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盡燈滅,身歸何處?


油盡燈滅,身歸何處?

生老病死誰也無法迴避。秦始皇為了長生不老,曾經遍尋不 老藥,然而,他死的時候也才五十歲;漢武帝到了晚年的時候也 曾經夢想長生不老,結果,他還是帶著滿腔的遺憾走了;曹孟德 作為一世梟雄,然而當華佗提出要根除他的頭疾必須開刀時,在

未知的恐懼當中,他選擇了逃避,結果是華佗死了,他也活不久了; 歷史上因為不怕死而青史留名的人也有不少,那是一種豁達的人 生態度,金聖嘆臨刑前的從容,王國維的自沉,文天祥的慷慨激 昂,還有史可法的悲情殉國。然而,即使他們對於死亡如此蔑視, 他們仍然要經歷死亡。

有道是“壯志未酬身先死”,每一個死者都有他尚未完成的 壯志。世界上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時經歷了死前肉體上和精 神上的痛苦,呼吸困難,心裡有千言萬語卻一句也說不出來。這 時嬌姿稚子,環繞榻前,生死離別,悽慘無比,尤以將死未死之際, 這一生所作所為,善善惡惡,一一自腦海映過。對於那些善的, 無愧於心的,會感到欣慰寧靜,但對那些惡的,有背天理良心的, 將會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這又是怎樣一番折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