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不要“詛咒”自己的孩子

看到一則故事,分享給親愛的你們。

在奧勒岡州的波特蘭有一位牧師和他的太太。他們有個兒子,這兒子帶給他們許多煩惱。不只如此,這兒子離家出走、斷絕音訊三、四年了。牧師於是找了一位心理老師,把他心中的苦楚告訴對方。這名心理老師看著他說:“你已經咒詛兒子多久了?”

這牧師很訝異,他說:“你說我在咒詛兒子,這是什麼意思?”

心理老師回答說:“所謂咒詛的意思就是,說另一個人的不是。剛才你所說的,都在告訴我有關你兒子的不是。你這樣咒詛兒子多久了呢?”

這位牧師低著頭,說:“是的,他一出生我就咒詛他到現在,對他,我從來都不曾說一句好話。”

心理老師說:“結果是無效的,對吧?”

牧師回答:“是的。”

心理老師說:“我現在要求你和你妻子,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當你們想到這兒子時,要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我要你們禱告,求上天賜福給他。當你們說起兒子時,我要你們記得他好的一面,說他的好話。

牧師回家後,把這事告訴太太,他們同意這心理老師的意見,也願意這麼做。當他們為兒子禱告時,他們求上天賜福予他。當他們談起兒子時,他們嘗試記得兒子的優點。他們每天都持續這麼做。

大約過了第十天,牧師正在書房唸書,電話響了。是的,電話的另一端竟是他的兒子。

兒子說:“爸爸,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打電話給你,我只想告訴你過去一個星期,我一直想到你和媽媽,還有我們的家人,所以我只想打電話給你,看看你們好不好。”

這位父親說:“兒子啊!我真的很高興你打電話來。”他們在電話中聊了幾分鐘,然後父親問:“我不知道你心裡怎麼想,但週六要不要一起吃午餐?”兒子欣然答應。

週末午餐時間,這對父子見面了。這位兒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留著一頭又亂又長的頭髮。過去,父親肯定會嚴厲苛責兒子,然而這次,父親以接納的態度面對兒子,在心裡祝福他。他問兒子問題後,他就聽兒子的回答。兒子說到一些對的地方,他也給予肯定。

午餐約會快結束時,兒子望著父親說:“爸爸!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不過我很享受和你在一起的這段時間。”

父親回應說:“兒子,我也很享受和你在一起啊!”

兒子說:“嗯!爸爸,我想今晚在家裡過夜好嗎?就今晚而已,我想看看媽媽和家人,還有我那張舊舊的床。”

父親說:“當然可以啊!我們很高興你能和我們在一起。”

那一整天,父親心裡驚覺當他停止咒詛兒子,而以祝福代之時,情況就有了極大的改變。那天晚上,當兒子躺在他自己的床上時,父親來到兒子房間,坐下來對兒子說:“孩子,過去麼多年來我對你很不好,你願意原諒我嗎?”

兒子說:“爸爸,我當然原諒你啊!”然後他就抱著父親,他們的關係從此開始和好。

然而這和好的關係真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的,是從他們肯定兒子那一會開始的。

故事講完了,你是否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請你不要“詛咒”自己的孩子

每一個小天使都有惡魔的一面,都曾折磨的我們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抱怨的、嫌棄的話語脫口而出,煩躁的情緒驅使著我們或當面或人前數落著有著惱人缺點的孩子。然而,這種“詛咒”下的孩子們都會改邪歸正破繭成蝶嗎?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一個人需要有多強大的內心才能在責罵中克服心理壓力逆流前行,我不知道,但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講,明顯的過於苛求。總是不被看好之後,心智並未成熟的孩子們很有可能會因此對自己失掉信心,甚至破罐兒破摔,變得越來越差。尤其這個不看好他們的人恰恰是他們最在乎的親人。

如果連至親都嫌我們不夠好,甚至當著其他人的面一遍遍數落,我們會是什麼感受?自尊、自信,蕩然無存。孩子們都有玻璃心,會更加看中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會更加需要親人的肯定。我們常會提到一個詞,“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更接近腳踏實地的幸福。然而安全感的形成需要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愛,明知道自己犯了錯卻相信會得到原諒,無論何時愛都在的那份堅定。

同時,人跟人之間的情感都是相互的,父母和孩子亦然。不停數落抱怨的父母,會把煩躁的情緒傳染給被“詛咒”的孩子,孩子們在煩躁中的吵鬧又會使父母更加覺得難以接受。於是,非但沒有看到孩子的進步,反倒一點點拉遠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請你不要“詛咒”自己的孩子

多嘗試下“鼓勵教育”吧,不要“詛咒”不完美的孩子。多關注下孩子的優點,指出孩子不足之處的時候儘量使用平和溫柔的口氣,微笑的告訴ta“爸爸媽媽相信,下一次,你會做的更好”。

來自 六媽羅羅,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