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戰疫一線”飄揚疫情結束後,我想給二老補過生日

黨旗在“戰疫一線”飄揚

疫情結束後,我想給二老補過生日

早晨七點起床,黃瑞花匆匆洗刷後準備出門去社區,對居家隔離人員的情況進行記錄排查。昨晚只睡了三個小時,她感覺眼睛還是有些睜不開,特意用涼水又拍了拍腦門,清醒多了。戴上手套、帽子和口罩,穿上工作服,又一次開啟了不知幾點能休息的“戰鬥模式”。


黨旗在“戰疫一線”飄揚疫情結束後,我想給二老補過生日


黃瑞花是西安國際港務區公共衛生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也是一名預備黨員。從大年三十到現在,黃瑞花一次家都沒有回過,大年初一父親69歲生日,初五母親69歲生日,她只能在電話中向二老道一聲“生日快樂”,每次開的都是語音通話,不敢跟父母視頻,因為“穿著防護服,怕他們擔心”。本來今年過年,她是打算帶著二老去浙江的姐姐家裡,看看10歲的小外甥,逛一逛西湖,酒店和機票都已經訂好了,但疫情蔓延,工作需要,她退掉了所有預訂,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一線。

“父母年齡都大了,家中沒個年輕人,肯定還是有一些不方便的。”她總是在電話裡一次又一次的叮囑二老,出門買菜,一定要戴好口罩,做飯時注意別切了手,別濺到油,掃地拖地別一氣兒弄完,小心腰,有什麼需要搬搬抬抬的東西先別動,等她回家了再搬。可實際情況是,她已經連續十四天沒有回過家了。

西安國際港務區公共衛生管理服務中心,是園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核心組成單位。整個園區裡,除了一線的醫護人員,就屬他們最專業。每一天,黃瑞花和同事們在湖北返陝人員家中、居家隔離人員家中、留觀點、醫院幾處之間來回,對湖北返陝人員上門摸排,對居家隔離人員日日跟蹤,對密切接觸者陪同檢查,別人眼中最危險、要遠離的地方,卻是他們必須堅守的戰場。

也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居住要避開人員密集處,並且與集中留觀點儘量近,以便隨時能夠觀察和轉運人員。國際港務區維也納酒店是園區的集中留觀點,他們就和留觀人員居住在不同的樓層。人員摸排的情況可能隨時發生變化,他們的工作時間和強度完全跟著摸排情況走,方便麵剛泡上,或者剛躺到床上,一聲令下就立刻整裝出發。如果說交通和人員排查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關卡,那麼他們這支在一線觀察隔離人員、轉運疑似人員的團隊,就是切斷病毒傳播鏈的“利刃”。

抗擊疫情,共產黨員當先鋒、上前線。既是共產黨員,又是衛健領域的專業人員,“黃瑞花們”始終在一線奮戰。作為黨員,衝鋒疫情抗擊一線,無愧組織,無愧人民;作為女兒,面對父母卻心中有愧,承諾二老的旅行沒有實現,二老古稀前的生日也沒有陪同身邊。

大年初五晚上,黃瑞花和母親通電話,她跟母親說,今年過年也沒能陪上你和爸爸,等這陣子過去了好好陪陪你們。母親安慰她說,我和你爸沒事,你別操心,你們多辛苦一些,群眾才能更安心一些。沉默了一會,母親又說,做好自己的防護,孩子。那一瞬間,黃瑞花淚水奪眶而出。

“說實話,現在即便是有時間,我也不敢回家。必須得到疫情控制住,確保沒事了,才敢和家人接觸,才敢和人群接觸。”現在黃瑞花最希望的,就是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能夠回家給二老補過生日。

“你所謂無聊的家,是別人想回都回不去的地方”。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無數共產黨員以崗為家,吃住在一線,戰鬥在一線,用擔當書寫黨性與忠誠,用行動踐行初心與使命,把黨旗插在疫情阻擊戰的每一個陣地灘頭,讓黨徽閃耀在阻擊戰的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