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7大難題,方法都在這裡

孩子的早期教育,離不開方法的指導,我將以家長們比較關心的、撫育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幾個問題為例,和大家分享早教的具體方法。

1. 孩子是分床睡,還是跟爸爸媽媽一塊兒睡?

一些育兒書上會建議家長們,在孩子剛出生時就讓他睡在一個獨立的床上,等到3歲以後,為他準備一個獨立的房間。

這其實是西方人的育兒方法,並不適合中國的孩子,東西方文化差異太大,千萬不要把西方的方法照搬到中國來。

早期教育7大難題,方法都在這裡

在西方,新生兒是趴著睡的,而在中國,嬰兒是躺著睡覺。西方讓小孩單獨睡是為了避免父母呼出來的廢氣被孩子吸進去,導致孩子的腦部供氧不足,影響健康,這是有科學道理的。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人小時候和父母接觸不足,長大之後,見面打招呼,喜歡不停地擁抱對方。

而東方人特別強調個人空間,推崇握手禮儀,過去的中國人甚至連手都不握,見面就是作個揖或者打個謙,完全沒有身體接觸。

所以,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和父母一起睡,多接觸父母。這樣長大之後,與人交往才不會出問題。

如果父母盲目的、早早就和孩子分開睡,孩子小時候沒有足夠的撫觸,長大之後,見誰都想抱就麻煩了,很多孩子早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孩子應該跟爸爸媽媽一起睡到多大取決於他的出生方式。

順產:順產出生的孩子,幼兒園中班開始討論分床,在幼兒園大班結束、上小學之前徹底分乾淨。

剖腹產:剖腹產出生的孩子,由於出生時醫生伸手進去嚇著他了,這個驚嚇使得孩子腎上腺素分泌的量相當於一個心臟病人發病時候的30倍,並且會持續影響孩子生命的第一個週期。

因此,剖腹產出生的孩子和父母一起睡得時間更長一些,女孩到7週歲生日之後,男孩到8週歲生日之後再開始討論分床的事情,到10週歲生日之後,徹底分乾淨。

2. 孩子生下來為什麼必須要躺著睡?

新生兒俯臥或者仰臥造成的最大的不同在於抬頭的時間不一樣。趴著睡的新生兒的窒息率比躺著睡的要少1/3左右,其抬頭的時間比躺著睡早3-4個星期。

儘管如此,我們的孩子還是應該選擇仰臥,因為這和將來文字的學習密切相關。

孩子第一次抬頭的時間一般在3個月到100天。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非常吃力,小腦袋一會抬起來,一會又耷拉下去,每天如此反覆,樂此不疲。

早期教育7大難題,方法都在這裡

大人們可能會說:“寶貝,別這麼累。”這可不行,他們就得這樣。100天之前,孩子是躺著的,看不見四周,大人們整天在他們的世界裡飄過來,又飄走了。

等100天之後,他翻過身、抬起頭一看,世界一下子旋轉了180度,正是這次旋轉,為將來認方塊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西方人用不著,因為我們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而西方的不是,象形文字對空間關係有很高的要求

不過,我們也為此付出了一些代價。趴著睡的孩子,抬頭時間更早。運動發育有三大規律:由上而下、由中間向四周、由大肌肉到小肌肉。

頸部肌肉是一個孩子運動發展的原動力,抬頭時間越早,孩子運動發展得越早,運動能力強的可能性越大。於是,在世界級田徑比賽裡,西方人總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和我們的撫育文化有關係。

以踢足球為例,中國隊怎麼也踢不好,但在亞洲有一個民族的足球水平卻能跟國際接軌,它就是朝鮮和韓國。

朝鮮人有一個習慣,喜歡用脖子頂東西,所以他們的頸部肌肉發育得好,這種優良的基因祖祖輩輩傳下來,能踢好足球是必然的。

早期教育7大難題,方法都在這裡

這樣看來,如果孩子在不到100天的時候,喜歡趴著玩,家長不要阻止他,而要鼓勵他。孩子的胳膊力氣不夠,大人幫忙稍微託著點,慢慢地他自己就能撐住了。

3. 孩子哭要不要制止?

孩子哭實際上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家長不應該制止,不過得注意他不會被嗆到,尤其是剛吃完飯的時候。

早期教育7大難題,方法都在這裡

有時候,哭也有一些好處。比如,練習孩子的肺活量和嗓門。孩子自己哭自己聽得見,哭著哭著,他還會變換聲調,哭著玩,通過這種方式來練習聽力。

等他們哭累了,自然就好了,大人哄得太多,孩子就會把哭作為武器,一旦達不到目的,他就哭,因為一哭大人就會滿足他。

4. 兩家孩子發生衝突了,家長要不要介入?

我做諮詢時,有個媽媽告訴我:孩子特別愛跟誰誰玩,但是人家不理他,他就搗亂,得先被人打哭了,然後才能一起玩,特別吃虧。

我說,這就是你家孩子交朋友的方式。

孩子想要別人交往,有他們特殊的介入方式,不能用大人的眼光來衡量。

早期教育7大難題,方法都在這裡

人的本能是群趨性的,家長們不要只看到孩子被打了或者怎麼樣,而是明白孩子通過這種方法去結交朋友、融入集體。

我們不能把大人的功利心帶到到孩子中,動不動就覺得我家孩子吃虧了,我跟他沒完,其實沒有必要。

5. 左撇子要不要糾正?

一個出生在中國的左撇子,只有兩條道路可以選:老老實實改過來或者趁早送到歐美去。

東西方文化差異非常大,中國是象形文字,學習它主要靠大腦右半球,西方的邏輯文字靠大腦的左半球。大腦在管理雙手的時候又有一個交叉。

所以,5000多年中國文明史上找不到一個傑出的左撇子,而西方從政治到經濟、從科技到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建築到數學,每一個領域最傑出的人物都是左撇子。

6. 小孩說話不清楚怎麼辦?發音不清楚怎麼辦?

孩子發音不清楚,有的可能是聽力問題。如果聽力正常,那就是家裡人做飯的時候,把東西剁得太碎了,孩子的舌頭用不著配合咀嚼,吃東西嘴巴一抿就進去了。

說話的時候舌頭的肌肉不用力,導致發音不清楚。只要增加孩子的咀嚼,增強口腔肌肉的力量,鍛鍊到位,說話自然就清楚了。

還有的可能是發音方法錯誤。例如,有的小孩會把“g、k、h”發成“d”。

早期教育7大難題,方法都在這裡


矯正的方法很簡單:不會發“g”的孩子,含一口水在嘴裡,仰起脖子,發出“咕咕”的聲音,這樣練習幾天,就會說了。

發不出“g”主要是因為舌根的抬舌肌發育不行,人含著水、仰著脖子很容易被嗆到,舌根會本能性往上抬,練著練著,“g”就發出來了。

說“h”不大清楚的孩子,給他準備一面鏡子,對著鏡子練習發音,“g、k、h”,孩子會發現一說“h”,鏡子上全是霧,他就明白了“h”是要往外送氣。“h”和“g”不一樣,“g”是一個突然的爆發。

也有的孩子“l、n”不分,舌邊音沒有壓著舌頭,買一支冰棍,用冰棍的小木棍練習,慢慢就能發出邊音。

7. 孩子大聲尖叫管不管?

2歲多到3歲半左右的孩子尖叫,是因為耳蝸頂端的基底膜感受高頻聲音的部分發育到了關鍵期,孩子通過尖叫,把基底膜激活,將來才能聽到高頻的聲音。

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大聲尖叫,家長要制止他。

總之,撫育孩子過程中有很多細節的東西,作為家長,我們要去慢慢琢磨,多多學習,這樣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7大難題,方法都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