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飛逃一般有多遠?還能收回來嗎?

a820697057


蜜蜂飛逃一般是在蜂場附近的樹上,或者是柵欄上落下。如果什麼都沒有,也會在低矮的灌木叢上結團的。

蜜蜂第一次結團了,馬上拿一個空蜂箱,放一張蜜脾,三兩張空脾,把蜂箱放在結團的蜂團下面,讓蜂脾接觸到蜂團,然後慢慢的把蜂團撥開,仔細找到蜂王,把蜂王放到下面的蜂箱子裡,必須以最快的時間把這個蜂箱搬走。如果放在原地,等到晚上再去搬動,蜜蜂一個都不會有了。二次起飛了。這次再飛了,捉回來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蜂蜜第一次飛逃必須快速找到蜂王,並把這些飛逃的蜜蜂另分一箱,如果再放回原群,有可能再次飛逃。這只是我的一點看法,不足之處,希望同行,前輩們指教。圖片就是飛逃的蜜蜂





知花語01155


感謝提問:關於蜜蜂飛逃一般有多遠?還能收回來嗎?蜂蟲蟲來為您解答,蜜蜂因為某些原因,無法繼續在蜂箱裡生存,所以就會出現飛逃,每個養蜂人在新手期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那麼蜜蜂飛逃一般有多遠?蜜蜂出逃,通常分為兩次起飛,至於還能收回嗎?蜂蟲蟲就來分析幾個關鍵因素。


蜜蜂飛逃一般有多遠

蜜蜂一次飛行的距離在三公里左右,但是出逃的蜜蜂,就說不準了,蜜蜂從蜂箱裡出逃後,第一次飛行的距離並不遠,通常會落在距離蜂箱不遠的地方,但是第二次起飛後,飛行的距離就比較遠了。

出逃的蜜蜂還收回來嗎

出逃後的蜜蜂,能否收回來,主要還是看養蜂人發現得早與晚,蜂蟲蟲就曾遇到這種情況,在中午的時候,發現蜜蜂出逃,落在蜂箱旁邊的樹上,正有急事外出,本想下午回來再收,但是下午回來後,蜜蜂已不在了,在附近找了很久都沒找到,這就是第二起飛後,想要在找回是挺難的,所以發現蜜蜂出逃後,需要第一時間收回。



如何預防蜜蜂出逃

在養蜂的過程中,需要定期檢查蜂群,看蜜蜂出勤的頻率,或者每隔十天到半個月,開箱檢查一遍,觀察箱內溫度情況,尤其在高溫天氣,需要把通風條全部打開,查看蜂群是否缺蜜少子,多數的蜜蜂出逃都是因為缺蜜所引起的,蜂巢上缺蜜,就會引發一系列的病蟲災害,從而造成蜜蜂出逃,尤其是養蜂新手,取蜜時間和取蜜的量,掌握不好,容易引起蜂群缺蜜,發展蜂巢上缺蜜,該飼餵糖水還是要喂的,以免造成缺蜜斷子,但是在下一個流蜜期前需要進行清底。



山娃養蜂


蜜蜂的飛逃距離一般在2km左右,只要能及時發現,操作得當,絕大多數的飛逃群能夠安全收回。

蜜蜂飛逃是每位飼養者時常需要面對的問題。其飛逃原因不外乎分蜂、缺蜜、敵害及病害襲擾等諸多因素引起。


一. 蜜蜂飛逃的大致情形

蜜蜂飛逃時,吸食大量蜂蜜的蜜蜂,會爭先恐後的湧出巢門,出巢較早的蜜蜂,會在巢箱附近5m左右的高度呈圓形面穿梭飛行,持續時間約為3~5分鐘。待所有飛逃蜜蜂聚齊後,多數會在距30m左右的樹枝、屋簷等處暫時結團休息,停留時間在5~120分鐘不等。若結合噴水壓制,將蜜蜂翅膀淋溼,飛逃蜂團在短期內不會飛逃。無論是囚禁蜂王、將分團裝入布袋、還是子脾引誘,基本都能收捕成功。分蜂飛逃群停留時間稍長,整體飛逃群停留時間稍短。新王群結團落位較高,老王群結團落位較低。也有少數已經找好巢穴位置的飛逃群,待所有飛逃蜜蜂在巢箱上空聚集後,並不暫時結團休息,而是直接飛往目的地。這種情況受房屋、土丘、溝壑、水道、林地、農作物等的阻隔,難以發現飛逃路徑及地點,一般無法收捕。分蜂群出巢後直接飛逃並不常見,一般發生在長期缺蜜和長期遭受敵害襲擾的蜂群中。


二. 結團蜜蜂的收捕方法

若發現及時,飛逃蜜蜂正在出巢,可立即封閉巢門。如果蜂王被關在巢內,逃出巢門的蜜蜂會長時間在巢箱上空徘徊,發現不見蜂王后,困頓的蜜蜂,要麼就近低位結團,要麼會返回巢箱在面板結團示威。若蜂王在蜂團內,對就近結團的蜜蜂,在用噴水壺間隙性噴水壓制的同時,用樹枝或手指劃開蜂團,將找到的蜂王關入王籠與蜂團懸掛在一起。再根據養殖者實際需求及飛逃具體原因,從容採取相應的措施。


三. 飛逃群起飛盤旋後,向周邊快速移動蜂群的攔截處理

飛逃群蜜蜂聚齊後,一般朝逆風方向飛逃,鮮有順風飛逃的蜂群。只要迅速趕在蜜蜂飛逃的前方,用細砂、細土或者高壓水槍連續多次拋灑擊打蜜蜂運動前端,可人為驅趕蜜蜂移動方向。被擊打阻攔的蜜蜂困頓後,常常會在就近樹枝或屋簷等處結團休息。只要蜜蜂結團處人力能夠觸及,就用噴壺打溼蜂團,蜜蜂在短期內不會飛逃。若正好發現蜂王,同樣可以將蜂王裝入王籠,懸掛在蜂團上。也可將蜂團直接裝入布袋或用子脾引誘,一般都能收捕到。如果蜂團落位較高,只能用較長的竹杆綁縛粘有糖蜜的蜂籠收捕了。

不論怎樣,在蜜蜂飛逃原因未弄明白之前,待飛逃蜜蜂開始結團後,只要用噴壺打溼蜂團,不宜急於處理飛逃蜜蜂。若為分蜂飛逃,為防止可能的繼續分蜂,應首先開箱檢查,及早判明處理完巢內情況後,再處理飛逃結團的蜜蜂。開箱檢查時,在揭開紗蓋或覆布的同時,用噴壺連續向巢內噴水,防止飛逃蜜蜂起飛。提脾檢查時,向巢脾兩面蜜蜂噴水壓制,被霧水淋溼翅膀的蜜蜂不會起飛,可放心檢查。待找到蜜蜂飛逃原因後,根據養殖需求及飛逃原因做針對性快速處理,再處理飛逃結團蜜蜂。



總之,多數情況下,剛開始飛逃的蜜蜂,一般會在巢箱附近30m左右結團休息。待偵查蜂尋找好新巢位置後,蜂團才會再次起飛前往,飛逃距離一般在2km左右。只要發現及時,處置得當,一般都能收捕到。收捕回來的蜜蜂經過對症處理後,即能在原位安放,還能重新調整安放位置,善造脾,發蜂快。


亢歲平


根據蜜蜂的生活習性,飛逃的蜜蜂,一般飛逃的距離都不會太遠,一般在直徑2公里的範圍內,根據這個生活習性,飛逃的蜜蜂是能收回來的。

蜜蜂飛逃一般有多遠?還能收回來嗎?

1、蜜蜂飛逃的原因。

①自然分蜂飛逃。

當一個蜂群發展起來以後,變得非常的強大,蜜蜂的蜂王產下蜂卵非常多,導致蜂箱擁擠,蜂箱內溫度過高,空間變窄,產生了新的王臺,這個時候,老蜂王就會帶走一部分蜜蜂,進行自然的分蜂,蜜蜂自然的分蜂,飛逃的距離不會太遠,會在附近的樹上集結。

②病蟲害飛逃。

蜜蜂的病蟲害非常多,如巢蟲病,爛子病等病蟲害,長期危害影響,也會使蜜蜂飛逃。還有就是蜜蜂天敵,如胡蜂、螞蟻等長期侵擾,也會導致蜜蜂飛逃,這種情形,蜜蜂飛逃的距離也不會太遠,也會在附近的樹上集結。

③長期缺少蜜源的飛逃。

在蜜蜂養殖過程中,長期在一個地方,不遷徙移動,會導致蜜蜂缺少蜜源,如果長期缺少蜜源,就會使蜜蜂整體飛逃,這個飛逃的距離要稍微遠一些,蜜蜂會飛向有蜜源的地方,在有蜜源的地方樹上集結。

2、收捕飛逃的蜜蜂的方法。

①蜂王沒有出逃時不用擔心。

對於正在飛逃的蜜蜂,首先要確定的是蜂王有沒有出逃,如果蜂王沒有出逃,只要縮小巢門,讓蜂王不能出逃,飛逃出去的蜜蜂,會慢慢的飛回來。

②蜂王也一起逃走時。

當遇到以上三種情況,自然分蜂飛逃、病蟲害飛逃、長期缺少蜜源的飛逃,蜂王也一起出逃了,這個時候,如果出逃的蜜蜂還在飛行,就要對在空中飛行的蜜蜂撒沙,或者撒米,阻止蜜蜂飛行,讓蜜蜂在附近的樹上集結,當蜜蜂在樹上集結以後,可以用一個盆,在盆底噴上白糖水,然後把盆罩在集結成團的蜜蜂上方,用牛糞的煙火,輕輕的燻下方的蜜蜂,讓蜜蜂逐漸進入盤底以後,用紗布罩住,放回蜂箱輕輕抖落蜜蜂,只是在收蜂的過程中,千萬要注意蜂王是否已經收在盆內。

總結

以上三種情況飛逃的蜜蜂,飛逃的距離都不會太遠,都能收回來,只是要注意觀察,採取的方法得當,不會讓過多的蜜蜂造成損失。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以文溫暖三農。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交流、討論,每天會有精彩為您呈現!

以文溫暖三農


除開休息時間,蜜蜂一天大約能飛160KM。

蜜蜂的飛翔時速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內,有效活動範圍在離巢2.5千米以內。

蜜蜂過群居生活,蜜蜂群體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種類型,且有一隻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兩隻蜂后),1萬到15萬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採蜜、晚上釀蜜,同時替果樹完成授粉任務,為農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擴展資料:中華蜜蜂生存危機:

隨著我國引入意大利等外來蜂種數量的增加,使得中華蜜蜂的分佈區域越來越小,逐年萎縮。尤其是在一些平原、丘陵和低海拔地區,中華蜜蜂基本上或者完全被外來蜂所取代。

據 《北京科技報》報道,僅北京地區中華蜜蜂的數量就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4萬多群,減少到了本世紀初的不足40群,已經到了瀕危的程度。可怕的是,中華蜜蜂一旦完全滅絕,會影響所有與之有關的植物共生生態系統的變化。飼養中華蜜蜂普遍遇到的問題是,蜂王交尾難,蜂群失王頻繁,種群下降明顯。如果是因為蜂糧欠缺,逃得最遠。(這種情況的偵察蜂會到哪裡蜜粉源豐富就在那找家。)

這種情況通常在2到5千米。

2:如果是因為敵害很猛,被逼著飛逃的,(比如:胡蜂等天敵進巢內這種事先沒準備的)通常會飛到比較近的樹上結團,但過不了1小時就會再次飛逃。如果是有準備的,(比如是巢蟲)會直接飛逃到已經定好的目標,中間決不休息。不管哪種情況,這種類型飛逃距離有遠有近,近的50米,遠的1.5千米。(直線距離)

3:所處的地方太熱,飛逃距離與2相似。





南山農場主


在俺們這裡家家屋簷下都會放幾個蜂巢!

一旦遇見有打窩蜂!意思是蜜蜂在分家的時候,提前會有(打窩蜂)!如同行軍打仗,必須有哨兵在前面探路!

我們會在蜂箱裡面可放入一些蜂蜜,打窩蜂會判斷是否適合築巢!

合適的化,會帶領大部隊🐝過來安家!

蜜蜂飛逃一般是不會太遠的,大約一公里左右,

有經驗的蜂農會提前預防蜜蜂出逃,發現有多出蜂王子,就打它掐死,不叫🐝分家,

有時候沒有管理好,一旦蜜蜂逃出了,也會自己回來,可能性不是很大!






窮山溝里人


蜜蜂在自然分蜂丶缺料丶病害丶炎熱和敵害入侵而自身又不能抗拒的情況下就要飛逃,這是適者生存的本能。

剛逃飛出來一般在原址附近周圍的樹上結團,此時是收捕飛群的最佳時機。如錯過,群體偵察蜂就會遠離去探尋新的住址。經l一2小時後,待偵察蜂回來就要進行二次飛逃,多在3一4千米左右建新巢,這時再想收捕因距離遠又搞不清位置就很困難。

在收捕時應先備好蜂箱,裡邊放進一丶二張小子蟲卵脾和一張蜜粉脾,之後如蜂團位置不高,可輕輕把蜂團抖進群箱裡。如位置較高,可用一木竿在其上邊綁定一帶蜜粉的脾,在蜂團外面輕輕磨擦,引誘其上脾,待蜂團上脾後再抖入備好的箱內即可。但需注意的是收捕後要查看蜂王是在內,如沒等於失敗。這時可用補救措施,或與其他群合併,亦可介紹一新王或放入一新王臺。


俯首儒牛309


蜜蜂飛逃了還能不能收回來?這個問題就像錢包丟了,還能不能撿回來是一樣的。首先,要找到蜜蜂飛逃去了哪裡。再就是沒有被別人先收走,蜜蜂被別人收走了就成為了別人的,因為蜜蜂是昆蟲,身上沒有附著物,是不能判別屬於誰的。蜜蜂飛逃了能不能收回來真的就是運氣,要剛好碰到蜜蜂飛逃,可以發現蜜蜂著落的地方。再就是收的方法,收蜂一般都是根據蜜蜂向上的屬性,蜜蜂在正常情況下回沿著物體一直往上爬到頂端,收蜂利用這個在蜜蜂團的上部進行收集,從下面是不能收進去的。防止出現飛逃的損失,關鍵是做好預防工作。飛逃一般是2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蜜蜂自然主動積極的分蜂,蜜蜂時機成熟會分蜂,是繁衍生息的自然現象,但是也是可以控制,可以提前選擇人工分蜂。第二,迫於生存環境的變化,難以生存,必須搬家。比如高溫,缺少食物,汙染,外敵入侵等等,一定要有適宜蜜蜂生存的環境。


蜂哈哈大虎


那得看是什麼原因飛逃了。

1:如果是因為蜂糧欠缺,逃得最遠。(這種情況的偵察蜂會到哪裡蜜粉源豐富就在那找家。)

這種情況通常在2到5千米。

2:如果是因為敵害很猛,被逼著飛逃的,(比如:胡蜂等天敵進巢內這種事先沒準備的)通常會飛到比較近的樹上結團,但過不了1小時就會再次飛逃。如果是有準備的,(比如是巢蟲)會直接飛逃到已經定好的目標,中間決不休息。不管哪種情況,這種類型飛逃距離有遠有近,近的50米,遠的1.5千米。(直線距離)

3:所處的地方太熱,

最後只要蜂王沒有離開箱子,蜜蜂總會回來的,所有的蜜蜂都是為了蜂王而活著,所以蜂王在,蜜蜂在



靜1442675


蜜蜂飛逃了還能不能收回來?這個問題就像錢包丟了,還能不能撿回來是一樣的。首先,要找到蜜蜂飛逃去了哪裡。再就是沒有被別人先收走,蜜蜂被別人收走了就成為了別人的,因為蜜蜂是昆蟲,身上沒有附著物,是不能判別屬於誰的。蜜蜂飛逃了能不能收回來真的就是運氣,要剛好碰到蜜蜂飛逃,可以發現蜜蜂著落的地方。再就是收的方法,收蜂一般都是根據蜜蜂向上的屬性,蜜蜂在正常情況下回沿著物體一直往上爬到頂端,收蜂利用這個在蜜蜂團的上部進行收集,從下面是不能收進去的。防止出現飛逃的損失,關鍵是做好預防工作。飛逃一般是2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蜜蜂自然主動積極的分蜂,蜜蜂時機成熟會分蜂,是繁衍生息的自然現象,但是也是可以控制,可以提前選擇人工分蜂。第二,迫於生存環境的變化,難以生存,必須搬家。比如高溫,缺少食物,汙染,外敵入侵等等,一定要有適宜蜜蜂生存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