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疫情大家一定要理解這兩個新詞 可能對絕對部分普通人更關鍵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也讓我們聽到兩個新詞,一個是急平衡,一個是非至善之法。

也許並不能算是新詞,只是平常很少聽很少用,但可能查字典很難查到,自己為什麼題目中用的是理解,而不是瞭解或是知道,因為僅僅知道意思還不行,還要充分理解,這對於阻擊疫情發展,尤其是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很重要。

對抗疫情大家一定要理解這兩個新詞 可能對絕對部分普通人更關鍵

《天佑武漢》 創作者:電影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 曲玉輝

急平衡是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聽到的,是回答記者提出的類似一些物資短缺,或者大家購買不到用的。

字面的意思也許並不難理解,就是緊急情況下,如何達到更好的平衡。通俗的就是遇到重要的事,應該先處理最重要的最緊急的。

這在平常的急診科自己也許你也看到過,如果有一位需要搶救的病人,有骨折或者滿臉是血,這在平時肯定是很嚴重的,但如果病人生命垂危,那一定是想要搶救生命。

另外在新聞報道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如果有人因車禍卡在車裡,消防員都會運用各種工具破拆救人,因為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而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臨之時,生命同樣是第一位,任何是避免擴散,避免傳染他人,當然也包括醫護人員。

對抗疫情大家一定要理解這兩個新詞 可能對絕對部分普通人更關鍵

《堅定信心 眾志成城》 創作者:設計學院學生 孫曉

所以,國家所以的措施都要以此為先,所有的物資都要優先供應,這就可能會造成其他人暫時的短缺和不便。

昨天新聞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在談到方艙醫院時所說道:這是目前解決問題的非至善之法,在目前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時,這就是可取的方法了。是用最小的社會資源,解決問題。

非至善之法字典裡也沒有,至善的含義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最崇高的善。還有

1、最好的辦法、情況。

《管子·幼官》:"至善不戰,其次一之。" 尹知章 注:"用兵之善者,其唯不戰乎!其次善者,雖戰而號令一。"

2.儒家謂人的道德修養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①《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朱熹 集註:"言明明德,親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慾之私也。"

3、最好。

何震川《建天京於金陵論》:"建邦設都,必取至善之地。"

對抗疫情大家一定要理解這兩個新詞 可能對絕對部分普通人更關鍵

山東藝術學院阻擊疫情主題宣傳畫

而非至善並不是不好,就像王辰院長所說,而是在目前情況下所能做到的最好。

就自己理解有點像我們平常所說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意思是兩種利益同時放面前,當然是選擇利益較大的那種,兩種損害放面前,當然是選擇傷害較輕的那種。 這是無論日常還是特殊情況下,利弊權衡最普遍最好的方法。

之所以說這麼多,還要大家理解,因為目前來看,也許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疫情面前,還是有很多人,要麼搶購生活物資,甚至還大量搶購醫護人員最需要的醫療物資,造成各種物資短缺,說實話,之所以短缺,其中一個很大原因就是這些盲目的搶購。

現在國家是急平衡的非至善之舉,是先保證最重要的最緊急的事部署,其實也在積極保障大家日常的生活,防疫的物資生產供應。

我們也看到物價不漲反降,迅速加大口罩消毒液等等的生產,中國的力量大家應該深有體會,相信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做到這樣的力度,所以,我們應該相信國家有這個能力,不但能戰勝病毒,也同樣能逐步讓大家日常的生活步入正軌。

但如果大家不能理解這些,用的著的用不著的一味搶購,還各種的吐槽抱怨,國家這些措施和苦心真的白費了,為什麼說這些對我們普通人更重要,其實,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而且我們還會無法面對這樣一些人,為了落實各項隔離措施,冒著被傳染的風險,在寒風中堅守工作的警察,環衛工人,各地的保安等等,甚至也許有你的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哪些街道上的大爺大媽,尤其是那些一直戰鬥在一線的勇士們,有的可能已經奮戰了月餘。

我們現在可以安安穩穩只是待在家裡,你好意思讓這些人的辛苦付之東流?

人定勝天,不是說人一定能勝天,而是指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類體現出的凝聚力和力量就能夠戰勝任何災難困難,如果你還不能理解這些,也可以看看:

對抗疫情大家一定要理解這兩個新詞 可能對絕對部分普通人更關鍵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阻擊新肺疫情主題創作宣傳畫合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