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江流淌的不是水,而是文化

滋潤之城

雅安的水(一)

青衣江、大渡河有“若水”、“沫水”之別名,但誰是“若”,誰是“沫”,從古吵到今,一直糾纏不休。

相隔於大相嶺、二郎山兩邊的“沫”“若”終有碰頭的時候,當千嬌百媚的青衣江穿過崇山峻嶺,眼看就要奔到岷江懷抱時,雄渾的大渡河突然殺出,將青衣江攔腰抱住,在驚濤拍岸聲中,雙雙跌進岷江的急流中,“沫”和“若”融為一體,纏綿著流向長江,最終撲進太平洋。

青衣江的流域面積,僅有12000多平方公里,河流也不長,全長只有289公里,只有大渡河的1/4。而就是這一條流域面積僅相當於黃河流域的1.72%,多年平均水量卻大得驚人,“黃河之水天上來”,想必水量夠大了吧,與黃河相比,青衣江只比黃河少了2/3。

再細細打量,青衣江好生了得,它的源頭在夾金山,源於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核心區;它流入大渡河的地方,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樂山大佛和峨眉山。

一條長不到300公里的小河,它的兩頭各有一處世界遺產,而在源頭和江尾之間,有蒙頂山“茶文化聖山”、鄧池溝“熊貓聖殿”,有中國“魅力城市”雅安市,還有雨城區、蘆山縣城等省、市歷史文化名城若干……

放眼中國、縱覽全球,全天下還有哪條江河如此幸運?

青衣江流淌的不是水,而是文化

青衣江上泛舟人 張毅/攝

青衣江河谷的興衰

在雅安穿城而過的青衣江,又稱“羌江”。

羌江何以得名?

相傳雅安是青衣羌國的治所,因而得名。青衣羌國,一個朦朧而遙遠的“國度”。從雅安出發,溯青衣江而上30公里,有一個縣叫蘆山縣,縣不大但歷史悠久,史稱“姜城”。三國時,姜維在此築城屯兵,因而稱“姜城”。

再溯河而上,就到了寶興縣,在翠綠的夾金山中,隱藏著更大的秘密。

在遠古時代,青衣江就進入到了人類視線,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裡棲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青衣江就載入竹簡之上,最早為氐羌生息地,並憑藉飛仙天險構成青衣部落聯盟邦國。悠悠歲月,在發端於古代蜀國的征討和歷代戰亂之後,“青衣羌國”在一個史學家難以考證的年代神秘消失了,只留下一個“青衣”的傳說。

秦漢時期,青衣江河谷再次熱鬧起來,蘆山、滎經成為邊關重鎮。漢風吹拂2000年,樊敏碑闕、“何君樽楗刻石”等漢代文物,見證並記錄了繁華的時刻。

古蜀以“靈關為後戶”,少有外人踏進寶興,1928年建縣的寶興縣“藏在深閨人未識”,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猶如今天的“燈下黑”,歷史典籍中寶興幾乎沒有留下多少印記,以致在20世紀新編的《寶興縣誌》“大事記”,也只是從明朝開始。

竹葉上的一滴露珠

對於青衣江的認識也很模糊,最先把蘆山河的一條支流認定為“清源河”,後來又把蘆山河認定為主源,天全河、滎經河源也認定過源頭。直到1952年編寫《西康省水利建設基本情況》,才最終認定青衣江“主幹源於寶興縣北之巴朗山”。

雖然“正本清源”了,但錯誤的說法依然“根深蒂固”,在大學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書中,對李白《峨眉山月歌》“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平羌江”註釋,還是這樣的:

平羌江: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流經樂山匯入岷江。

中國科學家探尋“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對它們的“源頭”給出了答案:是地穴湧出的泉水。而近在咫尺的“青衣江的第一滴水”卻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有人猜測:“算是竹葉上一滴露珠吧。”

誰也想不到的是,正是這滴“竹葉上的露珠”,不僅滋養了兩處世界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樂山大佛和峨眉山”)、兩座“聖山”(茶文化聖山蒙頂山、熊貓聖殿夾金山),而且還哺育出了三個歷史文化名城(雅安市區、蘆山縣、滎經縣城)……

有人說,青衣江流淌的不是水,而是文化。

青衣江流淌的不是水,而是文化

雅安新城區倒映在青衣江中 郝立藝/攝

一個未解之謎

誰也沒有想到,在不經意間,歷史的窗戶悄然打開了一絲縫隙,讓我們“偷窺”了過去。

2000年7月8日,中國文物考古泰斗、原中國博物館館長俞偉超從北京來到了寶興。80多歲的俞偉超此行的目的,是到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的發現地和命名地看大熊貓。他想解開一個謎底,這個嬌氣的物種為什麼選擇在寶興落腳?他不知道,一個更大的秘密正等著他掀開帷幕。

“這是什麼東西?”當俞偉超從鄧池溝返回寶興縣城後,寶興縣文管所的工作人員請他看看他們苦心收藏的藏品。面對美輪美奐的青銅器、陶器,他視而不見,目光直視幾塊貌不驚人的石頭。

“這是20年前我們發掘漢墓時發現的,感覺是石器,但又拿不準,但我們還是把它撿了回來。”文管所的工作人員回答。

“我可以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這些石頭很可能是人類石器時代創造的一個未經發現的新品種!”

一雙慧眼,洞悉古今。

當年底,隨著俞偉超的關注,這批形態各異、新奇獨特的古代人工鑿制石製品走進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寶藏興焉”的寶興何止這幾塊石頭?2003年6月,一個驚天消息從寶興傳出:“夾金山下挖出座古羌寨!”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雅安市文管所和寶興縣文管所,在寶興縣磽磧鎮發現了中國第一座古代羌族村寨遺址及部分青銅器。這對研究中原文化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歷史文化交流具有極大的意義。

從寶興縣返回,俞偉超路過蘆山縣城,他又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他看到了一具碩大的石獸。他考證,“這是漢代的城門石獸,有文字記載,但從未發現過實物……”

然而遺憾的是,返京不久,年邁的俞偉超“走”了。隨著他的仙逝,無論是寶興的石頭、還是蘆山的石獸,便成了一個暫時解不開的謎。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高富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