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普通股民的18個日夜

這些天來,我們的投資人在現實生活中與疫情戰鬥,保護自己,保護家人。同時在第二戰場~股市裡,也在同疫情戰鬥,保護我們的財產少受損失。

大災發生的時候是難免恐慌的。我相信,即使是心態最好,心理素質最強大的投資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恐慌情緒。

覆盤一下這次疫情對投資人心理影響最大的幾個關鍵時點:


<strong>時點一、1月20日衛健委頻繁發出預警,肺炎開始登上媒體頭條

當日,終南山出來喊話,確定存在人傳人現象。衛健委的每日疫情通報,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紀念普通股民的18個日夜

資本市場馬上有了反應,掉頭向下,21日當天大跌1.41%。但當時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的情緒也是偏樂觀的。主要依據有:市場的水位不高,3000點附近還算比較低估,我對幾個持倉股票的安全性也有較大把握。即使出現了大範圍的疫情,短期影響部分公司的業績,但長期的影響較小。我們有非典的經驗,疫情總會過去的,況且當時公佈的確診數只有不足300例,主要集中在武漢,並沒有失控。


<strong>時點二、1月23日,武漢封城

真正讓我開始恐慌的是“武漢封城”這一標誌性事件,我意識到情況不妙,這種嚴厲的防控措施是聞所未聞的。新增確診病例開始快速增長,死亡數也上來了。如果不是疫情出現大爆發的徵兆,決策者是不會貿然做出這樣的舉動的。此時春運的前半段幾近結束,從武漢發往全國各地的流動人口有400萬之多,再加上連夜“逃離”的30萬,疫情向全國蔓延已在所難免。資本市場當日以大跌2.75%做出回應,但是從我個人的心理上,還是認為其對經濟的影響有限,只是對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威脅,對於公司本身,我依然是比較放心的。


<strong>時點三、春節期間情緒的持續醞釀,開市推遲

春節期間,宅在家裡,壞消息如雪片一般飛來。我所在的城市開始出現疑似和確診病例,人人自危,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空無一人,店鋪緊閉:

紀念普通股民的18個日夜

這個春節,沒有歡聲,沒有笑雨,沒有親朋的相聚,沒有友人的陪伴,這可能是我人生30年來最難忘的一個春節。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新增確診數字,看疑似數字,看死亡人數,看疫情的發展,看防疫部門的應對,看各省的情況,看病毒的科普資料,瞭解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家人。

假期延長了,股市開市時間推遲了,復工復學時間也推遲了。經濟活動降至冰點,我開始出現深深的無力感,夾雜一些恐慌。即使持有的是最優質的企業,短期也會面臨巨大的利空影響,業績出現波動是在所難免的。

股價就更不用說了。從30日起,陸續有股民開始在群裡討論,開市第一天會跌多少的問題。有的猜4%,有的猜5%,有的猜6%,從後視鏡的角度來看,我們都錯了,沒有人預見到3200股跌停的慘狀。

春節假期的最後幾天,我們像被關在籠子裡的困獸,鬥志越來越低,到最後,很多人的信心終於崩潰了。

2月2日晚,開市的前一天,和老婆閒聊疫情的影響。她知道我一直滿倉,也知道第二天一定會跌,家庭總資產會出現較大的一次性損失,所以勸我清倉避險。

我給這段對話錄了音,想記錄這個關鍵時刻,我的真實想法。

有那麼一瞬間,我真的動搖了。

我想賣股票。

經歷過2015年的千股跌停,經歷過2018年的2440點,但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有種末日降臨的感覺,可能是第一次真切的感覺到生命受到了威脅,一種應激反應,有一種本能的避險心理吧。

紀念普通股民的18個日夜

那晚我失眠了。

翻來覆去睡不著。

強行振作精神,瀏覽了一遍之前制定的操作策略,裡面有加減倉計劃,調倉計劃。大盤到哪個點位如何操作,個股到哪個價格如何操作,該買還是該賣,比較詳盡。這裡的加減倉,是指槓桿以上的加減倉,我的倉位始終是大於100%的。當然,安全性的問題也經過慎重考慮,我基本不會把倉位推高到150%以上,所以從3000點算起,可以承受至少50%的下跌,而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但這套計劃是疫情爆發前制定的,現在還能用嗎?我有些懷疑。不同行業短期受到的影響不同,股價的振幅各異,安全墊也不一樣,必須做出一定的調整。到凌晨3點,新的計劃表出爐,我已做好了戰前動員。

之後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內心的驚濤駭浪也逐漸安定下來。

第二天,3000股跌停,看著綠油油的盤面,看著炒股以來最大的單日虧損數字,我反而比較平靜,甚至有些興奮。

紀念普通股民的18個日夜

怎麼評價這些慌不擇路,互相踩踏的股民?我腦海裡只浮現四個字,烏合之眾。

如果不敢做一個逆行者,至少也不該在2700點這個位置上,失去自己寶貴的籌碼。如果你認同2018年底的2440點是極寒點位,現在一年多過去了,股票的內涵價值又增長了10-11%,那麼現在的2700點就相當於當時的2440點,這裡是絕佳的抄底位置。後來,有多少人因為沒有抄到2440而懊悔不已呢?現在,機會又來了,能把握住的人依然寥寥無幾,這就是亙古不變的人性吧。即使大盤繼續下探,到2600-2500-2400,那又如何呢?底部本來就是一個區間,等待一個“更低點位”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賭徒心態,並不可取。

這些大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能夠真正去踐行的卻沒幾個。當市場恐慌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在恐慌,恐慌的市場,正是由其中一個一個恐慌的人組成的,我們如何保證自己不是其中的一部分呢?太難了!

<strong>這裡就引申出一個問題,作為投資人,我們該如何與自己的恐慌情緒自處?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真正的成長,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這句話在投資的時候也同樣適用。

<strong>真正成熟的投資人,一定是可以接納自己的。

知道自己也有七情六慾,知道自己不是聖人,也會衝動,也會恐慌,也會狂妄自大,也會畏首畏尾。這些情緒是我們的一部分,會長期陪伴我們走完整個投資生涯。認識它們,識別它們,接納它們,我們才會更少的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不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紀念普通股民的18個日夜

<strong>如果股市也是戰場,作為要上戰場的士兵,我們至少需要準備兩樣武器:一個是理性,一個是計劃。

<strong>所謂理性,就是客觀分析有用的信息,排除干擾,用嚴密的邏輯進行推理,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比如這次疫情爆發,它的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到底有多大?對我們的宏觀經濟,對我們持有的公司,是否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種影響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不可逆的?控制疫情快速發展需要多長的時間,一個月、三個月、半年,還是一年?我們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最壞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國家會出臺什麼樣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行對沖?效果如何?

<strong>所謂計劃,就是在認識到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會受各種情緒影響的前提下,主動用計劃去約束自己的行為。如果萬科的合理估值是10倍PE,合理股價是36元,那麼在我們的計劃裡,27元的萬科無論如何不該被賣出。如果愛爾眼科的合理估值是30倍PE,那麼計劃裡40元的愛爾眼科無論如何不該被買入。這就是計劃的作用,可以避免我們被市場影響,被股價影響,被輿論影響。當然計劃有時也需要做出一些調整,比如這次的突發情況,有些行業的基本面發生了一些的改變,但大抵是有一個框架的,不會偏離太多。

在疫情面前,我也很恐慌,但慶幸自己暫時頂住了壓力,沒有賣出一股的股票。遂寫下了這些文字,方便以後覆盤。

<strong>紀念疫情大爆發以來的18個日夜。


感謝您撥冗讀完此文,您的點贊和轉發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我是堅持滿倉A股50年不動搖的夏至1987,您可以關注我,我將持續為您帶來有價值的原創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