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雄鹿與火箭,蘊藏著未來籃球的祕密

我喜歡玩2K的王朝模式,但通常只會玩一兩個賽季就開一個新檔,在這有限的賽季裡我會盡量手打多幾場,然後根據這支球隊的實際狀況增減相匹配的人員進行提升用於衝冠。

湖人被火箭一套首發全部不高於六尺六的陣容打敗,我決定開一個休斯頓的檔,嘗試一下“未來的籃球屬於五個兩米左右的搖擺人”是否有發展前景。

當下的雄鹿與火箭,蘊藏著未來籃球的秘密

不過遊戲畢竟是遊戲,火箭在高大的湖人面前籃板只輸了一個,但是遊戲裡籃板永遠搶不到,所以我決定無恥的把PJ塔克的身高從198公分調到了204公分,加上本來塔克的力量卡位評分不錯,籃板球算是不會成為太大劣勢。

我發現2K的遊戲引擎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幾乎每一場比賽對手是不會主動夾擊哈登的,每次開場當我用哈登連打幾次之後,電腦突然開始夾擊武藏,我也因此很容易的下半場用一波轉移球后的空位三分帶走比賽。面對恩比德這種籃下巨獸的時候,我把防守低位策略調整成“防接球”,也就是對方中鋒要位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了包夾,電腦打的極為難受,最後我用這套陣容殺到了總決賽但手打輸給了雄鹿。

我開始想一個問題:未來籃球的方向到底是怎麼的呢?

我們知道,現在的強側堆積防守,輪轉補位,鎖三分線守禁區成為了一種主流的防守基調,在射手資源越來越優質,進攻空間越來越好的當下,那些尺寸足夠、運動能力出色的輪轉高手在輪轉補位上也有各自的位置。同樣

能投3分,能防守,最好是能防守多個位置的球員成為了香餑餑。

雄鹿與火箭,正是在這條道路上通過各自的選擇成為了先行者。

當下雄鹿的核心陣容大概是這樣:

揚尼斯、米德爾頓(高大的持球攻擊手),負責主攻擋拆單打以及支配球轉移球的核心工作;

洛佩茲、布萊德索(各自位置上的現代型球員),大洛身材高大善投善守,血布能持球能防守能投籃;

希爾、馬修斯、伊瓦們(各自位置上的3D球員),一大幫三分出色並且是各自位置上的出色防守人的角色球員。

當下火箭的核心陣容則是:

哈登、威少(後衛身材的持球攻擊手),持球單挑、擋拆、轉移;

除了哈登、威少(3D選手),投籃、防守。

雄鹿追求的是每個位置上的最適合自己的球員,而火箭需要的是一大批重疊性非常強的3D球員協助登威,這是兩條截然不同的思路。

當下的雄鹿與火箭,蘊藏著未來籃球的秘密

走的方向雖然不同,但這兩支隊伍都是在近幾年才擁有了第一梯隊的實力,都有著各自的進步例程,不妨從兩支球隊搭配陣容的起點開始說起。

15-16季雄鹿

首發控衛邁卡威身高198公分,臂展203公分;

首發分衛米德爾頓身高203公分,臂展211公分;

首發小前揚尼斯身高211,臂展220公分;

首發大前賈巴里帕克身高206公分,臂展213公分;

兩位中鋒門羅208,臂展213、亨森211臂展228。

沒有一支球隊能輕鬆突破這個防線,他們太高了,以至於你過了一個人後面還會有一個更高的球員在等著,而當你吸引了夾擊他們的大跨步衝刺補位又能彌補一部分收縮後空檔,這是一套幾乎無法尋找錯位的陣容。

當下的雄鹿與火箭,蘊藏著未來籃球的秘密

這套陣容最後場均失分排在聯盟17,好像不是很好看的排名啊?別忘了,這套陣容活力四射天賦極佳,但是同樣他們的首發陣容平均年齡不到23歲,一群新兵能在替補席幾乎沒有靠譜老將的情況下打到這個份上,對於一支處於重建後期的年輕隊伍那是相當不錯的結果。

但中游的防守最後只換來了四成的勝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套陣容雖然防守天賦好,可是進攻端實在是太過臃腫,邁卡威、揚尼斯都是無法在三分線外改變對手防守陣型的球員,通過空切和手遞手並不能補償他們糟糕的外圍天賦。

15-16季的雄鹿,這支防守排在中游的重建隊伍場均三分命中數聯盟倒數第一。

沒有哪支隊伍比他們的投籃更差了,於是賈森基德的對手不停收縮不停夾擊,但他們的持球手們把球傳出去之後,空位的隊友做不出回應。

如今戰績天下第一的雄鹿,在陣容搭建的開始也遭受過守強攻弱的困局。


14-15季火箭

在被利拉德無情絕殺淘汰之後的第一個賽季,他們依舊保持著摩登的核心組合,但角色球員出現了大變動:

麥克海爾決定把林書豪換成投籃更好的老特里,把卡斯比換成投籃更好的帕帕尼古拉烏,把帕森斯換成定點投籃更好的阿里扎。基本上就是說,幫我把能投籃的人給我找來放在哈登隔壁,當然,霍華德繼續呆在場。

當下的雄鹿與火箭,蘊藏著未來籃球的秘密

火箭的改革從那一刻起已經悄然開始,魔獸的場均出手是新秀賽季後新低的10.5次;特里來到隊伍並沒有替代林書豪的工作,而是一上場就開始扔三分球;他們捨棄了當時較為全面的錢德勒帕森斯,高富帥曾經得到過管理層的保證“不管別的球隊給你什麼價格我們都會匹配”,轉眼間把一個全面的扳手變成了一個高質量的零件阿里扎,那個賽季阿里扎的場均三分出手創生涯新高,這是一個簡化

就這樣,在阿西克、林書豪和帕森斯離開的第一個賽季,他們通過捨棄戰術的多樣性換來了一套三分非常不錯的隊伍。

終於在賽季結束的時候場均命中11.4記三分成為了球隊單季三分的歷史新紀錄,但這並不是那個賽季唯一值得記住的東西。

14-15季後賽對快船的第六場驚天逆轉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那一套逆轉的陣容的後衛的內線是特里+霍華德,其餘三人是三個標準前鋒布魯爾、約什和阿里扎,他們三個人搖擺換防成為了防守端的奇招

當下的雄鹿與火箭,蘊藏著未來籃球的秘密

這一點,也許不是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但是這確實影響了火箭後面的發展線路。

如今拿著數位3D球員的火箭,如今陣容的基本思路在那一季已經埋下伏筆。


再後來,基德終於在17年把帕克放到替補席,把布萊德索放到一號位,把希臘怪物放到四號位。

米德爾頓的進步和斯內爾的存在極大改善了球隊的外圍投射,基德親自推翻了自己的“巨人策略”但是戰績一直在季後賽邊緣徘徊,在全明星賽後基德被球隊解僱,揚尼斯苦求管理層留下自己的伯樂,但最終事實證明,基德的繼任者布登霍爾澤才是那個正確的教練。

布登霍爾澤曾經是波波維奇的弟子大家都知道,只是現在的這支雄鹿的教頭居然是曾經波波的助教,聽起來好像有點不可思議。雄鹿在聘用布登霍爾澤時他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教練組必須是他的人,於是在奔赴密爾沃基時把自己五位助理教練都帶到了雄鹿,也就是雄鹿如今的打法完全是布登霍爾澤和自己的團隊打造出來的。

接手的第一個賽季,雄鹿的籃下3英尺出手位列第3,三分出手聯盟第2,標準的魔球攻擊策略,與火箭不同的是他們找來了大中鋒洛佩茲。

布帥為揚尼斯找來了一位能夠抗重型內線,能夠背身勾手,能夠投三分的隊友,而中期加入球隊的米羅和希爾也都是三分能手,字母哥第一次獲得了極致的進攻空間。

當下的雄鹿與火箭,蘊藏著未來籃球的秘密

直到這個賽季,雄鹿留下希爾、洛佩茲,找來馬修斯、科沃爾和剛加盟的馬文威廉姆斯——布帥的陣容之下,無論米德爾頓還是揚尼斯帶隊,空間環境都是第一檔的,但沒有那種能打幾個位置的角色球員。

布登霍爾澤在進攻端魔球,在防守端沒有跟著其他球隊一樣鎖三分線,而是死守禁區。

如今雄鹿的對手只有29%的出手發生在籃筐6英尺以內,聯盟第一,此區域防對手命中率59.9%,聯盟唯一一支限制對方6英尺內出手命中率低於6成的隊伍。如果你的球隊手風不順,想靠突破吃雄鹿比登天還難。

所以現在的密爾沃基是一支強調位置、進攻魔球、防守重護框的球隊。布帥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們並不追求鋒線身材的3D,沒有“五個2米左右搖擺人”的陣容儲備,每個位置上身高很正常的,但幾乎每一個都有3+D屬性。

麥克海爾體系改革的真正繼任者德安東尼在接手之後做的第一個重大決定:讓哈登擔任進攻時的控球后衛。

現在我們回顧這個決定,除了德安東尼釋放了鬍子的組織天賦,更重要的是確立了持球攻擊手的無限球權策略。

當下的雄鹿與火箭,蘊藏著未來籃球的秘密

在他的體系之下,戈登和安德森如魚得水,中鋒卡佩拉只能做三件事:護框、籃板、吃餅,極致魔球終於出現在哈登的球隊。在輸給馬刺之後他們1換7得到保羅確立後場雙核心,兩位核心不同時出場時各自帶隊,並且只有保羅一人擁有中距離特權。

德安東尼除了允許燈泡無限持球,還允許他們無限制的開啟單打模式,通過單點能力的無限放大開發哈登的得分潛能,於是我們迎來了NBA歷史上被包夾最頻繁的持球手:18年至今的詹姆斯-哈登。

我們從來沒有見識過被包夾的如此誇張的球員,因為他的得分能力實在是太過出色,被包夾之後接球的人員又是那幾位鋒線上的3D選手,作為魔球的開創者,他們的魔球比雄鹿更加激進。

前面提到的14-15季對快船的第六場布魯爾、約什和阿里扎三個人搖擺換防成為了防守端的奇招,如今成為了火箭的常規策略,而終於他們發動了改革的最後一步:

送走卡佩拉。

哈登威少的雙核心組合沒有變,只是不善投籃的威少更多負責攻框爆破,替補的裡弗斯和戈登算半個持球手,而其餘的所有輪換全部是3D,而且是鋒線身材3D,這跟雄鹿五個位置各司其職相互對立,這是兩個極端。

也就是說,火箭如今打的是“無位置籃球”。

球場上只有兩個位置:持球核心+角色球員

當下的雄鹿與火箭,蘊藏著未來籃球的秘密


持球核心只負責持球權攻擊,角色球員只負責投籃和切入,持球戲份歸持球人,無球戲份歸角色球員。從來沒人這麼幹過。

這個體系需要的球員除了三分和防守以外,不可避免的都是需要能卡位、腳步不慢的球員,比如在同噸位下移動比較好的塔克,速度相差無幾中力量出色的科溫頓。通過力量、卡位來彌補身高劣勢,利用移動、速度來保持輪轉,在同質化的配置之下打造一套輪換時戰術無需改變的數字籃球。

所以眼下,我們見到的兩種魔球:一種重視禁區防守,位置分明;一種重視輪轉,職責同質。

這兩派時代的先行者確實受到了改革的滋潤,而更多的隊伍還在摸索著他們的思路尋求提升。如今擁有五大陣容的76人,像不像前幾年的雄鹿?如今後場雙槍勁爆的開拓者,像不像前幾年的火箭?

籃球世界的大方向已經確立,進步的趨勢也不可逆轉。我不知道未來的大趨勢是會與哪一種更相近,但至少在當下的雄鹿與火箭之中,已經蘊藏了未來的籃球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