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地筍怎麼種植?

霧都山客


地筍來說是一種可以成長很長時間的植物,我們在吃地筍時就是吃它比較小的莖葉,可以用來炒著吃或是涼拌吃,是一種很受歡迎而且營養高的植物。現在有很多地方都在種植地筍,為讓大家對種地筍有個瞭解,以下我就介紹一下地筍怎麼種好。



種植地筍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用地筍的根來種,第二是直接撒下種子。

如果是第一種,就需要在收穫地筍的時候留下地筍的根,然後留下十釐米左右的段。在種這些段的時候要注意每個地筍中間留下的距離和間隙,每個種植坑裡面放一兩個莖就可以,在種下之後要蓋上一層泥土,然後要澆一次比較透的水,這樣能讓地筍更快的發芽,但是我們要注意一件事,在埋土的時候不能用力的往下面壓,這樣會讓地筍長出的時候很費勁,有可能根本長不出泥土。


第二、播種種植,要選在清明節的前後一段時間來做,這個時候的氣候是很合適地筍生長的,而且這樣種的地筍可以讓採收的時間也變得很適合。和上面說過的用地筍莖種是一樣的,先在泥土上開出一道淺溝,在種下種子之後要及時的蓋上一層土,不能用力去壓這些土。否剛會讓地筍的小芽很難出土。

用種子來種確實是比較簡單省力,但是這個方法的出芽率並不是很高,所以,還是用地筍的莖來種比較好。

不管是哪種方法種植地筍,都要在幼苗時做好管理,對地筍田地鬆一下土,在鬆土時和除草一起進行,這樣能讓地筍的幼苗長得更好,在幼苗長到了20~30釐米時,就要施肥了,施肥時可以用一些有腐熟性的農家肥,這種肥料的養分比較高,還容易被吸收,在地筍成長兩年時,會顯得非常茂密,這時可以再翻栽一下,能有效的避免蟲害的發生。



地筍在生長期間會發生病蟲害,比如像鏽病或是地狗子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進行防治,對地筍生長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最好是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做好預防,在每次採摘地筍之後可以給地面清理一次,然後耕一次地,也可以給泥土消一下毒,以減少土地下蟲子和蟲卵滋生。

最後說下鏽病,可以用敵鏽鈉和洗衣粉摻在一起來進行防治。上述這些,希望能幫助到朋友,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經驗和意見。
農夫老嶽2020.02.05.


農夫老嶽


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一、選用優良品種

  蘆筍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適應性強,品種較多。一般可選用UC800新品種,表現為萌芽早、生長速度快、嫩莖粗細勻稱、頭部鱗片緊密不易散頭、色澤濃綠、商品性好、產量高,植株屬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屬綠、白筍兼用品種,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生產用種。

  二、營養缽培育壯苗

  採用營養缽育苗,有利於提高成苗率,培育壯苗,移栽時植傷輕,有利於壯苗早發,達到適期定植、早期豐產的目的。

  ⒈備足營養缽:首先選擇肥力水平較高的疏鬆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寬1.3-1.5米、深10-15釐米。制缽前每立方營養土應施入腐熟好的雞糞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勻後打缽。缽體直徑8釐米以上,缽高10釐米,每畝大田需備缽2500個。

  ⒉浸種催芽:蘆筍種子外殼厚且有脂質,吸水較慢。首先用50%多菌靈300-500倍液浸種24小時,再放入25-30度溫水中浸種2-3天,每天更換新水2-3次。浸種後用乾淨紗布包好,置於25-30度條件下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用25度左右溫水淋澆1-2次。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⒊適期播種:麥前移栽的可於3月上中旬播種,麥後移栽的可於4月上中旬播種。播種前營養缽澆透水,每缽一粒,播後覆細土2釐米厚。然後撒施毒餌防地下害蟲。最後畦面平鋪地膜,畦上用弓棚蓋膜實行雙膜覆蓋。

  ⒋苗床管理:苗床管理應以調節溫溼度、培育壯苗、防治病蟲為中心。出苗前床溫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於12度。前70%幼苗出土時去除平鋪地膜並逐步通風煉苗。當幼苗高20釐米左右時,可採取通風不揭膜的辦法,使幼苗適應外界環境。此期保持苗床溼潤。幼苗瘦弱應補施苗肥,肥水結合。及時去除苗床雜草,發現蚜蟲等危害及時噴藥防治。

  三、土壤選擇與整地定植

  蘆筍適宜土質疏鬆肥沃、透氣性好、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沙壤土,有利於根系發育和嫩莖的優質高產。酸鹼度過大且粘重的淤土均不適宜蘆筍生長。

  蘆筍是多年生作物,一經定植,土地即無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結合深耕整地,畝施有機肥3-4方,複合肥100斤。耕後耙平,搞好田間灌排工程,南北紋線開挖定植溝。行距1.2-1.5米,溝寬40-50釐米,深30-40釐米。移栽前溝內畝施複合肥100斤,餅肥80斤,有機肥2-3方。均勻施入溝內並與回填土壤混合均勻。移栽時定植溝離地面10釐米為宜。每25-30釐米定植一株,畝栽1500-2000穴。做到邊起苗邊分級,栽植、澆水、覆土等作業一次完成。大壯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兩株,壯弱苗分開定植。定植時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莖著生鱗芽的一端要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條直線,便於以後培土採筍。幼苗成活新莖上出後,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溝。


王睿農


地筍是唇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筍的主要食用部位為嫩莖葉,它的嫩莖葉可以用來涼拌、炒食等。根莖還有著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等藥效,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高的植物。現在我國地筍的種植面積較大,不過也有很多人想種植卻不知道該如何種植。

1、適時播種

地筍有根莖種植、播種種植等兩種播種方式。根莖種植時在採收的時候選擇嫩根莖將其切成12釐米左右的小段,然後控制好種植密度及時栽種。每個種植穴中放入大概三段根莖,栽種後覆土鎮壓,然後澆足水,促進發芽。播種種植的話要做好採種工作,在清明節前後進行條播,與根莖種植一樣,播種後及時覆土鎮壓。不過播種種植的發芽率不高,只有55%左右,將土溫控制在18度左右,大約9天即可發芽破土出苗。

2、田間管理

播種出苗後做好幼苗管理,在幼苗期要注意中耕除草,促進幼苗的生長,提高成活率。當幼苗長到32釐米左右時,及時封壟,封壟後可以停止除草工作,但是要注意及時澆水,保證土壤在溼潤的狀態。並且在生長過程中根據幼苗的生長及土壤的含肥量及時追肥,第一次追肥應在幼苗12釐米左右時,然後在第一次採收後也要追肥。肥料可使用腐熟農家肥,連續種植超過兩年後,植株比較茂盛,這時應要進行翻栽,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3、病蟲害防治

地筍的是有一定的病蟲害發病率的,常見的病蟲害有鏽病與野螟等。不管是病害還是蟲害,不及時處理的話,對植株的生長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威脅。我們要做好預防措施,防止產生任何病蟲害,因為一旦發生,就必定會產生損失。採收後要做好清園工作,清理園間病殘枝,翻耕土地進行消毒,減少越冬的蟲卵與病菌,降低發病率。發病後及時作出對應措施,例如鏽病可使用敵鏽鈉混合洗衣粉進行防治。

4、適時採收

地筍的具體採收時間要根據種植時間而定,按照正常的播種時間一般採收都在每年的夏秋季。在夏秋季的時候,地筍枝葉茂密,開花前要及時收取地上的全草。並且我們還要根據種植地區決定採收時間,例如在南方一般是在清明節後採收,地筍可連續生長,通常每年都至少可採收兩次以上。不過如果是以根莖入藥為種植方向與種莖的留種地的種植地塊,不可採收地上部分,否則將無法再次生長。


以上就是地筍種植技術的簡單介紹了,地筍採收後將其切斷然後平攤在地上曬乾,根莖採收後將表面土壤洗乾淨,弄乾水分。否則不易貯藏,貯藏期間容易腐爛,降低品質,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田園大鬍子


你好!地筍是屬於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由於地筍是連續生長的,所以我們每年採摘的次數都是在兩次以上。我們吃地筍的時候主要還是吃它們的嫩葉,地筍的吃法有很多種,在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採摘它的嫩葉涼拌,炒著吃還可以做成湯。地筍裡面有高的營養價值,它的根還可以做成藥,可以養氣血並且對血脂高的患者有很大的幫助。目前地筍在我國的種植面積是非常大的,在種植過程中會有很多注意的事項,但是很多朋友們不知道地筍是怎麼種植出來的,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一下地筍的種植技術和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1、適時播種

地筍有兩種種植方法,一種是帶著根莖種植,另外一種是撒種子種植。帶著根莖種植的是我們在收穫地筍的時候要把它的根莖切成大約12釐米的段,然後在種植的時候要注意種植的密度,每個坑裡放三個左右然後在上面埋好土再給它澆上水,這時候澆水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水澆足,因為把水給交足了的話就有利於地筍的發芽率。不過因為我們播種的方式是播種種植的方式所以缺點是再怎麼提高地筍的發芽率也不是很高,只有一半的幾率。

2、田間的管理

等到地筍出苗之後我們要給幼苗做好管理工作,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清除雜草,這樣的話就沒有跟地筍爭養分的,有利於地筍更好的生長。當地筍的幼苗長到三十釐米左右的時候就可以不用除草了,但是要及時的給地筍進行澆水,這樣能夠讓土壤處在一個溼潤的生長環境。除了澆水,中間的施肥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地筍的每個生長階段,施肥的量也是不一樣的,要根據地筍的生長情況和土壤的狀態來決定要施肥的量。第一次施肥是在地筍差不多長到十釐米的時候,這時候給它進行第一次追肥。我們使用的肥料可以是腐爛的樹葉等那種的農家肥,如果我們種植地筍的時間超過兩年,並且生長的地筍非常的茂盛,這時候這時候我們可以將種植的這片土地給它進行一次翻耕,以保證土壤疏鬆,會更好地避免了蟲害的發生。

3、病蟲害防治

地筍種上之後我們要及時的觀察田間有沒有發生蟲害情況,因為地筍的蟲害率非常高,我們常見的就是鏽病和野螟等蟲害,如果這時候我們不及時的進行處理,一旦有一些病蟲出現,那麼這些蟲害會對地筍產生非常大的傷害,嚴重影響到了地筍的生長情況,甚至會影響地筍的產量。我們在收穫完之後要給田間進行清園的工作,清園的不僅僅是要把地筍剩下的垃圾給清理,還要清理那些樹枝和掉落的殘葉,並且要把種植的土地進行一遍翻耕,減少那些病蟲的生長和過冬環境,減少病菌,這樣就可以幫助明年種植的作物減少發病率。如果地筍發病了的話,最好的防治措施就是用我們平常洗衣服用的洗衣粉來去除那種鏽病還有野螟,需要注意的是洗衣粉不要用太多,一定要少用,因為如果我們用的洗衣粉過多的話就會對植物產生燒燬的傷害。

4、適時採收

地筍的收穫時間是由我們種植的時間決定的,按照我們在正常的時間播種的話,那麼我們收穫地筍差不多是在夏天或者是秋天。由於地筍是在夏天和秋天收穫,這時候它們的屬於非常茂盛的狀態,所以在它們開花之前要及時的清除田間的雜草。收穫時間不僅僅是按照播種的時間還要根據我們所處的地區來決定地筍收穫時間,比如在南方種植地筍的那麼收穫就是在清明節的前後。如果我們的種植方向是想要把地筍的根莖入藥,那我們在收穫的時候就不能收取地面上的那一部分,不然的話就會導致地筍再次生長。

要收完的地筍要切成一段一段的將它們攤在地面上曬乾,根莖的話要把有土的徹底洗乾淨,然後弄乾水分,不把水分弄乾淨的話會降低地筍的質量,時間長了容易腐爛。給我們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以上內容就是地筍的種植技術,感謝大家閱讀,希望可以幫到你們。






鄉村阿洛


一、適時播種

1、根莖種植方式

在地筍採收後,挑選出健壯的嫩根莖,將其切成12cm左右的小段,然後控制好適宜密度進行種植,每個種植穴內可放入大概3段根莖,種植後要覆蓋土壤輕輕壓實,並將土壤澆溼透,以促進根莖發芽。

2、播種種植方式

需要挑選健壯無病害的種子,選擇在清明節前後進行條播,與根莖種植的方法一樣,播種後需要及時覆蓋土壤鎮壓,不過播種種植沒有根莖種植的發芽率高,一般只有55%左右,期間要將土溫控制在18℃左右,等待大約9天左右,即可生根發芽。

二、田間管理

1、播種出苗後要做好幼苗管理工作,在幼苗階段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有利於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從而提高成活率,可在幼苗長至32cm左右時,及時進行封壟,封壟後要停止除草工作,並可適當進行澆水,有利於保持土壤溼潤。

2、期間要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還有土壤的含肥量進行追肥,第1次追肥可在幼苗長至12cm左右時,然後在第1次採收後也要進行追肥,主要施腐熟農家肥,連續種植超過2年左右,當植株比較茂盛時,需要進行翻栽,有利於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三、防治病蟲害

地筍常見的病蟲害有野螟與鏽病等,無論是發生病害還是蟲害,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治的話,都會嚴重影響植株的健壯生長,因此需要做好預防措施,避免發生病蟲害。

採收後要及時清除園間病殘枝,並翻耕土地進行消毒,有利於減少越冬的蟲卵與病菌,降低其發病率,期間有發現鏽病的,可使用洗衣粉混合敵鏽鈉進行防治。

四、適時採收

地筍的採收時間,要根據種植時間而定,按照正常的播種時間來推算,一般採收時間都在每年的夏季與秋季,在夏季與秋季的時候,地筍的枝葉會生長的比較茂密,因此在開花前要及時清除地上的雜草,避免雜草爭奪地筍生長所需營養。

期間可根據種植地區決定採收時間,一般南方地區是在清明節後採收,地筍可連續進行生長,一般每年至少可採收2次以上,不過是以根莖入藥或者作種莖的留種的地塊,不宜採收地上部分,不然將無法再次生長






農民大妮姐


以其根莖為繁殖方式。北方地區於3—5月份栽植,南方地區四季即可栽植。按行株距50cm、株距40cm、深度8cm定植,裁後10天出苗。幼苗期及時鬆土,除草。苗高10cm時追肥一次,在生長過程中如遇乾旱及時澆水,地參抗病性極強,一般無病蟲害發生。晚秋收穫,畝產地參2000公斤,(種植與收穫時令與農業上的“春耕”和“三秋”大忙季節錯開,從種植到收穫的全過程,每畝只需投勞10個工日左右,一般不需施肥和農藥防治,且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穫多年。)


壹切隨你5869


很高興為您回答:

首先按照我們這邊,包裹咱倆種植的方法,基本上跟種植菜是一個方法的,掌握了種植菜的方法也可以種植你這種野菜。




人生就是一個傳奇


詞條推薦

原來地筍長這樣

26.4萬 48"

地筍

管狀花目唇形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展開

地筍(學名:Lycopus lucidus Turcz.):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具節,節上密生鬚根。葉具極短柄或近無柄,長圓狀披針形,兩面或上面具光澤,亮綠色,兩面均無毛。輪傘花序無梗,輪廓圓球形,小苞片卵圓形至披針形,位於外方者超過花萼。花萼鐘形,兩面無毛,外面具腺點。花冠白色,花絲絲狀,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花柱伸出花冠。小堅果倒卵圓狀四邊形,褐色,邊緣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點。花期6-9月,果期8-11月。

春、夏季可採摘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根莖入藥,具有降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等功能。

中文學名

地筍

拉丁學名

Lycopus lucidus Turcz

別稱

地筍子、地蠶子、地藕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形態特徵

地筍是多年生草本,高0.6-1.7米;根莖橫走,具節,節上密生鬚根,先端肥大呈圓柱形,此時於節上具鱗葉及少數鬚根,或側生有肥大的具鱗葉的地下枝。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四稜形,具槽,綠色,常於節上多少帶紫紅色,無毛,或在節上疏生小硬毛。[1]

共8張

地筍欣賞

葉具極短柄或近無柄,長圓狀披針形,多少弧彎,通常長4-8釐米,寬1.2-2.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銳尖粗牙齒狀鋸齒,兩面或上面具光澤,亮綠色,兩面均無毛,下面具凹陷的腺點,側脈6-7對,與中脈在上面不顯著下面突出。輪傘花序無梗,輪廓圓球形,花時徑1.2-1.5釐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卵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刺尖,位於外方者超過花萼,長達5毫米,具3脈,位於內方者,長2-3毫米,短於或等於花萼,具1脈,邊緣均具小纖毛。[1]

花萼鐘形,長3毫米,兩面無毛,外面具腺點,萼齒5,披針狀三角形,長2毫米,具刺尖頭,邊緣具小緣毛。花冠白色,長5毫米,外面在冠簷上具腺點,內面在喉部具白色短柔毛,冠筒長約3毫米,冠簷不明顯二唇形,上唇近圓形,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僅前對能育,超出於花冠,先端略下彎,花絲絲狀,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室略叉開,後對雄蕊退化,絲狀,先端棍棒狀。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線形。花盤平頂。[1]

小堅果倒卵圓狀四邊形,基部略狹,長1.6毫米,寬1.2毫米,褐色,邊緣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點。花期6-9月,果期8-11月。[1]

生長習性

喜溫暖溼潤氣候。在6、7月高溫多雨季節生長旺盛。耐寒,不怕水澇,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區生長茂盛,以選向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為宜;不宜在乾燥、貧瘠和無灌溉條件下栽培。[2]

地理分佈

產自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浙江,江蘇,江西,安徽,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及雲南等地;在蘇聯,日本也有分佈。[1]

繁殖方式

根莖

在採挖根莖時,選色白、粗壯、幼嫩的根莖,切成10-15釐米長小段,按行距30-45釐米,株距15-20釐米,立即栽種,每穴栽2-3段,覆土厚5釐米,稍鎮壓後澆水。冬種的於次年春出苗,春種10d左右出苗。每1hm2用種量750-900kg。[3]

種子

種子採收後,於3-4月間條播,行距30釐米,播後覆土,稍加鎮壓。種子發芽率50%-60%。土壤溫度在17-20℃左右,有足夠的溫度播種後,約10天左右出苗。每1hm2播種量3.75kg。[3]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

幼勒期注意除草、鬆土。當苗高30釐米,封壟以後,可以不乾地除草,但此時應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苗高10-15釐米及第1次收割以後,都應進行追肥,施用腐熟人畜糞水,或施用硫酸銨每1hm2225-300kg。種植2-3年後,植株叢生,應行翻栽。[3]

病蟲防治

病害有鏽病,可用敵鏽鈉200-300倍液,加少許合成洗衣粉,噴霧防治。蟲害有尺蠖,6、7月發生,可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紫蘇野螟。幼蟲為害葉部,北京於7-9月間出現,防治方法:清園,處理殘株,收穫後翻耕土地,減少越冬蟲源。[3]

採收加工

夏秋季間,莖葉生長繁茂。在開花前,收地上全草。南方在4月上、中旬開始收穫,一年可收2-3次。但對挖根狀莖入藥,以及作種莖用的留種地,生長期中不可收割地上部分。收後,切段曬平。根狀莖採挖後,洗淨、曬乾或烘乾。[3]




剛哥帶你看陝西


不需要種植v


zsl張水蓮


藥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