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六十歲以後是否會感到人生短暫的恐懼?

閒情逸致66


談到生死誰也解脫不了,不過人來世上究竟幹些什麼,現在已近退體,想想自己平凡的一生,有時甚悔。反思過往為何沒有功成名就,為何沒有轟轟烈烈幹成大事,是環境?是笨嗎?還是?等等,濾不清道不明,唉!一切都過去了,煙消雲散。現在只想在以後的發月裡,身心健康,力所能及做些有益子孫的事情,至於何時見馬克思,那隻能聽天由命,順其自然了。


歲月摧人熟


這種心理幾乎人人都有,這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五六十歲,一是感覺年事已高,僅剩二三十年的時光,肯定有一種時間所剩不多的壓迫感!人對於時間流逝的感覺有一個錯覺,那就是越年長感覺時間過得越快!少年兒童時感覺時光走的好慢,而成年以後時間則是一個加速度。其原因我在頭條文章中有過專門論述,在這裡不在贅言!

二是因為年齡漸老,自己身體常有小疾,甚至有了一種數種慢性疾病。這時對身體時常擔心,多有懷疑,恐怕自己染上癌症呀、腦出血、腦梗塞、心臟病等等。這個時候心理就有了對生命的隱隱擔心,時常會生出一種念頭來,我能活到八十以後嗎?擔心疾病,實質就是擔心死亡。

誰都逃離不了行將老去的宿命,人的一生,或短或長,總免不了一死。與其擔心未來的死,不如過好眼下的生。讓眼下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比杞人憂天豈不是更好!





灤河之岸


人到五六十歲,即將面臨退休的年齡,會感到人生如此短暫,心裡難免有點恐懼,也是很正常的。

首先,擔心身體健康的程度。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到了五六十歲,漸漸地進入老年。身體機能在不斷的下降,最明顯的是血管,由於熬夜、飲食過於油膩等習慣,加速了血管的老化和硬化。血管容易被堵塞,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若是女性,身體內雌性激素水平會不斷降低,乳腺健康也可能出現了問題;消化功能大不如前,腸胃越來越不好;更重要是腎臟功能越來越差,不但影響了人身體毒素的代謝,還影響到人的血液、毛髮、骨骼等健康,引發一系列的腎臟疾病,甚至影響人的壽命。現在這些疾病在身邊發生的不斷年輕化,也造成了即將步入老年的人心裡陰影。

其次,擔憂認知功能的減退。50歲以後雖說閱歷更加豐富,有超強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想接受和學習新事物,順應潮流的發展,活一個年輕的心態。事實上學習能力、反應能力、情緒控制等都達不到意想的效果。也經不住熬夜,也不得已的早起。明明剛學的東西,幾個小時竟然記不起來了。不是沒有盡心地去學,會感知,只是健忘的太快。交流的圈子越來越小,心裡的喜怒哀樂,有時還真的無處訴說。對同齡人說,總怕說錯,說過了,討人嫌;給年輕人說吧,又說顛三倒四,重蹈覆轍,總鬧笑話。這其實是人的大腦認知、記憶的能力在減退。也不得不由衷地感慨,這年齡不饒人。

再者,害怕孤憐自影的煎熬。五六十歲的人,父母日慚老去或已離開人世。自己總會慨嘆平生平平淡淡,沒有照顧好父母,是他們享享人生的快樂,也或許沒有讓父親擺脫病痛的折磨,留下了終身的遺憾;做為父母,沒有能力是子女成為登天的梯,是孩子承受著生活的巨大壓力,到處奔波。一年與孩子們僅有的幾次見面,聊得都是那麼客氣,總感覺相互隔了層什麼?假如以後老伴的離去,又有誰願意多說一句話?

其實,人都是要經歷老年的。過早的、過度的恐懼,是給自己無形地帶上了枷鎖。不管在怎樣的境遇中,我們都要保持健康的、年輕的心態,懂得養生。不瞻前顧後,自暴白棄。好好的活著,晚年生活才會更幸福。


為生活而提神


小時候背誦了很多古詩詞,對毛主席詩詞《水調歌頭》中的名句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只是記憶不曾理解,現在終於真實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56歲的我以漸漸感到人生短暫恐懼。50多年年的時光匆匆而過,未來的時日還能有多少?我一直以為七老八十為夕陽,現在看來五六十歲身體狀況急劇下滑時,就是夕陽的開始。每當看到周邊同齡人的離去,心中不免有些惆悵。畢竟還有很多未完成事宜。

兒女們的婚事花去我一生積蓄,身體疾病亦不能從事重的體力勞動,家庭收入已成問題,老人需要贍養,在兒女們的身上也有花不完的錢。真的身心疲憊不堪重負,危機感越來越重。現在也明白了過去看到那些五六十的人,很多時候直愣愣的眼睛,總是寢食難安,不停的在想些什麼?誠然是感到了人生短暫的恐懼。因為總是有那麼多的放不下。

同齡段的我們這些農村人,年輕的時候趕上了改革開放,大都是自己在外打拼奔波。現在漸漸老去,根本就沒有養老退休這一說。所以對未來的生活更加茫然。

高物價的消費,無形的給我帶來了生活的壓力。現在的生活環境,只要能幹生活就有保障,但是一旦失去了勞動能力,真的不敢想象。因為兒女們的收入也僅僅夠他們生活開支。

現在的我最怕的生病,不管是家人還是自己,那會使家庭生活雪上加霜。

雖說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死並不可怕,但是這個家真的離不開我。我也能持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可人生短暫的恐懼感,仍然時不時的滋擾著我的心!


碧空雄鷹8977


我是1955年屬羊的,屈指一算,老夫六十有四了。感嘆光陰易逝,人生短暫!老夫懷裡的許多願望,都未曾實現,老身已殘,不覺唏噓!老夫願向天再借一百年,甘灑熱血寫春秋!

老夫自步入了不或之年,時常有一種人生短暫的感覺,身體狀況不如前啦,三高等老年病悄悄纏上身了,死神正一步步向老夫逼近!曾幾何時,老夫憑著一顆不願死的心,擊敗了勾魂死神的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苟延殘喘活至今日,真是萬幸!但人生難料,今晚睡著了,明早是否能醒來,還是一個未知數,下一秒是什麼情況,誰也說不準。我只能面對現實,笑傲江湖,努力站好人生最後一班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用戶93096314582


我想,人到五六十歲以後,絕大多數人會恐懼吧,只是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罷了。生,老,病,死,是人人皆知的秘密,有什麼可說的,說了有什麼意義?能改變什麼?能讓時間慢些走嗎?

其實從我們出生那天起,我們的人生就交給命運了,只是命運瞞著我們罷了,如果提前知道,我們反而失去前進的動力了。

我們從年輕時候就在憧憬,希望明天更美好,然後等啊等,盼啊盼,小夥子盼來了老婆,大姑娘盼來了老公,然後盼來了兒子,盼來了女兒,然後又盼望他們快快長大,等他們長大了結婚了,發現自己也都變成中年人了,回想起自己當年結婚的情景,回想起他們小時候的模樣,原來20多年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啊!

所以一個人,什麼時候開始感嘆人生短暫了,感嘆歲月無情了,什麼時候也就開始懂得愛惜自己,珍惜生活了。

所以人這輩子,期待未來不如過好今天,錢再多能換來青春嗎?人生掐頭去尾還剩下什麼?所以好好體會每一天,好好珍惜每一天,才是我們需要做的。

至於生老病死,這是改變不了的,既然改變不了,那就得堅強面對。我進入中年以後,也常常會想到死亡,不知道人生還剩下多少年的時間?但也能意識到50——80歲這30年的時間裡相繼離開的人會很多,遠比20——50歲這30年死亡率高,但意識到又怎樣?能改變嗎?所以只能堅強面對。

再說“那個世界”才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說不定我們就是從“那個世界”來的,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我們是來地球上旅遊的,總不能賴在這裡不走吧。

只求著剩下的時間,孩子好好的,全家好好的,順順當當的就行了。而且好多名人也都相繼離開了,我還有什麼捨不得的?放不下的?而且名人走的越多,我越不怕死亡。


海島鵝卵石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到了中年不得不防各種慢性病襲來,人的關健年齡在45歲至60歲之間心腦血管病包括(血壓高,糖尿病,心臟病,腦梗,腦卒中,腦中風,腦溢血)癌症包括(肺癌,大腸癌,胃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特種癌,胰腺癌,肝癌,腦癌,腎癌,一般性癌,乳腺癌,膀胱癌,鼻咽癌,舌頭癌,皮膚癌等等五花八門心腦血管病和五花八門的癌症,他們會在人的中年45歲至60歲之間找上門來,一旦得了二種大病人在精神方面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講恐怖大多數人心裡還是怕的,他們多想自己不要得病大多數人都想壽命活的開心有意義,但事不願為人會得病,特別是人通過檢查身體後得出自己患了肺癌,胰腺癌,肝癌,人完全精神崩潰整天想不通我怎麼回得癌症,因而人是高級動物,人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不會想到我會得癌症,一查出來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少時間,所以說;一個人吃五穀總會得病,大病小病不知道得什麼病,人有病要上醫院去看病,看不好這個病也認死心了,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我們要珍惜生命。


戲迷阿德1


我68歲了,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也不去想那些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想也白想,沒用的,只會是自尋煩惱。人的壽命有長有短,順其自然。進入老年人群以後,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了,年富力強的年代早已過去,許多事情也就是想想而已,心動一下,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放棄了,還是順其自然。一些老年人看不慣現在的中青年人,其實,子孫們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很多,也比我們聰明能幹,看看現在的世界,再想想過去的生活,我覺得現在比過去的幾十年都好,知足了滿足了!

至於死亡,沒有什麼可恐懼的,這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恐懼逃避,有用嗎?不死也被自己嚇死了,一切順其自然天命不可違!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不如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即使死亡真的來臨,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坦然面對吧!


順其自然天命不可違9


人過了五、六十歲,就覺得自己老了,兒女長大;在單位,就算還沒有退休,也退居二線;一下子就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忽然貶低了許多,好像菜場裡,到了傍晚也沒賣掉的老黃瓜。

人生太短暫了,進入老年之後,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都說要向死而生,可是怎麼“生”呢?

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人在行動時,他了解自己做什麼,並且自覺地做。正是這種自覺,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他產生了意義。一個人一輩子做各種這樣的事,就有各種各樣的意義,各種意義的集合,就構成一個人的人生境界。


社會生活中,不同的人可以做相同的事,但自覺程度是不同的,所做的事對於每個人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於是,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人的都不盡相同。


按照馮友蘭先生的歸納,把不同的人生境界分為四檔: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一個人按本能行事,就像小孩,完全主觀而不知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所謂的自然境界。


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需求,為此的行為可能僅僅是利己,或是在利己的同時,也順便利他,但動機是利己的,如此便是功利境界。


如果顧及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遵守社會規則、保持道德情操,並且“正其義不謀其利”。那麼,就達到了道德境界。


還有的人,不但有很高的道德修養還有很高的哲學修養,思維和覺悟,甚至可以超越日常的私人生活和社會生活,就像孟子所說的“天民”,超越生活,超越社會,超越生死,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整個大自然,此所謂莊子所說的“逍遙遊”,即天地境界。


那如何才能進入到這種境界呢?禪宗有高僧大德總結說,覺,一個字便是萬妙之本。由覺產生的意義,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人超越人世的渴望,目前的科學還做不到,如果不信佛的超渡,也不信道的昇天,更不信基督的復活,那我們只有不斷對自己進行生死教育,因為,我們確實老了。


聞道深般若


人到五六十歲以後是否會感到人生短暫的恐懼?

對於人生應該確立幸福快樂的生活,健康優雅的老去。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活著就應有無所畏懼的精神,活著應盡其可能的幹一些對社會、家庭、兒女有意義的事情;儘管年逾六旬花甲,乘身體力行該付出的盡其可能的付出,不要無所事事淨思考一些來日無多,人生歸途末日將近的消極問題,長期以往,久而久之會患上精神抑鬱症,比如老年痴呆等病症。多走出家門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這樣有利於身心健康,從而能使自己精神愉悅;至於生死聽天由命,古人云:閻王爺讓你半夜死,你絕對活不到五更天。期望老年朋友們,乘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時,自己趁早處理完人生應該了卻的事情;比如經濟債務問題,到一定年齡不應該欠親友債務,儘量做到人生不留任何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