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故事·關注

寧夏故事·關注 | 居家隔離的日子

2月7日,葫蘆河中央的冰融開了,河水被岸邊的冰層夾著,蜿蜒東去。陽光暖暖地照著西吉縣興隆鎮,曬融了街道南側的滯冰,冰水如小蛇匯入下水道。

這個平日裡繁華的鎮子,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顯得有些安靜。牛羊市場和活禽市場關閉了,餐廳、酒吧等沿街店鋪拉下了捲簾門,暫時歇業了。超市、菜店、藥店的營業員們戴著口罩,保障著居民們的基本生活。

宁夏故事·关注 | 居家隔离的日子

西吉縣興隆鎮疫情防控人員為往來人員檢測體溫。

街頭的大喇叭一遍遍地播放著疫情防控的公告,村鎮幹部挨家挨戶發放宣傳材料,排摸發熱病人,勸返外來人員,不時提醒著人們戴上口罩。

在鎮區北郊,一座陡峭的小山下,5間磚瓦房一字排開,散發著嶄新的氣息。瓦房臨路口的牆壁上貼著“居家隔離,謝絕拜訪”的紅紙白字告示。

自1月26日,羅強(化名)從武漢市回到興隆鎮,就居家隔離在這個小院子裡。14天裡,每天兩次測體溫都正常,身體沒有不適。2月8日,羅強居家隔離期限滿了。

送菜到武漢

居家隔離的日子裡,羅強一遍遍回想著最近一個月的事。

去年9月,羅強買了一輛新貨車,在蘭州、成都、武漢等地來回運輸蔬菜。“4個月以來,幾乎沒閒過,總是在路上。”元旦、春節期間更忙,這頭菜還沒卸完,那頭就催著上貨,他連續2個月沒回家。

1月11日,羅強在成都又裝了一車萵筍。13日送到武漢,等了3天,貨主才把菜賣完。15日晚,從武漢裝上蓮藕,17日到成都很快卸完。接著,在成都裝上菜,連夜上高速公路向武漢進發。

生意忙得不開可交,羅強沒時間看新聞,渾然不知武漢疫情已經很嚴重了。他還想著,送完這趟菜,無論如何也要趕在年前回家,他實在太想念妻兒老小了。

為了早點回家,羅強和另一名司機換著開車。離武漢不到200公里時,一位朋友打電話問羅強在哪裡,得知在趕往武漢的路上,朋友驚叫:“都發生疫情了,你還往那兒跑?”

羅強一時陷入兩難境地——去吧,萬一感染上病毒咋辦?不去吧,貨主在那邊等,失信了以後生意還咋做?

想來想去,羅強硬著頭皮繼續向武漢前進。不過,他把車上備用的口罩早早地戴上了。

19日11時30分,車抵達武漢蔬菜批發市場。辦完交接手續,吃了點飯後,就在車上沉沉睡去。

一覺睡到20日9時。貨還沒下完,羅強就找了個飯館吃飯。吃飯時,他聽當地人在談論疫情。住到賓館看電視,不少都是關於疫情的報道。羅強愈發不安了。

21日卸貨完畢,羅強因生意轉道宜昌。把車停在宜昌後,他坐火車隻身回家。在車上,羅強看見興隆村微信群通知從武漢回來的人到村委會登記的通知,羅強心裡更亂了。他忍不住給妻子打電話,問了又問家中的情況。

妻子沒給他拿主意,只是說:“我給你把新房子收拾好,炭、米、面、油、菜準備全。我和娃去媽家住。”

聽了這話,羅強心裡一下有底了,立即給興隆村黨支部書記劉文學打電話:“我從武漢回來,需要登記。”

居家隔離

26日,羅強快到興隆村時,遠遠地看見劉文學等鎮村幹部帶著醫護人員,在村口迎接他。

在興隆鎮衛生院測體溫,正常。但劉文學不放心,又帶著羅強到西吉縣醫院檢查,一切正常。西吉縣疾控中心要求他居家隔離觀察14天。

當羅強回到自己新房子時,雖不見妻兒的蹤影,但爐火已經架旺了,晚飯已經準備好了。第二天中午時分,衛生院兩名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準時來給他測體溫,正常。羅強也按照疫情防控的宣傳,戴上口罩,勤洗手。

居家隔離的日子,愛卻不曾隔離。

宁夏故事·关注 | 居家隔离的日子

安靜的興隆鎮。

晚上,想兩個兒子了,羅強打開視頻跟兒子說話。但不敢告訴他們,自己已回家了。兒子太黏他,一回家就成了他的“尾巴”,走哪兒跟哪兒,一刻也不分離。一旦知道他回來了,非跑來看他不可。

28日,羅強來了個大掃除。把自己的所有衣服和家裡所有的床單被罩都洗了。把地板拖得可以照鏡子,把桌椅板凳擦得一塵不染。醫護人員還揹著噴霧器,幫他給家裡消毒。

29日上午,羅強還賴在床上打遊戲,聽見院外有人喊。急忙起床,透過窗戶看見劉文學、金昌武在院外。隔著窗戶,他們聊了一會天。其實,自他回來,劉文學、金昌武天天要來喊幾嗓子。他知道,是村委會擔心他在家孤獨,總想著法子疏解他的情緒。難得閒暇的日子裡,羅強從網上找出幾個菜譜,學著給自己做了幾道可口的菜。微信成了他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看著大家都為疫情防控奔忙,他既感動又安心。

30日上午,陽光很好。羅強搬把椅子坐在屋簷下曬太陽。一群麻雀在雪堆裡刨食,不忍心他們捱餓,便撒了一把麥粒。一隻只麻雀絨絨地蓬鬆成一個個毛球,圓溜溜的小眼珠轉著,還偏著小腦袋斜斜地衝他鳴叫著,整日為生活奔波勞碌的他驚奇地發現,麻雀竟然長得這樣可愛。

這段清淨的日子,成了羅強的充電時間。剛開上貨車不久,車輛很多維修保養知識還不精通,還有很多自己想看卻沒時間看的電影,還有很多司機常用的健康知識還要學習……羅強感覺自己像個備考的高考生,日子一下充實了起來。“日子充實,心裡就不慌了,對明天就多了一份希望。”羅強說。(寧夏日報記者王玉平黨碩實習生樊帆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