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新冠肺炎才幾十例,不到一個月就破萬。是如何傳播這麼快?

擎天918


今天相信大家都是被武漢的“冠狀病毒”相關的新聞刷屏了,微信群、同事們閒聊的話題也都集中在這個這件事情上。我所在的部門群、同學群、校友群、讀書群等,都在今天上午的時候轉發了一個同濟協和醫院的PPT,很多熱心的網友把最新的統計數據、防護措施等在微信群裡分享出來。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大家這個時候會這麼樂意分享這個消息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為什麼能夠傳播的這麼快?中午的時候還和同事討論了這個話題,這裡跟各位分享一下討論的結果。

1月20日下午,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防控情況,以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為組長的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就公眾關心的問題在北京集體接受媒體採訪。

鍾南山說:“當前防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我們有信心能夠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次專家用兩週時間就定位了新型冠狀病毒,下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各地加強檢測,再加上有很好的監控以及隔離制度,相信疫情不會出現當年SARS造成的社會影響。

任何消息的傳播都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信息源,二是傳播者,二者缺一不可。那麼消息傳播的速率就跟這兩者相關。首先從信息源頭來看,這次信息披露的源頭是政府。在國內信息的傳播都是要經過審查的,政府這次把信息放出來,應該是有現實的需要。政府肯定知道信息公佈之後,可能會在人群中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會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但是國家同樣意識到如果不公佈信息所造成的的後果將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信息發不出來是要讓民眾提高警惕,跟國家一起預防、防止這種病毒的擴散,這是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信息傳播的現實需要。

第二點是在傳播者這個節點上,傳播者去做這件事情不需要付出成本。群眾為什麼會自發的加入到傳播信息的大軍中去了?我們在做出選擇的時候都會事先在心理掂量好利弊,趨利避害的本性讓我們做出對我們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決定。在準備傳播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們內心迅速開始了權衡,傳播出去對我們的好處是可能會給別人一種熱心、助人的良好形象。對我們不好的地方好像沒有,傳播這條消息我們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只需要動動手指,所以很快就轉發了出去。試想一下,如果轉發這條消息要讓我們付費10元的話,我們將會看到另外一個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