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有”到“共享經濟”的時代

從“私有”到“共享經濟”的時代

共享經濟的概念是以共享為主,取代了資本主義秉持的私有的核心概念,共享就是以低成本把閒置的資產提供分享給需要的人,這個想法正好可以有效地活絡資金流,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者評價等看得見的信用,以往只能用金錢來衡量,但是現在不同了。“多人信用共享”這個概念衍生出來的商業模式得到了驗證。

從“私有”到“共享經濟”的時代

200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因為在鄉村和用一種微型貸款的融資模式,幫助許多人脫離貧困,貢獻相當大而名聲大噪。想通過微型貸款融資的借款方,以五人為一組,每個人都肩負著輔佐其他四人順利償還債務的義務,此外,他們還廣泛提倡一種有助於提升生活的價值觀,就是16條決議,不但成功提升了借方的還款能力,也有效地幫助借方改善整體生活。

靠著多數人的信用共享才有可能導致上述的結果,因為信用是建立在彼此的熟識關係之上,為了避免增加他人的負擔,大多數人都會設法提升個人信用。

從“私有”到“共享經濟”的時代

日本早就有類似的金融模式,叫互助社,是地方金融機關的起源之一,聚集一些個人信用較薄弱的成員,用彼此之間的金錢交流,籌措事業所需資金和大學學費等。在fintech的世界,也有許多服務採用這種信用共享的形式。可以通過社群裡的朋友為自己擔保信用共享能否解決根深蒂固的貧困問題,十分值得期待。


從“私有”到“共享經濟”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