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最讓人疲憊的不是體力消耗,而是心力交瘁。


這是近幾天我和團隊小夥伴的切身感受,我們太難了,大家太難了。


面對期待、頂著壓力、親自上場,我們想成為一個行動者,為那些保護我們的人盡一份力。


我們深知渺小,也明知力量有限,但我們選擇行動。


好不容易籌集了 7000 份醫用物資,包括 3000 個醫用外科口罩和 4000 雙醫用一次性手套,原本都已經打包好準備發貨了。


但最終,我們沒能如願。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已經打包好的 7 箱物資


這是一次 100 人參與的公益行動,他們大多是產品經理、設計師、程序員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人。


大家都有一個統一的目標,為武漢出一份力。


時間回到 1 月 29 號。


01

行動起來


看了太多的報道、分析和觀點,在大家都已經信息過載的情況下,徒增內容已經不解決問題。


1 月 29 號中午,我發了一篇題為《我們都得做點什麼》的文章,決定和公眾號讀者一起為武漢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發文後,我建了一個微信群,起名為「和武漢一起過關」。


很快,就有超過百人加入,截至目前為止,群裡總共有 190 人。


行動起來,成了我們的共識!


29 號晚上 9 點,我們發起了第一次捐款,金額不限,只是一份心意。


1 小時後的晚上 10 點,累計 43 人完成捐款,總金額 8431 元,所有的錢全部保存在我這裡,這是一種信任。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為了方便統計和公示,我特意用了微信收款碼,並及時同步收款進度和金額到群裡。


用收款碼的好處是可以在後臺統一導出對賬單,為了實現公開透明,計劃分幾個時段同步更新捐款明細。


分別在發起後的 1 小時、2 小時、第二天中午 12 點和下午 6 點。


02

明確需求


做事要有目標,在正式開始行動前,我們一起討論並確定了核心需求,主要有三點。


1、優先捐贈物資,將捐款轉換成物資然後送到一線;


2、尋找市場上分散的存量物資,挑選符合醫院需求的急需品;



確認需求後,按照前期分工,我們就分頭開始行動了。


03

行動原則


事情遠比我們預想的要困難得多。


主要體現在物資缺乏,生產企業被統一管理,市場上的存量物資分散、信息對稱、價格飛漲。


增量被統一管理我認為是好事,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找到存量並通過合理的價格收過來,然後送往一線。


供需結構變化後價格肯定產生波動,原本成本很低、售價不高的口罩,價格都是翻倍漲。


古典老師在文章中說的這段,基本符合我們遇到的情況。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為此,我們也確定了基本原則。


1、不高價採購,不參與價格戰,合理利用大家的每一分愛心款;


2、採購物品不侷限於口罩,手套、防護服和消毒液等都在考慮範圍內;


確認了需求和行動原則,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組織團隊、明確職責。與此同時,大群裡的同學也都在積極提供各種渠道線索和信息。


團結就是力量,只為更快幫助到一線的醫護人員。


04

團隊作戰


30 號早上,我組織了一個行動小組一起分工進行物資對接、醫院對接、捐款統籌和信息公示。


我們全程採取線上協作,參與者分別身處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和成都,還有遠在東北未能返京的我。


大家都是普通的互聯網產品經理,是一群願意為此投入自己休息時間和精力的熱心人。


團隊作戰,做事之前先確定職責。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按照當時的籌款量和增量預估,我們按照物資價格評估了捐贈數量和能支援的醫院數量。


起初只有兩三位同學參與,後來逐漸有人參與了進來。


按照分工,一組負責尋找並對接物資,另一組負責從海量需求中篩選並對接醫院,我負責籌款、尋找物資、信息同步和整體統籌。


為了保證信息反饋及時並區分微信的海量信息,我開設了一個企業微信,我們組成了一個線上團隊,名字叫「唐韌工作室」。


05

動態調整


在這種緊張態勢下,一切變化都很快,在尋找符合要求物資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有物資庫存,但非醫院需求的型號;


第二種,符合需求,但價格偏高,比如醫用外科口罩(藍色)賣到 6.5 一個,而且 1000 個起賣;


第三種,符合需求,價格中等,但發貨週期長;


第四種,符合需求,但物資在海外,量不大,沒有合適的渠道運送回國;


這些信息渠道都來自群內讀者貢獻,大家很積極參與到信息收集和篩選過程中來,我們也進行了二次篩選。


我對接的其中一個渠道,剛聊完價格和數量,轉頭人家就說物資沒有了,進而提升價格,且數量有限。


這種情況我果斷拒絕了,因為我知道這都是明顯的套路,有人趁機發財,且不符合我們確定的做事原則。


收集了很多信息,對接了很多渠道,進行了很多溝通,整個一上午我們都處於高度緊張的工作中。


信息變化很快,一切都處在動態調整和持續跟進中。


06

對接供應商


時間來到 1 月 30 號中午。


最終,負責對接物資的一位同學找到了符合要求和價格合適的供應商。


人家知道我們是直接給醫院提供物資,在價格上也給了一點優惠。


這家供應商有一批貨在倉庫,有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和手套,最終談下來的價格是口罩 2.5 元一個,手套 1.2 元一雙。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雖然我們知道這個價格高於平時市場價,但對比接觸過的所有渠道以及綜合評估了網上的信息後,我們認為在這個特殊時期,能夠接受。


這時候,速度和及時解決一線需求是最重要的。


在徵求了所有人同意後,我們決定採購。


按照當時籌集到的資金計算了一下,預計總共能採購 6000 份,口罩和手套分別 3000 份,還能有一點富餘。


與此同時,捐款還在繼續。


截止到 1月 30 號中午 11 點半,總共收到 64 筆捐款,合計 12724.22 元,包括我個人捐贈的 2000 元。


對應的捐款賬單明細,也是實時公示,全程透明。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但供應商從拿到貨到發貨還需要一個週期,大概 2 天時間,這是我們爭取到的最短週期了,所以我們只能等待。


期間也跟他們確認了付款和發貨流程,畢竟是第一次合作,我們在徵得大家同意後,採取瞭如下策略。


1、確認物資下單後,我們先付款 30% 作為定金,供應商發貨;


2、發貨後,供應商把物流單號發給我們,我們查到第一個物流節點後付尾款;


對於上述這兩點,供應商也同意了。


07


供給搞定了,同步在對接醫院需求的小組也傳來了消息。


經過篩選以及與醫院人員的直接對接,我們根據物資量初步對接了幾家醫院。


不通過其他渠道直接聯繫醫院是我們的核心需求之一,所以都採取電話聯繫然後微信確認。


醫院信息和聯繫方式也都來自官方發佈,確保真實有效。


為了不添亂,為了確認我們的物資是醫院確實需要的,我們把截圖和型號都發給負責對接的醫生進行核對。


只有他們看過確認需要了,我們才會繼續跟進。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與此同時,我們在群裡隨時同步著信息,試圖讓每一個參與者都及時瞭解到最新進展。


捐款在繼續,金額在增加,我們又臨時新增了一家醫院需求,為武漢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增加 1000 雙醫用手套。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時間到了 1 月 30 號下午 1 點,我們終於確認了 4 家接受捐贈的醫院,並且跟接收醫生確認了收貨方式。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一切就等發貨!


因為物資有限,我們的籌款金額基本夠用,所以在 30 號晚上 9 點就關閉了捐款通道。


截止到 1 月 30 號 晚上 9 點,在 24 小時內累計有 100 人捐款,總金額 16071.87 元。


08

對接物流


如果說前面的流程雖然很難但還算順利的話,不順的環節就是從對接物流開始的。


大家都知道,現在湖北地區的管理很嚴格,全國很多地方的快遞都無法進到對應地區,也就是攬件都無法下單。


2 月 1 號上午,我們籌備的物資終於到位且打包成功了,就當準備下單發貨時,遇到了麻煩。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順豐下單發往黃岡地區的全部停止服務,發往武漢地區的只能接收 3 公斤以下的物品。


我們總共有 7 大箱,每箱都超過了 3 公斤。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前幾天送物資可能都還好,現在除了能到武漢市,周邊都已經很難觸達。


為此,我特意詢問了順豐和京東的朋友,都表示現在物流只到武漢市。其他能到達的方式都是走某統一調配的渠道,你們懂的。


還是前面提到的原則,我們只直接對接醫院。


我們的物資是在湖南常德漢壽縣,幫忙發貨的人也聯繫了其他的物流公司,很多都不攬件。


無奈之下,我發了條朋友圈求助。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好在我朋友圈有 5000 多人,各行各業都有,短時間內就收到了很多回復,有很多朋友都在幫忙對接。


阿里、京東、順豐、德邦、百世物流的朋友都在聯繫我幫忙想辦法,一下子我微信就爆掉了,根本處理不過來。


好在有團隊的支持,我們分別拉了不同的渠道小群,分工對接,每個渠道都保持暢通。


有順豐的朋友更是跟總部直接申請,幫我們開通了下單渠道權限,寄件人手機號可以直接下武漢地區的單。


就在這個過程中,供應商告訴我們 3000 個口罩被別人截走了,只剩下 4000 雙醫用手套。


原因就不說了,沒用。


還好我們沒有提前付款,所以沒有資金損失,但物資減少了。


很無奈,也很無力,我們說剩下的醫用手套一定給留下來,這是直接給醫院提供的。


想著,只要被截走的口罩能送到醫院,那也是好的。


就這樣,我們的物資從 7000 份減少到了 4000 份,而且只能往武漢地區送,周邊都去不了。


太難了!


所以,原本計劃的向四家不同城市的醫院提供物資的計劃,只能改為向武漢一家醫院提供。


雖然有好心人說能提供到武漢市後的中轉服務,但我們還是婉拒了。


一方面不想再麻煩已經很辛苦的他們,另一方面我的物資確實也有限,一家醫院也是遠遠不夠用。


權限開通後,線上終於順豐下單成功了,取件的人上門了,但還是說超過 3 公斤不讓寄。


沒辦法,供應商聯繫了當地順風網點的熟人,這才同意幫我們申請把幾箱物資拆分後進行郵寄。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有很多人提供信息和幫助,其實大部分大家能找到的信息我們都能找到。


但從信息到落地的過程才是最難的,需要甄別、對接、溝通等多個環節,而且最終還不一定奏效。


我們的核心困難在於,物資從發貨地無法運出。


申請了阿里菜鳥物流和京東物流的渠道,2 個小時後也有專人過來電話聯繫詢問具體情況,我們把具體情況告知後說等進一步聯繫。


但一直沒有收到下一步通知。


09

發貨


2 月 2 號中午,我們終於等來了好消息,發貨了!


雖然只有 4000 件醫用手套,但只要是醫院急需的,哪怕是一雙,我們也力所能及送到。


順豐網點幫忙快遞了總共 4 箱物資,這是沉甸甸的希望!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物資順利發出後,我們都靜靜等待第一個物流節點的產生,就好像一盞希望之燈的點亮一樣。


這個過程中大家付出了太多的努力,真的很難!


與此同時,我們也跟醫院的對接人聯繫上,通知他們注意物資的動向並做好接收準備。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終於,物資起運,伴隨著我們的希望和祝福,發往武漢!


10

付款


看到物流節點後,接下來就是付款環節。


根據這次發送的物資,4000 雙一次性醫用手套(1.2元一雙)總共 4800 元,加上運費 442 元累計 5242 元。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事後通過支付寶向供應商轉了所有款項。


7000 份物資都打包好了,但我們沒能如願


11

剩餘捐款


物資數量變少,我們籌集的捐款就會有富餘,這筆愛心款有幾種處理方式。


1、繼續尋找並採購新物資;


2、捐贈給慈善基金會(非紅某會);


3、尋找其他有完整供應鏈的組織或機構,我們捐款,他們負責後續所有流程;


對於這三種方式,我們更傾向於第 2、3 種。


對於第一種,除非我們已經打通的這條渠道能繼續提供物資,再找其他的也很費勁,主要是太消耗大家心力了。


而且按照現在的情況,民間組織能做的已經很少。


所以,我們會在綜合評估後採用第二種方式,把資金捐給有公益心、有能力、公開透明且負責的慈善機構。


韓紅公益基金會是我們的首選,但他們人手有限,現在已接受的捐款量也很大,自身處理能力有限。


他們已經在 2 月 1 號下午 5 點宣佈暫時關閉捐贈賬戶。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考慮武漢校友會,至今他們公佈了每一筆款項的使用情況,並且有能力籌集物資,也是很多民間組織信任的機構。


根據進一步溝通和調研後,我們會做出恰當的決定,之後再同步出來。


每一分錢,每一次動作,都是可以進行公示的。


12

我們想說的


有人說我們多管閒事、有人嫌我們效率低下、有人懷疑我們私自發財。


辛苦不怕,心寒的是這種無端猜忌和不被理解。


很多人說你們就別添亂了,交給國家吧。說真的,我們一點亂都沒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補充、在出力。


在我看來,參與到這次行動中的人,比那些打嘴炮的人強太多!


大家都很用心,也很努力,或許我們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像我們一樣的民間組織能做到的最好結果了。


我也相信同樣向我們一樣的小組織一定也是困難重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大困難面前,應當在有序情況下鼓勵和發動民間力量。


因為力量有限,我們這次沒能如願把全部物資送到對應醫院,在這裡也向荊州市中心醫院、黃梅縣人民醫院、漢川市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表示歉意。


我們盡力了!


我們希望做得更好,但我們能力有限,力所能及的事已全部做到,相信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大家能一起共渡難關。


17 年前的我們,大多都少不更事,那年,我們只能旁觀。


17 年後的我們,基本都有了能力,這次,我們決定行動。


躬身入局!


13

感謝


這次參與進來提供幫助的人很多,無法一一致謝,這裡尤其感謝一些人,他們都是善良的行動者。


@Yoga,產品經理,在深圳,公眾號「產品設計家」,負責物資對接。


@樹園,產品經理,在深圳,負責醫院聯繫和物資對接。


@陳錫燦,產品經理,在廣州,負責醫院聯繫和物資對接。


@王雲,產品經理,在北京,負責醫院對接。


@王國棟、@趙文溪、@鄭多多、@盧冬英、@四月,產品經理,負責信息篩選和審核。


@賴曉珍、@夏小落,順豐產品經理,幫忙聯繫總部開通下單權限及提供一手物流信息。


@京東、@阿里、@武漢理工校友會的朋友們、@德邦物流的朋友們、@百世物流的朋友們,幫忙聯繫物流渠道。


要感謝的人太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你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你們都是為武漢出過一份力的人。


最後,感謝那 100 位捐款的朋友,是這份合力讓我們有了一起做這件事的機會。


所有捐贈者名單和明細以及這次行動的所有過程都記錄在文檔中,點擊底部的“閱讀原文”可以查看。


後續的進展我也會及時在公眾號文章裡同步。


再次真心致謝!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也都會恢復如初。


我們和武漢一起過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