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協和醫院,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2020年歲首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時刻,作為疫情風暴中心的武漢協和醫院被曝光在聚光燈下,武漢協和醫院醫療物資嚴重緊缺的新聞牽動著全世界華人的心。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武漢協和醫院的前世今生。

- 1 -

協和醫院在國內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但正宗的協和醫院只有三家,分別是北京協和醫院、福州協和醫院和今天的主角武漢協和醫院。而武漢協和醫院比北京協和醫院還要早50年建立。

武漢協和醫院的創辦者叫楊格非,英文原名原名Griffith John,是與國人所熟悉的戴德生同一時代的傳教士。

武漢協和醫院,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傳教士楊格非(Griffith John)近照

- 2 -

1831年,楊格非出身於英國威爾士斯旺西一個貧窮的基督徒家庭。當時楊格非所住的地方疾病橫行,傷寒、猩紅熱、霍亂頻繁爆發。在他8個月的時候,母親就死於疫病,17歲的父親又再次被霍亂奪去生命。父母亡故的經歷,也讓楊格非在後來的傳教工作中很重視對當地醫療水平的提升。

父母亡故後,楊格非住在同樣信仰基督教的姑母家,和姑母一家擠在非常狹小的房子裡,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但楊格非對閱讀聖經和宗教經典有著如飢似渴的熱情,十四歲時他就成為廣受當地基督徒歡迎的少年傳道人。後來他一邊在艱辛的條件下打工,一邊攻讀神學。這樣的生活反而培育了他萬夫莫敵的堅韌性格。

1855年9月他偕同新婚妻子Jane Griffith被倫敦會差派到上海學習用中文傳教。上帝賜給了他極高的悟性和語言學習能力。僅僅六個月,他就攻克了語言障礙,聽說讀寫,中文的流利程度讓人稱奇。

清朝咸豐八年(1858年)6月,《天津條約》規定漢口為通商口岸。在逆長江而上之後,楊格非在漢口(現武漢)立穩腳跟。

楊格非是一個以旅行遠足傳道而聞名於世的知名傳教士,他第一個進入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傳教。湖北的天門﹑孝感﹑應城﹑漢川。湖南的長沙﹑岳陽。四川的成都﹑重慶均留下了他傳教的足跡。在湖北他建了不下100個傳教站,因而他又有“街頭佈道家”及“華中信徒”的美譽。與戴德生﹑丁韙良並稱宣教士中的三巨頭。

武漢協和醫院,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楊格非(中)和丁韙良和戴德生

當楊格非在中國最窮困的地區看到這一幕幕因為疾病橫行造成的慘況,楊格非在心中感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些觸動如同來自天上的異象,給了他行動的決心。為了更加靠近平民,楊格非並沒有住在英國租界,他在漢口後花樓街居巷設了一個教堂,俗稱“花樓總堂”。

楊格非還用半文言半白話翻譯《新約全書》,用文言文翻譯《舊約》。文字精湛、深刻有力,便於在當時的文化處境中學習和普及,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宗教影響和文化影響。

武漢協和醫院,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於此同時,他辦起了一家醫院,叫“仁濟醫院”,這就是現在肩扛抗疫大任的“武漢協和醫院”的前身。

武漢協和醫院,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 3 -

這家醫院開始時只有兩間病房,楊格非的同工馬輔仁作為兼職醫生。但是楊格非堅信,就像耶穌來到地上,他除了帶來拯救人們靈魂的福音,也同樣在堅持做著醫治人身體疾病的工作。

他堅持著免費為人們看病,施醫散藥,年末發放救濟米。

後來他的行為感動了英國許多教會和學醫的基督徒,於是許多醫生漂洋過海而來,也帶來了資金、醫藥、恩賜…… 仁濟醫院成為了當地百姓非常大的祝福,拯救了許多百姓的性命。

也因著他的堅持,幾乎以一己之力,使150年前的武漢醫療水平跨入了國際水平行列。

武漢協和醫院,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1868年,楊格非在他的一篇文章裡寫道:

我現在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長江與漢水的各地,已經歸在基督的名下;至於那些散居在這兩條壯麗江河岸邊數以百萬寶貴的靈魂,我願為之生,為之死。

除了主要的傳教佈道工作,楊格非也積極為提升武漢人們的生活、教育、醫療水平而四處奔波和操勞著。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楊格非在花樓總堂旁邊一個茶箱廠的舊址上,辦起了漢口第一所集大學、中學、師範、經學為一身的綜合性學校——博學書院,英文校名是以楊格非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寫作“Griffith John College”,也就是“楊格非學院”。這個“楊格非學院”就是現在的武漢市第四中學。而解決13億人吃飯問題的袁隆平和中國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林華寶都是武漢四中畢業。


武漢協和醫院,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博學書院老照片

楊格非後來又接連建了10家醫院和6所學校,使當時武漢的教育水平領先中國其他地方至少30年。

為紀念自己的妻子,楊格非創立了瑪格麗特女子醫院


- 4 -

楊格非在武漢傳教並定居51年。1905年他在主日講道時因突然中風,偏癱臥床,但他仍以堅強的意志支撐到1912年1月。武漢“辛亥革命”起義爆發,中華民國成立之時,才由其女婿施伯珩護送著返回故土英國。

在中國度過的半個世紀時光裡,他僅回家三次。其間他於1889年還放棄了英國授予他的“英格蘭與威爾士公理會全國協會主席”的榮譽,選擇了留在武漢,留在他所熱愛傳教事業及武漢人民中間。對楊格非來說,武漢已經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在他來華傳教50週年的感恩禮拜中,他說:

如果上帝再給我50年,我仍將都給中國。

2012年,為紀念楊格非逝世一百週年,已發展成為重要醫學研究中心的武漢協和醫院送給楊格非的故鄉斯旺西一個楊格非的半身雕塑。以此紀念這位為創辦了武漢協和醫院,為武漢的醫療、教育和信仰帶來巨大貢獻的傳教士。


武漢協和醫院,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2012年武漢協和醫院製作的楊格非半身雕塑

- 5 -

今天,武漢和武漢協和醫院,作為全世界所關注的焦點。這座醫院,這片土地,流淌著上帝忠誠的僕人的血汗眼淚。我們相信,武漢這片土地,是仍然被神所眷顧的地土,是有神的憐憫和慈愛保守的地土。因為在150年前,上帝就派遣祂的僕人來到了這片土地,為武漢的百姓帶來了先進的醫療,也帶來了溫暖的愛和救人靈魂的福音。

我們也相信,這些仍然會繼續發生在這座城市中。上帝要繼續興起祂的僕人、祂的百姓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起來服侍這片土地的人們。今天上帝依然要藉著祂的兒女走楊格非所走過的路,要為這片土地繼續帶去祝福。用迫切的代禱,用我們力所能及可以做的事情,為深在苦難中的人們帶去盼望、帶去愛、帶去平安的福音。

神曾經藉著楊格非所做的事,今天要用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做更大的事情。因為神藉著楊格非所撒下的福音的種子,已經開滿了武漢遍地,也開滿了中國大地。

END

互動話題

你認為神對武漢對中國的祝福是什麼?

在此留言,傾聽您的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