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吃花生油等植物油,高血壓高血脂的人還是那麼多?豬油卻被人們忘記了?

用戶6745373354425


首先雖然高血壓,高血脂和吃油有關。但兩者沒有直接的關係。再者並不是說植物油比豬油好,不會得病,下來說說。

1,什麼是高血壓和高血脂。

(1)高血壓:

就是指的血壓偏高,目前的正常的標準是收縮壓:90~139(mmHg),舒張壓:60~89(mmHg)。如果高於這個數值,就高血壓。

(2)高血脂:

高血脂症包括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脂血癥及複合性高脂血症。正常範圍參考如下數據:(1)總膽固醇≤200mg/di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20mg/di,(2)血清甘油三酯≤150mg/di,(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mg/di。如果範圍異常,就是高血脂。

2,植物油和豬油主要區別?

其實花生油和豬油的話,本質上主要就是植物油和動物油脂的區別。

(1)工藝區別:

工藝差別比較大植物油脂的話一般是通過壓榨,溶劑萃取提取出來。動物油脂的話一般是高溫提煉出來。

(2)成分區別:

成分區別主要是兩個,一個是維生素的含量,這個植物油肯定含量多。動物油脂就比較單一了,主要是油脂。

然後就是核心的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的不飽和脂肪酸多,甚至高貴點的橄欖油或者茶葉籽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能到80%以上。動物油脂主要就是飽和脂肪酸了,豬油飽和脂肪酸在40%以上。

3,不同油和高血壓高血脂?

不飽和脂肪酸的好處比較多,首先主要的作用能合成前列腺素PGE1——PGE3從而間接的導致免疫、心腦血管、生殖、 內分泌等系統異常、發生紊亂。相反飽和脂酸的話就容易堆積,造成肥胖。從而引起皮下脂肪多,接著血液粘稠,就容易發生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

4,那麼應該怎麼吃比較好。

上面說關於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說了這麼多,但是離開了數量都是不對的,比如豬油只有吃的多了,才會脂肪堆積。甚至不飽和的油吃得多,也就是植物油吃的太多,可能危害比豬更大。

所以肥胖,或者血脂,血壓已經異常的,應該減少植物油,並且儘可能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點的,這樣既能維持身體需要,又能減少脂肪攝入和堆積。動物油脂在身體健康前提下,遲遲也沒問題的。

總的來說,不管吃的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有,只有適量才能健康,心腦血管病減少油脂同時,也要保證不飽和脂肪酸的補充。


90後聊基因


我們每天的飯菜都必少不了油,現在市場食品種類豐富,市售的食用油主要是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但是,隨著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吃的也越來越好,但是人們的健康問題越發嚴重,高血脂人群數量攀升,據統計,我國人群中每10個人中就有4個高血脂人群。接下來,王藥師就來談談高血脂患者如何吃油?

為什麼人們吃花生油等植物油,高血壓高血脂的人還是那麼多?豬油卻被人們忘記了?

其實,作為高血脂,並不用談油色變,但是要選對食用油,掌握好烹飪技巧,就能對於控制血脂起到輔助作用。

高血脂患者在選擇食用油時,儘量選擇植物油,植物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居多,它可降低甘油三酯及壞膽固醇的濃度,並能減緩血液的凝固率,保護心血管。因此,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宜食用植物油。

高血脂患者不建議吃豬油。在之前,很多人喜歡吃豬油,認為用豬油炒出來的菜非常香,但是豬油吃多了容易導致血壓的突然升高,對血管的健康也不好,血脂偏高的人不建議吃豬油。普通人在吃豬油的時候,也要注意適量。

<strong>

高血脂在選擇植物油時,最好能選擇棕櫚油、菜籽油和橄欖油等,這些植物油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於維護血脂健康有重要益處。除了會選擇食用油之外,在烹飪方法上下點工夫,也能將油帶來的熱量降下來。 儘量選擇蒸、煮、滷、燉及涼拌等少油的烹飪方式,少吃煎、炸的食物。總之,高血脂患者要少吃油。

生活中怎麼減少油的攝入量呢?在烹飪蔬菜食材時,可以將所要烹飪的食物切成大塊,這樣能減少食材的總面積,減少食材的耗油量;在吃肉類等食物時,最好先氽湯,將不易熟部分的脂肪氽掉,減少其吸油量。 再次在炒菜時,很多人習慣用大火快炒,把油燒至冒煙再下菜,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利於健康的,因為,油燒至冒煙代表油質已經開始變質氧化,產生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另外,三高患者要少喝肉湯,最好能將上層的浮油棄掉,油炸食品要少吃,吃雞肉最好先去皮。最好在家自己做菜,這樣能減少食用油的攝入量;反式脂肪酸對人體的血脂影響很大。市面上賣的油,凡是標有含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植物乳化油等字樣的,都表明含有反式脂肪酸,不宜選用。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一直有種說法,老年人要多吃植物油。這種說法的根據是植物油裡含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不會讓油脂在血管中形成血塊。其實,血管中的血塊形成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血管中沉澱引起的。動物油脂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較高。但動物油中有很多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偏食植物油會引起人的身體紊亂,增加吸收膽固醇,造成生病的可能性。

真正的吃油方法是植物油和動物油按比例吃。身體檢查沒三高的人群可按一比一配比吃。身體中有一到兩項高的可按一比零點五的比例吃油。

實在需要控制油脂吸收的人,植物油改成橄欖油或山茶油。這兩種油號稱健康油。


荒山無泉


多吃植物油,避免過多動物油的攝入只能說有助預防三高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威脅,但不可能說就完全避免。但如果一個長期植物油料理吃飯的人和一個長期動物油脂料理的人相比,最終肯定是常用植物油的人更能有利避免心腦血管疾病。不過很多朋友還是會奇怪,想當年,20、30年前咱們的祖祖輩輩天天豬油拌飯也沒說吃出什麼高血脂高血壓吧,這又是為什麼?

畢竟現在咱們的生活環境和我們的祖輩父輩是無法相比的,如今這麼多加工類食品進入,我們吃的食物天天都是富含油脂、添加劑、調味料的,出門吃個餐廳油水豐富,火鍋、麻辣燙、串串香、烤肉樣樣不缺熱量油脂;即便刻意避免這些高油高脂食物,我們平時依然能豐衣足食,一般家庭可沒有餓一頓飽一頓的情況吧。但我們的前輩們不同啊,那時候國家剛發展起來,物質條件上還有不足,大家可能經常餓肚子,有時候大院子裡住的人食物拼起來湊一桌一起吃的就算了,可能晚飯經常也只有饅頭和白米飯吃。過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肉,過生日才給吃雞蛋,這樣的生活可是現在比不得的。那時候人們除了吃不飽還得拼命勞作掙錢收糧才能生存下去,是典型的體力耗費大,而能量攝入少,但我們現在哪個不是久坐久躺,頓頓吃撐?能量已經得到大幅滿足,甚至過剩的情況下,我們再去吃熱量、膽固醇較高的動物油脂,只能是火上澆油了。

其實豬油並未被遺忘,有很多朋友在烹飪的時候還是會加入豬油調味,豬油味道濃厚,香醇,能做出美味菜餚,還有很多宮廷糕點豬油也不是必要的,因為沒有豬油可做不出那香味兒。只能說豬油的出現並沒有以前舊社會那麼頻繁。只要適當吃些動物油脂倒也沒有太大危害。為什麼植物油更適合我們?植物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更少,而且植物油中不含膽固醇,相對來說造成肥胖、高血脂的幾率更小,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不飽和脂肪酸對我們是更有優勢的,比如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是有助調理膽固醇濃度,加速膽固醇代謝的,還有助降低血液粘稠度,保護心腦血管;單不飽和脂肪酸還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濃度,有助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調理血脂,同樣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有力助手,相對來說,動物油脂中的飽和脂肪更大的效果是儲存能量、提供能量,是我們更不需要的成分。

肥胖、三高在不斷增長,這主要還是和咱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有關,無論是我們遠古的祖先也好,還是30多年前的長輩也好,大家都是以付出體力勞動為主,而攝入的熱量是遠遠不足的,這樣的生活才是人類“正常”的生活狀態,換句話說就是更能適應的生活狀態,基因的優勝劣汰篩選出了“節能基因”,能把我們獲得得過多熱量存放起來,以備需求能量時用,可現在看來,我們並不需要節能基因,反倒是需要一種“放能基因”,讓我們把過量的能量揮霍出去,這樣肥胖和三高倒是能減少不少,不過這樣的基因篩選可能又需要經歷萬年,在人類還“沒有做好準備”面對目前的生活前,我們最好還是控制自己的食慾、清淡飲食、適當運動,多檢測自己體重和定期體檢。


只有營養師知道


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與油脂攝入的過都有關,但是也不僅僅是這些因素,關係有點錯綜複雜,換句話說,拋開劑量談中毒都是耍流氓,那麼對於疾病也是一樣的,雖然植物有中富含的營養物質較好,但如果吃的過多,依舊會增加疾病的風險,而豬油中飽和脂肪酸高,但是如果不常吃,並且吃的量比較少,也未必會得病,而對於健康來說,除了這些油脂以外,還有其他的因素會引發疾病。

對於這些慢性疾病來說,更重要的是平時攝入的總能量過高,引發的肥胖,外加上飲食上喜歡吃油炸類的食物,燒烤,火鍋等等,這些食物不僅油脂過高,還有鹽量過高,以及能量過高,常吃會導致肥胖,而因為現在的人通常運動量都比較小,因此腹型肥胖的人比較多,所以更容易出現血壓以及血脂升高的問題。所以並不是吃植物油就一定能夠預防血壓和血脂的升高,平時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都要引起注意才可以。


尤其是平時儘量減少在外就餐的次數以及烹飪方式多選擇蒸煮燉汆等方式,少用煎炸等方式,對於控制血壓和血脂更高,並且注意少吃煙燻醃製的食物,減少鹽的攝入,對於控制血壓更有力,還有注意改掉不良的習慣,戒菸,限酒,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愉悅的心情,減輕自己的壓力,因為對於肥胖來說,還有一種就是壓力導致的。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豬油太麻煩了。還得在火上練。你像別的油多方便。炒菜放一點兒就算了。關於現在人們得三高了。都是生活太好了。像七八十年代那農村人。以前的條件還不算多好。也吃不好,也沒見到什麼病。希望你們以後吃飯要節儉一些。對身體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