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你當眾講話能力?讓口才變更好

一項針對美國人的調查。研究人員問他們,一生中,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問了成百上千美國人,排名第二的答案,是

死亡。我們都怕死,上榜毫無懸念,可問題在於,誰能打敗死亡,位居“恐懼榜”第一?答案有些匪夷所思,是“演講”

有一點,要演講,毋寧死的味道。

站上臺,眾目睽睽之下,美國人覺得簡直比死更讓人難受。

而對更為內斂,羞於表達的國人,對演講的恐懼,體會大概更為深切。

我們怕死了演講。


如何塑造你當眾講話能力?讓口才變更好

那我可以不要做演講相關工作啊?當然可以,絕大多數人,日常生活工作,不會碰上演講場合。但要命的是,我們不可能逃得過講話。不管是一對一,還是當眾。眾目睽睽被審視,要你當眾講兩句,怕不怕?敢不敢?能行嗎?

內心大概些許忐忑。

有些場合你是逃不掉的。向客戶彙報進展、陳述主張、講述方案、說服消費者,作為活動負責人佈置細節……你必須得上,沒有辯駁的可能。

所以,我們雖無需演講,但完全可以學習演講的技巧,學會有理有據、自然流暢表達的核心技能,擁有好口才,準確表達心中所想。

這是現代社會,一項基礎而重要的能力。而結構化、技巧性的表達能力,更是稀缺。

如何準備一場絕佳的講話?

你需要“左腦”和“右腦”同時作業,需要有“概括力”“結構力”“論證力”三個核心技能。就能超越80%甚至90%的人,成為說話高手,具備高超表達能力。

如何塑造你當眾講話能力?讓口才變更好

1、概括力

把你的觀點旗幟鮮明亮出來。

概括力要求你首先要有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結論。並且,這個結論必須是觀點。因為一個精彩的觀點,能讓人深受啟發。

人會忘記你說過的話,但絕不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受和啟發。

TED創始人安德森說過:“好的演講關鍵不在於演講技巧,而是要傳達一個言之有物、啟發聽眾的觀點。”

觀點是什麼?觀點有別於事實,而是你基於事實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我們要區分事實和觀點。

“老張身高180cm”這句話是一個事實。

“老張是一個好人”這就是觀點,是你個人的看法或感受,在別人那裡,老張可不一定是好人,但180cm是肯定的。

事實是客觀的真相。觀點是主觀的看法或感受。可以這樣大致理解。

這個技巧適用於絕大多數講話場合。

它要求你,快速、準確地將你要表達地全部內容,凝練成簡短的一句話。把你要表達的核心觀點,先輸出到對方大腦中,形成一個大概印象,哦,他原來是這個意思,要講的是這個。

而如果沒有觀點,很可能產生的情況是,過於發散的發言,對方摸不著頭腦,搞不清你到底要表達什麼。也要求聽眾自行總結出觀點,他們大概率會覺得好累啊,並不想總結,從而認為你講話散亂不堪,不願意聽下去。

怎麼樣塑造一個觀點呢?

當你開口前,首先自問,“我是否有一個明確的觀點?”

比如TED《內向性格的力量》演講者總結說“內向的人給這個世界帶來了驚人的天賦和能力,這是值得鼓勵和慶祝的。”表達了對內向的人的認同和讚許。

《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演講者介紹了肢體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總結“假裝自己可以,直到你真的可以。”一句話囊括了整個演講核心,激勵聽眾用行動武裝自信心。

如果你觀察分析TED演講,會發現幾乎每個演講者,都會在最開始或最後,有一個鮮明而帶有啟發的觀點。

在打磨你自己的結論時,問問你:我這次講話的目的是什麼?要傳遞的觀點是什麼?是否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觀?如何用一句話去概括?

寫下四個問題的答案,你的結論,也就呼之欲出。

更進一步,如果你能用更少的詞,來表達觀點,被對方記住的概率將更大。

喬布斯:stay hungry,stay foolish,成為經典傳播全球,就是因為精準而簡短,如果能用10個字,總結出來,越精闢,越具傳播力。

如何塑造你當眾講話能力?讓口才變更好

2、結構力

這裡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對方聽不下去你講的話,走神了。

你會發現他雙目呆滯,腳尖朝著門口方向,心不在焉,很少和你目光接觸,很少作出反饋。身體語言全部在表達:別說了!好無聊!我想離開!的情緒。

怎麼回事?

這時,你該意識到,自己的內容和觀點或許雜亂無章,毫無邏輯。這是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也是最致命的錯誤。

甚至你自己都可以發現,說出的話沒有邏輯,因為你的思緒,也凌亂不堪。你對它們不加束縛,信馬由韁,想到什麼說什麼。對方聽不懂、理不清,自然對談話毫無興趣。

因此,我們要將內容整理歸置,條理清晰。

快速輸出條理清晰的內容,一點不難。可以用常見的3種結構組織語言:

1、總-分-總

2、問題-解決辦法

3、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

它們都是框架,是你講話內容的骨架。

(1)首先,總-分-總。總述你的觀點或主題。比如第一部分概括力中,你提煉出的結論/觀點,首先拋出。接著分三部分,證明你的觀點,提供例子、數據證明它。最後再強調觀點,發抒期望。如果沒忘記學校語文課,這個結構已經非常熟稔,重要的在於,你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講話前,先把內容梳理,按框架結構輸出的習慣。

(2)問題-解決辦法。適合於你明確知道,對方存在什麼問題。比如客戶期望增加粉絲數量,比如客戶認為品牌形象老舊,要進行轉型,比如老闆認為你近期表現不佳。先確定問題,再提供解決辦法。

(3)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

偉大人物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可能在於思維方式。

普通人面對問題,思考順序是做什麼-怎麼做,常常忽略為什麼。工作不開心怎麼辦?辭職唄。做什麼?辭職,怎麼做?微信、當面告訴老闆。這個為什麼,不是我們需要費心力考究的事情,哪怕思考了,大多也淺嘗輒止,沒有深入。工作不開心本質原因是什麼,辭職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嗎?

而偉大人物的思考邏輯是什麼?

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

把為什麼提到最前,這是最應該弄清楚的問題,也是思考能力強弱的標誌。能把“為什麼”徹底弄清楚的人,一定不是平庸碌碌的人,不是隨波逐流的人,而是有強大思考體系的人。是評判優秀和平庸的差別。

對於公司,也是如此。

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在清華做演講時,最開始,他並沒有向聽眾介紹他創立facebook的故事,而是先探討了它為什麼創立。

星巴克CEO和員工對外演講,也並不過多講自己咖啡有多棒,不強調咖啡如何與眾不同,而是強調“為什麼星巴克是一個家到辦公室的第三空間”。

他們都在回答“為什麼”。

為什麼包含了你做這件事的原因,初衷,是價值感、願景、信念的體現,也是最容易打動聽眾的部分。聽眾或許不會因為產品好壞購買星巴克,卻會因為認同第三空間的概念,喜愛這種生活方式,而義無反顧地掏錢,最打動人的,是“感性”部分。講“為什麼”就是挖掘“感性”。

如何塑造你當眾講話能力?讓口才變更好

3、論證力

對方正在質疑你。“你講的是錯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

真糟糕。被當面質疑、反對的感覺非常不好。為什麼,他要質疑我?

一旦你的觀點缺乏必要的數據、實例,就很容易遭受質疑。你既然講出來了觀點,就同樣需要你證明它。對方可不會僅僅因為觀點的存在而認同。

如何證明最為有效呢?

(1)舉例子。比如你我他都知道的名人的經歷。不幸去世的科比,告訴過我們凌晨4點的洛杉磯模樣,如果想成功,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科比的切身經歷,極具說服力。

也可以說說你自己的經歷,你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你最有發言權,而且講起來最為真情實感,更能打動人,在情感上更具說服力。如果你講述被鵝啄咬的害怕可怖,更容易讓對方相信鵝是具有危險性的動物。

(2)列舉數字。對付一個偏向左腦思維的人,沒有比數字更好的辦法。

為吸引國外中小企業主入駐天貓,馬雲是如何演講中,用數字描述了中國這個巨大市場的?

“中國有5億人開始在網上購物,每年有1.3億中國遊客在全球旅遊,這是一個移動的國家,現在我們有3億中產階級,未來將達到5億。”

“你知道中國人每年吃掉多少隻雞嗎?70億隻。這都相當於人類總量了。”

5億、70億,市場如此巨大,很難不讓人蠢蠢欲動。

(3)最後,引用名人名言,權威機構調研結果。都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論證力。

用喬布斯的話:“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如果你還沒能找到讓自己熱愛的事業,繼續尋找,不要放棄。跟隨自己的心,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的。”比起你乾巴巴講,普通人能感受到強大的激勵。

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遵從權威的習慣,給與了我們說服他人、證明自己時一件利器。這個人可是這方面專家,我們多半選擇相信,這道題是老師講的,正確性必然更高。

國際演講協會手冊上,有一章練習叫“調研你的演講”,目的就是培養演講者從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比如新聞、書籍、科研機構的調研結果,你也該訓練自己,從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想讓自己言辭清晰、表達流暢,對方快速明白你所講,運用“概括”“結構”“論證”三把利器武裝你的內容,可以達到很好效果。

每個人都有站上舞臺侃侃而談力量,這不是天賦異稟,而是可以通過時間習得的技能,而且不論何時,都不晚。有人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一個是十年前,另一個就是現在。這是你在未來最年輕的時刻,也是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最好時機。

抓緊時間,不負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