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南宋運馬的過程,從朝廷過失的角度,釐清南宋缺馬的原因

若要說起中國歷史上最為軟弱的朝代,那一定是宋朝,宋朝的輝煌,在於經濟的繁榮,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登上皇位,建立北宋之後又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導致了北宋的落後與捱打,甚至有歷史學家曾斷言說道,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宋朝算是正統,

然而若要從疆域以及其他方面來講,金國才能算得上是正統,只不過這些都不太重要了。

宋朝之所以軟弱,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了相應的馬匹資源,得以組建強大的騎兵,茶馬互市解決了一大部分的戰馬問題,然而,綱運損耗的問題卻十分嚴重且突出,成為了宋朝政府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

梳理南宋運馬的過程,從朝廷過失的角度,釐清南宋缺馬的原因

一·困擾宋朝的馬匹問題

宋朝在建立之初,因為沒有了幽雲十六州,所以這個朝代有一些先天不足的成分,幽雲十六州是中原地區的門戶,有了它,能夠更好的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宋太祖算是一位比較賢明、有作為的君主,出身軍旅的他能打仗,在位之時曾經想過以武力收復幽雲十六州,然而還沒等開始就去世了。

之後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也想過用重金贖回,然而因為交涉問題太長且複雜,也沒能等到下決定,就去世了,之後宋朝的歷代皇帝都曾想過要將幽雲十六州收復回來,可面對層層的阻力,都沒能徹底的將這一目的實現,而在漢人中原政權的角度來想,只有將北方的幽雲十六州收回,才算得上是名義上的統一。

宋徽宗時期,吏治腐敗,貪官橫行,加之皇帝的不作為,宋徽宗聽信讒言,與金國合力,將遼國滅亡,之後,幽雲十六州得到了短暫的迴歸,然而殊不知,也正是這一仗,讓金國徹底看清了所謂中原大國的底氣。

在對遼戰爭中,宋金各出15萬人,從南北兩個方向進攻,宋朝一直被自己欺壓,如今竟敢派兵來犯,於是是遼國派出了一萬人,來反擊宋朝,1萬對15萬,如此懸殊的差距,結果根本都不用想。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遼國僅僅一萬士兵,就將宋朝的15萬人打的丟盔棄甲,當晚夜裡,又派出了7000人來偷襲宋朝的軍營,再次把15萬人打的丟盔卸甲,之後,還是宋朝派使者與金國談判,由金國獨自滅亡了遼國,至此,幽雲十六州回到了宋朝的手中。

在幽雲十六州失而復得之際,宋徽宗還舉行了一次慶典,認為自己完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功績,可卻沒有想到,正是這一戰,造成了日後的靜康之恥,而宋朝之所以如此,官吏腐敗算是一方面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戰鬥力不行。

宋朝的軍隊是以步兵為主,根本就敵不過以騎兵為主的金國,而困擾宋國無法組建騎兵的原因,就是因為戰馬的缺失,幽雲十六州盛產馬匹,可並不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宋朝想要獲取馬匹,只能依賴茶馬互市。

宋代市馬有四種形式。券馬,省馬,馬社和括買,北宋時期主要興盛的是馬社和括買,所謂的馬設和擴買,說白了,就是就近購買、就地分配以及擴賣民間碼的形式,這兩種形式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所以不太存在運輸損耗的問題。

券馬,是向周邊少數民族地區購買馬匹,並且由少數民族地區運往內地,且盛行券馬的北宋時期,其京城離西北地區並不太遠,運輸損耗也很少,唯一一個順運輸損耗較為嚴重的便是,省馬,省馬也就是綱馬。

梳理南宋運馬的過程,從朝廷過失的角度,釐清南宋缺馬的原因

綱馬的特點,就是宋朝在邊地買馬場買到馬以後,以一定的數量結為一綱,然後由宋朝派人員押運綱馬送往京城或者配給各地軍隊。《宋史》中曾記載:紹聖初,復行券馬後,“行之三年,樞密院言券馬死不及釐,而綱馬之死十倍。”

“八月八日,樞密院言,‘太僕寺考會得紹聖元年、二年綱券馬死損分數,綱馬死者不止十倍’。由此可見,綱馬的運輸耗損問題是十分嚴重的,然而在北宋時期還好,因為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環境外,主要的獲馬方式是券馬等,綱馬在整個市馬中,比例並不大,所以這些損耗還是能夠承受的。

可南宋就不一樣了,因為中原根據地,被金國佔領,之前所運用的券馬方式都沒有辦法再實施,唯一可以使用的市碼方式,便是綱馬,自此,南宋綱馬的運輸損耗問題,就愈發的嚴重了起來來。

綜合南宋的地理位置來看,市馬的交易主要集中在川、黔、廣這三邊,也就是西部、西南部地區,由這些地區運往南宋的杭州,以及長江中下游的沿江守軍們,南宋的綱運路線有兩條,一條是川秦綱馬路線,一條是廣馬綱運路線。

然而,無論是這兩條中的哪一條線路,無論是川秦線,還是廣馬線,其綱運損耗程度都是異常驚人的,據史料記載:“乾道元年(年)二月十日,樞密都承旨張悅言廣西皇州橫山寨馬每匹價值大約用銀四五十兩,而全綱善達者十無二三”“十無二三”,由此可見,廣馬剛運損耗至少要達到一半以上,甚至不止,在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道:乾道四年(年)二月十四日,臣僚言,“自蜀抵吳,道里修阻,馬之得全者十無四五。”

乾道五年(年,“廣西經略司使臣守闕進義副尉張橫押馬五十匹,全綱倒鋳。“乾道七年(年)六月十六日,詔:殿前司取押第二十三綱馬四十八匹,除寄留倒堯外,見到二十九匹。”“(乾道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樞密院言:鎮江府都統司差使臣周同等,於馬監取到川馬二十八匹,寄藉一十三匹,見到一十五匹,又病瘦四匹。

意思是說綱馬線損耗不僅在一半以上,甚至在運輸途中死亡的馬匹數量也不在少數,即便是是最後到達了目的地,運輸而來的馬匹也大多都是瘦得皮包骨,還需要好生的靜養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夠投入到戰場使用。

也就是說,如果將十匹馬運送到南宋,那麼最終能夠活下來的只有四匹,而這四匹也大多是病秧秧的,病馬需要經過調理,真正運過來就能用的,大概也就一匹馬,可見損失大到了何種程度。

梳理南宋運馬的過程,從朝廷過失的角度,釐清南宋缺馬的原因

二·論述綱馬損失的問題

宋代綱馬運輸損耗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全面的分析一下。

1.自然原因

(1)、水土不服,氣候不適應

首先應該就是自然原因了,自古以來,天災人禍等自然災害是無法避免的,而只要是生物,就一定會有這樣的一個反應,那就是水土不服,就算是人,冷個丁的從北方到了南方。那麼是一定會受不了南方的潮溼,從而引發嘔吐,多病等狀況,這大多數都是水土不服所導致的。

梳理南宋運馬的過程,從朝廷過失的角度,釐清南宋缺馬的原因

人是如此,馬當然也是如此,南宋政權集中在江南地區,而綱馬大多是從北方運到南方,巨大的氣候差異,使得馬容易水土不服,得病,而所得之病,大多數都是傳染病,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瘟疫這種病對人可能是有些不痛不癢,可對於馬來說卻是致命的打擊。

南宋負責運馬的一名官員叫做張松,他就曾經說過:本司將每歲所起綱馬,並赴漢陽軍新置馬監交納,令諸軍差官兵就監牽取歸軍。照對川秦之馬,乍入中國,皆非本性所宜,例生諸病,因致感染。若綱馬到監積壓數多,一馬才病,旬月之間,即成群皆病矣,也就是說,這些馬大多數是健康的,然而因為水土不服的原因,一路顛簸,就造成了疾病,如果馬群中有一匹馬染了重病,那麼超不過幾個月,這一群馬都會北著一匹馬所感染,直至病死,

(2)、路途險阻,道路崎嶇

第二點就是路途險阻,加之水陸並進,我們可以先來看一看,川秦剛馬的運輸路線:

“巖昌至興州一十五驛,屬興州都統司,自大桃至漢陰一十五釋,屬金州都統司。自應城至石田一十四驛屬鄂州都統司。自口城至楊梅一十一驛,屬江州都統司。自紫嚴至廣德軍一十二驛,屬池州都統司。自付至臨安府餘杭門六驛,屬殿前步軍司。”

此釋路大約四五千里路程,中途大部分要在崇山峻嶺中穿行。漫長的道路,使得麻痺疲憊不堪,加之平原地區馬的行駛速度極快,可山路蜿蜒,加之馬的體積巨大,使得馬匹極為不適應,導致許多馬匹的馬蹄受傷潰爛,死在半路。

而對於川馬的運輸,南宋朝廷並不是不知道,就像負責買馬的官員張松就曾說過:“本司所買馬,系在西河、階、文、黎州、南平軍置場收買,出自遠蕃。才買到場,便行起發。徑由道路,多是山坡險峻,自早至暮,飼餵失時。雖依元降指揮於房州、鄂州、襄陽府、江州、宣州各有住程歇泊,緣為十程以上,方得歇泊……這番話說明,負責買馬的官員,甚至南宋的統治者都知道川馬的損耗問題,然而卻沒有實質性的辦法得以解決,只得一次又一次的拖延下去。

梳理南宋運馬的過程,從朝廷過失的角度,釐清南宋缺馬的原因

2.人為因素

而說完了綱馬損失中的自然因素,另外一點,也是最主要的一點,自然就是人為因素了。

南宋朝廷並沒有吸取北宋滅亡的教訓,在政治上依舊是採用重文輕武的態度,許多文官把持政權,文官的職位要多於武將近三倍,而且高官大多數都是文官,從而造成了官吏的腐敗。

由於宋朝經濟的爆發式增長,百姓、官員、朝廷的錢更是成倍成倍的增長,這也就更加刺激了官員的腐敗問題,甚至無處不貪,在綱馬運輸這一行當中,相關官員不負責,只知貪汙貪腐,導致沿路的驛站設施過差。

綱馬都得不到良好的餵養與休息,負責四川茶馬的官員陳彌作曾經說:“竊勘綱馬多藉,緣迫於期程,沿路不得停泊,兼當秣失時,欲於漢上踏逐水草便處置監,少令休息。擇瘦病者暫留喂詞,肥壯者先次起發。乞為本路槽臣措置施行……”。

並不是說朝廷沒有撥款用於綱馬運輸道路上的線路維護,而是這些錢被貪官汙吏給私分了,導致無錢可以修繕來往道路,當朝廷把用於糧草的款項撥於地方時,地方的官吏就會無故拖延工期,偷工減料,從中賺取差價利潤。

導致綱馬得不到及時的餵養,所喂之草料也都是最下等,導致綱馬的體格愈發瘦弱,加之居住條件、醫療條件的簡陋,使得綱馬十分容易生病,而生病之後,醫療條件的簡陋,導致了馬匹的病情久久無法恢復。

梳理南宋運馬的過程,從朝廷過失的角度,釐清南宋缺馬的原因

就造成就像之前所說的那樣:一馬感疾,多馬傳染,一傳十,十傳百,馬匹疫情失控,導致了綱馬路途的損耗十分嚴重,而說起廣馬線,其實比川秦線更為嚴峻,損耗也是更為嚴重,川秦線上的弊端,廣馬線都擁有,而川秦線沒有的,廣馬線也有。

廣馬線比川秦線多了一條,那就是壓馬人員不足,照料不細心,缺乏責任感等等,根據史料記載:乾道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兵部言,

“廣西經略司所起綱馬,每一名牽拽六匹,常綱每一名牽拽十匹。緣人力不勝,致病瘦倒藉數多。

廣馬線因為人力不夠,一個人至少要拽六匹馬,甚至有的達到十匹,這就造成了照應不過來,致使綱馬損耗嚴重,加之官員腐敗,層層回扣,他們每月的月例錢都得不到及時的發放,索性他們動起了馬的心思,一匹馬的價格足以夠他們大半年的月例。

這件事被人知道後,一些官員也動起了歪心思,再加上連年征戰,戰馬匱乏,導致馬的價格翻了一倍又一倍,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負責壓馬的官員也投入其中,用劣質的馬匹換上等的馬匹,之後轉手換取鉅額的利潤,而後,加之朝廷的規章制度,每當馬匹順利押送到目的地,都會給予他們一定按照獎勵。

就靠著種種回扣貪腐,再加上朝廷給的獎勵,這些負責押送馬匹的官員們,日子過得十分滋潤,從而造成了宋南宋時期綱馬運輸的損耗如此之大,如此之嚴重,加之朝廷查處不嚴,從而為南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梳理南宋運馬的過程,從朝廷過失的角度,釐清南宋缺馬的原因

小結

在文章的開頭中就曾說過,宋朝是一個有些先天不足的朝代,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在地理位置上沒有了天然的屏障,導致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再加之統治者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選擇了守內虛外的錯誤政策,使得宋朝成為了遊牧民族眼中的肥肉。

梳理南宋運馬的過程,從朝廷過失的角度,釐清南宋缺馬的原因

值此國難當頭,統治階級卻依舊不作為,加之官吏腐敗現象嚴重,馬匹問題一直困擾著宋朝,就像是清朝鉅貪和紳,他是名副其實的大貪官,可他卻絕對不會貪國防以及賑災的錢,因為他知道,只有這個國家好,自己才能夠更好的享受如今的快活日子。

可宋朝的這些官員就想不到這麼長久,連綱馬的銀兩都貪汙,可見官吏腐敗到什麼份上,

而最終,南宋戰鬥力的不足,導致在對金、對蒙古的戰爭上一直是輸多勝少,屢戰屢敗,即便有著岳飛,韓世忠,文天祥這樣的名將,也依舊沒能挽救宋朝滅亡的結局,不得不說,這各中原因確實是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