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三國真實趙雲,人稱常勝將軍,真是萬人敵嗎?

等她來牽手


給誰初出茅廬都不會選擇已經落魄的公孫瓚,但是趙雲理由是公孫瓚絞殺黃巾為社會安定做貢獻,所以棄袁紹而選擇公孫瓚為主公,這點可以確認趙雲是以平定亂世為目標。趙雲跟隨劉備後長坂坡遭遇曹操虎豹騎,一人守護劉備家眷不離不棄,身陷精銳騎兵的追擊全身而退請問又有幾人可以做到?漢中之戰救黃忠,而且在曹操絕對優勢面前一人一騎敢陰曹操並大獲全勝,請問當世曹操能被幾個人佔過那麼大便宜?劉備獲取成都手上群臣都希望獲取大的封賞,只有趙雲反對認為大戰之後應該與民修養大肆犒賞不妥,因而得罪了一堆名臣雅士,請問當世可以考慮百姓疾苦為民請命的人能有幾個?晚年趙雲箕谷之戰偽裝成主力吸引魏國曹真,請問誰能代替趙雲的資歷接受此重任,雖然街亭失敗導致蜀國全局崩潰,趙雲也無法倖免但是其可以親自斷後力挽潰敗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請問能有幾個著名大將可以再逆境中做到?三國志蜀國傳記資料最少,但是寥寥幾筆趙雲已經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若不是劉備繼承傳統漢朝看出身用人做事,趙雲將可以獲得更多功勳,是的我認為趙雲如果在曹操手上將是不遜於張遼徐晃的大將,因為曹操用人唯才是舉不看出身,那些看似貶低趙雲認為演義誇大的人,根本就沒有好好看三國志,是的個人認為趙雲能力除了單挑能力被誇大,實際作戰能力和品德應該比演義更加傑出。


瘋馬哥


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就是現在河北省正定縣人,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是《三國演義》中的常勝將軍、萬人敵。那麼在正史上,趙雲也是常勝將軍、萬人敵嗎?

下面依據《三國志》、《雲別傳》,分別從公孫瓚、劉備、諸葛亮三個時期,還原一個真實的趙雲。

公孫瓚時期

公元191年,趙雲帶領常山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這一點令公孫瓚非常奇怪,於是他對趙雲說道:“你們常山郡隸屬於冀州,而冀州的大部分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不投袁紹,來投奔我呢?”趙雲回答道:“現在天下大亂,我們也不知道誰是明主,我們常山人聽說您實行仁政,於是經過商議討論,決定要追隨將軍您,而不是故意疏遠袁紹。”從此以後,年輕有為的趙雲成了公孫瓚的一員虎將,隨其四處征討,立下了赫赫戰功。

公孫瓚舉薦劉備為別部司馬,派他前去幫助青州刺史田楷,對抗袁紹大軍。當時趙雲也跟隨劉備出征,還是掌管著精銳騎兵(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這時的趙雲,年紀輕輕,就掌管精銳騎兵,說明不凡。可是他太年輕了,戰鬥經驗不足,還達不到獨立領兵作戰的資格,談不上常勝將軍,萬人敵。《三國志·趙雲傳》中記載如下: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後來,趙雲因為自己的兄長去世,向主公公孫瓚請辭歸鄉,回去處理自己兄長的後事。當時暫時依附公孫瓚的劉備和他依依不捨,不想與他分別。

劉備時期

公元200年,曹操親率大軍討伐劉備,將其戰敗,劉備逃到河北,依附袁紹,而關羽沒有能夠逃走,只能投降曹操。此時,趙雲來到鄴城,專程拜見劉備,兩人再次相見,晚上在一個房子裡睡覺。

從此之後,趙雲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幾十多年,無怨無悔。劉備走到哪裡,趙雲跟著到哪裡,不離不棄,如劉備來到荊州新野,趙雲也跟著來到新野。趙雲跟隨劉備時期,最出色的表現就是兩次搭救小主人阿斗。

第一次救主

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征討荊州,荊州牧劉表病逝,新繼任者劉琮在蔡瑁、張允的勸說下,“一槍沒放”,歸順曹操。劉備的新野成了彈丸之地,不得不逃亡。在長坂坡,劉備大軍被曹純的五千虎豹騎追上,他僅率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跑,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丟在了亂軍之中。

趙雲是負責保護家眷的,這時看到自己一個人逃跑,把家眷給丟了,感覺對不起主公劉備,於是,他義無反顧地回到亂軍之中,救出了甘夫人和小主人阿斗,可惜的是,沒有救出糜夫人和兩個千金。

第二次救主

公元211年,劉備應益州牧劉璋之邀,進入益州,幫助他抵禦漢中張魯的侵擾。這時,東吳孫權派出使者,準備迎回妹妹孫夫人,還想順便把小阿斗一同弄到江東,用來要挾劉備,索要荊州。此時,如果不是趙雲和張飛及時來到江邊,搶回阿斗,後果不堪設想。《雲別傳》中記載如下:

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漢中之戰中,趙雲再現長坂坡神威,出入曹營,如無人之境,先後救出被困的黃忠和張著,大開營門,嚇退曹軍。這一戰,趙雲“萬人敵”的名聲,實至名歸。

諸葛亮時期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永安宮,後主劉禪年幼,諸葛亮掌握蜀漢大權。此時,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升為鎮東將軍,爵位為永昌亭侯。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伐魏,他率領主力攻打祁山,同時派遣趙雲、鄧芝為疑軍,兵出箕谷,在斜谷道吸引曹軍主力。當時,趙雲、鄧芝只是率領的偏師,敵強我弱,在箕谷遭到失利後,固守箕谷,沒有丟失軍事重地箕谷。

在諸葛亮下達撤退命令時,其他軍隊都損失慘重,只有趙雲這一路軍隊損失很小,得益於趙雲的親自斷後。雖然趙雲損失很小,也算是打了敗仗了,不是常勝將軍了。可惜的是,公元229年,趙雲便去世了,再也無法上陣殺敵了。

總結:趙雲在公孫瓚、劉備、諸葛亮三個時期,都有過英勇無敵的表現,可是說他是常勝將軍,明顯和歷史有出入,說他是萬人敵,也屬於誇張了。應該這麼表述,演義中的趙雲是完美的,是無敵的,而正史上真實的趙雲是有血有肉的,為劉備征戰一生的大將。


魁哥說歷史


趙雲是個常勝將軍嗎?不是的。趙雲只敗過一次,除去這一次,趙雲沒有敗過。《三國演義》中妖化了諸葛亮的智,而誇張了趙雲的勇。最明顯的就是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殺傷曹操五十多員大將,這也明顯是杜撰。

趙雲是羅貫中老先生在《三國演義》著力刻畫的人物,可說是全書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更由於《演義》是根據史實來寫的,人們對趙雲的英雄事蹟幾乎信以為真。趙雲是除關張外最早追隨劉備的人物,以致於人們幾乎把他加到了桃園兄弟之中,在不少京戲裡乾脆就讓他成了“四將軍”,特別是他追隨劉備時正是劉備倒黴的時候,這就更加重了他在這個團伙中的份量。



長坂坡一戰,無疑是趙雲最輝煌的篇章。在最早的《三國志平話》中,趙雲的長坂坡救阿斗只有幾句話,“拍馬衝陣而過”而已,到了《演義》裡,就變成了驚心動魄、迴腸蕩氣的一大章回。“截江、奪鬥”是趙雲的另一大功績。《三國志平話》中基本照抄《三國志》,寫得含含糊糊,“雲與張飛勒兵截江。。。”而已,而在《演義》裡則完全成了趙雲孤身犯難,一波三折,既膽氣過人又有理有節,張飛倒成了後援的角色。五虎上將的排名,在羅貫中最早的版本里,大概是參照了劉備進位漢中王時這五個人實際地位的史實,列為“關、張、馬、黃、趙”。忘了是金聖嘆的批本還是毛宗崗的批本,為迎合讀者對趙雲的喜愛,把這個排名改成了“關、張、趙、馬、黃”。 但《演義》終歸不能完全脫離史實,從而令趙雲這個完美的英雄與他在蜀漢集團中的地位無法自圓其說。注意一下細節就清楚了,這些細節因史實的存在而讓羅老先生和金、毛等都無法更動。 長坂坡之前的大撤退,開路與斷後的重任都沒交給趙雲,而給他的任務是相對次要的“保護家小”。 進軍西川遇到馬超,從別處把張飛調來,身邊的趙雲無用武之地。 抵禦魏將張邰,派了老將黃忠,趙雲就在手下,卻沒考慮派他。 決定漢中勝敗的定軍山之戰,黃忠是主將,趙雲是後援。 討伐東吳,前線上是一群無名後進之輩,五虎上將碩果僅存的趙雲在二線閒著,只是到了大軍慘敗之時起了點接應的作用。


七擒孟獲,魏延、王平、馬岱甚至廖化、張嶷的出場機會都比趙雲多,而趙雲好象都沒有與孟獲交過手。 一出祁山,《演義》中寫趙雲當先鋒立了大功,但到了決定性的街亭之戰,主將卻是派了無能的馬謖,趙雲與鄧芝領偏師出斜谷,儘管撤退時“不損一人一騎”,但對於全局卻是無足輕重。 儘管《演義》每逢趙雲出場必竭力突出他的作用,但從整體上看,劉備和孔明對他的態度不象文字中表現得那麼熱情。似乎劉備早期勢孤力單、關張忙不過來時對趙雲還予以某些重任,一旦人多了就讓他一邊兒涼快去,而孔明就更明顯了。 以上是《演義》中關於趙雲的一些內容,再看看史實吧。 趙雲自追隨劉備後,直到劉備當了漢中王,可說是馬不停蹄,無役不予。阿斗確是他在長坂坡救出的,史書雖沒《演義》寫得那麼玄,但趙雲救阿斗不是虛構的。進軍西川,是趙雲第一次沒隨劉備行動而留守荊州。可就是這次留守,他又幹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奪鬥”,也是史有明文的壯舉。兩次三番救了後主劉禪的小命,趙雲對蜀漢的汗馬功勞還小麼?可劉備得了西川后,對趙雲就再沒重用了。 定軍山之戰,主謀是法正,而“親冒矢石”強攻定軍山的是劉備本人,趙雲根本沒上第一線。 一出祁山,趙雲也沒當先鋒,與鄧芝領偏師出斜谷策應主力。街亭失守全線大敗,而“雲與鄧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損。”《演義》中的“不損一人一騎”是羅老先生給英雄帶的花環。而戰後孔明上表檢討,自貶三級,有功無過的趙雲卻也糊里糊塗地跟著被貶了級。


直至去世,趙雲也未獲封侯。 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衝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

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臥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黴了。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議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麼?“徵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歷來讀史之人有“漢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漢高帝劉邦,殺死了韓信、彭越、黥布;漢武帝時有飛將軍李廣的悲劇。到了最後三分之一的後主時,趙雲好歹還是壽終正寢的。 《演義》上寫劉禪聞趙雲死而大哭,又是羅老先生加的花環。 那時的劉禪,早把救過他兩次的趙雲忘得一乾二淨了,連點“悼念”的意思都沒有。到得後來,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來了,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可趙雲要是知道追封的事,準得氣得在墳墓裡詐屍不可:那時距蜀漢亡國還剩下不到三年了!


潯城布衣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開創了章回體小說的先河,也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元末明初羅貫中著。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被塑造的有血有肉,個個臉譜鮮明,極具個性:“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一言一行,都透露著奸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更被後世推為臣子楷模。長坂坡救主的趙子龍,一身是膽,忠君不二。“千里走單騎”的關羽,義冠長虹。“三辭徐州”的劉備,仁愛名九州。“子承父業,坐鎮江東”的孫權,少年老成。



作者塑造的諸多人物中,我更佩服趙雲,也更偏愛趙雲。 我們只說《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所以不必推真求實,吹毛求疵,書中人物塑造上,趙雲更趨於完美。 東漢末期,天下大亂。趙雲第一次出場,便是棄袁紹,而投公孫瓚。公孫瓚也不解,問道:當地人多投袁紹,你為何投我?而趙雲答道: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才是名主,但哪裡施仁政我們便去哪裡。於是跟隨公孫瓚南征北戰,捨生忘死。可以說趙雲的一登場,就體現了人物的部分性格特點,正義,仁愛,且具魄力。




趙雲歸鄉,劉備兵敗,二人經過公孫瓚部共事後,又一次相遇,從此一生為漢,忠君不二。 火燒博望坡,他生擒夏侯蘭,火燒新野,他大敗夏侯敦。長坂坡一役,更是一戰封神,身背幼主阿斗,七進七出,先後救出陷入敵陣的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殺夏侯恩奪青釭劍,斬殺曹洪部將晏明,夏侯敦部將鍾縉、鍾紳,唬退張郃,力戰焦觸、張南、馬延、張四將,在曹操軍陣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共斬曹營名將50餘員,當時曹操亦贊曰:“真虎將也!”足見趙雲武藝超群,一身是膽。 赤壁之戰後,他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入川之戰,他平定郡縣。攻克江州,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一直打到成都,完成對劉璋的包圍。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賜房舍田桑,他謝絕了劉備的賞賜,說國家不安,百姓疾苦,漢室未興,並以霍去病自比。大家深深佩服趙雲。 公元221年,劉備伐吳,他獨具戰略眼光,知道此事不可,上書力柬。劉備兵敗,他發兵永安,退敵救主。



蜀漢北伐,他70歲高齡,仍為先鋒,身先士卒。趙雲一生打仗從無敗績,更是被封為“常勝將軍”。 宋代蕭常《蕭氏續後漢書》: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舍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對趙雲更是大嘉稱讚。


用戶2412237531235


萬人敵是這麼解釋的。

《史記・項羽本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萬人敵:是兵法的意思。

稱武將為萬人敵,是因為武將指揮軍隊做戰。

1個人打1萬個人,這不純腦殘嗎? 1個人就是活耙子,2個人就能夾擊,5個人就能結成隊伍,組織戰術,300個人就能運用比策略、陷阱,戰術的運用也較成熟,在上萬人的大戰中可以起到尖刀作用,2000人的指揮官在數萬人戰爭中作用也極大,5000人的指揮官,就可以左右戰局,萬人以上是將軍,真真正正一軍指揮官…… 統領大軍(3萬,20萬,60萬……)的就是上將軍或大將,輔助將軍是副將(雖叫副將,其實是僅將於統領大軍大將的人物。本身的也可能是大將,當然也有可能是將軍)……

上將軍、行軍總管、大將、大司馬、驃騎將軍……等諸多將軍類型,這裡不細分、不歸納……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是說槍劍只能對付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統領千軍萬馬的本領……

故萬人敵,跟武將武力沒關係,只是將軍級別人物的一種稱呼,指能夠獨力指揮萬人以上軍隊作戰的人哦.


隔壁的喵


武藝超群的趙雲,武藝後期到達登峰造極的地步!正史和民間傳說從未有過受傷的記錄!身經百戰的趙雲不受傷就是一個傳奇!不好色!趙範的嫂子有國色!趙雲竟然不為所動!劉備在成都要分賜大家豪宅!趙雲為民養民,勸劉備還豪宅於民間!趙雲不貪財不好色!在官位高低上!不爭不搶任勞任怨!解圍張飛生擒吳疑!解圍黃忠救張箸!空營計漢水大百曹軍!和黃忠漢水又大敗徐晃收王平!黃忠刀劈夏侯淵讓曹軍心驚!黃忠趙雲漢水兩次擊敗曹軍,讓曹軍心無鬥志!魏延一箭定漢中!魏延箭射曹操!讓曹操再無鬥志!所以說:張飛開局敗張郃!黃忠,趙雲敗曹兵!諸葛擊鼓敗意志!魏延一箭定乾坤!


魏王銅雀臺


您問的是歷史還是小說裡呢?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書中描寫他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公元194趙雲初仕公孫瓚,三國演義中趙雲在磐河之戰解救了公孫瓚,並與河北名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在三國演義的記述趙雲是一名萬人敵的猛將,他一生中與他交手的名將並不多,所殺名將則更少,就三國演義裡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與曹操軍作戰時斬殺“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覽,三十餘合戰敗“河北四庭柱”之一張頜。劉備初到荊州時,趙雲斬殺山賊張武,搶得的盧馬獻與劉備。公元207年趙雲斬殺來犯新野曹仁部將呂曠,並以十數合戰敗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擊劉備至當陽長坂,劉備丟下妻子南奔,趙雲一面抱著幼主劉禪,一面保護劉備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倖免,後趙雲被封為牙門將軍。在三國演義中當陽長坂是趙雲的成名戰,長坂坡中趙雲進出先後救出陷入敵陣的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殺夏侯恩奪得名劍青gang,斬殺曹洪部將晏明,夏侯dun部將鍾縉、鍾紳,唬退張he,力戰焦觸、張南、馬延、張(豈頁)四將,在曹操軍陣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共斬曹營名將50餘員,當時曹操亦贊曰:“真虎將也!”。諸葛亮對於智勇雙全的趙雲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借東風畢後就是依靠趙雲接應,那時趙雲射斷吳將徐盛船上篷索,也顯示出了他過人的射技。劉備到東吳娶親時,諸葛亮也放心地將保衛工作交給趙雲,而趙雲也不負所托達成了諸葛亮的計謀,這也是與趙雲本身謹慎細緻的個性分不開的。孫權為了奪回荊州所使用長使張昭的計謀,欲將劉備之子劉禪作人質換取荊州,“趙雲截江奪阿斗”更是他勇武與見識獨到之處。公元211年趙雲入川沿江西上江陽,與諸葛亮會師成都。攻克成都後,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因劫糧被魏將張he、徐晃圍困,趙雲於漢水營前往接應,斬殺魏將焦炳,衝入曹軍重圍,戰退張he、徐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趙雲救出黃忠,所到之處,無人敢阻。曹操見亦驚歎:“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後在漢水以拒曹軍,佔得曹軍營寨,劉備贊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稱趙雲為“虎威將軍”。公元223年,趙雲升中護軍、徵南將軍,封為永昌亭侯,再遷為鎮東將軍。公元225年,南蠻叛亂,趙雲、魏延為大將隨諸葛亮征討南蠻,趙雲斬殺三洞洞主之首金環三結。在三國演義裡趙雲於公元228年隨諸葛亮北伐,在鳳鳴山與西涼魏將韓德一家作戰,趙雲刺死長子韓瑛,刺倒四子韓琪,射死三子韓瓊,生擒二子韓瑤,後再刺殺韓德(滅門?),威震諸軍,而此時趙雲年已七旬。三國志裡公元228年趙雲與鄧芝與魏帥曹真對陣,兵少敵強,在箕谷失利,但由於趙雲召集部眾,固守陣地,不至大敗,撤軍後趙雲被降為鎮軍將軍。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因馬謖失守街亭而撤兵,趙雲、鄧芝斷後,趙雲抵擋郭淮,刺死蘇喁,殺退萬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失”。公元230年,趙雲於成都病故,享年76歲,追諡為順平侯。在三國演義中縱觀趙雲一生,一世英名從未受挫,得善始善終,與他同為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則顯得不如他了。趙雲有二子,長子趙統,承襲父爵,官至虎賁中朗,督行領軍;次子趙廣,任牙門將,隨姜維出征,參加沓中之戰陣亡。三國演義中,劉備親賜五虎大將軍的稱號予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趙雲僅次於關張位居第三。孰不知,史傳中趙雲不但終其一生位階始終較關張低上許多,甚至尚不及馬超、黃忠。實際上,演義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趙雲了。

演義,平話

細數演義裡趙雲武勇的事蹟,其武藝高超,遭遇強敵無數而未嘗一敗,甚至數度擊敗曹魏名將張郃;在漢水河畔勇救老黃忠時,「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嚇得徐晃、張郃不敢抵擋,任其在萬軍之中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當陽長坡(注1),趙雲於百萬曹軍中懷抱阿斗,還能連殺曹營名將五十人後從容離去,其神威蓋世,簡直無人能及!演義中擊殺敵軍將領之多,實無人出趙雲之右!

奈何這些事蹟,泰半都是子虛烏有。演義中趙雲所殺敵將,幾乎全部都是演義虛構出來的;其中當陽救主、漢水退敵(注2)雖然見載於史冊,卻也絕無演義渲染的那麼誇張。

趙雲的武勇在劉備陣營是被肯定的。蜀書楊戲傳中記載了楊戲對趙雲的評價,其中就有「猛將之烈」四個字。然而出了蜀漢,知道趙雲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義描述敵方對劉備陣營的忌憚,動輒排出「諸葛孔明之智,關張趙雲之勇」,然而我們看到赤壁戰後周瑜寫給孫權的信,其中卻只有提到「梟雄」劉備和關張兩頭「熊虎」。大概在周瑜心目中,孔明這個剛出茅廬的年輕小夥子只是蔣幹那類言利辭倒、長袖善舞的辯士吧!至於趙雲,周瑜可能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就算有,也不會放在心上吧。

今人大都知道演義中周瑜因為孔明的關係而被醜化不少,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因趙雲而被演義貶抑的人。演義安排張郃遭逢趙雲在先、遇孔明於後,真不知道該說是張郃的悲哀抑或是榮幸!演義中張郃屢受挫於趙雲,史傳中張郃卻從來沒有跟趙雲對壘過。我甚至懷疑張郃知不知道世界上有趙雲這個人。

劉備領漢中王,演義說他封關張趙馬黃為五虎將,實情卻是劉備擢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為前、右、左、後將軍,趙雲則仍然擔任入益州時因功升任的翊軍將軍。

不妨比較一下成書較早的三國志平話中的描寫。按平話中的趙雲已經是五虎大將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實列於五人之末;而趙雲在平話中用的槍雖有涯角槍的美譽——謂其天涯海角無對也,卻敗於張飛的丈八神槍在先、又被鐵臂將軍張益擊敗於後。由張飛聽到趙雲被張益擊敗的消息之後「大怒出戰」張益的情節,更隱隱透露出了早期三國故事中趙雲所扮演的角色。

史實中的當陽長坡

建安十三年(西元二零八年),曹操揮師南下,劉備讓關羽由水路趕往江陵,自己帶著十萬百姓南逃,百姓腳程緩慢,一天只能走十餘里路程。曹操大軍開到襄陽時發現劉備已經遠離,於是曹操點了樂進、曹純等將,親自率領五千名精銳騎兵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終於在當陽長坡追到了劉備軍。劉備留下二十名騎兵給張飛斷後,自己帶著孔明、趙雲等人在三十餘騎的護衛下逃走。按照往例,劉備每次倉皇逃跑無不拋妻棄子,此時也不例外,惟獨這一次劉備身邊多了一個膽大心細的趙子龍,甘夫人和劉禪才沒有被曹軍俘虜。

史冊中關於趙雲當陽救主的記載,就只有蜀書趙雲傳:「......(劉備)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和蜀書二主妃子傳:「....(劉備)棄後(甘夫人)及後主,賴趙雲保護,得免於難。」這樣兩句話而已。既沒有百萬曹軍,也沒有夏侯恩先送性命再送寶劍,更沒有糜夫人投井自盡......。然而,現實雖然不像小說那樣極盡誇張渲染之能事,但誰也不能否認在十萬慌亂的人群中、背後又是五千名號稱曹軍精銳中的精銳的虎豹騎,要懷抱一個嬰孩並且保護一名女子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情,足可證明趙雲的膽大、心細、武藝超群。反倒是如果趙雲面對的真的是八十三萬大軍,他還能夠「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那何只是神勇而已,簡直就是神話了。

史冊對趙雲的記載大抵如是,沒有力斬五將的英勇,沒有力敵萬人的壯舉,也沒有擔當過什麼顯赫的職務。但從漢水空營退敵(注3)中,我們看到了趙雲的膽識和急智;孔明兵敗街亭,趙雲率領佯攻箕谷的軍隊撤退,「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裴松之注引雲別傳),又是一次膽大心細的表現。凡此種種,趙雲雖然不像演義中所描寫的那麼光芒萬丈,仍不失為一員良將。

還有一個關於趙雲死因的民間傳說,我不知道可信不可信啊:

趙雲在80多歲是,一天妻子給他洗澡時看見他一身白皙,說將軍一生在疆場上拼殺竟然沒受過半點傷,和他開玩笑說,今日切身就讓將軍見紅,說罷就用繡花針紮了一下趙雲,誰知趙雲竟血流不止,後來面色慘白,妻子知道不妙連忙用手去堵,但未時以晚,趙雲說我在疆場上百戰百勝,沒受過半點傷,沒想到今天竟死在自己最愛的妻子的繡花針下!




梁甫長吟


趙雲只是《三國演義》這本小說虛化那麼強大的罷了,可以看看《三國志》,正經的三國曆史書,裡面趙雲很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