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兩個巴基斯坦,矛盾根源是什麼?

明月清風閣


印度是一塊麵積很大的地方,東西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包含其中。英國殖民者看上了這塊肥肉,在19世紀把印度變成了殖民地。 在英國殖民之前,印度大陸這個大家就是四分五裂,大家各過各的,從來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大家庭,是英國人硬把大家捆在了一起,這也就為日後的分裂埋下伏筆。

之所以會出現兩個巴基斯坦,其根源是在1947年英國人所制定的“蒙巴頓方案”,方案按照信仰的不同,將英屬印度劃分為信仰印度教的印度與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

  而當時的東孟加拉地區,同樣是以信仰伊斯蘭教的居民為主,因此按照蒙巴頓方案就劃分給了巴基斯坦,由此就出現了東西兩個巴基斯坦!

 1947年,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印度獨立法案(蒙巴頓方案),英國殖民當局將政權移交給印度人民。同時,按印度的宗教信仰,將印度分成兩個國家(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都獲得自治領的地位。

  印度各土邦在政權移交後享有獨立地位,可以根據自願決定加入哪一個國家,也可以選擇繼續保持同英國的殖民關係,但不能享有自治領權力。英國人為了方便統治印度,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有意製造宗教矛盾,使得雙方經常發生流血衝突。

巴基斯坦之所以會留下兩個,是歷史的結果,也是歷史的印記,封存了那些不安分年代裡面的動亂,還有混亂的統治,列強的侵壓。誰也不會願意把國家分成兩個地方,更不願意在世界上有一個和自己爭奪國家稱號的地區,印巴分治引起的這場鬧劇,在歷史上就下了深深地印記呀,當地的國民也不會忘記那段回家分治歷史。

但是東巴基斯坦,現在已經獨立為孟加拉國

甚至直到今天克什米爾地區雙方依舊是劍拔弩張。


新史報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見面。

世界上只有巴基斯坦這一個國家,之所以會問為什麼會有兩個巴基斯坦?那是因為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時,國土面積還包括現在的孟加拉國,由於孟加拉和現在的巴基斯坦不相連,中間隔著印度,相距2000公里,所以,當時我們稱現在的巴基斯坦為西巴,而將孟加拉稱為東巴,東巴和西巴是按地理稱呼的名字,並不是指兩個國家,孟加拉國是1971年從巴基斯坦分離出去獨立的,以前,東巴和西巴是一個國家,不存在兩個巴基斯坦,以後,西巴是巴基斯坦,東巴是孟加拉國,也只有一個巴基斯坦國。



至於東巴和西巴的矛盾,那是建立統一的巴基斯坦國之後才逐漸產生的。“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是按宗教信仰劃分的,信仰印度教的組成了印度,而信仰伊斯蘭教的組成了巴基斯坦,由於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和政府首腦在西巴,西巴掌握著行政權和經濟支配權,東巴的官員全部由西巴指派,東巴的經濟要上繳給西巴,東巴對西巴這個中央政府十分不滿,認為受到了西巴的壓榨,所以要脫離西巴自行建國。


西巴和東巴因宗教信仰相同走在了一起,但卻因民族、文化、語言不同走向了分裂。西巴是以旁遮普、信德人為主的地區,講烏拉爾語,而東巴以孟加拉人為主,講孟加拉語,雙方沒有民族認同感,再加上兩地相隔2000公里,兩地人民基本沒什麼交流,東巴是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地區,由於財富逐漸流向了西巴,導致東巴發展緩慢,隨著50年代東巴幾所大學的建立,東巴人民開始民族覺醒,認為必須脫離西巴,建立自己的國家。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兩個巴基斯坦?確切的說曾經有兩個巴基斯坦,現在只有一個巴基斯坦嘍。兩個巴基斯坦也就是所謂的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位於恆河平原,與印度和緬甸相鄰,面積14.7萬平方公里。

西巴基斯坦就是現存的巴基斯坦國,是我們國家的鐵哥們,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毗鄰阿拉伯海,東臨印度,東北與我國相鄰,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臨伊朗,國土面積88萬平方公里(當然這包括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其實巴基斯坦的歷史並不長,甚至巴基斯坦的這個名字都沒有形成多長時間,還沒有100年時間,“Pakistan”這個詞語就是由英屬印度殖民地西北部主要的幾個邦的首字母組成。

我們都知道,近代的印度次大陸的歷史由英國人主導,自從17世紀初英國殖民者從海上來到印度次大陸,通過幾百年的時間逐步征服印度,趕走其他歐洲殖民競爭對手,最終印度次大陸在英國殖民者手中實現了統一,也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英屬印度。然而印度次大陸實現統一,也逐步形成了統一的國家和民族意識,這時候就出現了以國大黨為代表的本土政黨,以甘地和尼赫魯為首。

然而在二戰後,英國國力遭受到了巨大削弱,已經難以為繼海外龐大的殖民體系。這時的印度也出現了獨立的要求,但凡有些可能,英國人是不可能同意印度獨立的,因為印度一直都是英國支撐全球殖民體系的財政來源,被稱之為英國女王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然而英國式微,也只能逐步同意印度獨立,但印度想真正的獨立還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應屬印度殖民地內部矛盾重重。除了國大黨為代表的,印度教徒的獨立勢力,還有以真納為代表的穆斯林聯盟勢力。兩者由於宗教習慣和文化的不同,早已經產生了隔閡。在英國殖民勢力即將脫離英屬印度之際,就開啟了分家模式,英屬印度的穆斯林不願意和印度教徒組成一個國家。

印度次大陸的矛盾: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矛盾。

然而英國殖民者也因此給出了《蒙巴頓方案》,也就是印巴分治方案,最終信仰印度教和其他宗教的地區成立印度國,信仰伊斯蘭教地區成立巴基斯坦國,1947年,英屬印度正式獨立成為兩個國家。由於英國殖民者在地圖上劃分,直接導致數百萬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遷徙搬家,直接造成了大逃亡和大屠殺,數十萬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死亡。就這樣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成為了世仇,巴基斯坦和印度也成為了兩個對立國家,再也無法統合成為一個國家,這可能是當年的尼赫魯很難想象的結果。

英屬印度在1947年後形成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然而巴基斯坦又分為兩個部分,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但隨後的時間,巴基斯坦和印度由於爭奪懸而未決的克什米爾地區,連續打了多次戰爭。而兩個巴基斯坦內部也出現了矛盾,因為本身領土就不接壤,東巴基斯坦幾乎相當於巴基斯坦的飛地,主體部分是西巴基斯坦。最終矛盾被印度利用,1971年,印度支持東巴基斯坦獨立勢力,脫離巴基斯坦,印度也就事發動了第3次印巴戰爭,取得了相對的勝利。就這樣,1972年東巴基斯坦正式成立獨立的孟加拉國。也就是今天南亞地圖看到上所劃分的格局。


大正看世界


曾經確實存在東西兩個巴基斯坦!

但兩個巴基斯坦是一個國家,即“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在兩個巴基斯坦中間,被龐大的印度隔開,西巴基斯坦即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國,而東巴基斯坦則被稱為“東巴基斯坦省”,又稱“東孟加拉省”,是巴基斯坦國在東邊的一塊飛地!


之所以會出現兩個巴基斯坦,其根源是在1947年英國人所制定的“蒙巴頓方案”,方案按照信仰的不同,將英屬印度劃分為信仰印度教的印度與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

而當時的東孟加拉地區,同樣是以信仰伊斯蘭教的居民為主,因此按照蒙巴頓方案就劃分給了巴基斯坦,由此就出現了東西兩個巴基斯坦!

但是這樣一種情況只持續到了1971年,由於東巴基斯坦只是西巴基斯坦的一個省,幾乎所有的經濟,政治都被西巴基斯坦所壟斷,為此,東巴基斯坦人民逐漸感到不滿!

且東西兩個巴基斯坦相距甚遠,二者語言不通,習俗也大為不同,除了共同信仰伊斯蘭教外,並無其他認同!

於是在1971年,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印度隨即介入,導致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爆發,後來,西巴基斯坦承認了東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國!

至此,東巴基斯坦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孟加拉國!


Mr這史香


在現在的世界地圖上只有一個巴基斯坦,那麼就是在印度西北地區一個長條形狀的國家,除了這一塊土地之外,也沒有其他的海外領土。

在1971年之前巴基斯坦領土有兩塊,除了現在的巴基斯坦區域之外,現在的孟加拉國曾經也屬於巴基斯坦。他們歸屬於一個巴基斯坦政府管轄,但是他們的民族和語言各不相同。

為了將兩個巴基斯坦區分開,所以也就分別稱之為西巴和東巴,因此在1871年之前,在咱們的認知裡是有兩個巴基斯坦,只不過後來東巴基斯坦獨立之後成為了孟加拉國,世界上只剩一個巴基斯坦了。

那麼當年東巴基斯坦為什麼要鬧獨立呢?

其實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關係直到現在也非常的尷尬,兩個國家表面上的關係有點像朝鮮和韓國之間的關係。

但是又有所不同。

因為朝鮮和韓國之間是屬於同一個民族,曾經也是屬於一塊統一的統治區域,由於在二戰時期幕後的支持陣營不同,所以也就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地區。

巴基斯坦和印度同為英國的殖民地,兩個國家在1947年脫離了英國獨立,當時英國按照民族和信仰不同劃分為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

其實在英國來印度殖民之前,印度半島整體是處於一種內戰的狀態,後來英國來到之後完成了對印度大陸的統一,並且進行殖民。

在二戰過程中,由於印度表現的特別積極給了英國很大的幫助,再加上當時英國在綜合的實力不斷的下降,已經很難再將印度作為自己的殖民地,所以不得不讓印度給獨立出去。

英國也就通過《蒙巴頓方案》(也就是印巴分治的政策)讓印度獨立,並且讓印度教還有伊斯蘭教集體遷徙,形成了現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

而穆斯林教所組成的巴基斯坦又分為了東巴基斯坦和西巴斯基斯坦,當時巴基斯坦的最高政府在西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而東巴基斯坦只是作為一個附屬省份的形式存在。

東巴基斯坦的土地特別肥沃良田眾多,所以糧食產量也相對較高,東巴基斯坦種了糧食賣了錢都會上交到西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擁有絕對財政支配大權還有官員任命權。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也無所謂,畢竟剛獨立圖個新鮮勁,但是後來東巴基斯坦就有點不願意了。

畢竟兩個國家相距了2000多公里,但是東巴基斯坦卻沒有任何一點權力上的自由,而且西巴基斯坦一昧的榨取讓東巴基斯坦越發的怨恨,而東巴伊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其區域內的民族還有語言根本不相同。

再加上東巴基斯坦的土地更為肥沃,而且經濟發展的更為先進一點,要比西巴基斯坦有錢,所以後來二者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於是在1971年東巴基斯坦宣佈要脫離西巴基斯坦的統治,印度一直和巴基斯坦關係不好,所以對於東巴基斯坦的獨立非常的支持。

最後東巴伊斯坦在印度的支持下也就成立了孟加拉國,從那之後世界上就剩了一個巴基斯坦。


夏目歷史君


兩個巴基斯坦確實存在過,一個是東巴基斯坦,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一個西巴基斯坦,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


兩巴原來是親兄弟,可是為什麼後來弟兄倆分家了呢?這不能不說說印度跟兩巴的關係了。

印度是一塊麵積很大的地方,東西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包含其中。英國殖民者看上了這塊肥肉,在19世紀把印度變成了殖民地。 在英國殖民之前,印度大陸這個大家就是四分五裂,大家各過各的,從來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大家庭,是英國人硬把大家捆在了一起,這也就為日後的分裂埋下伏筆。

二戰結束後,英國這個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已經衰落,全球殖民地人民紛紛要求獨立。加上二戰時英國也承諾過讓印度獨立,以報答戰時印度對自己的大力支持。於是在1947年,印度宣佈獨立。


印度獨立的同時,按照民族信仰,巴基斯坦從印度分出來,也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可印度大陸的情況本來就非常複雜,民族居住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分家後的印度大陸就沒有過過安穩日子。印巴還幾次爆發過武裝衝突。

那邊跟印度打著呢,這巴基斯坦自己家內部也起了戰火,東巴鬧著要獨立了。東巴都是穆斯林,為什麼也要獨立呢?

首先是因為沒有親近感。 他們的宗教信仰雖然一樣,但習俗,語言差異很大。就跟同父異母一樣,總覺得生分別扭,沒有認同感,歸屬感。地理上,中間大部分隔著印度,相距將近2000公里,和東巴來往不方便,反而是和印度打交道的多。


況且,孟加拉原來就是一個國家,那時候日子過得還不錯,在18世紀被英國吞併後才成為印度的一個省。

再就是覺得吃虧受氣。 印巴分家之後,巴基斯坦當家作主的是西巴人,國家怎麼管理,收上來的錢怎麼分配,官員怎麼任命,全都是西巴基斯坦人說了算,東巴人就是說了什麼也不頂用。

東巴雖然面積不大,但人口多,也比西巴有錢,可在這個家裡卻沒有發言權,換誰也不幹。

因此,東巴終於在1971年宣佈要脫離巴基斯坦,成立自己的國家。 那邊印度本來就因為當初分家的事耿耿於懷,更對出現一個那麼大的巴基斯坦國憂心忡忡呢。一看他們兄弟不和,也幸災樂禍,攛掇支持東巴獨立。何況東巴那邊也住著不少印度教居民。當東巴那邊拿起武器鬧獨立的時候,印度心裡樂開了花,給予東巴基斯坦人不遺餘力的支持。

後來西巴派大兵鎮壓,東巴人有點頂不住了。這時候印度一看東巴人撐不住了,乾脆赤膊上陣,向西巴軍隊發起全面進攻,印巴爆發全面衝突。 西巴雖然有美國大力支持,但跟印度這個大塊頭幹根本就不是對手。何況印度的背後,還站著一向跟美國人唱反調的蘇聯呢。果然,沒多西巴戰敗,東巴正式獨立。隨著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誕生,東西巴基斯坦成為了歷史。


小約翰


歷史雖然有過兩個巴基斯坦,但他們都是同一個國家。

1947年,英國撤出印度時,將當時英屬印度殖民地分成兩個國家,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地區組成印度聯邦,而以穆斯林為主的地區組建巴基斯坦國家。

由於在南亞,穆斯林主要分佈在西部的印度河流域和東部的恆河三角洲地區,中間則被廣大印度教徒隔開,西部成為西巴基斯坦,東部成做東巴基斯坦。由於兩地相差甚遠,雖然在同一個國家之內,但這也為以後巴基斯坦分裂埋下伏筆。

在當時的巴基斯坦境內,西巴基斯坦雖然在印度河沿線,但當地氣候乾燥人口眾多,只有在印度河流域才有一定的耕地,人多地少經濟較為落後,加上後來數次印巴戰爭的拖累,整體比較貧窮。而東巴地處和恆河三角洲,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達,雖然通過大量出口農產品換取了不少收入,但是其中大部分被用到了西巴基斯坦,導致東巴民眾強烈不滿。雖然東巴和西巴都是穆斯林,但是東巴以孟加拉族為主,西巴以旁遮普族為主,巨大的民族和文化差異加上現實利益分歧,導致東巴獨立的浪潮愈演愈烈。

1971年,東巴基斯坦發生騷亂,印度抓住機會支持東巴獨立,在印度加爾各答組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並且派遣軍隊支持東巴獨立,隨後戰爭擴大到西巴基斯坦,由此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在印度支持下,東巴首府達卡很快被佔領,1972東巴基斯坦正式獨立,建立孟加拉國。


喵神觀天下


從世界地圖我們可以看出,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之間,橫亙著一個龐大的印度。但其實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同屬於巴基斯坦的領土。當時為了區分,大家將其稱為東、西巴基斯坦。

(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區位圖)

東巴基斯坦就像一塊飛地,隔絕在2000多公里的印度東面,由於東西巴之間沒有陸地直通,因此交通和聯繫,只能靠航空和海運,非常不方便。那麼,同樣一個國家,卻出現了分隔兩地這樣一種情況。那麼,這種情況是怎麼發生的呢?

一、英屬大印度下的教派之爭。

其實,在歷史上,巴基斯坦、印度和現在的孟加拉國,同屬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英屬印度。由絕大數信仰印度教和少數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組成。在當時,印度的上層階層,受英國西方教育及政治的影響。成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政黨“國民大會黨”(又稱國大黨)。

印度境內的穆斯林也組成了“穆斯林聯盟”。以各穆斯林省份和國家名稱的首字母組成了單詞“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地區的統一稱呼。

二戰結束後,國力疲弱的英國,決定放棄印度的殖民統治。他們派出內閣使團和印度各方勢力討論印度的自治事宜,並提出英聯邦架構下的統一印度自治或獨立構想。該方案被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雙方接受。

但是兩天以後,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國大黨,卻撕毀協議,要求重新分配。導致穆斯林聯盟退出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轉而尋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

英國為了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在印度不同民族教派之間,相互挑唆製造分裂,使印度穆斯林聯盟和印度國大黨之間的仇恨,愈見加深。

1946年8月16日,兩派在加爾各答發生流血衝突。印巴分治期間的第一次大屠殺發生了,近千人死於非命。

(印巴分治)

二、為解決宗教衝突的印巴分治方案。

1947年6月4日,蒙巴頓聲明將在同年的8月15日,通過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方式,來實現印度的獨立。

按照“蒙巴頓方案”, 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劃分,主要根據當地居住人口的主要信仰宗教決定。印度教徒的聚集區,歸於印度,穆斯林主要聚集區則劃歸巴基斯坦。這樣一來,穆斯林主要集中區的英屬印度西北部,就成了巴基斯坦核心國建立區。

可是,除了西北部大面積區域,英屬印度東部的孟加拉地區,也聚居著一定數量的伊斯蘭教眾。由於當年加爾各答血案的影響,兩大宗教敵對情緒非常緊張。勢單力薄的孟加拉地區,即使願意留在印度,也是不可能的。

在英國的主持下,最後孟加拉地區按居住點教派一分為二,西部歸入印度成孟加拉邦,東部則歸巴基斯坦,形成了“東巴基斯坦”。

(蒙巴頓舊照)

三、印度推動下的東巴基斯坦分裂獨立。

東巴和西巴劃為一個獨立國家後,雖然雙方民眾都信奉伊斯蘭教,但是除了信仰相同,兩個地區無論是在歷史、文化,還是民族、語言方面,都有著不可調和的差異。

這些先天的差異,導致東、西巴勒斯坦之間的凝聚力很低。在政治上,東巴人民也沒有歸屬認同感,就連東巴地區的高層官員,也是西巴派駐的。

這種政治局面,自然難以持久。1971年,東巴發動了以獨立建國為目的的“不合作運動”,西巴迅速派出軍人進行鎮壓。面對實力遠高於自己的西巴,東巴想要獨立幾無可能。

一直苦於肢解巴基斯坦兩側夾擊之勢,卻沒有藉口的印度,看到了機會。在蘇聯支持下,當年11月,印度出兵東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

由於有印度阻隔,原來的西巴和東巴相距達2000公里,西巴只能從印度洋海運出兵東巴,但佔據印度洋天時地利的印度海軍,又讓西巴援軍難以逾越,

結果印度完勝,巴基斯坦只得放棄孟加拉地區,承認孟加拉國獨立。被釋放的東巴人民聯盟領袖拉赫曼,成為首任總統,東巴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獨立,既有作為直接推手的印度的推波助瀾,更是東、西巴基斯坦之間內部政治矛盾的產物。印度協助孟加拉國獨立後,巴基斯坦東西兩面夾擊印度的局面,徹底瓦解。

(參考史料:《印巴分治:印度與巴基斯坦為什麼分裂》)


張生全精彩歷史


小雪歷史微鑑:兩個巴基斯坦的歷史問題很複雜,但是歸根到底來說,還是英國殖民主義時期提出來的“印巴分治”,他不顧各方勢力的宗教信仰、經濟文化等因素,把原印度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矛盾根源就是宗教信仰問題。

殖民主義後的印巴分治

歷史上的英國在十七世紀以前,號稱日不落帝國,到處殖民擴張讓這個國家在一戰以後漸漸失去了統治地位。雖然英國在那個時候就花費上百年的時間想征服印度,但是從印度成為殖民地開始,英國殖民者就培養自己的傀儡。

十七世紀以後,隨著世界格局發生變化,英國對於印度的殖民統治開始變鬆,這讓印度內的本土宗教和伊斯蘭教產生了巨大的隔閡。他們想脫離印度的殖民統治,但是一山也不容二虎,而後,英國就不顧宗教、文化、信仰等領域的不同,把印度分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國,這直接造成了印度主權國家的分裂。

而後,雖然名義上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印度國內早已經有了自己的政權,他們雖然同意印巴分治,但是早就和伊斯蘭教人成為了敵人,老死不相往來。而後,巴基斯坦一分為二,東西相望,成為了世界上獨有的一道風景線。

第三次印巴戰爭造就當今印度次大陸的政治格局

首先來說,印度次大陸後來被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三個主權國家,而東巴基斯坦後來改名為孟加拉國,在中印邊境有一段,則是克什米爾地區。


1971年,印度支持東巴基斯坦更名為孟加拉國,由此掀開了第三次印巴戰爭。當然了,後來以印度的絕對優勢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總的來說,印度次大陸能夠發生主權更迭,最主要的本質還是宗教文化的不同。歷史上的穆斯林、印度教,互相看不順眼,而且爆發過多次戰爭,這才導致後來雞犬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的尷尬局面。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不是兩個巴基斯坦,是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這是一件真實發生又匪夷所思的事情,與今天南亞次大陸的政治版圖和未來發展直接相關。

簡單說,南亞次大陸,在地理上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自古以來發展出了輝煌的印度文明。南亞次大陸西北,是地理上的入口。公元600年代伊斯蘭教誕生,逐漸向外傳播,就在南亞次大陸西北入口,旁遮普地區為主,形成了伊斯蘭化的南亞地區。

印度文明雖然深厚,卻基本不向外傳播。而中亞、西亞的政權一旦強大,必然排山倒海般南下,不僅軍事擴張,也有文化宗教南下。這是個非常特殊的歷史事實,不僅印度如此,所有人類活動地區都是北部向南部壓下來,像中國這樣漢逐匈奴唐破突厥,反擊成功的很少。這個歷史迷團,不是本文任務,且不去說。

1757年,英國殖民者開始染指南亞大陸,1849年全吃了下來。當時的英屬印度,還包括今天的斯里蘭卡和緬甸一部分,這個與本文無關,也不去講。

與本文有關的是兩件事,一件,英國促進了南亞伊斯蘭人口和印度教人口的衝突。英國人不知為什麼,到所有的殖民地,都喜歡扶殖穆斯林為幫手,並刻意移民加強穆斯林的人口。今天塞浦路斯、緬甸和南亞的新仇舊恨,都與此有關。

另一件,英國人在印度近200年,除了經濟掠奪、政治分裂,就沒做什麼正經事。一戰之後,民族獨立運動在全球興起,到二戰結束,英國人終於摁不住了。這就讓印度獨立吧,好麼,英國想起搞現代民主了。民主的方式也奇特,推動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別組建政黨。這一幕我想中國人最熟悉了,英國在香港百年,沒搞民主,臨走了,又是自由組黨又是選舉政治,可特麼能整了。以下刪去粗話一千萬字。

終於,在聖雄甘地和英國殖民者大力推動下,原本沒有太多想法的穆斯林,決定獨立建國。同文同種的印度人,分成印度教徒的國家和穆斯林的國家。

1947年8月15日,代表印度的聖雄甘地及其繼承人尼赫魯、代表巴基斯坦的真納、英國末代總督蒙巴頓,共同宣佈巴基斯坦和印度獨立。南亞次大陸分成3塊,中間是印度,兩邊是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首都在西巴。蒙巴頓很聰明的預言:一個國家怎麼能分成兩塊呢,東巴基斯坦20年時間就會獨立的啦。

因為獨立過程中互相砍死了總數上百萬的雙方人口,因為遺留的克什米爾問題,因為大英帝國和甘地的偉大影響,印度和巴基斯坦結下血海深仇,印巴分治迄今打了三場大的印巴戰爭,小衝突從未間斷,這幾天又雙叒叕撕上了。

東西巴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各異,地域分隔,糾葛日趨激烈。印度借力打力,從中攪亂。解決兩線作戰,爭取東線安心,是印度的既定戰略。

在印度支持下,1971年3月26日東巴宣佈獨立,11月“邀請”印度出兵,是為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全面衝突,實力較巴基斯坦雄厚的印度佔據上風。12月6日,印度承認東巴是獨立國家孟加拉。之所以叫孟加拉,是這塊土地上,98%的人口是孟加拉族,這個民族是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1971年12月17日,印巴全面停火,巴基斯坦在孟加拉的數萬部隊投降。1974年,巴基斯坦終於承認孟加拉是主權國家。

約一千萬戰爭難民,由東巴基斯坦湧入印度,印度叫苦不迭,卻只能承受惡果。這批難民加上印巴分治時的難民,構成孟買等大城市巨大的貧民窟,牽扯印度經濟發展迄今,印度也算求錘得錘。

南亞的惡夢永無絕期。不僅印巴之間克什米爾之間的衝突從未中斷,東線也有麻煩,著名的2008年孟買恐襲案,恐怖分子從孟加拉出發。

近來深重困擾緬甸的羅興亞人,是英國在孟加拉和緬甸之間製造,與本文無關,不多談。斯里蘭卡的泰米爾問題,亦是如此。

如果誰覺得我未講清楚,正常,印巴孟的三國演義,南亞人自己也不見得能說明白。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