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的金融投資課》

知名經濟學家向松祚教你

提升投資思維,形成自己的投資方法論

曹遠征、馬光遠、謝平、劉紀鵬 聯袂推薦

《看得懂的金融投資課》

《看得懂的金融投資課》

《看得懂的金融投資課》

基本信息

書號:9787521711158

定價:59.00

裝幀:假精裝

開本:32

出版日期:2020-0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向松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農業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兼任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海外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三峽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主要學術著作有《新經濟學》(五卷)、《新資本論》、《爭奪制高點》、《伯南克的貨幣理論和政策哲學》、《匯率危局》、《不要玩弄匯率》、《張五常經濟學》等,譯作有《蒙代爾經濟學文集》(六卷)、《歐元的故事》等。

內容簡介

什麼是貨幣?什麼是金融?你要怎麼做才能獲得更高的、更穩健的投資收益,更好地分析投資的風險,避免投資的損失呢?

這本書就是希望幫助和引導你揭開貨幣和金融神秘的面紗,掌握基本的貨幣和金融的技術、工具和手段,引導你進一步系統地學習金融、投資方面的知識,學習這些知識或許並不能保證你成為富豪,但肯定能夠幫助你更好地投資理財,管理和分散風險,識別和避開各種金融騙局。

這本書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察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幫助你更深刻地理解當今世界的許多重大的問題和有趣的現象。

l 通俗易懂,講述金融、經濟、投資等方面經濟學專業知識,更好地認知世界

講述貨幣金融的核心知識模塊,幫助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l 專業權威,幫助提升投資思維,形成自己的投資方法論

深入瞭解金融的運轉邏輯,從而看清局勢興衰,把握投資趨勢,提升投資收益

l 喜馬拉雅約300萬次播放量,曹遠征、馬光遠、謝平、劉紀鵬聯袂推薦

同主題課程在喜馬拉雅上深受聽眾歡迎,並得到眾多經濟學家推薦

目錄

前言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力量

第1章 貨幣思維

哪些部分構成了國家金融體系

什麼是貨幣最重要的功能

我們為什麼不再存“錢”

什麼是價值尺度

如何實現資源的跨時空配置

如何對沖未來可能的風險

第2章 貨幣金融

東西方貨幣是如何發展的

銀行、債券與戰爭有什麼關係

中國銀行的雛形是什麼

全球首個金融中心為什麼在荷蘭

為什麼說英國崛起靠金融革命

美國金融霸權的化身和代言人是誰

金本位制是個什麼樣的制度

為何總有人對金本位制念念不忘

古代中國為什麼選擇了銀本位制

佈雷頓森林體系是如何建立的

佈雷頓森林體系為什麼會崩潰

第一個超主權貨幣是什麼

如果全世界只用一種貨幣會怎樣

第3章 國家崛起的金融邏輯

英國崛起中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

什麼是讓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幕後推手

日元國際化之路的教訓是什麼

人民幣的國際化會遇到哪些挑戰

貨幣戰爭有多殘酷


第4章 中央銀行

貨幣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實施的

為什麼要進行金融監管

為什麼要有存款準備金

利率調整會帶來什麼影響

什麼是公開市場操作

什麼是窗口指導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會如何影響市場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以什麼為根據


第5章 貨幣價值

通貨膨脹就是物價飛漲嗎

通貨緊縮有什麼影響

資產價格泡沫是怎麼形成的

第6章 借貸的風險成本與信用價格

信息不對稱會造成什麼危害

為什麼會有利息

利率會決定哪些資產的價格

基準利率與信用有什麼關係

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有什麼區別

利率波動會影響哪些市場

利率波動為什麼會影響房價

住房按揭貸款有多複雜

為什麼會出現現金貸

高利貸有多可怕

第7章 證券

債券如何幫助融資

信用評級是如何評定的

為什麼說合理資產配置要包含債券投資

收益率是怎麼反映國家的經濟形勢

如何才能看準股價走勢

理性投資理念

選股技巧真的存在嗎

股權投資是什麼

天使投資人的作用是什麼

第8章 匯率

什麼是浮動匯率制度

什麼是聯繫匯率制度

匯率操縱有多大威力

外匯市場適合投資嗎

第9章 風險

風險

期限錯配會引發什麼風險

什麼樣的金融機構是系統重要性機構

風險為何難以預測

金融海嘯為什麼會爆發

什麼是流動性危機

金融創新和監管有什麼關係

龐氏騙局是如何得逞的

非法收入是如何變“白”的

下一次金融危機何時到來

第10章 新科技與新金融

什麼是金融科技

財富管理和智能投顧的發展前景如何

區塊鏈為什麼如此重要

什麼是數字貨幣

如何判斷比特幣的價值

貨幣民主化是否可行

金融科技下隱藏著怎樣的風險

第11章 投資思維升級才能掌控財富

怎麼用資產負債表分析金融形勢

投資理財要看什麼變量

國家財富就是金錢嗎

第12章 金融的未來

投資與實業有什麼關係

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後記 如何利用金融來創造更好的社會

精彩書摘

前言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力量

貨幣金融是工業文明發展進步最重要的潤滑劑和催化劑,縱觀歷史,凡是科技和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貨幣金融市場非常發達,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規律。因此在今天,全球各個大國都圍繞貨幣金融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貨幣金融為什麼會對人類文明產生這麼神奇和巨大的作用?讓我們先通過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來觀察一下人類文明史。

從縱向維度來看,人類文明從農耕時代走向工業時代,再走向信息科技時代。在這些重大的歷史轉變裡,貨幣和金融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從農耕時代逐漸過渡發展到工業文明時代,必須依靠貨幣和金融的發明。根據考古發現,早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中國商朝和古希臘小亞細亞地區的人們就已經開始把貝殼、金屬等物品當作貨幣,代替過去以物換物的交易模式,極大地促進了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可以說,貨幣是商品經濟誕生的關鍵因素。

工業文明誕生的核心推動力量,就是貨幣和金融市場的創新。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所以會率先發生在英國,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倫敦為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擁有極其豐富的金融工具,這些金融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家籌集資金。而且倫敦從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等城邦國家那裡學會了金融創新。

早在800年前,為了給遠洋貿易和戰爭籌集資金,歐洲人首先發明出債券,特別是國債,隨後又發明了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債券、股份公司、股票,使得大家能夠把很少的錢集中起來,去辦高風險的大事,從而推動了科技進步和大規模的經濟生產。這些重大的金融創新都與貨幣息息相關,其背後的秘密即為貨幣金融所具有的特點:跨期交換和風險共擔。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人類文明進入第三個階段——信息科技時代,也就是我們今天生活的時代。信息科技時代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是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風險投資,有時也叫創業投資。除了各種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證券市場、股份公司、商業銀行、中央銀行以外,信息科技時代還衍生了更多的貨幣金融工具,如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產業基金、量化交易、金融期貨、衍生金融工具,以及最近這些年開始興起的區塊鏈、比特幣、P2P(個人對個人)等。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貨幣和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個人和企業融資的成本,鼓勵了無數人創業。

所以,從縱向來看,人類文明的演變發展離不開貨幣和金融的創新。如果沒有貨幣和金融的創新,就不可能有農耕時代的文明向工業文明時代的轉變,更不可能有工業文明時代向信息科技時代的轉變。

從橫向來看,人類文明逐漸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小圈子走向大圈子;從部落社會走向統一的主權國家,再從主權國家走向全球化時代。實現這樣橫向的轉變,貨幣和金融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一個轉變是從部落社會過渡到主權國家,這需要貨幣的統一。人類早期的社會組織是部落,從部落社會過渡到統一的國家,除了政治、軍事上的統一之外,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語言文字和貨幣的統一。例如秦始皇掃平六國後便實行“車同軌,書同文”以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通常而言,一個國家主要就是主權統一、貨幣統一和法律制度統一。即使在現代社會,如果出現了一個新的主權國家,這個國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行自己的貨幣,因為貨幣是主權的象徵。

人類文明從封閉走向開放的第二個重大轉變,是貨幣金融從區域化走向全球化,這個過程主要是由投資貿易主導的。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殖民掠奪和侵略行為,主要也是為了進行遠洋貿易和掠奪貴金屬。

人類文明在過去500年間經歷了三次重要的全球化。

第一次全球化是在15世紀末期,哥倫布等探險家發現新大陸,推動了第一次全球化。白銀是當時全球的通用貨幣,所以哥倫布在拉丁美洲發現豐富的銀礦後,滾滾的白銀便流向歐洲、流向全世界。有學者認為,美洲的白銀流入歐洲是推動歐洲社會變革和工業革命的核心動力。

第二次全球化發生在19世紀,由英國主導展開。當時世界的主要貨幣是英鎊,全球的金融中心在倫敦。

第三次全球化是在二戰之後,美國引領和主導了全球化,隨後美元便成了全球最主要的貨幣。

總而言之,貨幣金融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特殊、重要的工具。因為人類文明,特別是人類經濟文明進步的本質,就是資源的流通、貨物的流通、商品的流通、信息的流通,以及資源和人力的有效配置和使用。

換句話說,貨幣金融對於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貨幣金融是推動商品流通不可或缺的工具。

第二,貨幣金融方面的創新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契約精神與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三,貨幣金融幫助人類將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使用,也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第四,貨幣金融幫助人類管理財富,進行投資管理和分散風險。

第五,貨幣金融制度已經發展成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接下來我會主要談前面三個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他的之後會再詳細談。

貨幣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促進商品流通。這個作用看似平常不過,卻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名著《管子》中有一句話是:“萬物通則萬物運,萬物運則萬物賤”。“萬物通”,就是指物品流通、相互交換;“萬物運”,就是指物品能夠運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萬物賤”,就是價格便宜。這句話闡述了經濟學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即市場規模的擴大會推動經濟增長,讓商品變得便宜。但市場規模擴大的前提是有貨幣作為媒介來進行商品交換,如果沒有貨幣這個潤滑劑,就無法實現“萬物通”。

貨幣金融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第二個主要作用,是極大地推動了契約精神與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我們天天說市場經濟是企業經濟、法制經濟、信用經濟,要高度重視法治、重視契約,那麼這種契約精神和相關的法律制度從何而來呢?

首先,契約的產生是從借錢開始的。人類最早的契約就是人們相互借錢的契約。根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的考證,人類最早的借貸合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多年,中國類似的合約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年。

其次,世界各國的很多法律都跟貨幣金融有關,有的直接源於貨幣金融交易的需要。例如,世界上最早發明國債的威尼斯在1262年就頒佈了《債券法》,該法成為後來歐洲類似法律的淵源。12世紀,意大利城邦國家開始發明各種貨幣金融工具的時候,人們將羅馬帝國時期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重新找出來加以改寫,該法典後來其成為歐洲各國金融貨幣法律的最重要起源,並且從多個方面對後世法學有深遠影響。美國在1789年建國之初,最早的法律也是關於國債和中央銀行的。今天,世界上有關貨幣金融的法律非常多,比如公司法、證券法、銀行法、保險法、期貨法、外匯管理法等,這些法律也是法制社會、法制體系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貨幣金融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第三個作用是幫助人類將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使用,即我們通常講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歷史學界有個熱門話題“李約瑟之謎”,即18世紀前,無論是物質財富、科技水平,還是文化發展、社會管理,中國都遠遠領先於歐洲,但為什麼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而是發生在歐洲的英國。關於該話題的討論深入地展現了貨幣如何推動人類文明發展,而且證明了貨幣金融的發展、創新能夠改變國家和世界的歷史發展方向。

李約瑟是一位英國學者,長期致力於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寫過多卷本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在這套書裡他提出的這個問題也被世界上很多歷史學家稱為東西方的“大分流”,即東方和西方的發展在18世紀出現了分流,歐洲發生工業革命開始走到前面,中國則逐漸落後。

人們提出了很多理論和學說來解釋“李約瑟之謎”和東西方的大分流。例如林毅夫認為中國的科舉制度妨礙了科學進步,特別是實驗科學的進步。美國著名歷史學者彭慕蘭提出了地理決定論,認為中國的地理環境限制了資源的有效運輸和充分利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說法,學術界對此話題已討論了幾十年之久。

現在學術界公認的造成東西方大分流的一個核心原因是,中國和歐洲之間的貨幣金融創新和發展出現了巨大的差距。造成這種巨大差距的關鍵不是紙幣的發明,而是貨幣金融市場、貨幣金融工具,特別是國債市場、股票市場和股份公司的出現。

歐洲一直是多國相互爭奪的地區,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前,歐洲處於類似中國當年諸侯爭霸的局勢,國家間頻繁發生戰爭,而戰爭首先需要糧草和金錢。政府為戰爭籌資只有兩個辦法:要麼印鈔,要麼徵稅。但歐洲國家都比較小,貨幣流通範圍很有限,因此通過印鈔籌不到太多錢;它們又不像中國是大一統的集權國家,徵稅的能力很弱,徵稅的成本也很高。

在此背景下,威尼斯的城邦政府創造性地發明了國債,即用國家未來的稅收收入和國家信用作為擔保向民眾借錢。債券迅速被民間機構採用,目前已知最早的公司債券誕生於意大利的一個城邦國家比薩,並逐漸從比薩、威尼斯、佛羅倫薩擴展到德國漢堡、荷蘭阿姆斯特丹,18世紀後期在英國倫敦大放異彩,倫敦迅速崛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債市場。

根據法國曆史泰斗費爾南·布羅代爾的詳細研究,18世紀的英國正是利用國債籌集資金,建立起龐大的海軍,最終戰勝了夙敵法國,從而迅速崛起,成為主導世界100多年的大英帝國。與此同時,英國企業家和商人也利用債券和股票籌集資金、興辦企業和推動科技進步。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最先在英國發生,並不是偶然的事件。

貨幣金融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國家進步發展的最強大力量,它能徹底改變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