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父母還要不要給上班工作的兒女們,孫子們發壓歲錢?為什麼?

金柳之友報郜潔珠


過年了,家裡父母給兒孫發壓歲錢就是圖一個喜慶、吉祥和一個樂。傳統時,兒孫要跪拜磕頭的,父母看著這樣的場面嘴上掛著的就是笑,心裡那個美啊,比吃了蜜還甜。

壓歲錢要不要發這要看各自家庭的情況,再說,沒多還沒少嗎?條件好的多給條件差些的少給,真困難的不給也行,沒有絕對的事,就算不給工作的兒女們,孫子輩多少也要給點,就圖一個傳統習俗的喜慶,給年增添點傳統的年味。

兒女也可以給父母“壓歲錢”啊,把他們當老小孩,逗他們開開心,這就是對父母的孝敬!

孝敬不僅侷限在錢上,錢也不是萬能的,有時間啊,作為兒女們還是要多陪陪父母!陪父母聊聊天,幫父母做做家務,聽他們嘮叨嘮叨,父母身體好的就帶著到處轉一轉、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享受下兒孫福。


綿綿的雨兒


春節,民間有大人給孩子發紅包的習俗。這是大人對孩子的關愛,也是送給孩子的祝福,也是圖個紅火熱鬧,讓孩子們高興,增加一些節日的氣氛。

給孩子壓歲錢,給到多大為好呢?我來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在我們小的時候,因為家庭條件差,壓歲錢給個三毛五毛的,給到十歲,也就到頂了,以後就不再給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金額越來越大,從毛變成塊,現在都變成幾十,幾百,甚至上千了。給的年限也越來越長,由十歲長到小學畢業,初中畢業,高中畢業,甚至大學畢業了。

這種發展趨勢,已經超出了壓歲錢的實際意義,把父母對孩子的愛變成了經濟輸出。增加了孩子對物質的需求,也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所以,給孩子壓歲錢給到多大為好?我認為是初中畢業以前,並且給的數量要適當。這樣,讓他們手裡有一少部分資金,能夠對自己的消費做一個小規劃,培養精打細算的習慣,增加自立能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孩子上了高中以後,都已經十六歲以上,就要離開父母,去學校獨立生活了。他們對自己的規劃不僅僅是壓歲錢的問題,而是要對自己一年的消費,進行統籌規劃了。這個時候,大人就不應該以壓歲錢方式給他們現金,而是要以生活費的方式給錢了。

關於你說的,孩子上了班以後還要不要給壓歲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他們上班掙錢了,按道理說應該是到了回饋父母養育之恩,給父母錢的時候了。怎麼能反其道而行之,還讓父母親給他們壓歲錢呢?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去年過年的時候,我七十九歲的老媽給我們一家三口一人一個紅包,我媽說這是壓歲錢,我女兒的是一千,我和我老公的是二百,我老公回家以後把那二百塊錢單獨放了起來,他說他長這麼大第一次收到壓歲錢,然後我發現這二百塊錢的意義已經超出錢的意義了!所以我決定我會一直給我女兒壓歲錢,她以後結婚了我還要給她老公壓歲錢,因為覺得壓歲錢代表的絕不僅僅是錢,而是愛!是父母對下一輩的愛!


天河水29209501


馬上過年了,作為父母應該給小輩壓歲錢,無論自己的孩子有多大,掙多少錢,在父母眼裡你永遠是孩子。

記得小時候,我外婆每年給我母親壓歲錢,她說壓歲錢不分多少,主要是能辟邪驅鬼,保佑平安,也是長輩的一點心意。母親說哪怕外婆給她一分錢她也開心幸福,表示她還有媽媽愛她,她也是有媽的孩子。以後,媽媽也每年給我壓歲錢,哪怕我已經參加工作,她給我多少我都開心,因為我在媽媽眼裡永遠是孩子,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有媽就有家,過年就有根。現在母親去世了,我也成為媽媽,我每年也給女兒壓歲錢,我無論給女兒多少壓歲錢她都很開心。我想,壓歲錢在我家是傳承,是溫馨和愛!我會每年給女兒壓歲錢,能給到她老了我更老了就更好了!就像百歲老人趕喜事給80多歲的女兒帶回一顆糖。




千千嫿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是我國年節習俗之一,一般都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過年了,父母還要不要給上班工作的兒女們,孫子們發壓歲錢?

上面我們已經解釋了壓歲前的含義,壓歲錢是一般都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而且發放壓歲錢的含義也是為了給晚輩壓祟、壓驚、避邪!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千萬不要攀比壓歲錢

隨著時機的變遷,現在的壓歲錢已經變了味,很多人都在一味的攀比壓歲錢,這裡卜塵古是不建議的。長輩給的壓歲錢也只是一種祈福祝福的方式,並不是攀比的變現。所以不要想著和別人攀比壓歲錢。

綜上所述@卜塵古覺得父母給上班工作的兒女們,孫子們發壓歲錢是應該的,但是沒必要為了所謂的面子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畢竟禮輕情意重,壓歲只是代表長輩對晚輩的一種關心,愛護。

以上就是我對過年了,父母還要不要給上班的兒女們,孫子們發壓歲錢的解讀,希望對你有用,謝謝。


卜塵古


兒女們、孫子們都上班了,都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時的兒女們都已過不惑之年,部分兒女已知天命,父母其碼年過古稀,已近耄壽,再不是父母給子女、孫子發壓歲錢的時候,而是子女、孫子盡孝道之義,父母安享晚年的時候。

孝、悌、忠、信、禮、義、亷、恥八德以孝為先,尊老、敬老、愛老、孝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忠、孝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治國修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忠孝思想已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中,代代相傳,星火不斷。帝王以孝治天下,做人以孝為根本。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行孝,不但是子女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贍養父母,讓父母衣食無憂,安享晚年,更重要的的是對待父母要始終和言悅色充滿愛意。古代,有二十四孝,以感化和教化子女,以古人孝道為榜樣,行孝敬之風。大臣的父母去逝了,向皇帝請假,奔喪丁憂,皇帝不能不準,否則,皇帝即為不考,皇帝不孝,不能垂範臣民,難以養成忠孝道義,則無以治國安幫,大臣丁憂三年後,還要官復原職。可見,歷史上孝道不但是道德規範,而且用簡章律條加以約束。

現代,在社會高度發展,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情形下,養老不但是家庭難題,更成為嚴竣的社會問題。建立尊老、愛老、敬老、孝老的社會機制,首先把孝敬父母作為家德家風修養加以教化傳承,子女帶頭孝敬父母,給自己的子女做表率,身先垂範,言傳身教,代代相傳。很難想象,自己不孝敬父母,子女將來會孝敬自己?子女、孫子日常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伴父母,過年了,不論多遠,回家和父母團聚,不但給父母帶些衣服、食物,而溫馨的是子孫三代或四世同堂團聚在一起,嘮嘮家常,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也是盡考之義。其次,倡行孝道家風,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可以減輕社會養老負擔,形成良好的家庭養老的社會氛圍。


清陽雜談


春節給壓歲錢是漢民族的古老傳統家中的大人,老人給孩子們壓歲錢是一種禮節,與錢的數目無關。親情使然,而作為青壯年在外賺錢了回家給家裡帶些禮物,給些錢家用也是要的,不用等到大人開口,孝敬老人,長輩是應該的。

只是當下社會風氣浮誇,攀比心理嚴重,炫耀之心強。同齡人之間總有那麼多浮躁的念頭相互刺激。紅包越發越大,感情越來淺薄。說到感恩也只會拿錢說事,到底怎樣感恩可以不知道,這樣行嗎?

小朋友們會用壓歲錢多少來衡量感情和愛心,對於工作不工作的問題基本上和壓歲錢沒多大關係,老人給個紅包會說上幾句鼓勵的吉祥話來增加家庭的和諧和幸福。收壓歲錢的多多少少也能感覺到這份感情,起碼當時會有一種一定要努力的念頭為自己鼓勁。


給自己的子孫發壓歲錢還是值得提倡的,只是收壓歲錢不能計較紅包的大小,要不傷了自己也傷了親情就不值得。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從前的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是傳統習俗之一。

如果你計較了你就要考慮自己為家庭作了多大的貢獻,多少壓歲錢才是你想要的。為什麼會有壓歲錢這個風俗習慣。


GEN


過年,中國民間有種風俗習慣,就是大人給小孩包壓歲錢。這是大人們對自己孩子的一種期盼,一番心意,圖個喜慶和熱鬧。

我們小時候,家庭條件差,加上消費水平低。父母給個毛把錢,就已經很高興。給到十歲就封頂,再長一歲,也不給了。

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就有所變化,從毛到塊,再到百,幾百到上千。給的年限由十歲,到初中畢業,再到高中畢業,甚至大學畢業。其實,這樣讓孩子有了物質需求,助長了他們大手大腳的惡慣,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那麼有人就問,孩子多大不包紅包,我個人認為初中畢業就可以了。當孩子們到高中,基本上都有十六週歲,這時候他們有獨立性。我們大人給他們生活費,讓他們自己規化,計劃用錢。這樣他們到大學後,就可以自己統籌兼顧,為自己大學生活按排好,為將來走上社會作準備。

至於你問,參加工作,父母還給兒女,子孫包紅包,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你自己都工作,經濟收入都有了,為啥還要父母給你錢。你應該拿錢給他們,了表心意,表示孝道。錢不再多,有孝心,就好。老人不圖錢,他們只希望你們經常關心,經常問候,經常回家看看,就心滿意足了!


新星滿滿


這個看習俗吧!我們老家我們上了十來歲,有的更小,家裡長輩就不給了!我們現在不是長輩給小輩,都是小輩過年,過節給老人家錢!

但我老公那裡,不管小輩多大,都給紅包,一個人十塊到二十,一家三口就給三份,有的就只給孩子一個!我公公每年壓歲錢給那些親戚們大的加小的最少也要2000--3000!過年回去也是東家進,西家出,你提來,我提去,浪費錢,買一堆東西,自己也吃不嘴,全送人了!年年走動,年年那一套,真的彼此之間交心了嗎?自己心裡明白!


梅子的心情


兒女長大成家,過年應該是兒女給老人給錢了,因為老了掙不到錢了,掙錢的歲月過去了,歷來說老兒無用。這句話你們去想想吧。但老人也不要依賴後人。自己能吃能做搞個人的生活,零花怎麼也不成問題,退萬步回農村,養點魚,雞鴨,羊子。一年也搞萬把元,夠吃夠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