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年號可以以動物名命名嗎?為什麼?

肥潤的兔子


像我們現在稱呼一些古代皇帝的時候,並不會說他們的名字,通常情況下都是用他們的年號來稱呼他們,比如說康熙、永樂、建元等等。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既然是皇帝使用的,那麼肯定會仔細推敲,非常正式。其實不一定,有很多皇帝的年號都是以動物來命名的。

年號的起源以及沿用

首先先來說一下年號的起源。漢朝以前是沒有年號這一說的,是漢武帝登基以後創立了年號,他使用的第一個年號就是“建元”。

《史記·孝武本紀》中記載:“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雲。”

至此年號制度一直被沿用。

對於帝王來講,年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意味著帝王政權。不由於年號的使用非常複雜,這裡就不多作解釋。雖然一個皇帝可以使用多個年號,但是通常來講很多皇帝都只使用一個年號,比如說嘉靖、崇禎、康熙、乾隆等皇帝。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基本上一人只有一個年號。

以動物命名的帝王年號的原因

年號的選擇是很有講究的,一般都是有一定的寓意的,並且一般沒有重大事件發生是不會換的,那麼那些以動物命名的年號是什麼意思呢?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第二個年號是——神龜,不過這個年號使用的時間不久,不到三年。

《魏書》記載:“己酉,詔以神龜表瑞,大赦改年。”

由此可見,之所以使用“神龜”,是因為在古代傳說裡,“龜”象徵著祥瑞,寓意極好,因此才會被用作年號。

武則天和李顯的年號是神龍,李顯發動政變之後直接沿用了武則天的年號,並未改變。龍對於中國人一直都是有著特別的意義的。在古代,龍是威嚴的、神聖的、不可侵犯的象徵。同時,又是皇權和神權的象徵,皇帝都認為自己是真龍天子。因此以神龍做年號意味著威嚴,正統。除此以外還有後秦姚萇的年號白雀,白雀在古代也是吉祥之物。

由此可見,帝王選擇動物做年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且也並不是隨隨便便任何一種動物的名字都能拿來做年號,能夠做年號的動物都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在古代被視為吉祥、威嚴的動物。

參考文獻:

《魏書》

《漢書》


六經三史


先簡要回答下題主的問題,是有以動物命名的年號,但大凡以瑞獸命名,最常見的是龍和鳳。比如孫權用過黃龍和神鳳,他就是一個神獸愛好者。至於像題主說的以兔子命名,那是沒有的。


跟很多人的直觀印象不同,年號不是皇帝想用什麼就能用什麼的,這跟大家成年後,對自己原有名字不一樣,想給自己再取個字或者外號並不同,這裡面有諸多說道。

年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是方便紀年,比如年底地方官入京述職,在排隊講PPT的時候,兩個素不相識的縣令閒聊起來,一人說“我是元初二年上任的”,另一人“咦,好巧,我是元初三年的”。大家都是元初年間當的官,算是同儕,話題就這麼聊起來了,關係也就拉近了。

現代大家有數不清的方式來記錄過去的事情,每件事發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都可以追溯的很清楚,這是發達的網絡和統一的公元紀年帶來的便利。在連紙和墨都是稀缺品的古代,清晰記住自己哪一年被評的先進,哪一年受過批評,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既然物質條件一時改善不了,那就給大家增加一些可供標的的時間標誌就成了可行的方案。將這個主意付諸實踐的是鼎鼎大名的漢武帝。

既然是為了紀年,一位皇帝,尤其是在位很久的長壽皇帝只用一個年號是沒有意義的。漢武帝用了11個年號,其中第一個是建元,這個年號沒什麼特殊意義,就是開始用年號紀年的意思,事實上大多數年號都是這個意思,大多使用“建”“元” “初”“始” “太”等表達開始的字。他這11個年號的使用期很有規律,前6個都是六年,後面5個除了最後駕崩前用的那個,都是四年。

我們普通人可能會覺得這麼多年號用著太麻煩,尤其是要考歷史的同學,無疑增加了很多考點,但對於歷史研究者來說這可是福音。還是上文那個例子,根據這個聊天我們就不光可以知道他們是東漢漢安帝的臣子,而且還可以知道他們是在公元115年和116年當的官。

明清時代,皇帝們只用一個年號,如洪武大帝、康熙皇帝,我們是覺得方便了,甚至用它們指代皇帝,但是這些年號反倒和它們的本意背道而馳了。

中國歷史上年號一共出現過六百多個,我對這些年號的平均效期做過統計,大概是6年多一點。和漢武帝的那些年號的壽命差不多。而每位皇帝平均會用2.1-2.3個年號。

既然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紀年,起初皇帝們對年號沒那麼在意,確立和更改年號的工作都由專門的臣子負責。但表達紀年的詞語就那麼多,很快就被漢朝的皇帝們用了個遍。女人們都不喜歡撞衫,後世的皇帝和他們的臣子同樣不喜歡在年號上撞名字。大家同樣用過“元初”做年號,可萬一做的不如人家好,後世一比較,多尷尬。

事實上,到漢武帝曾孫子漢宣帝劉病已登基時,就已經在面臨這種窘境了。年號雖然還是在定期更改,但年號不限於表達紀年,出現了“五鳳”和“黃龍”。但年號中第一次出現動物並不是漢宣帝,而是他的前任漢昭帝,即“元鳳”,實際還是一個表達紀年的詞彙。

到東漢,年號已經不再定期更改,使用期從一年到三十多年的都有,而是看皇帝和臣子們的意願。各種神獸開始大規模出現在年號上,“龍”和“鳳”分別出鏡12次和10次,還出現過的動物有白雀、龜和䴥,其他還出現過“大象”和“燕元”等動物名字,但它們出自典籍詞彙,和動物沒關係。“大象”出自《易經》的章節名稱,而“燕元”的燕是地名,“燕趙之地”的燕。

皇帝的第一個年號基本是表達新朝開始紀年,後面的大多都是在表達對天下黎民的期許,而且多是從《易經》等典籍上取材,這倒是跟我們從《詩經》和《楚辭》上給孩子取名字一樣。

在年號上表達個人喜好,絕大多數皇帝沒這個閒心,朝上那麼多學識淵博的學士,隨便說出一個來都比小皇帝們想出來的好。

唯一的例外是我們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如意、長壽、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等等,這很明顯是皇帝自己的喜好。

如果題主和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皇帝好好說說“粉兔”的美好寓意,沒準兒老人家也能同意,只希望那時候“粉兔”的發音和“糞土”不一樣。


生物學家講歷史


年號是古代朝廷用來紀年,也方便記事,由漢武帝創立!叫建元,也是中國第一個年號!此後就成了制度,有什麼大事發生都會改年號!以動物為名的年號我是沒發現有,不過歷史上有以四大神獸為名的!

曹操的孫子曹睿公元233年就以‘青龍’為年號,用了五年。

漢宣帝公元前49年以‘黃龍’為年號用了一年時間。孫權也用過‘黃龍’年號!

王莽公元14年也用過‘天鳳’為年號,用了六年!


三千大道終要輪迴


以動物為年號的皇帝有三個:

  1. “白雀”(後秦姚萇)
  2. “大象”(北周靜帝)
  3. “神龜”(北魏孝明帝)

以瑞獸為年號的皇帝:

  1. “元鳳”(西漢昭帝)
  2. “五鳳”“黃龍”(西漢宣帝)
  3. “天鳳”(新朝王莽)
  4. “青龍”(曹魏明帝)
  5. “黃龍”“赤烏”“神鳳”(東吳大帝孫權)
  6. “五鳳”(東吳廢帝孫亮)
  7. “鳳凰”(東吳末帝孫皓)
  8. “黑龍”(前秦蜀王張育)
  9. “鳳翔”(夏國武烈帝赫連勃勃)
  10. “神䴥”(北魏太武帝)
  11. “儀鳳”(唐高宗)
  12. “神龍”(武則天)

牧荑


有的,比如漢朝漢宣帝劉病已就有五鳳年號。古代有時地方出現祥瑞動物,地方上報,皇帝可能就以動物名改為年號名。歷史上這樣的應該不少,歡迎補充。


赤縣雄鷹


不可以,我們的傳統不會以動物命名,而是以吉為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