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貧困沐黨恩 如今"疫"線做英雄——內鄉縣板場鄉貧困戶群體戰"疫"側記

內鄉縣板場鄉是伏牛後花園——中原二龍山所在地,曾經因秀美的山水而吸粉無數。2020年的這個春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役中,一群貧困戶逆風而行、爭報黨恩,再一次被世人傳為佳話。

"說媳婦的事先不關緊,為防疫出點力心裡美氣"

2月7日晚,板場鄉黨委書記李耀武被一條短信感動了:"李書記,我是文龍村河北組貧困戶張得國,我為抗疫捐款3000元。能報答黨恩,心裡才美氣。"李耀武回信說:"這是最貴重的一次捐贈,我代表全鄉人民謝謝你!"

  張得國現年55歲,和82歲的母親王改香相依為命。2016年初,他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黨的扶貧政策不僅讓我們入股分紅,月月有收入,三天兩頭吃得上肉,還通過危房改造住上了好房子,這樣的恩情,如同再生父母啊。"他笑著對駐村第一書記郭盈溫說,你咋不早個二三十年下來哩,我好歹都能說上一房媳婦兒。

郭盈溫從2016年開始,一直在文龍駐村。"得國的家在村部後面,我們是近鄰,經常抬抬腿、端個碗就入戶了。他家的裡裡外外,都熟得跟高壓鍋裡燉過一樣。"據郭盈溫介紹,張得國因為家底薄、沒技術,還需要照顧年邁的母親,生活長期貧困。成為貧困戶後,駐村工作隊經常給他"開小灶",思想上開導、生活中解困,加上他自己也正幹,2018年度達到了脫貧條件。

"這次張得國一下子捐了3000元,既是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貧困戶知恩圖報蔚然成風,就在前幾天,張得國和另一戶群眾各自給防疫值班點送了一大三輪柴禾;說是意料之外,他家去年的人均純收入不過萬把來塊兒,這3000元,本來是要攢著說媳婦的。"郭盈溫說,他來捐款的時候我們開玩笑說,你怎麼把"媳婦"都給捐了?張得國說,"媳婦"跟著我只能溫暖我一個,捐給大家都暖和暖和,更有勁頭幹"疫魔"。

"不要叫我雷鋒,我的名字是'知恩者'"

連日來,長興村代莊組貧困戶代明華、吳振山根據老中醫傳下來的敗毒藥方,採挖石竹葉、連翹、蘆葦根、蒼朮、白毛藤、蒲公英、黃精等中藥材,用大鍋細心熬製。

"喝了這碗敗毒湯,病毒不進咱代莊。"他們每天用茶水壺挨家挨戶發送湯藥,積極宣傳防疫政策,動員大家不出門、不聚餐、不扎推。送完湯藥,他們又來到入組路口,協助值班人員勸返出入人員。"精準扶貧,沒有落下我們一個人。疫情面前,我們出點力,感到很自豪。"代明華表示。

"在爬坡穿林採藥時,他們磨破了鞋子、刮壞了衣服,也摔了跟頭。我有些不理解,問他們為啥不從藥店抓點算了,又花不了幾個錢。他們說藥店裡的沒有野生的正宗。你們扶貧沒有日哄,我們好不容易有個表現的機會,怎能馬馬虎虎呢。"駐村第一書記胡海軍說,"他們把參與防疫工作當做一件崇高的事業。從他們身上,我覺得在扶貧路上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投身於光榮的扶貧事業,是我今生無上的榮耀。"

  "在我沒有倒下之前,絕不讓疫情到我身後"

"家裡有沒有從外地回來過年的?都是從哪裡回來的?"雁嶺村楊樹組的吳保尊挨家挨戶逐人排查,對可疑情況一一核對。

2015年,吳保尊被確診為胃癌,因病致貧。目前在家療養,事實上他是帶病上崗。

"為防疫出把力,我覺得每一天都活得特別有意義。在我沒有倒下之前,絕不讓疫情到我身後,害我鄉親。"57歲的吳保尊在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始終堅守在防控疫情崗位上。隨著疫情形勢不斷升級,各項防控措施愈加嚴密,人員摸排、宣傳政策、隔離穩控、統計上報等,他每一樣工作都衝在前頭。

在板場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80%以上的貧困戶已經踴躍走上一線和全鄉黨員幹部並肩作戰,合力共築群防群控的堅強壁壘。在李耀武看來,通過精準扶貧,廣大貧困戶增智長志,不忘本、念黨恩,關鍵時刻明大義、頂的上。過去,他們是貧困戶,今天,他們是抗疫英雄!(張德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