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國家概況

【國 名】 南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面 積】 1,219,090平方公里。

  【人 口】 5652萬(南非統計局2017年年中統計數字)。分黑人、有色人、白人和亞裔四大種族,分別佔總人口的80.7%、8.8%、8.0%和2.5%。黑人主要有祖魯、科薩、斯威士、茨瓦納、北索托、南索托、聰加、文達、恩德貝萊9個部族,主要使用班圖語。白人主要為阿非利卡人(以荷蘭裔為主,融合法國、德國移民形成的非洲白人民族)和英裔白人,語言為阿非利卡語和英語。有色人主要是白人同當地黑人所生的混血人種,主要使用阿非利卡語。亞裔人主要是印度人(佔絕大多數)和華人。有11種官方語言,英語和阿非利卡語為通用語言。約8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其餘信仰原始宗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

  【首 都】 比勒陀利亞(Pretoria)為行政首都,人口約292萬;開普敦(Cape Town)為立法首都,人口約374萬;布隆方丹(Bloemfontein)為司法首都,人口約75萬(2011年南非人口普查數據)。

【簡 況】 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鄰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另有萊索托為南非領土所包圍。海岸線長約3000公里。全國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

  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後來南遷的班圖人。17世紀後,荷蘭人、英國人相繼入侵併不斷將殖民地向內地推進。19世紀中葉,白人統治者建立起四個政治實體:兩個英國殖民地(即開普、納塔爾殖民地)及兩個布爾人共和國(即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1899-1902年英布戰爭以英國人艱難取勝告終。1910年四個政治實體合併為“南非聯邦”,成為英國自治領。南非當局長期在國內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鎮壓南非人民的反抗鬥爭,遭到國際社會譴責和制裁。1961年退出英聯邦(1994年重新加入),成立南非共和國。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國民黨領袖和總統後,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對黑人解放組織的禁令並

  釋放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主席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黑人領袖。1991年,非國大、南非政府、國民黨等19方就政治解決南非問題舉行多黨談判,並於1993年就政治過渡安排達成協議。1994年4-5月,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大選,以非國大為首的非國大、南非共產黨、南非工會大會三方聯盟以62.65%的多數獲勝,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非國大、國民黨、因卡塔自由黨組成民族團結政府。

南非國家概況


【行政區劃】 全國共劃為9個省,設有278個地方政府,包括8個大都市、44個地區委員會和226個地方委員會。

【經 濟】 南非屬於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也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金融、法律體系比較完善,通訊、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良好。礦業、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均較發達,是經濟四大支柱, 深井採礦等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國民經濟各部門、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黑白二元經濟特徵明顯。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受國際制裁影響,經濟出現衰退。新南非政府制定了“重建與發展計劃”,強調提高黑人社會、經濟地位。1996年推出“增長、就業和再分配計劃”,旨在通過推進私有化,削減財政赤字,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促進出口,放鬆外匯管制,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等措施實現經濟增長,增加就業,逐步改變分配不合理的情況。2006年實施“南非加速和共享增長倡議”,加大政府幹預經濟力度,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行行業優先發展戰略、加強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等措施,促進就業和減貧。1994~2004年經濟年均增長3%,2005~2007年超過5%。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南非經濟增速放緩,同比增長下滑至3.1%,2009年為-1.8%,一度陷入衰退。南非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衝擊,自2008年12月起6次下調利率,並出臺增支減稅、刺激投資和消費、加強社會保障等綜合性政策措施,以遏止經濟下滑勢頭。在政府經濟刺激措施、國際經濟環境逐漸好轉和籌辦世界盃足球賽的共同作用下,南非經濟逐漸企穩。2010年後,祖馬政府相繼推出“新增長路線”和《2030年國家發展規劃》,圍繞解決貧困、失業和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以強化政府宏觀調控為主要手段,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轉型。近幾年來,受全球經濟走低,國內罷工頻發、電力短缺、消費不振等多重因素影響,南非經濟總體低迷,增長乏力。2018年前兩個季度,南非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拉馬福薩總統先後推出“新投資倡議”、“經濟刺激與復甦計劃”,舉辦就業峰會和投資大會,致力於恢復經濟增長。但囿於外部環境趨緊及國內體制制約,南經濟復甦乏力,貧困、事業、不公等痼疾始終無解。2014年經濟增長率為1.5%,2015年為1.3%,2016年為0.3%,2017年為0.9%,2018年約為0.9%。2018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約3794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6575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0.9%。

  貨幣名稱:蘭特。

  匯率:1美元≈13.24蘭特(2018年年均)。

【資 源】 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之一。現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鉑族金屬、氟石、鉻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黃金、釩、錳、鋯居第二位,鈦居第四位,磷酸鹽礦、鈾、鉛、銻居第五位,煤、鋅居第八位,銅居第九位。根據南非礦業部統計數據,2011年已探明的礦藏儲量:黃金6000噸(佔世界總儲量的11.8%,下同),鉑族金屬 6.3萬噸(95.5%),錳1.5億噸(23.8%),釩364萬噸(26%),蛭石1400萬噸,鉻31億噸(85%),鈾29.5萬噸(5.5%),煤301.56億噸(3.5%),鈦7130萬噸(10.3%),鋯1400萬噸(27%),氟石4100萬噸(17.1%),磷酸鹽15億噸(2.1%),銻2.1萬噸(1.2%),鉛30萬噸(2.1%),鋅1400萬噸(3.3%),銅1100萬噸(1.6%)。

  【工 業】 製造業、建築業、能源業和礦業是南非工業四大部門。製造業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主要產品有鋼鐵、金屬製品、化工、運輸設備、機器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 等。鋼鐵工業是南非製造業的支柱,擁有六大鋼鐵聯合公司、130多家鋼鐵企業。近年來,紡織、服裝等缺乏競爭力的行業萎縮,汽車製造等新興出口產業發展較快。

  近年來,南非建築業發展較快,但設備陳舊、技術工人缺乏等問題比較突出。南政府目前正在實施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建築業面臨進一步發展的大好時機。

  能源工業基礎雄厚,技術較先進。電力工業較發達,發電量佔全非洲的2/3,其中約92%為火力發電。國營企業南非電力公司(ESKOM)是世界上排名前十電力生產和第十一大電力銷售企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乾冷發電站,供應南非95%的用電量。近年來由於電力生產和管理滯後等原因,全國性電力短缺現象嚴重。在開普敦附近建有非洲大陸唯一的核電站-庫貝赫(Koeberg)核電站,發電能力180萬千瓦。此外,南非薩索爾(SASOL)公司的煤合成燃油及天然氣合成燃油技術商業化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其生產的液體燃油約佔南燃油供應總量的1/4。

  礦業歷史悠久,具有完備的現代礦業體系和先進的開採冶煉技術,是南非經濟的支柱之一。2018年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3%。礦產品是出口的重要構成部分,2018年礦產品出口額約佔出口總額25%。南非是世界上重要的黃金、鉑族金屬和鉻生產國和出口國。鑽石產量約佔世界的9%。南非德比爾斯(De Beers)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產和銷售公司,總資產200億美元,其營業額一度佔世界鑽石供應市場90%的份額,目前仍控制著世界粗鑽石貿易的60%。

  【農牧漁業】 農業較發達,可耕地約佔土地面積的12%,但適於耕種的高產土地僅佔22%。農業、林業、漁業就業人數約佔人口的7%,其產品出口收入佔非礦業出口收入的15%。農業生產受氣候變化影響明顯。玉米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各類罐頭食品、煙、酒、咖啡和飲料暢銷海外。盛產花卉、水果,葡萄酒享有盛譽。

  畜牧業較發達,主要集中在西部三分之二的國土。牲畜種類主要包括牛、綿羊、山羊、豬等,家禽主要有鴕鳥、肉雞等。主要產品有禽蛋、牛肉、鮮奶、奶製品羊肉、豬肉、綿羊毛等。所需肉類85%自給,15%從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斯威士蘭等鄰國和澳大利亞、新西蘭及一些歐洲國家進口。綿羊毛產量可觀,是世界第4大綿羊毛出口國。

  水產養殖業產量佔全非洲5%。南非商業捕撈船隊有各種船隻500多艘。全國約有2.8萬人從事海洋捕撈業。主要捕撈種類為淡菜、鱒魚、牡蠣和開普無須鱈。每年捕撈量約58萬噸,產值近20億蘭特。此外,南非養蜂業年產值約2000萬蘭特。

  【旅遊業】 旅遊業是當前南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18年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從業人員達140萬人。旅遊資源豐富,設施完善。有700多家大飯店,2800多家大小賓館、旅館及10000多家飯館。旅遊點主要集中於東北部和東、南沿海地區。生態旅遊與民俗旅遊是南非旅遊業兩大最主要的增長點。2010年6月11日至7月11日,第十九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圈比賽在南非舉行,有力拉動了南旅遊業。2017年到南非旅遊的外國遊客達1029萬人次。

  【交通運輸】 有非洲最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對本國以及鄰國的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以鐵路、公路為主,空運發展迅速。近年來加強了城鎮及經濟開發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鐵路:總長約3.41萬公里,其中1.82萬公里為電氣化鐵路,有電氣機車2000多輛。年度貨運量約1.75億噸。由比勒陀利亞駛往開普敦的豪華藍色客車享有國際盛譽。連接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和約翰內斯堡奧立弗·坦博國際機場的高速鐵路2011年8月通車,總長約80公里。

  公路:分為國家、省及地方三級。總里程(含各級公路和街道)約75.5萬公里,其中國家級公路16170公里。年客運量約450萬人次。

  水運:海洋運輸業發達,約98%的出口要靠海運完成,主要港口有開普敦、德班、東倫敦、伊麗莎白港、理查茲灣、薩爾達尼亞和莫瑟爾灣。有商船990艘,總噸位75.5萬噸。年港口吞吐量約為12億噸。德班是非洲最繁忙的港口及最大的集裝箱集散地,年集裝箱處理量達120萬個。

  空運:南非航空公司擁有包括3架波音飛機和44架空中客車在內的各類民航機共47架,是非洲大陸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50家航空公司之一。現約有27個民航機場,其中11個是國際機場。每週有600多個國內航班和70多個國際航班,與非洲、歐洲、亞洲及中東、南美一些國家直接通航。平均年客運量達1200萬人次。主要國際機場有奧立弗·坦博國際機場(原約翰內斯堡國際機場)、開普敦國際機場和德班沙卡王國際機場等。

  管道運輸:南非管道運輸網絡總長3000公里,輸送全國85%的石油加工產品。

  【通訊網絡】 南非電訊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電信發展水平列世界第20位。共有500萬門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用戶約2900萬。因特網用戶2858萬,普及率約為52%。南非電信公司TELKOM是非洲最大的電信公司,最大的兩家信息技術公司DIDATA和DATATEC已在英美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其衛星直播和網絡技術水平在世界上競爭力較強,南非米拉德國際控股公司(MIH)已壟斷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絕大部分衛星直播業務。軟件業也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2018年,官方外匯儲備516億美元,外債總額1759億美元。

  南非儲備銀行(The South African Reserve),系南中央銀行,始建於1920年,為股份有限銀行,除行長與副行長由政府任命外,享有很大的獨立決策權。總部設在比勒陀利亞。

  截至2009年底,南非共有註冊銀行31家,另有42家外國銀行在南非設有代表處。銀行業資產29670億蘭特。其中最大的四家銀行是:第一蘭特銀行(First Rand Bank)、南非聯合銀行集團(Amalgamated Banks of South Africa Group)、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萊利銀行(NedBank Limited)。上述四大商業銀行總資產約佔南商業銀行總資產的84.6%。

  【對外貿易】 南非實行自由貿易制度,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創始會員國。歐盟與美國等是南非傳統的貿易伙伴,但近年與亞洲、中東等地區的貿易也在不斷增長。2018年南非貨物進出口額為1649.04億美元,其中,出口849.32億美元,進口799.72億美元。

  出口產品有:黃金,金屬及金屬製品,鑽石,食品、飲料及菸草,機械及交通運輸設備等製成品。主要進口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石油等。2017年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國為:中國、美國、德國、日本、印度、博茨瓦納、納米比亞、英國、莫桑比克、荷蘭;前十大進口來源國為:中國、德國、美國、印度、沙特阿拉伯、日本、英國、泰國、意大利、法國。

  【外國資本】 主要來自歐美,尤以歐洲為主。對南非累計投資額歐洲佔近70%,美洲佔近20%。英國是累計對南非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佔五分之二左右。外資以證券資本為主,直接投資(FDI)較少。在南非擁有資產的外國公司投資大多集中於採礦、製造、金融、石油加工和銷售等部門。2013年南非吸收外國直接投資83億美元,2014年為58億美元,2015年銳減為16億美元,2016年為22.5億美元,2017年為32億美元,2018年為49億美元。

  【外國援助】 1994年以來,各國政府、國際組織承諾向南非政府提供援助,用於支持“重建與發展計劃”。主要援助國有美國、英國、德國等。多邊組織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均向南非提供援助。

  【人民生活】 南非屬中等收入國家,但貧富懸殊。2/3的國民收入集中在佔總人口20%的富人手中。1994年以來南非政府先後推出多項社會、經濟發展計劃,通過建造住房、水、電等設施和提供基礎醫療保健服務改善貧困黑人生活條件。1997年制定“社會保障白皮書”,把扶貧和對老、殘、幼的扶助列為社會福利重點。2015年,平均預期壽命為62歲。艾滋病問題是目前南非面臨的嚴重社會問題之一,艾滋病感染率為10.5%。

  【軍 事】 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最高國防決策機構是國家安全委員會,下轄國防諮詢委員會和國防部。國防部長代表總統處理軍隊日常事務。國防軍司令主持全軍的作戰、指揮和軍事訓練等事務,由總統任命,平時對國防部長負責,戰時由總統直接領導。國防軍總司令索利·肖基上將(Gen.Solly Shoke)。南非國家安全部隊包括國防軍和警察部隊。國防軍的陸、海、空軍分別建於1912、1922和1920年。新南非成立後將原種族隔離時期的國防軍同非國大、泛非大、前黑人家園民族解放組織的部分武裝進行合併整編,並確定其任務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履行國際義務,協助維護國內治安等。1997年,義務兵役制改為志願兵役制。現南非國防軍總兵力7.37萬人,其中陸軍約3.5萬人,海軍約6700人,空軍約9500人,衛生部隊7500人,另有1.5萬人分屬國防與退伍軍人部、聯合作戰司令部等指揮控制機關。警察部隊13.2萬人。警察總監科赫拉·約翰·西託利(Khehla John Sitole)。

  【文化教育】 因長期實行種族隔離的教育制度,黑人受教育機會遠遠低於白人。1995年1月,南非正式實施7至16歲兒童免費義務教育,並廢除了種族隔離時代的教科書。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著力對教學課程設置、教育資金籌措體系和高等教育體制進行改革。學制分為學前、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5個階段。現有公立高等院校23所,學生75萬人;私立高等學院90所,學生3.5萬人;繼續教育學院和培訓學院150所,學生35萬人;中小學27850所,學生1214萬人。全國有教師36.6萬人。2015年成人識字率94.4%。2018/2019財年教育預算3397億蘭特,佔政府財政總支出的22.5%。著名的大學有:金山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南非大學、開普敦大學、斯坦陵布什大學、約翰內斯堡大學等。

  【新聞出版】 定期出版的報刊數量居非洲之首。共有日報、週報各20餘種,另有200多種省和地方性報紙,600多種各類雜誌。發行量較大的有:《星期日時報》(英文)、《每日太陽報》(英文)、《報道報》(阿非利卡語)、《索韋託人報》(英文)、《城市報》(英文)、《星報》(英文)、《公民報》(英文)。其中《星期日時報》、《報道報》和《星期日獨立報》是全國性報紙。

  南非通訊社(South Africa Press Association)曾是非政府、非贏利性的唯一全國性通訊社,已於2015年3月底正式停止運營,主要業務由非洲新聞社(African News Agency)取代。南非廣播公司(SABC)下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廣播電臺共有18套國內節目,用11種語言向全國廣播,擁有2000萬聽眾;對外節目“非洲頻道”用4種語言向國外廣播。電視臺有4個頻道,其中2套公共服務節目,2套商業電視節目。M-NET是非洲最有影響力的收費電視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