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6條”惠企政策組合拳謀深慮遠堪稱示範

2月7日,深圳市政府出臺了《深圳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共包括16條惠企政策。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全國肆虐,各地普遍開展疫情防控。人員流動管控、假期延遲等使旅遊、交通、餐飲、娛樂等相關行業受到重創,對企業生存和經濟增長影響甚大。深圳是中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標誌性城市,“深圳16條”的公佈既為本地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為各地政府支持企業共渡難關提供了鏡鑑。

同蘇州、北京等城市出臺的惠企防疫政策相比,“深圳16條”的出臺時間略晚,但是政策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考慮得也更周密。首先,“深圳16條”作為一套全面周到的政策包,打出了政策“組合拳”。相關政策包括房租、用電、稅收、社會保險、金融、人力資源管理、出口等多個關鍵方面,全方位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排憂解難。在這些關鍵領域多措並舉,可謂抓住了防疫期企業生存的“痛點”和“難點”,可以大大提振企業信心並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在疫情結束後儘快恢復元氣大有助益。

“深圳16條”惠企政策組合拳謀深慮遠堪稱示範

其次,“深圳16條”的含金量高,政策力度很大,體現了深圳市政府對疫情防控和經濟企穩的決心和底氣。針對生產防疫物資的企業擴大技術改造投資的,政府給予投資額50%和最高2000萬元的資助,並統一收購儲備防疫物資,使抗疫重點企業信心倍增。免除2個月物業租金、降低不超過12個月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返還6個月的城鎮汙水處理費、免除2月基本電費……這些惠企政策雖將花費政府鉅額財政資金,但像大禮包一樣能令企業深感實惠,足見深圳市在還利於企方面毫不含糊。

再者,深圳是民營經濟的沃土,“深圳16條”也凸顯了對民營企業的關愛有加。疫情不應導致“國進民退”,而是要一視同仁地扶持,甚至更要向民營企業傾斜。“深圳16條”普惠各類企業,特別注重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幫扶。在減免物業租金方面,深圳市區兩級政府和市屬、區屬國有企業率先垂範,並鼓勵其他所有制企業參照減免。深圳市還利用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助其渡過難關。

最後,“深圳16條”既針對當下的應急之需,也有未雨綢繆的前瞻考慮,凸顯了惠企政策的連貫性和可持續性。在這16條政策中,多項政策不僅用於防疫時期,更延伸到了2020年全年。疫情衝擊的影響很大,並可能對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產生影響,而將惠企政策覆蓋全年十分必要。深圳是典型的人口流入大市,防疫時期很多企業因為職工返崗難而無法完全復工,此時助力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加強企業職工技能培訓,不僅很好地利用了防疫期,也為企業在疫情結束後轉型升級儲備了人才。

著眼於“深圳16條”的實施,應重點考慮兩個問題。首先,應將此次疫情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型的重大機遇期,避免撒胡椒麵和蜻蜓點水式的補貼。否則,各類企業雨露均霑,但是惠企力度有限,政策效果也大打折扣。此次疫情相當於對經濟按下“暫停”鍵,要轉危為機,充分利用防疫窗口期,對城市未來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傾斜性扶持,為城市經濟長遠穩健發展提供政策助力。

其次,疫情緊急,企業困難,政策“馳援”方能有力。此時在政策落地和措施兌現方面更應簡政放權和創新服務,免去企業為了申報各類補貼減免政策而陷入繁瑣冗長的程序之中。要依託“放管服”改革所積累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讓數據多跑腿,讓企業少跑腿乃至不跑腿。比如,對於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可以採取自動補貼或默認兌現政策的做法,企業僅需對政府扶持項目進行確認即可,而無需再行申報。此時可以更好地利用並健全企業信用管理體系,使之成為政府施策和企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企業不需要提交各類證明材料即可享受相關政策紅利,會讓惠企政策如濛濛細雨而潤物無聲。(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馬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