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關注民生的警句或名言?

漂亮姐姐428


人民是社會的基礎,是國家的基礎。民生是永恆的話題,不管是政治家還是社會學家;不管是貴族階層或者大眾階層,都對其十分關心。中國歷史上關於民生的名言警句很多,更應該注意的是,名言警句當中所包含的思考和寓意。

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幾乎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關心民生的名言,是偉大的孟子提出來的,這句話的偉大之處不單單是表達“民貴君輕”的思想以警示帝王,更是因為它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是完完全全站在人民的角度上的,我們從社稷這句上就可以看出來。現在許多優秀的電視劇中,表達民貴君輕,但是幾乎不表達社稷不如民貴的理念。

二、苛政猛於虎也

這是孔子的嘆息,一句嘆息成為了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足以讓人思考其中包含的內容和寓意,這句話是用反面的角度宣揚民生的理念,告誡世人民生的重要性,這句話比許多正面的名言更能夠訴說民生,表達強烈的民生意願。這句話到了近現代,依然有著極強的警示意義和現實意義,因為,這道理亙古不變。

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豪放製作,我們學過的語文課本中節選的《離騷》中,這一句是第一句。民生多艱,有人翻譯為:可憐的人生道路多麼艱難。但是隻是這樣的翻譯,去訴說這一句詩的意境,考慮的就太過於狹隘了,太處於下乘了。屈原哀嘆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人生,更是更多的普通人的人生,考慮的是天下人的民生。以屈原的貴族身份尚且如此之難,更何況普通人。

四、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這是明代大思想家黃宗羲的名言警句。是縱觀幾乎整個中國封建王朝(清朝除外)興衰,縱觀數千年的民苦,思索之後,提出的論斷。這句話的偉大之處在於不僅表達了民生,還表達了民權,憂樂不僅僅是說民生,還有一定程度上的民權思想,是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提出的極好對策,堪稱是思想啟蒙者。

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名言警句,特別是初代帝王都十分重視民生,貴族階層的有識之士同樣說了許多名言,比如說:朱熹的“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司馬遷的“制國有常,利民為本”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句,但是縱觀所有名句,還沒有能超過孟子的角度和反映道理的深刻。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千粟


毛澤東是一位重視民生建設的偉大領袖,他一生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最偉大、最光榮、最神聖的事業,並用畢生精力踐行著自己的追求,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擁護與愛戴。

早在1925年,毛澤東就在《政治週報》發刊詞中寫下“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後來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不同條件下對民生工作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堪稱經典名言,現摘抄幾段,供友友們學習。

△要把衣、食、住、用、行五個字安排好,這是六億五千萬人民安定不安定的問題。

△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

△自已動手,豐衣足食。

△ 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

民生不可誤,民心不可違,民權不可侵。人民萬歲,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發出的肺腑之言。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尚的地位,重視民生,改善民生,人民將永遠懷念他。


zj史海拾貝


🌹鄧小平,是一位偉大的關注民生的政治家!首次公開地響亮地提出了——“小康之家”“小康社會”的概念!

📒鄧小平,早在1979年12月6日,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

📔小康是一個變動的概念,不同時代的人對小康有不同的理解。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首先使用了“小康”這一概念,把它作為主要目標和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階段性標誌。

📒鄧小平,把百姓“過日子”的話語寫進國家文獻;把人民“過好日子”的詞語作為國家的大政方針。把人民生活,百姓日子,放在國家頭等大事位置,繪製了國民經濟“三步走”的宏偉藍圖,一百年不動搖。

📔鄧小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才是硬道理”。把喊口號、搞浮誇之風,凝聚在齊心奔小康的大潮流之中。他說道;“小康雖然不那麼富裕,但人民的日子總是能好過些”。

📒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做出了“三步走”的部署。第一步是解決溫飽。第二步是“小康社會”。中國人民千百年來衣食無憂的夢想,至今成為現實。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現在,中國人民意氣風發的為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而奮鬥!

📒天理良心,手拍胸口想一想;地道人性,對著良心問一問。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住子孫!

📔人在說,地在聽;人在作,天在看!說話做事,上仰蒼天,下俯大地。至今的貧困之家,低保之戶,天天都是“細糧”,時時見蛋肉,超過以往我們的“過年”!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小康建設——富裕了人民!

📔鄧小平——首先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概念。鄧小平——關注民生的偉大政治家!








笑看東籬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南下問道


1,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2,制國有常,利民為本。 3,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 4,君依於國,國依於民。 4,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5,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 6,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文明燦爛


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萬歲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地瓜。


孫老蔫吧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出自盛唐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深切地體現杜甫胸還天下,憂國憂民和深切之情!

2.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出自戰國 屈原 《離騷》,屈原偉大的愛國詩人,這句體現他對天下蒼生苦楚的哀嘆,和無力改變無奈!

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宋朝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對天下蒼生子民的關懷。

4.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詩句出自中國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自嘲》是魯迅對普通大眾深切關懷的表現。

5.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主席於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 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







陽剛至強1


1、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牧民》

2、何時睹澄清,一灑民生艱?——梁啟超

3、節慾則民富,中聽則民安。——晏嬰

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5、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蘇軾《荔枝嘆》

6、財須民生,強賴民力,戚恃民勢,福由民殖。——陳壽

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

8、心中有民生的女大使讓人肅然起敬!傅瑩大使,我們敬重您!——牛刀

9、煙浪濺篷寒不睡,更將枯蚌點漁燈。——皮日休《釣侶二章》

10、以人為本,以財為末;人安則財瞻,本週則邦寧。——陸贄



春盞


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

2、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朱熹

3、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

4、民心所歸,大事可成;民心所離,立見滅亡——清·陳天華

5、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司馬遷

6、源靜則流清,本固則豐茂;內修則外理,形端則影直。——魏子

7、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宋·程頤

8、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也。——王安石

9、君依於國,國依於民。——李世民

10、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屈原



韋神說健康


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

2、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朱熹

3、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

4、民心所歸,大事可成;民心所離,立見滅亡——清·陳天華

5、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司馬遷

6、源靜則流清,本固則豐茂;內修則外理,形端則影直。——魏子

7、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宋·程頤

8、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也。——王安石

9、君依於國,國依於民。——李世民

10、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屈原

11、憂民之優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孟子

12、財須民生,強賴民力,戚恃民勢,福由民殖。——陳壽

13、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許衡

14、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孟子

15、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老子

16、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宋·蘇轍

17、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宋·蘇軾

18、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漢·王符

19、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宋·歐陽修

20、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唐·王維

21、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於正——明·王廷相

22、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徵

23、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賈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