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线办公

疫情改变了很多,且不说直接可以看到的,如餐饮、交通、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巨大影响,账上几个亿现金流的餐饮巨头西贝的老板接受采访透露撑不过三个月,可能引发有关部门干预大量删帖,也暂且不说制造业因消费抑制、因缺少工人带来的低迷,也暂且不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外贸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春节假期结束之后,面对疫情潜伏的关键期,如何恢复生产和恢复工作。

今天是2020年2月8日,元宵节,此前一天,政府下发通知要求湖北以外地区逐步有序恢复生产,而自2月3日至今,很多企业采取了员工在线办公的工作模式,带来了关于在线办公软件风口的热烈讨论,复工首日的2月3日,甚至引起腾讯企业微信和阿里钉钉等软件的崩溃,从来没想到突然会有几个亿的人在线使用这些在线办公软件。

中国的在线办公软件市场一向不温不火,一方面是中国人口集中在大城市,对软件的需求不大,另一方面是传统组织管理的习惯难以改变,于是与欧美相比,差距是明显的。

或者说,中国的在线办公软件市场并非是有需求驱动的市场,而是由巨头驱动的市场,当年阿里为了阻击微信开发了“来往”,即便马云亲自站台,“来往”依然无疾而终,于是阿里将“来往”改成了“钉钉”,主要协同企业用户,算是和微信的差异化定位,不想在巨头的驱动下,钉“钉钉”用户量也急剧上升,为了阻击“钉钉”,腾讯又跟进了“企业微信”,而字节跳动则推出了“飞书”。

第三章 在线办公


业内普遍认为,在线办公软件市场还需要继续升温,疫情给了市场一个机会,让用户可以快速涌入这个市场体验产品,但是疫情过后如何留下企业和用户,则是一大挑战。而相比垂直行业的细分,目前巨头的通用型产品也留下了很大的空白,有待更多创业型企业进入作为细分行业的补充,更好服务各细分行业的具体需求。

比如钉钉对教培的深耕,在本次疫情中,成效逐步显现。

第三章 在线办公


一些教育行业人士反应,学校和老师还有家长逐步从过去在微信群交流转移到了钉钉班级群交流,原因就是钉钉开发了适应教培行业的一些特殊功能,而这些功能成为教培行业进行管理和交流的很好的工具。

在线办公的成效如何呢?

举个例子,昨天我和一位校友兼老乡在微信上聊,她是做算法的,但是没聊几句,她就跟我打招呼,说现在在线办公,比较忙,等下班后再聊。从此点可以看出,虽然员工在家里办公,但在线办公软件起到了远程办公的管理作用和协同办公的工具作用。

这场疫情,初步判断是一场持久战,短则3个月,长则半年一年,而根据上海专家的推测,最坏的结果不排除病毒失控席卷全球。中国政府一方面做好隔离,对武汉进行封城(事实上是湖北全省差不多都封了),希望减少对其他地区乃至全球的影响,具体成效需要看潜伏期之后的情况,以及全球各地已确诊患者的二级传播,而湖北特别是武汉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武汉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

一般来说,三个月足够用户养成一种习惯了,即便有些后期有些公司恢复办公,但考虑到防控需要,可能仍会延续一段时间在线协同,尽量减少面对面的沟通和线下会议。

如果在这段时间,让用户养成在线办公的习惯,那这个市场的风口基本就开启了。所以作为巨头来说,仅仅是做到免费,做到现有功能的升级还是不够的,针对各行业的细分场景,迅速开发补充功能是当务之急。

这个时间是非常紧张的,阿里钉钉占据了先发优势,就像一位朋友说的,现在家里有多少时间是不和教育打交道的啊。结束教育了的年轻人,着急的可能马上结婚了,如果要了小孩,三年之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又和教育接触了,不结婚的,忙于事业的,有没有可能参加个职业培训啊,参加个在职硕士啊,还有企业内训啊,到了孩子长大了,身为高管或者老板,各种总裁班啊,在忙活几年,可能孙辈的教育又开始了。

看看吧,阿里钉钉用教培行业作为切入点,几乎把全民一网打尽了。就说一个幼儿园的班级群吧,在使用的可都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啊。

所以,细分行业可能不是小市场,而是大市场,切入点可能小,但用户一点都不少。

腾讯和字节跳动,现在快速行动或许还来得及,关键是看切入哪个细分行业。

看到朋友圈都在转发元宵节的信息,有为亲人心灯,照亮天堂的路,也有吃着汤圆,预祝新年发财,但是我知道,元宵之后,就是我们常说的,年,过完了。

撇开疫情不谈,事实上在往年,元宵节内基本上也只能算是热身,大部分企业也基本处于发红包、联络感情、内部培训的阶段,很少能有直接的销售收入和商务成果。

所以明天开始,正式上班了,每落后一天,就是比往年境况要差一些。

当然,今年的元宵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数学模型上关于疫情防控的一个关键节点,今天之后的数据,将会影响后一阶段疫情的策略和部署。

如果是坏消息,那可能会极大影响今年的经济,如果除湖北以外的其他地区没有出现疫情的大规模爆发,那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逐步恢复交通和生产可期。

下一步,或许就是看物流和交通的恢复如何了,当物流业以为制造业延迟复工会影响自身收益的时候,其实消费者或者商家都是在担心物流能否把自己购买的产品及时送过来。当然,疫情对于消费始终还是有影响的,购买的产品上是否有病毒,也是消费者的担心之一,毕竟这个病毒据说还是会通过接触传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