大多低一些,一般持續2-3天就自行緩解了。也因此篩查新型肺炎採取量體溫。

呼吸道症狀有咳嗽、咳痰、氣短、胸悶、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等,其中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比較嚴重了,不論情況怎麼樣都需要採取治療措施了。

有多一半的病人會出現咳嗽,多無痰、或少痰,這或許是病毒攻擊的部位在細胞內有關,病灶多在肺臟深部,CT 片上提示在肺臟周圍。若合併感染也就有痰了。

還有一些人鼻塞、流涕、咽痛,這是上呼吸道常見的症狀,與普通感冒有相似,但新型肺炎全身症狀要多一些,比如發熱、乏力

隨著全國上下防控措施落實,個人防護到位,戰“疫”必將勝利!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發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