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學習繪畫藝術的人來說,是追求繪畫作品的數量還是質量呢?

影影圈圈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認為剛剛學習繪畫藝術的人,先追求數量,再追求質量。

繪畫好難,我畫幾十年的畫,總感到每天都會遇到新問題,不管是觀念上的還是技法上的。解決問題的手段就是實踐,在實際創作中感受,想辦法解決。

學習繪畫,我提倡動腦之前先動手,先培養動手能力。技法就是動手的能力,多畫,一股腦多畫,且不管好與壞,畫的好有體會,畫壞了也會有感受,這就是我說的先追求數量的原因。


經過一段時間量的累積,心底對繪畫有大致的體會,優點與缺點都產生在學習繪畫的數量上,這時候,就得開動腦子,考慮如何提升繪畫質量,把先前顯露出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讓繪畫技能快速提升。

剛學習繪畫藝術的人,先追求繪畫作品的數量,再追求質量。


陳莊水墨畫家


俗話說,熟能生巧。如何做到熟練呢?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做到,才能“生巧”。繪畫也是如此。<strong>

我曾經與一位學習繪畫的大學同學聊過這件事。那位大學同學現在已經是安徽省小有名氣的油畫家,為了方便行文,下面就叫這位同學為“A同學”。A同學跟我說,不算他小時候在繪畫培訓班的習作,光他在四年大學裡,他臨摹的繪畫習作草稿堆在一起,有兩個成人高;光用於購買繪畫的畫布、紙張所花費的錢,四年合計在一起,大約有2萬多。所以,A同學感嘆,天下事沒有捷徑,唯有不停地練習,在無數次的失敗後,才能談得上進步,才能畫出有點質量的畫作,否則,都是空談。<strong>

A同學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他還舉列子說,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那些武林高僧之所以能成為武林高手,那練功房裡的一雙雙深陷於地下的腳印便是見證和保障。

我受到啟發,說,就拿馬上要走進考場的高考生來說,他們做一張數學考卷,只有幾十道題目,而他們在高中三年裡,做過的數學題何止千萬道啊!正是平時練習了上萬道數學習題,他們明後天,才有底氣走進考場,才有可能高質量地來答題。

學習繪畫與武僧練功、與考生上考場一樣,要想完成有質量的畫作,平時必須反覆臨摹,反覆揣摩畫作,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所以,對於學習繪畫的人來說,一定的繪畫數量是有質量的畫作產生的前提條件。

<strong>


老梅尋夢


古人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可見,對於知識的掌握,“學”是一個認識新知識的過程,而“習”則是對所認識的知識加深鞏固,要想學有所成,必須把學和習結合起來,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學習繪畫藝術同樣如此。在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過去的得與失,得出經驗,才會更快進步。

對於剛學習繪畫藝術的人來說,是追求繪畫作品的數量還是質量呢?

個人之見,對於學習繪畫的新人,必須把作品的質量放在首位,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才能考慮如何加快進度,追求數量的產生。若本末倒置,肯定學不好繪畫。

質量和數量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數量能鍛鍊好學習者的動手能力,加快繪畫速度,最終達到熟能生巧,量變到質變的程度。而質量能杜絕產生應付之作,督促學習者端正自己的態度。

世上是沒有人為了學習而學習的,每個學習者,都想對一個技藝學有所成,靠這門技藝作為立足之本,那麼,就只能以兢兢業業的態度進入學習。在這樣的境況下,新人是不可能具備量產和多產能力的,也就談不上追求數量。

因此,對繪畫新人,從最基礎的東西,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才是正道。

真正的畫家,是不會追求作品數量的,他們都會力求每一幅作品精益求精,達到完美的程度,在醞釀和構思時,深思熟慮生怕遺漏了什麼,在創作時,都以十分認真嚴謹的態度來對待每一筆每一畫,生怕自己畫出敗筆。

有些畫家在創作重要作品時,僅僅是草圖就要畫出很多張,然後一張一張對比,找出那幅最接近完美的構圖,然後才按照草圖進行真正的創作。

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大師達芬奇創作《蒙娜麗莎》時,從1503年畫到1517年,總共耗時14年,僅僅草圖就畫了上百張。我國20世紀繪畫大師徐悲鴻在創作《愚公移山圖》時,也耗時好幾年,草圖同樣畫了幾十幅。

這些大師對待每一幅作品都那麼認真仔細,難道繪畫新人就有理由不認真嗎?所以說,不管是繪畫學習者,還是成名的畫家,都應該以追求質量為根本。


鴻鵠迎罡


有關繪畫藝術的魅力,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畢竟繪畫藝術的種類很多,而且流派風格也很多,每個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又獨具特色,所以很大一部分人在欣賞繪畫作品時,就不知不覺喜歡上了繪畫,問題來了,對於剛學習繪畫藝術的人來說,是追求繪畫作品的數量還是質量呢?

繪畫作品的數量與質量

題目中有很關鍵的幾個字,那就是“剛學習繪畫藝術的人”,我們很容易就想到,對於一個剛學習技術或藝術的人來說,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有限的,當然了,這是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而言,既然如此,那對於一個剛學習繪畫藝術的人來說,作品的數量與質量之間的權衡就很重要了,



比如,有些人一天只練習畫一幅畫,有些人一天可以練習畫三幅畫,在相等的時間內,一天三幅畫的數量就高於一天一幅畫的數量了,至於質量如何,就很難下決論了,並不能說花一天時間畫出來的畫的質量就一定很好,花半天時間畫出來的畫的質量就很差,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成語叫“熟能生巧”,同樣的事情重複做了好多遍,就會越來越熟練,練習繪畫也是如此,更何況,繪畫技術達到一定程度時,才可稱之為藝術,繪畫技術的熟練程度是由數量來決定的,在剛練習階段,一幅畫花費的時間越長,就叫“磨洋工”,並不能提升質量,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繪畫是靠記憶來創作的過程,這記憶的形成,是依靠多觀察、多動手、多思考才能有深刻的記憶,哪怕是畫個素描,都要反反覆覆的練習畫線條,就像西方新古典主義藝術大師安格爾說的那樣,“要將油畫學好,就要學好素描,要學好素描,就要畫好線條,畫線條就是不斷重複的畫上一萬遍”。



詩夜城主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對於繪畫初學者而言,應該追求作品的數量,還是質量呢?

個人拙見,對於繪畫初學者而言,作品的數量和質量都必須同時重視

也許親會說,量變引起質變,對於繪畫新手而言,首先作品的數量必須達到要求,不然何談質量

我們參加美術高考集訓時,老師也經常說,畫速寫,一定要先累積數量,比如一天規定自己畫二十張,數量達到了,必然引起質變



但是個人拙見,對於繪畫初學者而言,也許作品的數量積累很重要很重要

但是比如你畫了二十張素描靜物,但是每一張素描靜物的效果,都是一模一樣,沒什麼進步,並不能從你的二十張素描靜物中,隨著日期的推後,看出你作品有一絲一毫的進步

那麼,這種作品數量的累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所以,繪畫作品積累數量的同時,也應該注重質量的提升

畫作數量積累很重要,但是你在積累畫作數量的過程中,一定要追求一張畫比上一張畫更加進步,一張畫比一張畫質量高

畫一幅畫結束之後,一定要總結經驗,然後不斷反思這幅中優秀之處,還有要避免的缺點

在下一次作畫時,一定要發揚上一幅畫的優點,避免上一幅畫犯過的錯誤

作品數量的積累過程中,如果畫作一張比一張進步,一張比一張的質量有所提升,那麼這樣的積累才是有意義的


所以,對於初學者而言,繪畫作品的數量積累,質量的提升都很重要

力求一張畫比一張畫進步,也許你的畫作特別多,你的速寫本堆積如山,但是你每一幅畫,都是以敷衍,應付的態度作畫,你沒什麼進步,所以這種積累是沒有意義的

與其畫十張質量差不多的畫,還不如畫兩三張質量大幅度提升的畫作

對於繪畫基本功很成熟紮實的人,那麼作品就應該追求質量了

特別是對於創作一幅大型油畫,應該注重追求質量,而不是瘋狂追求數量,可以花上一年時間,甚至幾年時間畫好一幅大型油畫創作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條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這個問題是個不確定答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要從以下來說:

一、掌握繪畫技能程度來分:

1、初級者(也就是那些剛剛進入繪畫行業的人),作品的數量少,質量也不怎麼樣的。因為剛入門的學者,什麼都不懂,平時要靠多練,而且速度要慢些,一個作品畫一次,畫不好,再畫,反覆畫到滿意為止,自然慢慢地就掌握技巧,得到了鍛鍊。

2、中級者(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能),作品的數量逐漸增多,而且質量也不錯,能做到一天一個作品。

3、高級者(已經達到藝術家的級別),作品數量和質量都很多,能都隨手一畫,都能出一個好作品。

二、繪畫是一門藝術,不是所有人都有藝術細胞的,有些人磨鍊了好久,可是還是畫不好,拿不出好質量的作品


周小仙6


首先說一句:追求繪畫的數量和追求繪畫的質量,二者並不相悖,完全可以並存。提問者本人是什麼情況才會問這個問題呢?難道你是某個學習班的學生,被老師逼著交作業嘛?

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有了量沒有質量,那作畫者本人就會灰心喪氣,從而影響追求完美的動力。初學者不斷的練習繪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筆法做實驗,可以不追求完整性,但每次有目的的實驗都是為了下次作出更好的改進,所以,還是要不停的練習。練習可以分項練習,比如練習畫樹,練習畫好一片雲一座山,練習一種顏色的組合,然後還是要畫出完整的作品,畫出質量是繪畫的追求,而質量的提升離不開不斷的練習思考,只有不斷的在努力,才能積累經驗,進而提高質量也提高速度,提高色彩搭配技巧和識別能力,數量是努力的證明,但數量並不一定體現出來你的用功程度,你可以三分鐘畫完一幅畫,也可以一天畫完一幅畫,但我想這個體驗過程是不一樣的,如果用同樣的八小時畫畫,你畫了八幅,別人畫了一幅,那說明誰更用功?這個回答不是絕對的,體驗結果也不一樣。這看你追求的是什麼結果,你可能用了八種不同的方式畫了八幅畫,別人可能在不停的補充細節用八小時畫了一幅畫,那我只能說,你倆可能會進入不同的畫派,比如寫意繪畫和具象繪畫,但態度首先要是認真的,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畫,如果僅僅是為了對付老師,那大可不必畫了,你繪畫如果不是出於本心的愛好,那就是在敷衍自己敷衍別人或者是應付家長,我勸你不要畫了。努力是前提,天賦是輔助,數量是根據繪畫內容而言的,但質量不能忽略。

還是那句話:同樣的一天時間,一幅畫還是八幅畫,這是由你的繪畫要求決定的,不影響對質量的追求。但同樣在用一天時間繪畫,用心繪畫都會有收穫,只不過收穫的東西不一樣。追求質量也不需要磨洋工,作品完成了就收手,三分鐘能畫出好作品也未嘗不可,三天才能完成的作品你如果急於完成,技術水平到了也未嘗不可,技術水平不過關,那這幅作品的質量可想而知了。


鵝卵石畫


我不會畫畫,用我練字的感覺說畫畫應該說道理是相通的。

一:初學期我們練習書法叫臨帖,要求忠實於原帖,即,比葫蘆畫瓢。開始慢,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快,越來越熟練,越來越象。

畫畫的開始應該是素描把,也是先選擇素描的一範本,其道理應該是一樣的,這個節段應該是練習基本功的初級節段,即練習的是控筆能力。

二:換帖和換範本是一樣的,開始同樣的是忠實於原帖原範本,畫著畫著,臨著臨著就會將現帖或現範本裡面的東西與前帖前範本裡面的相對照,從中側重自己喜歡的東西,偏好趨向就會出現。換的越多,自我的偏好趨向就越明顯,自我的風格開始形成。什麼舉一反三,移花接木的心理衝動隨時都會出現,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在肯定自己,又在不斷的否定自己,而每一次的肯定和否定都是一次提升。

這是一個書法繪畫人的正確道路。

即:離經叛道,過河拆橋,不著皮相,獨領風騷。

三:誰的都畫,誰的都臨,臨誰的象誰,畫誰的象誰的,離開別人的就找不著北了,這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專攻一體,寫畫的一模一樣,這樣可以成為一個藝術家,但是,成不了偉大藝術家。因為藝術家是抄出來的,偉大的藝術家是偷出來的。二是寫畫誰的象誰的,別人沒的自己就不會了。(不是那一位名人大家都給我們留夠足夠的現成的東西。)這樣可能就有點麻煩了。

我這是外行說畫。

說到快與慢的問題,這可能與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有關。

字與畫應該是一樣的,大道至簡,寫畫到極至的時候,出來的作品看著是非常簡單的。看似簡單,而其中的方每一筆每一畫都是有東西的,既不多事,也不缺斤少兩,應該說是改一筆都可能成為廢。

胡侃呢,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正。



楊炳升66


剛學繪畫的人,必須先從量上開始起步,由量達到質的改變。俗話話:“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長時間的煅煉,一朝一夕絕對不能成為大家。唯有一遍一遍的練,一遍一遍地畫,才能掌握繪畫的技巧,才能從不懂到懂,從懂到精。

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是畫家,都是從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走過來的。就像一個呱呱落地的嬰兒一樣,先從爬,再到坐,再到走;從幼稚到成熟,從學到專,再到大家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漫長的繪畫過程,從數量到質量,是必經之路。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從苦寒來”。只有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在繪畫的時候做到對繪畫的人、物、景,心中有數,胸有成竹,爛熟於心,熟能生巧,高質量的畫作就會一揮而就。


生命河歡迎您


學習繪畫,無論是素描,油畫,國畫等,都需要從小開始學習,在老師的專業指導,要求下,不斷循序漸進的練習基本功,掌握繪畫技能,在學習過程中追求繪畫的質量是必須的,因為繪畫的質量好壞說明你繪畫的水平高低,徐悲鴻在繪畫教學中強調要,寧髒勿淨,就是說初學者在畫素描遇到問題時,要認真對待,要在作業上反覆修改,對於畫面上存在的問題不能輕易放過他就像一道門檻你必須要邁過去否則下一張作業還會看到這道門檻等在那裡,當然一張作業是不能解決所有繪畫問題的,它需要大量的實踐反覆的練習,畫的數量越多越好,這裡面就有一個怎樣認識量,認識質的關係問題也就是說,這個量必須是在認真的基礎上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數的量,盲目的量再大也沒有意義.寫實繪畫的繪畫基礎好壞代表著你的水平和今後的專業發展,靳尚誼先生在我國油畫的教學,創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還向自己,向學生和業界的學者反覆強調繪畫基礎問題,要做到沒毛病,

這是治學嚴謹的態度,也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