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一曲《牡丹》傳天下,千古風流與誰知?

“原來奼紫嫣紅都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這段廣為流傳的話,出自於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

在四大古典戲曲中,《西廂記》、《長生殿》、《竇娥冤》、《牡丹亭》中,我個人覺得《牡丹亭》的藝術成就最高,無論是杜麗娘所面對的封建桎梏,還是作品的語言技巧,都較其它作品甚之。

《牡丹亭》:一曲《牡丹》傳天下,千古風流與誰知?


01 湯顯祖其人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江西臨川人。

他處於明代政治上極為腐朽的時代。由於他和權奸、宦黨的不斷鬥爭而遭受到打擊,終於辭官歸隱。

在政治上,他推崇歷史上管仲、商鞅、辛棄疾等有作為的人物,鄙視阿諛奉承的士大夫,並與早期東林黨人顧憲成、高攀龍等人為友,敢於批評朝政,與權奸、宦黨鬥爭。

在哲學上,他師從老師羅汝芳,從那裡接受到了王學左派的思想影響,崇拜進步思想家李贄。

他崇尚真性情,反對假道學,認為“人生而有情”、“蓋離情而言性者,一家之私言也;合情而言性者,天下之公言也”。

在文藝上,他和徐渭、公安三袁站在一起,提倡性靈,反對模擬,在戲曲創作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這些方面,都體現了湯顯祖思想的進步性。當然,湯顯祖受佛家思想的影響也比較深,晚年消極出世的思想有搜滋生,這在他的部分作品中也有所體現。

湯顯祖的作品主要是“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分別是:《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

因湯顯祖是臨川人,四部劇中都寫到夢境,故稱“臨川四夢”;又因湯顯祖室名玉茗堂,故又稱“玉茗堂四夢”。

“四夢中,得意處惟在《牡丹》”。

湯顯祖在“四夢”中完整的展示了他的至情論。

《牡丹亭》:一曲《牡丹》傳天下,千古風流與誰知?


02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形象

《牡丹亭》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反映了情與理的鬥爭,揭露了封建勢力對青年男女愛情的摧殘,歌頌了追求幸福愛情和個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品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和濃厚的浪漫主義精神,是我國戲曲史上的傑作。

《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成功塑造了杜麗娘的光輝形象,她集中體現了作者以情反理的理念,是繼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崔鶯鶯之後又一富有反抗精神的婦女形象。但她又和崔鶯鶯以及以往的婦女形象有所不同,杜麗娘的形象具有明代新的時代特點。

首先,杜麗娘所遭受的封建束縛更加嚴酷,鬥爭更加艱苦

杜麗娘活動的場所僅限於繡樓、書房;她所接觸的男子,除了威嚴的父親,就是迂腐的教書先生;杜麗娘的母親也要把她培養成封建淑女;杜麗娘的丫頭春香也不會像紅娘那樣給予小姐幫助。杜麗娘沒有瑩瑩那樣與青年才子偶然相遇的機會,唯一的可能只是在夢中與青年男子相會。她與柳夢梅私自結合之後,即便柳夢梅中了狀元,她的父親仍然不肯允婚。杜麗娘雖然還魂重生,喜得團聚,但這種不可能的事情又使喜中含悲。

作品中籠罩著一種悲劇氣氛,反映了封建壓力的巨大。杜麗娘所遭受的這種嚴酷的束縛,無疑反映了大力提倡程朱理學和封建道德的明代的時代特點。

其次,杜麗娘對愛情的追求更加強烈更加執著,她的反抗鬥爭也更加堅強更加勇敢

《詩經》中的愛情詩和花園的春光喚醒了她的青春,在現實中找不到愛情,便到夢中去追求。夢境不可得,她就為情而死。尤為不平常的是,她死了之後,仍然沒有放棄對愛情的追求。她的至情甚至感動了判官,使她死而復生,終於在現實中找到了她夢中的情人。為了捍衛自己的愛情,她大膽地與父親爭辯,寧可不做杜家女,也不願與柳夢梅分離。由此可見,杜麗娘追求愛情的執著、反饋精神的強烈是大大超過了崔鶯鶯的,這也是明代民主思想的反映。

其三,在杜麗娘身上體現了個性解放的要求

杜麗娘突破了對《詩經·關雎》的傳統觀點,作出了自己的解釋:

“關了的雎鳩,尚然有州渚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她衝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去追求自由的愛情。在《驚夢》、《尋夢》、《寫真》等出裡,杜麗娘充分認識了並時時珍惜自我的價值,她欣賞自己的美夢,傾訴著自己愛美的性格不能展現,美好的青春被埋沒。她嚮往著自由的生活,為之她可以忍受一切痛苦。這種個性解放的思想,富有明代時代特徵。

其四,《牡丹亭》密切聯繫環境寫出了她性格的複雜性

封建家庭的嚴格束縛造成了她的穩重、文靜、溫柔、柔順,同時也造成了她的鬱悶和愁煩。這種鬱悶愁煩逐漸發展為對封建禮教的反抗。但杜麗娘最終還是想爭取父母對她婚姻的承認,並鼓勵丈夫去考取功名。所以杜麗娘的性格也是複雜的。

其五,現實和浪漫相結合,在情節的進展中描寫了杜麗娘思想性格的發展

她開始是在現實世界中通過閨塾、遊園引起青春的覺醒;然後在夢幻和幽冥世界中,通過驚夢、情死、冥判、幽媾、還魂等體現了她對愛情執著的追求;最後又回到現實中,通過與其父親的爭辯,表現了她捍衛愛情的堅定勇氣。

讓杜麗娘經歷了現實——夢幻——冥魂——現實四個階段,在情節的浪漫主義的進展中先後描寫了杜麗娘個人的思想鬥爭與封建勢力的鬥爭,刻畫了她思想性格的複雜性。

《牡丹亭》:一曲《牡丹》傳天下,千古風流與誰知?


03 《牡丹亭》的藝術成就

《牡丹亭》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作品中的杜麗娘不是在現實世界裡,而是在夢中與一個陌生才子相會,由夢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並在死後又還魂重生,終於與她在夢中相會的才子柳夢梅結為夫婦

。顯然,這種異乎尋常的情節是作者幻想的產物,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而這種浪漫情節對於塑造人物、表達主題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首先,奇幻與現實的緊密結合

《牡丹亭》中的天上地下、虛實正奇達到了一種隨心所欲的境界。僅為了春情的驅馳,杜麗娘沒有愛卻可以得到愛,沒有情人卻可以生髮出情人,雖然是春夢一場,卻又儼然如真,甚至為了追求夢中情人而一命歸陰。

儘管湯顯祖可以使人物故事虛到極點,但有時卻又落腳到真切的實處。每當杜麗娘在夢境魂鄉時,那一種潑天也似的自由精神無處不在、無所不為;一旦夢醒還陽,便必須遵循人間的禮法,受種種無奈的束縛。這種先虛後實、虛實結合,乃至虛則虛之、實則實之的寫法,正好將理想與現實融會貫通起來。

其次,強烈的主觀精神追求

以一系列抒情場次表現主人公強烈的追求,使其主觀精神外化,並在此基礎上令戲劇衝突持續升級,這正是《牡丹亭》的神韻與魅力所在。從《驚夢》、《尋夢》到《寫真》、《閒殤》,這正是杜麗娘的情感抒發得至為強烈、命運呈現得至為酸楚的重點抒情場次。

最使人感慨的是《驚夢》這場戲。這是對自然、青春和愛情的禮讚,自始至終充滿莊嚴華妙的儀式感。《驚夢》作為古典戲曲中最為令人感慨和敬佩的一場戲。發人深思的兒女風情戲,整體浸潤著浪漫主義的感傷之美、追求之美、情愛之美和理想之美。

其三,悲喜交融的戲曲風格

《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劇、喜劇、趣劇和鬧劇因素於一體的複合戲。《訣遇》、《閒殤》、《魂遊》等出戏,都極其悲涼悽婉。而《閨塾》等出戏則極富喜劇色彩。天真活潑而又調皮的春香,與老成持重卻又時帶迂腐的陳先生,在犯規與學閨之間彼此較量,呈現出反差甚大的強烈喜劇效果。石道姑等人的設置,更帶有鬧劇、趣劇的味道。但其中的悲劇意蘊也確實令人傷感:原來做官是要以六親不認、犧牲情感作為起碼代價的!這種悲喜交融、彼此映襯的戲曲風格,正是富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體呈現。

《牡丹亭》:一曲《牡丹》傳天下,千古風流與誰知?


04 《牡丹亭》中的名句

  1. 月明無犬吠杏花,雨過有人耕綠野。
  2. 三分春色描來易,一段傷心畫出難。
  3. 從來雨打中秋月,更值風搖長命燈。
  4. 幾年別下南安路,春去秋來朝復暮。空懷錦水故鄉情,不見揚州行樂處。你摩挲老劍評古今,你個英雄閒住處?忘憂恨自少宜男,淚灑嶺雲江外樹。
  5. 西風揚子津頭樹,望長淮渺渺愁予。枕障江南,鉤連塞北,如此江山幾處?
  6. 長恨人心不如石。
  7. 望長安西日下,偏吾生海角天涯。
  8. 紅雨數番春落魄,山香一曲女消魂。
  9. 瞥下天仙何處也?影空濛似月籠紗。有恨徘徊,無言窅約。早是夕陽西下。
  10. 芭蕉葉上雨難留,芍藥稍頭風欲收。畫意無明偏著眼,春光有路暗抬頭。

好句太多,難以述盡,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