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守護“孃家”的“戰事”:華科校友援鄂抗疫,物資直送一線科室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正在珠海長隆陪家人度假的華中科技大學(下稱“華科”)校友秦向南突然被通知參加一個緊急電話會議。會議的召集人是華科上海校友會會長周鋒,除秦向南之外,還有近20名華科上海校友會骨幹也受邀參加。

這場氣氛異常緊張的會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周鋒發言的主題只有一個:疫情嚴峻,湖北省和武漢市多家醫院醫療物資告急,緊急關頭,作為華科人,馳援湖北,義不容辭。這一倡導很快得到了參會人員的響應。

會議結束後,一個名為“支援湖北—華中科大上海校友會在行動”的微信群隨之建立,這支初始成員不足20個人的隊伍任務隨即明確:成立志願者團隊、啟動募捐與採購行動。

實際上,自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全面爆發後,散佈在全球各地、曾經在湖北求學的華科校友們紛紛地投入到這場援鄂抗疫的“戰鬥”中。2月6日晚間,負責信息溝通的華科校友亓飛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截至當日,華科北京校友會募捐的款項已超預期。此外,除來自日本、澳大利亞、法國等國的物資還在運輸途中,一批價值近300萬元,從德國法蘭克福發出的25000套防護服、240000副口罩以及4000個護目鏡等醫療物資已相繼抵達國內,這批物資的捐贈範圍將覆蓋湖北16個地市相關醫院的117個科室。

全球校友積極聯動

或許沒有人會料到,有著“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有一天會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被“守護”。

1月23日凌晨2點,武漢宣佈“封城”。也是自這一天開始,湖北省中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下稱“華科協和醫院”)、湖北省兒童醫療中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多家醫院相繼發出公告,向社會各界徵集護目鏡、N95口罩、外科口罩等捐贈防護物資。

而這也成為華科校友此次馳援的初衷。“此時,相信所有華科學子,都心繫武漢,惦記著我們的師友同學,尤其是奮戰在一線的華科人!母校附屬醫院在這次疫情抗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此刻,醫護人員在一線奮戰,卻面臨著防護物資嚴重短缺的問題,想著醫護人員都沒辦法保障自身安全,我們無法心安。”1月24日18時55分,華科上海校友會在其公眾號上首篇募捐文章中如此寫道。並稱,對於募捐的物資和款項,其會提交給校友總會統一安排發送到華科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兒童醫院、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

此時,身在全球各地的華科校友也在積極行動。華科北京校友會副秘書長談慧玲對記者表示,由於其家人在湖北一線醫院工作,在疫情大範圍擴散之前,已通過家人瞭解到一線醫護人員各類物資緊缺的情況,並開始在身邊的朋友裡,尋找獲取物資的渠道。1月21日,她獲悉,德國校友會計劃採購一批價值約100萬元的醫療物資,採購進入談判階段,尚未解決資金問題。

“得到上述消息後,我立即聯繫上華科北京校友會會長張斌以及秘書長劉超,商討在北京校友會內發起籌款,解決德國校友會的資金問題,迅速拿下這批物資捐給國內急需物資的一線醫院。”談慧玲稱。

1月24日17時41分,華科北京校友會在其官微上首次表態:截止到1月31日募集資金100萬元。截至1月26日早上8點,募捐金額已達246.3078萬元。

亓飛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坦言,起初這場募捐並沒有確切的計劃,只是單純想幫德國校友儘快募集到100萬元把物資買下來。“沒想到雪球越滾越大,所以最終形成了北京校友會主要負責募集資金,德國校友會、北美校友會等國外校友負責物資採購這麼一個局面,基本上是全球20多個校友會一起聯動在做這件事。”

為此,數十名分佈於世界各地的華科校友還架構起了“戰時”組織,按照工作需要,採購小組、物流小組、財務小組、法律小組、信息小組等迅速組織起來。從武漢封城之日當天開始,這些小組每天幾乎24小時在線,聯繫湖北省各大醫院的一個又一個需求,對接各類物資採購、物流、分發,然後在公眾號上向捐贈者公開所有物資採購清單,以及相關物資的去向……

一場守護“孃家”的“戰事”:華科校友援鄂抗疫,物資直送一線科室

物資直送一線科室

所有人都在爭分奪秒。

自1月25日(大年初一)開始,國內華科校友捐贈的醫療物資相繼抵達華科同濟醫院、華科協和醫院等醫院。1月30日,華科校友馳援疫區的第一批國外物資也抵達湖北臨床一線。

或與資金支援疫區的方式有所不同,向定點醫院捐贈定向醫療物資才是這一民間力量的終極目標。記者從多名華科校友處得到證實,除了募集到的醫療物資外,其募集的款項均用來購買醫療物資馳援湖北疫區的醫院。

一場守護“孃家”的“戰事”:華科校友援鄂抗疫,物資直送一線科室

這樣的做法不難理解。周鋒向記者表示,與資金相比,一線醫護人員更需要物資。所以在支援行動伊始,華科校友就與湖北的各個醫院直接對接,瞭解到一線最真實的情況及需求。”這樣我們在物資採購方面就有的放矢了,可以隨時調整採購方向和重點。從支援行動第一天起,我們的物資就直接送往一線科室手中。”

一場守護“孃家”的“戰事”:華科校友援鄂抗疫,物資直送一線科室

根據華科上海校友會公佈的相關數據,僅1月25日(大年初一)這一天,上海校友就聯繫了11家定點支援的湖北醫院,並明確其中6家醫院為上海校友會第1批支援的醫院(武漢市內一家,其餘為湖北省內的其他地市醫院)。

這顯然並非易事,問題也是一個接著一個,首先便是尋找到合格的物資。一方面,醫院求助及物資供應信息眾多,真假難辨,甄別與核實信息需要時間。另一方面,各大醫院緊缺的醫療器械不盡相同,市面銷售的物資質量也參差不齊,這更加劇了採購合格的難度。

“所以我們直接設立了一個醫學專家團隊,由同濟醫學分會的校友在專業上把關,這些校友對於採購什麼樣的防護用品更瞭解,為我們更快得匹配到合格物資省了不少事。”周鋒稱。

找到合格的物資只是其中一道難關,如何快速生成訂單,完成發貨才是後續關鍵。據一位華科校友講述,購買上述德國物資就經歷了幾個驚心動魄的晝夜。1月25日早晨,以疫情蔓延,物資留給本國的防疫部門為由,德國供應商突然變卦,臨時取消了華科德國校友本與其在兩天前談妥的訂單。

情急之下,為了能爭取到這批物資,德國華科校友打了無數通電話,在沒有任何預約下直赴該供應商工廠,斡旋數小時之後啟動第二輪談判……最終該供應商同意按原計劃提供這批價值34萬歐元,摺合人民幣約260萬元的醫療物資。德國時間1月27日上午11點(北京時間1月27日下午17點)取貨成功,當日晚上19點左右(北京時間1月28日凌晨2點)該批醫護物資順利送達法蘭克福機場,北京時間1月29日上午10點該批物資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當日搭乘EMS專機抵達武漢。北京時間1月30日凌晨由湖北郵政各分公司分發直接送抵一線醫院。從1月27日從供應商倉庫啟運,到1月30日到達一線醫院,僅僅過去了70多個小時。

2月6日,據負責採購等綜合協調工作的華科校友黃道榮向記者介紹,採購物資過程中突發情況時常發生。“之前我們在美國談妥了一批物資,已經敲定訂單換好美元準備付款了,但臨時被供應商通知貨物被其他人搶走,訂單被迫取消。此外,英國、澳洲都有碰到過(採購失敗的情況)。”

實際上,在物資跨國運輸過程中,像上述那批德國物資從國外供應商倉庫啟運至湖北一線醫院,歷時僅70餘小時的“奇蹟速度”並不多見。黃道榮稱,物資出入境清關有許多複雜的手續要辦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即使物資達到國內,如何快速將物資送到湖北一線醫護人員的手中又成了面臨的新考驗。

自春節前夕疫情爆發後,各省市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同時,武漢市的交通管制再升級,飛機、火車、高鐵的運輸方式均不可行,物資運輸難度大大增加。

據一位上海華科校友向記者介紹,2月1日,上海校友會一批支援湖北的6.5萬副一次性醫用橡膠手套需由上海運往南京倉庫分包,為了應對嚴格的交通管制,這一百多箱貨可謂“貨在囧途”:先由滬牌貨車運至浙江地界,又換上一輛浙江牌照貨車繼續前行,最後再換成江蘇牌貨車,物流司機在提心吊膽開了一整夜後,終於到達南京倉庫。最終在相關政府及EMS的馳援下,這批物資最終於2月2日晚間離開南京,送達武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及周邊宜昌、襄陽、黃岡等十家定點醫院。

一場守護“孃家”的“戰事”:華科校友援鄂抗疫,物資直送一線科室

“戰疫”仍在繼續

自1月23日正式開始行動至今,華科校友的援鄂行動已經持續了半月有餘。據目前公開數據,截至2月6日下午,北京校友會累積收到個人捐款620餘萬元,加上校友企業通過校友旗下的一家基金會捐贈的400萬元,合計超過1000萬元;上海校友會收到捐款291萬元,接收到上海校友會捐贈物資的湖北省內醫院總數達55家,還有某企業捐贈的200萬資金正在落實購買物資中;截至2月5日,法國校友會已累計捐款14.0339萬歐元,西雅圖校友會支援的飛利浦呼吸機以及口罩等兩批物資已於同日送達武漢。

“採購難,物流更難。當初我沒有想過這麼艱難,真的是非常非常艱難。”當回顧起自支援行動開始至今這十多天的經歷感觸時,作為華科上海校友會的發起人,周鋒如是向記者感慨。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自支援行動正式啟動以來,醫療物資的每一個購買訂單,捐贈的每一家定向醫院以及物流的每一個步驟,華科校友都會建立一個微信群來運營。在周鋒的微信群中,像這樣的群多達30多個,這些群大多數以不同國家、具體物資以及對應醫院來命名。作為華科上海校友會的總指揮,目前正身處澳大利亞的周鋒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微信消息閃爍不停:各個地區的採購協調,物流的最新進展、定點醫院的物資分配以及與校友總會的及時溝通等。

與周鋒的工作狀態類似,黃道榮也是在1月23日這一天加入到此次行動中的,在負責綜合協調的同時,他還統籌跟蹤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的國際採購。

“時差完全顛倒了,最近都是凌晨兩三點才睡覺,目前我們的採購主要偏向比如美國、澳洲、俄羅斯、烏克蘭等地的全球採購,國內物資基本上買不到了,臨近的日韓也差不多了。”2月6日下午,聲音中透露著疲憊的黃道榮向記者介紹道。

不過,根據多名華科校友採購經歷看來,相比於前期而言,如今海外採購物資的壓力越來越大,除了各國往返中國航班在減少,國際運輸費用高企之外,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國外供應商在物資出口方面已趨向保守,偏向將物資留存給本國。

“有預想過這次支援行動的時長嗎?”

“沒有,(戰疫)還沒結束呢。”這是記者從多名華科校友處得到的答案。

2月7日晚間,華科北京校友會在一份資料上寫道:“截至目前,僅武漢市即先後設置了五批定點醫院,總計將提供超過1.2萬張床位。但因缺乏醫療物資等原因,全數投入使用還需要一個過程,短時間內一線醫療物資仍舊緊缺。包括武漢在內的湖北各地市州各級醫院的求助電話仍舊在不停打來。”

“只要一線物資不夠,我們就會繼續。最近這兩天,我們北京校友會還收到了幾筆大額捐款,而且我們國外的校友目前也正在為購買全球物資而奔走。”亓飛對記者表示。

據亓飛介紹,目前華科校友正在接觸一家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生產type3B防護服的工廠。據華科北京校友會官微2月7日消息,上述工廠每天可生產量1.5萬套type3B防護服,若生產線全包,3天后可日產4萬件。

“空曠的街巷,沉寂的屋宇,縱橫參差,依舊是家。終有一日,她會推枕而起,梳妝打扮,迎來送往,笑顏如花。”2月5日凌晨,有華科校友在武漢封城兩週之際寫下上述詩句。

所有人都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記者 馬雲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