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疫”線 他們都是“當事人”

在禮泉法院五樓的辦公室中,有一間總是到夜晚九點多依舊亮著燈,推開門,裡面的人從厚厚的案卷中抬起頭,推了推頗具書生氣質的眼鏡,把案卷做好標記放在一邊,才與來人說起了話......這是李選鋒副院長又在挑燈看卷宗了。刑事審判出身的他習慣於在案卷的字裡行間中找尋詳細的依據,而夜晚的大樓空無一人,最適合靜下心來推敲案情。但是,從今年的大年初二起,就很難在院裡看到他了。他,這是去哪兒了呢?

他在網格化責任區域的排查點,對疫情嚴防死守。1月31日一接到禮泉法院對黨員幹部的緊急動員,要求黨員幹部要在關鍵時刻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李選鋒同志即按照相應工作安排前往責任點進行排查勸返。鑑於我省大多數病例為輸入性來源,為徹底排查到位,他與幹警分別守住責任區域道路的兩邊,確保每一輛車、每一個人都經過登記及檢查後方可放行。為了保證卡死疫情的入口,不留排查空擋,他連中午飯都顧不上回家吃,讓同事給他帶了一口便飯,當下在路邊吃完,就又一次站在了排查點......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精神與擔當。

他在慰問脫貧攻堅工作隊的路上,送去組織的溫暖。禮泉法院派駐南坊鎮北嶺村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在疫情爆發後就一直堅守在防控的工作的一線,他們與村兩委班子形成合力,不僅在村口設置了卡點,嚴防疫情流入,還在村廣播站每天科普防疫知識。同志們的都在衝鋒陷陣,可是在村裡物資保障跟不跟得上,防護物資還夠不夠這些問題都牽動著禮泉法院黨組的心。2月2日,李選鋒副院長陪同馬亞軍院長及杜鵬輝副院長一同來到北嶺村,看望慰問駐村第一書記和脫貧攻堅工作隊的隊員們。為了避免接觸感染,李選鋒同志和張海峰同志婉拒了前來幫忙的村民們,親手將保障物資交到了駐村工作隊隊員的手中。一箱箱的物資從他們手中傳遞出去,組織的溫暖也由這一箱箱物資流進了幹警們的心裡。李選鋒同志還詳細詢問了駐村工作隊的防控工作開展情況和生活細節情況,要求他們一定要注意自身防護,保證人員的安全與健康。這,就是一名法院領導幹部的悉心與細心。

他在宣傳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敲響禮泉法院防控工作“最強音”。在他分包的長慶錦園小區,為了保證小區人員安全,也為了遵守小區的出入規定,他沒有進入小區對住戶進行走訪,而是與在門前詳細詢問了保衛人員近期小區的出入情況和就醫情況,並查看了人員出入登記表;在某廠區門前,他與工廠負責人叮囑了復工時間與復工要求,再三向他們說明近期不能復工的原因,使人民群眾深入的理解國家政策的深遠意義,在縣內路段,他與工作人員一起將疫情防控的宣傳條幅掛在路邊,使路過往來的群眾感受到禮泉縣密織疫情防控宣傳網的強大力量,保證民心穩、民心安。這,就是一名法院幹警初心與使命。

非常時期就要有非常之舉,抗“疫”,不分行業。他們既是法院幹警,也是抗“疫”戰爭中的一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都是“當事人”。禮泉法院無論是任何部門的幹警,在疫情爆發後都如李選鋒同志一樣,以疫情防控工作為第一要務,以黨的號召為第一要務,以法院需要為第一要務,不計個人得失,不講要求條件,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所有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疫情防控這個當前最大的大局,力爭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以必勝的信念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記者郭朝霞通訊員白軼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