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零售有困難更有這些機會


面對疫情,零售有困難更有這些機會

聯商專欄:今天,我們最為揪心的是看見疫情的數字還在每天上升,我們告誡自己不要悲觀,我們知道接下來會難,但它怎麼個難法?有什麼破局空間?在疫情隔離的過程中,業務延續性怎麼樣?遠程辦公、跨距離協調這些方式,我們有沒有體現常態、高效?組織文化中,能不能體現關懷?體現眾志成城?這些都值得我們去總結。

困難見真章,它不光是說大家能微信來回,而是工作協同、信息布達、業績推進能效率最大化,並且對接下來的可能是要有預判和安排。我們來探討一下相關的話題。

應對疫情,需要我們從全價值生態看問題

這次疫情爆發,讓我們很明顯的感覺到,整個社會互聯、互通、互融的重要性,也能感覺到今天這樣一個關係交融的社會,一旦停擺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它既是社會進步的方面,也是社會遞弱代償的表現。

顯然,在這樣一個階段應對疫情,僅僅靠企業自省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與我們交接的生態相關方:供應商、物流、服務商、消費者、內部員工、三方服務機構、外部力量(政府職能部門、社區),保持高度的溝通和高效的調度,這兩個高效,它體現為信息的互通、資源的支持和困難的共渡。每個企業應該都有做一些動作,但做到了什麼程度?效果怎麼樣?有時決定的可能是生死,這體現的是認知差異!

也許有人會說,都封閉了,沒什麼好溝通的、除了等,溝通也沒什麼鳥用,但就像朋友圈說的,疫情時還能在一起的,多數是生死之交,你說有什麼用?

回到生態相關方來說:

A、零售生態第一大環供應鏈需要恢復效率

我們把它分為三類,自控程度從高到低來說:

一是自控的供應鏈。這個涉及到我們能不能快速的延續生產,輸出產品並直達末端。能,說明很牛,卡了、堵了,差的是我們的動員能力。

二是合作的供應鏈,這個時候供應商還會不會“冒險”挺你,存貨怎麼解決,優先級如何?差了,可能真是我們人品不行。

三是市場性的供應鏈。我們的採購人員,組貨能力怎麼樣?持續性怎麼樣?差了,是我們的企業向心力不行。

這次疫情讓我們最大的感受是,僅在溝通端發力解決不了問題,建設不了口碑,創造不了感動,實物流更為重要!像口罩、防護物資,能搞到貨都是硬實力,能不漲價是真好人。

超市因為是生活必需品,情況相對好一些,像百購,業主減租、國家減稅,特殊時期的扶持,大義是一方面,從全社會的角度,它更是一種經濟格局帳,因為這個生態中,有一個環節死掉了,斷鏈了,或一個片區盲暗了,那這個生態的整體活力就會失掉,所以我們認為,敢降租的老闆,是真正的高格局,高認知。

B、第二個生態大環,是我們與消費者交流、接觸和配送的管道需要完備

這是對我們的全渠道能力的考驗,我們的線下、線上、社群各種渠道的信息溝通效率怎麼樣?物流效率怎麼樣?臨時抱佛腳是搞不來這個能力的。

到店的人數肯定會減少,腰斬甚至完全歸零,那你有沒有第二或第三空間?你找不找的到你的消費者?如果沒有,我想這次給我們打擊和認知,應該是沉重的。

在過去相當一個長的階段,我們經歷了爭吵、糾結、實操到坦然,像數字化、線上、社群這些東西,今天看來還是需要我們撿起來,不糾結概念,就是實打實的當一種生意去做,像我們做實體店的感情一樣,去組織團隊,去花精力、花時間、花成本、投資源的認認真真的去做,可能疫情過後,它會成為企業很大的能力。

我們近期看到,很多零售企業也在這個階段啟動了外配,因為員工也就閒那裡,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充當配送員、信息宣傳員,不等不靠的去提高我們現有的資源效率,這點上任何加法都是值得去行動的。

至於後續這些渠道怎麼打造,商業邏輯通不通,還只能是市場邏輯與企業能力結合的產物,現在,我們臨時抱佛腳也好,也只能盡力去做加法,有一點是一點。

C、第三是依靠我們這個平臺的眾多的服務機構更需支持

比如獵頭公司、廣告商、保潔公司、安保公司、金融機構、垃圾紙皮回收等,這些力量,本身自有現金流儲備就不豐厚,就那麼些家底,沒有迴旋的空間,他們的難是真正的難,他們是生態服務商的同時,也是生態閉環中的消費者,比例很大,粘附著很多家庭載體。

D、第四是做好應對消費下行的準備

消費端我們最後來說,是因為影響更無形,更長久。可能接下來最大的問題,是居民收入預期下降,然後是消費意願下降,信心的恢復需要一個推拉週期,從而造成全社會的連鎖反應,消費總量萎縮,需求延遲滿足表現明顯。

這可能我們都能看到,重要的是我們由此預判什麼?

可能:

①基本民生保障性及基本娛樂性商品會相對穩定;

②消費者會更加追求性價比;

③創造爆款,強調價值主張,能相對拉動一批不受意願影響的年輕人;

④產品及服務再升級;

⑤選購性、炫耀性消費面臨二次衝擊;

⑥......

零售有整個社會的大生態,和自身產業鏈的小生態,它們相互影響,共生共榮。今天,大家面臨這個生態共同的流通萎縮局面,因而也一定需要共同進退。

只是因為當下,每個主體的資源不同、認知不同、連鎖寬度不同、損耗節點不同,說是利益共同體,但我們無法精確判斷損失程度,所以還是需要博弈、談判,我們說需要眾志成城,可能願意利益捨棄,才是真正的眾志。

所以我們說,今天疫情帶來的影響和困難,是全社會生態性的,我們必須從生態的視角來提升和解決。

享受苦行

你說我什麼渠道都沒有,也搞不定別人,或者一些中小從業者,沒有力量,沒有資源,沒有能力去聯動各種關係,那就只有苦逼自己了。過去我們說難,多少還有些矯情,而2020年,可能是常態,疫情之後,困難還可能有個甩尾效應。

所以,第一件事可能是共性的:控制成本,活下去!裁人、一崗多能,加班,更加努力,商品更好一點,服務更熱一點,方法多用一點,心多操一點。

其次,削減一切不必要開支,清苦一些,穩穩控盤,一定把現金流這個口子守好。

當然,企業內部氛圍也千萬不用搞的這麼沉重,享受當下,苦中作樂,有所作為,如此定好。

而這個苦行,還在於競爭對手,大家都要活,要爭,打仗會搞的大家都很累。在紅海的市場,大家認知差不多,資源易得性差不多,我們生存的最大影響,主體其實是競爭對手。乾死他,可能我們就好活一點!

也許我們所有的苦行預判都是錯的,那樣豈不更好! 員工協同,內部進化

國家會減稅,政府會扶持,但最根本的,還是要企業自己走好,大家都困難的時候,沒有人是可以靠扶牆趟過去的。

企業畢竟是人組成的,這次疫情肯定會影響到員工收入,效益不好,內部員工首當其衝。企業和員工都面臨雙向選擇,齊心還是離心,堅持還是捨棄,保全還是斷臂,期待員工自降不現實,獎金可以降,高管可以,但員工不行。

工資是剛性的,收益少了,破壞最大的是意願,所以最後又回到認知和格局上,激發內部活力,成了最大的挑戰。

因為難,就降低員工收益,即使員工願意,往往也是個雙輸的格局,還可能會加速企業的困境!改革、創新、挑戰才成為更好的選擇!

對所有企業來說,接下來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利用:

1、組織改革的機會

困境之下進行組織改革,有理由,有時機,也更加有利於激發生存欲,企業與企業之間很大的差異,多數源於組織關係的設計,從公司到自組織,從打工到創業,從內部模糊協調到阿米巴式內部市場化,不改,你怎麼知道能做的更好呢。

當然,企業的組織改革一定會配套機制調整,我們想提的是,今天零售業的改革,一定要配套技術升級,就是改革的主體工具或經營技術一定要是領先的。在今天創業門檻大幅提升到情況下,啥都沒有,組織一般會死的比較快!

2、學習成長的機會

要創新,要生存,企業員工不能自困,學習成長一定是更好的選擇。組織進步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不是人力資源的事情,而是帶頭人的事情。

零售今天要再學什麼?首先是行業知識內部轉化,認知不差,結果改善不了,這是當下很多企業的真實現狀。其次,大部分企業內部不乏牛人,行業資訊也足夠多,可能最重要的是提升內部能力均線。

3、新基礎設施運用提升的機會

所有公司應該都很明白自己的弱點在哪裡,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沒有勇氣面對現實!而面對了,就必然需要用新技術新通道,這些都是老調重彈的話題,引爆了,企業可能就成了爆款。

對基礎設施的運用,行業當下有一種新本質病,你跟他說什麼,他都一句話:不就用微信賣東西嗎,不就建個群互動一下嗎,不就做個APP嗎,不就......沒法好好聊天了!

過去,我們走的很快,走的很急,而此次疫情,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沉思、回望和規劃,不要讓這段時間變成煎熬,變成負累,而要變成升級,有人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急剎車,我們更想表達,這是我們集體進修。

對疫情,我們選擇相信,對未來,我們還是冷靜的樂觀,美好,需要我們更加努力的創造。

我們致敬所有在疫情中堅守、付出大愛、大義的“逆行者”,特別是很多超市的一線員工,他們堅守崗位,忍受風險,當很多人抱怨在家閒的發黴的時候,還有大量的零售人,在人手急劇短缺的情況下,他們在辛勤勞動,保障民生,他們一樣非常可敬!

所以,當我們購物的時候,請自己少一些挑剔,給他們多一些讚許!

什麼是眾志成城,愛是,堅守是,服從是,付出是,努力更是!2020,我們零售人定眾志成城,我們中國人定眾志成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